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需求的不断扩大,环境问题已然成为了我国十分突出和尖锐的问题之一,而水土流失在环境问题中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水土流失问题在水利行业中不容小觑,它会对水利工程造成极大的破坏,因此我们必须加大水土保持的力度,以便于水土保持在水利工行业中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水土流失;水土保持;积极;可持续发展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但人类经济的发展却是站在生态破坏和资源消耗上的,这种做法完全违背了人类“发展”的初衷,而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超级大国,环境问题尤为突出尖锐,水土流失在我国环境问题中占据了极大的比重。水土流失会不仅造成许多自然危害,而且也会威胁到人民的财产与生命安全,所以,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是治理水土流失严重问题的重中之重,而水土保持也在水利行业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一、水土保持是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水利工程是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然而,当前我们国家的水资源利用却面对的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时空分布不均匀,使用量极大。从目前统计的数据来看,全国总供水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第二,洪水,干旱灾害在我国的自然灾害中占得比例极大。第三,我国在耕地时的灌溉技术落后,阿拉伯等国家的滴灌技术没有引进,采取粗放式灌溉,水资源的利用率较低,浪费极其严重。第四,中国现有的水利工程有相当一部分的工程质量和设计标准准低,一些水利设施老化失修,灌区工程配套设施不均匀,造成项目效益的下滑,有些项目甚至报废。五,水质污染十分严重。因此,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迫在眉睫,水土保持的工作的顺利进行不仅能有效的治理我国水土流失的问题,而且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而践行了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这一基本的环境要求。
二、中国水土流失的现状
中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为356万km2。调查表明,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广阔、量流失大,不论在山區、丘陵区还是城市、农村、沿海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问题。以我国的黄土高原为例,由于暴雨多发并且集中,植被覆盖率低,土壤松软,使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成为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使黄河成为驰名世界的多泥沙河流。
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总面积有六十四万平方千米,水土流失面积就占43.6万平方千米,其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占21.2万平方千米,局部水土流失区20.0万km2,轻微水土流失区2.2万km2。该地区面积广阔,其中三分之二的地面遍覆黄土。该地区气候干旱,地势高,气温低;植被覆盖率低,多暴雨。自然条件严峻,再加上本地区经济发展落后,采用粗矿式灌溉,水土流失极为严重,水土流失总量每年为十六亿吨,是黄河下游洪水泥沙灾害的主要根源。由此看出我国水土保持工作是很严峻的。
三、水土流失对水利工程的危害
第一,造成河库淤塞,降低水利工程的效益。水土流失会造成水库淤积,河床抬高,河道的通航能力降低,洪水泛滥成灾。严重的水土流失,会使大量泥沙下泄河道和渠道,导致水库被迫报废,形成大型淤地坝。第二,容易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植被遭到破坏、河水径流遭到改变,土壤乃至地质结构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可使大量肥沃的表层土壤丧失。据统计,我国每年流失土壤约50亿吨,损失N、P、K元素约4000多万吨。一遇暴雨,极易形成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造成山洪灾害。第三、水土流失加剧,导致生态环境失衡。由于上游的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道的泥沙量增多,使得大量泥沙在水库淤积,从而水库的蓄水量减小,导致河道阻塞而河道的通航能力减弱,严重影响水利工程的进度和航运事业的发展,最严重的可导致河水的断流。
四、水土保持对水利行业的积极作用
水土流失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它大大影响了我国水资源的利用,在某些程度上来说,是中国的头号环境问题。所以,抑制水土流失,加强水土保持,是目前我国治理水资源缺乏的唯一选择,尤其是在一些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如黄河中下游地区。具体来说,水土保持对水利行业有如下的积极的作用:第一,加强水土保持有利于减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由于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率降低,从而也降低了滑坡、泥石流对水利工程损坏率。第二,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率。水土保持可以维持或增加土壤的入渗量,梯田、水库等水利保护措施还可以拦截和储蓄河水的径流量,在河水汛期时可以减少径流量,提高防洪能力,另一方面,在枯水季节可以补充径流,从而大大减弱河水的径流年际变化量。第三、水土保持可以减少水土流失量,水利设施的建设就是为了还可以拦截河道淤泥,增加水库的蓄水量,提高水利工程的利益,减少水库等水利设施淤泥的淤积量,从而延长水库的使用寿命,提高水利行业的效益。第四、水土保持可以提高水资源的质量,大大减少水资源的水质污染,减轻水利工作的负担,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第五、水土保持是我国利国利民的大事,对水利工作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都会产生不可磨灭的积极的影响。
五、水土保持采取的措施
上文主要介绍了我国水土流失的现状以及水土流失对水利的危害和水土保持在水利行业中的重要意义,然而水土保持是一项长久而艰难的工作,为了水利工作的有效进行,我们要加大水土保持的力度。第一,提高水土保持思想意识。我们以黄土高原为例,虽然国已将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工作纳入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但水土流失现象仍逐年加重。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首先从提高人民水土保持的思想意识出发,通过各种宣传手段,使人民群众认识到水土流失给人民带来的危害,教育他们,从思想上端正态度。另外,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对那些有社会号召力的人士,要使他们从深层次上认识水土保持,产生紧迫感,危机感,切实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一同加入这个保持水土工作的大家庭中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为水土保持工作贡献出自己的一片力量,第二、植树造林,以植物措施保持水土。我国植被稀少,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最根本的问题,要解决水土流失这一问题最长久的方法还是植树造林,以植物措施保护水土,减少土壤侵蚀。第三、主要是以保持土体稳定和截排水的建筑工程防护措施,如挡墙、拦砂坝、护坡、截水沟、沉砂池、水窖等。第三、必须加大监察和管理力度。相关部门需要加强监管的力度,严禁乱砍滥伐现象的发生,保证土壤植被不遭到破坏,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可以让市场形成良好的竞争环境,让水利行业顺利有效的发展。第四、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使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集中治理,连续治理。因地制宜,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水土流失特点及社会经济条件,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体系的规划和设计。
六、结语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当今社会践行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通过对水土流失的危害、治理再到水土保持对水利工作的积极作用进行了严谨而紧密的分析,并提出了适合水利工作发展的有效建议。水土保持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水利工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一位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做好水利工作迫在眉睫。并且水利行业的长远发展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需要做好水土保持的工作,减少水土流失对水利工作的危害。
参考文献:
[1]刘震.从我国水土流失现状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战略布局及主要任务[J]中国水利,2002,7:31~33.
[2]林进贤.浅谈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J].才智,2008(5)
[3]张崇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对策[J].中国水土保持,2002(6):9~10
【关键词】 水土流失;水土保持;积极;可持续发展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但人类经济的发展却是站在生态破坏和资源消耗上的,这种做法完全违背了人类“发展”的初衷,而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超级大国,环境问题尤为突出尖锐,水土流失在我国环境问题中占据了极大的比重。水土流失会不仅造成许多自然危害,而且也会威胁到人民的财产与生命安全,所以,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是治理水土流失严重问题的重中之重,而水土保持也在水利行业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一、水土保持是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水利工程是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然而,当前我们国家的水资源利用却面对的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时空分布不均匀,使用量极大。从目前统计的数据来看,全国总供水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第二,洪水,干旱灾害在我国的自然灾害中占得比例极大。第三,我国在耕地时的灌溉技术落后,阿拉伯等国家的滴灌技术没有引进,采取粗放式灌溉,水资源的利用率较低,浪费极其严重。第四,中国现有的水利工程有相当一部分的工程质量和设计标准准低,一些水利设施老化失修,灌区工程配套设施不均匀,造成项目效益的下滑,有些项目甚至报废。五,水质污染十分严重。因此,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迫在眉睫,水土保持的工作的顺利进行不仅能有效的治理我国水土流失的问题,而且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而践行了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这一基本的环境要求。
二、中国水土流失的现状
中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为356万km2。调查表明,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广阔、量流失大,不论在山區、丘陵区还是城市、农村、沿海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问题。以我国的黄土高原为例,由于暴雨多发并且集中,植被覆盖率低,土壤松软,使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成为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使黄河成为驰名世界的多泥沙河流。
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总面积有六十四万平方千米,水土流失面积就占43.6万平方千米,其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占21.2万平方千米,局部水土流失区20.0万km2,轻微水土流失区2.2万km2。该地区面积广阔,其中三分之二的地面遍覆黄土。该地区气候干旱,地势高,气温低;植被覆盖率低,多暴雨。自然条件严峻,再加上本地区经济发展落后,采用粗矿式灌溉,水土流失极为严重,水土流失总量每年为十六亿吨,是黄河下游洪水泥沙灾害的主要根源。由此看出我国水土保持工作是很严峻的。
三、水土流失对水利工程的危害
第一,造成河库淤塞,降低水利工程的效益。水土流失会造成水库淤积,河床抬高,河道的通航能力降低,洪水泛滥成灾。严重的水土流失,会使大量泥沙下泄河道和渠道,导致水库被迫报废,形成大型淤地坝。第二,容易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植被遭到破坏、河水径流遭到改变,土壤乃至地质结构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可使大量肥沃的表层土壤丧失。据统计,我国每年流失土壤约50亿吨,损失N、P、K元素约4000多万吨。一遇暴雨,极易形成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造成山洪灾害。第三、水土流失加剧,导致生态环境失衡。由于上游的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道的泥沙量增多,使得大量泥沙在水库淤积,从而水库的蓄水量减小,导致河道阻塞而河道的通航能力减弱,严重影响水利工程的进度和航运事业的发展,最严重的可导致河水的断流。
四、水土保持对水利行业的积极作用
水土流失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它大大影响了我国水资源的利用,在某些程度上来说,是中国的头号环境问题。所以,抑制水土流失,加强水土保持,是目前我国治理水资源缺乏的唯一选择,尤其是在一些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如黄河中下游地区。具体来说,水土保持对水利行业有如下的积极的作用:第一,加强水土保持有利于减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由于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率降低,从而也降低了滑坡、泥石流对水利工程损坏率。第二,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率。水土保持可以维持或增加土壤的入渗量,梯田、水库等水利保护措施还可以拦截和储蓄河水的径流量,在河水汛期时可以减少径流量,提高防洪能力,另一方面,在枯水季节可以补充径流,从而大大减弱河水的径流年际变化量。第三、水土保持可以减少水土流失量,水利设施的建设就是为了还可以拦截河道淤泥,增加水库的蓄水量,提高水利工程的利益,减少水库等水利设施淤泥的淤积量,从而延长水库的使用寿命,提高水利行业的效益。第四、水土保持可以提高水资源的质量,大大减少水资源的水质污染,减轻水利工作的负担,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第五、水土保持是我国利国利民的大事,对水利工作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都会产生不可磨灭的积极的影响。
五、水土保持采取的措施
上文主要介绍了我国水土流失的现状以及水土流失对水利的危害和水土保持在水利行业中的重要意义,然而水土保持是一项长久而艰难的工作,为了水利工作的有效进行,我们要加大水土保持的力度。第一,提高水土保持思想意识。我们以黄土高原为例,虽然国已将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工作纳入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但水土流失现象仍逐年加重。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首先从提高人民水土保持的思想意识出发,通过各种宣传手段,使人民群众认识到水土流失给人民带来的危害,教育他们,从思想上端正态度。另外,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对那些有社会号召力的人士,要使他们从深层次上认识水土保持,产生紧迫感,危机感,切实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一同加入这个保持水土工作的大家庭中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为水土保持工作贡献出自己的一片力量,第二、植树造林,以植物措施保持水土。我国植被稀少,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最根本的问题,要解决水土流失这一问题最长久的方法还是植树造林,以植物措施保护水土,减少土壤侵蚀。第三、主要是以保持土体稳定和截排水的建筑工程防护措施,如挡墙、拦砂坝、护坡、截水沟、沉砂池、水窖等。第三、必须加大监察和管理力度。相关部门需要加强监管的力度,严禁乱砍滥伐现象的发生,保证土壤植被不遭到破坏,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可以让市场形成良好的竞争环境,让水利行业顺利有效的发展。第四、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使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集中治理,连续治理。因地制宜,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水土流失特点及社会经济条件,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体系的规划和设计。
六、结语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当今社会践行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通过对水土流失的危害、治理再到水土保持对水利工作的积极作用进行了严谨而紧密的分析,并提出了适合水利工作发展的有效建议。水土保持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水利工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一位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做好水利工作迫在眉睫。并且水利行业的长远发展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需要做好水土保持的工作,减少水土流失对水利工作的危害。
参考文献:
[1]刘震.从我国水土流失现状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战略布局及主要任务[J]中国水利,2002,7:31~33.
[2]林进贤.浅谈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J].才智,2008(5)
[3]张崇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对策[J].中国水土保持,2002(6):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