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乡村中小学开展创客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受场地、资金和人才制约,难以持续性提供体系化的教学和实验活动。针对此问题,本文基于“互联网+”的经济形态,利用其链接一切的基本属性,提出一种新的中小学创客教育基地建设模式。该模式首先以科教部门为节点链接优质科学教育课程和产品供应商,为本区域中小学提供公益性的创客体验、师资培训和校本课程规划等服务;然后以学校为节点链接优秀校友、公益机构和个人,推动校园科技馆建設,参与共享教具和流动课程合作计划,拓展科技馆使用实效;最后以校园科技馆为节点链接高校学术专家、孵化投资机构和高新科技企业,联合开展优秀学生创客培养、创意成果培育和转化服务。实践表明,该模式对于乡村中小学建设创客教育基地、开展创客教育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STEAM教育;科普育人工程;校园科技馆;互联网+
0 引言
2009年11月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教育创新(Educate to Innovate)”会议上呼吁“每个学生都应成为创造者,而不仅仅是消费者”[1],被认为是“创客教育(Maker Education)”观点的首次完整阐述。国内首家创客空间早在2010年在上海成立,而直到2013年才由北京景山学校的吴俊杰老师将其引入中小学教育领域[2],2015年中国电子学会现代教育技术分会创客教育专家委员会正式成立,次年将“创客教育”正式定义为融合“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素质教育。
广东省科技厅、教育厅与科学中心于2018年联合印发了《广东省“馆校结合”科普育人工程工作方案》,提出了“科技教师培训平台、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创意机器人实践平台、大学生科普双创平台、双创教育实践基地”五大重点建设任务,并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中小学科技馆培育工作,试图探索一种具有普适性指导意义的创客教育基地建设模式。
1 相关工作
1.1 核心概念
(1)创客:热衷于创意、设计、制造的个人或群体。
(2)创客空间:顺应网络时代创新创业特点和需求,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构建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的统称。中小学创客空间特指在校园内建设的用 于开展创客教育活动的专门实验室。
1.2 关键依托理论研究综述
(1)创客教育本质与价值研究:建立在体验教育、快乐教育、创新教育和DIY理念等多种成熟的教育理念之上的教育理念,其核心思想为“做中学、玩中学” 。
(2)创客教育的顶层设计研究: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和课程为两翼,以创客空间为基础的校园创客教育生态系统。
1.3 本文研究工作面临的问题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属于广东省的四线城市(河源市)的一所乡镇初级中学,距离市区约70公里,在校学生800多人,专任教师74人。学校在开展创客教育的过程中,面临着与大多数乡镇学校一样的问题:
(1)学校建立了多功能室、电脑室、物化生实验室、音舞美体室和图书馆等,但基本上以辅助完成传统教学工作任务为主,并没有涉及到任何创客教育内容。
(2)学校现有高级教师8人,一级教师59人,教师学历达标率达到100%,但并无一人具备系统的创客教育思维和技能。
为开发一种具有普适意义的乡镇中小学创客教育基地建设模式,笔者组建了一个联合研发团队,申请省科技厅专项经费支持,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并在若干个同类学校进行了试验。
2 方法描述
2.1 中小学创客教育基地建设技术路线
基于项目研究对象的客观情况,考虑到乡镇中小学在开展创客教育时普遍存在着驱动力、理论指导和持续支撑能力不足的问题,研究团队在设计项目技术路线时纳入了科技特派员、科学课程与教具供应商和校友的因素,与传统教学模式中政府、学校、教师、学生和家庭等核心要素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有机结合,提出一种全新的混合模型, 项目基于如下技术路线展开实施:
(1)地方政府整合科技、教育和科协资源,引进教育专业科技特派员,建设教育专业众创空间;
(2)科技特派员完成本地中小学创客教育需求调研,引进科学课程与教育供应商,联合本地中小学科学课程教研组,组建创客教育指导委员会,完成地方创客教育产业发展规划;
(3)推动供应商进驻众创空间,建设“共享课室”,开展公益性科学教师培训活动,协助科学教师
2.2 校园科技馆联盟建设办法
为最大限度的提升校园科技馆和科学课程、教具的使用效益,项目组提出在一个合适的地理区域内组建“校园科技馆联盟”,在联盟内部实施共享课室、流动课室和漂流教具服务计划,具体思路如下:
(1)共享教室:项目推动建立两类的共享教室,其一为供应商在众创空间建立的科学教室,其二是有能力的学校在本校建立的科学教室。通过互联网平台提供共享教室预约功能,支持联盟成员学校分时使用课室;
(2)流动课程:促成当地教育局,整合政府资源配备科技大篷车,为联盟成员学校提供流动课程服务,通过大篷车将教具、教师和教学环境按预约要求送入学校,开展创客教育活动;
2.3 创客教育师资成长机制
遵循“兴趣培育-技能认证-对抗成长-绩效导向”的成长路线,项目组为解决合作学校的科学课程师资工作规划了如下的工作策略:
(1)参观与交流:建立课程互动展示平台,通过视频和图文资料在各学校进行课程和教具展示,组织教师前往供应商共享教室进行交流,开拓教师视野,培养学习兴趣;
(2)公益培训与技能认证:联合供应商开发公益培训课程,制定各科学课程教学技能认定标准,组织教师学习、实训和参加技能认定考核,为通过考核的教师颁发资质证书;
4 结束语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研究团队深刻意识到,乡镇中小学迫切需要导入创客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由于乡镇客观环境的制约,学校成了留守儿童接触前沿科学技术的唯一途径,所以在乡镇中小学推进创客教育,具有比发达地区更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针对相关问题,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思考,提出的建设模型和技术路线,也在试验中被验证为有效的,但受客观条件限制,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希望有更多的同行能提出宝贵意见,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论创客教育与创新教育[J] .教育研究,2016(4):12-24.
[2] 吴俊杰.普及创客教育:运行中国的教育担当[J].上海教育,2015(17):46-48.
依托基金项目:广东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黄村中学粤东西北地区农村中小学校科学室(馆)建设试点示范(项目编号:2019A070705001)
(1.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广东 广州 510225;2.东源县黄村中学 广东 河源 517569)
关键词:STEAM教育;科普育人工程;校园科技馆;互联网+
0 引言
2009年11月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教育创新(Educate to Innovate)”会议上呼吁“每个学生都应成为创造者,而不仅仅是消费者”[1],被认为是“创客教育(Maker Education)”观点的首次完整阐述。国内首家创客空间早在2010年在上海成立,而直到2013年才由北京景山学校的吴俊杰老师将其引入中小学教育领域[2],2015年中国电子学会现代教育技术分会创客教育专家委员会正式成立,次年将“创客教育”正式定义为融合“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素质教育。
广东省科技厅、教育厅与科学中心于2018年联合印发了《广东省“馆校结合”科普育人工程工作方案》,提出了“科技教师培训平台、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创意机器人实践平台、大学生科普双创平台、双创教育实践基地”五大重点建设任务,并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中小学科技馆培育工作,试图探索一种具有普适性指导意义的创客教育基地建设模式。
1 相关工作
1.1 核心概念
(1)创客:热衷于创意、设计、制造的个人或群体。
(2)创客空间:顺应网络时代创新创业特点和需求,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构建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的统称。中小学创客空间特指在校园内建设的用 于开展创客教育活动的专门实验室。
1.2 关键依托理论研究综述
(1)创客教育本质与价值研究:建立在体验教育、快乐教育、创新教育和DIY理念等多种成熟的教育理念之上的教育理念,其核心思想为“做中学、玩中学” 。
(2)创客教育的顶层设计研究: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和课程为两翼,以创客空间为基础的校园创客教育生态系统。
1.3 本文研究工作面临的问题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属于广东省的四线城市(河源市)的一所乡镇初级中学,距离市区约70公里,在校学生800多人,专任教师74人。学校在开展创客教育的过程中,面临着与大多数乡镇学校一样的问题:
(1)学校建立了多功能室、电脑室、物化生实验室、音舞美体室和图书馆等,但基本上以辅助完成传统教学工作任务为主,并没有涉及到任何创客教育内容。
(2)学校现有高级教师8人,一级教师59人,教师学历达标率达到100%,但并无一人具备系统的创客教育思维和技能。
为开发一种具有普适意义的乡镇中小学创客教育基地建设模式,笔者组建了一个联合研发团队,申请省科技厅专项经费支持,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并在若干个同类学校进行了试验。
2 方法描述
2.1 中小学创客教育基地建设技术路线
基于项目研究对象的客观情况,考虑到乡镇中小学在开展创客教育时普遍存在着驱动力、理论指导和持续支撑能力不足的问题,研究团队在设计项目技术路线时纳入了科技特派员、科学课程与教具供应商和校友的因素,与传统教学模式中政府、学校、教师、学生和家庭等核心要素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有机结合,提出一种全新的混合模型, 项目基于如下技术路线展开实施:
(1)地方政府整合科技、教育和科协资源,引进教育专业科技特派员,建设教育专业众创空间;
(2)科技特派员完成本地中小学创客教育需求调研,引进科学课程与教育供应商,联合本地中小学科学课程教研组,组建创客教育指导委员会,完成地方创客教育产业发展规划;
(3)推动供应商进驻众创空间,建设“共享课室”,开展公益性科学教师培训活动,协助科学教师
2.2 校园科技馆联盟建设办法
为最大限度的提升校园科技馆和科学课程、教具的使用效益,项目组提出在一个合适的地理区域内组建“校园科技馆联盟”,在联盟内部实施共享课室、流动课室和漂流教具服务计划,具体思路如下:
(1)共享教室:项目推动建立两类的共享教室,其一为供应商在众创空间建立的科学教室,其二是有能力的学校在本校建立的科学教室。通过互联网平台提供共享教室预约功能,支持联盟成员学校分时使用课室;
(2)流动课程:促成当地教育局,整合政府资源配备科技大篷车,为联盟成员学校提供流动课程服务,通过大篷车将教具、教师和教学环境按预约要求送入学校,开展创客教育活动;
2.3 创客教育师资成长机制
遵循“兴趣培育-技能认证-对抗成长-绩效导向”的成长路线,项目组为解决合作学校的科学课程师资工作规划了如下的工作策略:
(1)参观与交流:建立课程互动展示平台,通过视频和图文资料在各学校进行课程和教具展示,组织教师前往供应商共享教室进行交流,开拓教师视野,培养学习兴趣;
(2)公益培训与技能认证:联合供应商开发公益培训课程,制定各科学课程教学技能认定标准,组织教师学习、实训和参加技能认定考核,为通过考核的教师颁发资质证书;
4 结束语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研究团队深刻意识到,乡镇中小学迫切需要导入创客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由于乡镇客观环境的制约,学校成了留守儿童接触前沿科学技术的唯一途径,所以在乡镇中小学推进创客教育,具有比发达地区更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针对相关问题,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思考,提出的建设模型和技术路线,也在试验中被验证为有效的,但受客观条件限制,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希望有更多的同行能提出宝贵意见,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论创客教育与创新教育[J] .教育研究,2016(4):12-24.
[2] 吴俊杰.普及创客教育:运行中国的教育担当[J].上海教育,2015(17):46-48.
依托基金项目:广东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黄村中学粤东西北地区农村中小学校科学室(馆)建设试点示范(项目编号:2019A070705001)
(1.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广东 广州 510225;2.东源县黄村中学 广东 河源 517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