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校“自主导引”理想课堂模式的引导下,我逐渐认识到: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课本知识,而是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去体会,去解决问题.因此,在试卷评讲课中,师生呼唤这样互动生成、真情流露的课堂.
一、生的思索,开启思维之门
试卷评讲课是否高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学生的思考.在试卷评讲之前,让学生研读试卷,评判自己试卷中问题产生的原因:(1)试卷中出现的问题是自己审题不仔细、粗心产生的.(2)概念模糊,似是而非,产生错误.(3)自己认真审题,却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心理学研究表明,欲望使人产生追求的动力.学生经过思考却无法突破,进而产生求知的欲望,此时,学生的展示与教师的引导恰到好处,效率自然得到提高.
二、生生互动,注入思维活力
生生互动,能改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品质,增加人际间的交往,使学生在彼此最近发展区协作活动.在试卷讲评中,教师应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探索、交流,使他们在交流活动中产生共鸣,进而迸发思维的火花,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如图,两圆圆心相同,大圆的弦AB与小圆相切,AB=8,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结果保留π)本题的设计思路:让学生用切线的性质构造直角三角形,从而建立垂径定理的几何模型,转化为直角三角形问题,用勾股定理及整体思想解决问题.难点在于:本题的条件很少,学生不知从何入手解决问题.如果此时教师一马当先,
娓娓道来,学生听得认真,似有所获,实则未相信学生,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此时最好的方式是让学生互动.学生既有对直角三角形中勾股定理的灵活运用的基础,又有对圆中辅助线作法的基本思路,还有对垂径定理的灵活掌握及学生整体思想的渗透.生生互动,能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激发思维的源泉.生1:有圆的切线,一般来说可以作垂直于切点的半径,弦心距就等于小圆的半径.生2:如果再连接大圆的半径,就出现一个直角三角形.生3:题目要求的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小学学过的圆环的面积S=π(R2-r2).生4:要求面积,就是求R2-r2.学生通过交流发现:要求的这个式子正好运用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来解决,进一步体会整体思想在数学解题中的妙用.在这样的互动过程中,学生不仅解决了一个数学问题,而且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思维习惯.
三、师生联动,搭建思维桥梁
课堂中的数学活动,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的情感,使教与学双方融洽交流.在试卷评讲中,教师要以问题为抓手,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教师的“导”与“引”与学生的“学”与“识”和谐共振,形成“学习共同体”,从而实现“自主导引”的课改模式.例如,函数y=(m 1)x2-2x-1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求m的取值范围.在解题时,学生掉入陷阱:(1)没有指明是什么函数.因本节内容是二次函数中学的,学生认识带有片面性,忽略了前面学习的一次函数.(2)图象与坐标轴有交点,但没有指明是几个交点.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函数一定是二次函数吗?学生此时容易想到不是只有二次函数与x轴有交点,一次函数与x轴也有交点,应分为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若函数y=(m 1)x2-2x-1的图象与x轴无交点,求m的取值范围.……在這样的联动过程中,拉近了师生距离,搭建了思维桥梁.
四、师的延拓,拓展思维空间
在试卷评讲中,教师要透过题中的表象,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进行分析,利用师生动态交流,引领学生思考.例如,在试卷评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解决如下问题:已知方程x2 x-1=0,求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使它的根分别是已知方程根的2倍.然后出示如下变式题:(1)已知方程x2 x-2=0,求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使它的根分别是已知方程根的相反数,则所求方程为.(2)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 bx c=0(a≠0)有两个不等于零的实数根,求一个一元二方程,使它的根分别是已知方程的倒数.
总之,在试卷讲评中,教师应以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培养、学会学习、体验学习过程与成功为宗旨,让师生在“自主导引”的课堂模式中真情流露,顺应学习规律.
一、生的思索,开启思维之门
试卷评讲课是否高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学生的思考.在试卷评讲之前,让学生研读试卷,评判自己试卷中问题产生的原因:(1)试卷中出现的问题是自己审题不仔细、粗心产生的.(2)概念模糊,似是而非,产生错误.(3)自己认真审题,却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心理学研究表明,欲望使人产生追求的动力.学生经过思考却无法突破,进而产生求知的欲望,此时,学生的展示与教师的引导恰到好处,效率自然得到提高.
二、生生互动,注入思维活力
生生互动,能改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品质,增加人际间的交往,使学生在彼此最近发展区协作活动.在试卷讲评中,教师应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探索、交流,使他们在交流活动中产生共鸣,进而迸发思维的火花,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如图,两圆圆心相同,大圆的弦AB与小圆相切,AB=8,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结果保留π)本题的设计思路:让学生用切线的性质构造直角三角形,从而建立垂径定理的几何模型,转化为直角三角形问题,用勾股定理及整体思想解决问题.难点在于:本题的条件很少,学生不知从何入手解决问题.如果此时教师一马当先,
娓娓道来,学生听得认真,似有所获,实则未相信学生,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此时最好的方式是让学生互动.学生既有对直角三角形中勾股定理的灵活运用的基础,又有对圆中辅助线作法的基本思路,还有对垂径定理的灵活掌握及学生整体思想的渗透.生生互动,能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激发思维的源泉.生1:有圆的切线,一般来说可以作垂直于切点的半径,弦心距就等于小圆的半径.生2:如果再连接大圆的半径,就出现一个直角三角形.生3:题目要求的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小学学过的圆环的面积S=π(R2-r2).生4:要求面积,就是求R2-r2.学生通过交流发现:要求的这个式子正好运用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来解决,进一步体会整体思想在数学解题中的妙用.在这样的互动过程中,学生不仅解决了一个数学问题,而且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思维习惯.
三、师生联动,搭建思维桥梁
课堂中的数学活动,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的情感,使教与学双方融洽交流.在试卷评讲中,教师要以问题为抓手,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教师的“导”与“引”与学生的“学”与“识”和谐共振,形成“学习共同体”,从而实现“自主导引”的课改模式.例如,函数y=(m 1)x2-2x-1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求m的取值范围.在解题时,学生掉入陷阱:(1)没有指明是什么函数.因本节内容是二次函数中学的,学生认识带有片面性,忽略了前面学习的一次函数.(2)图象与坐标轴有交点,但没有指明是几个交点.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函数一定是二次函数吗?学生此时容易想到不是只有二次函数与x轴有交点,一次函数与x轴也有交点,应分为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若函数y=(m 1)x2-2x-1的图象与x轴无交点,求m的取值范围.……在這样的联动过程中,拉近了师生距离,搭建了思维桥梁.
四、师的延拓,拓展思维空间
在试卷评讲中,教师要透过题中的表象,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进行分析,利用师生动态交流,引领学生思考.例如,在试卷评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解决如下问题:已知方程x2 x-1=0,求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使它的根分别是已知方程根的2倍.然后出示如下变式题:(1)已知方程x2 x-2=0,求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使它的根分别是已知方程根的相反数,则所求方程为.(2)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 bx c=0(a≠0)有两个不等于零的实数根,求一个一元二方程,使它的根分别是已知方程的倒数.
总之,在试卷讲评中,教师应以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培养、学会学习、体验学习过程与成功为宗旨,让师生在“自主导引”的课堂模式中真情流露,顺应学习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