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中医药学会第11届全国中医医史文献学术会议纪要

来源 :中华医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lcc1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医史文献分会主办、广西中医学院承办的第11届全国中医医史文献学术会议于2008年11月30日-12月1日在广两南宁召开,会议收到各地学术论文90余篇,内容涉及中医古籍文献、中医学史与各家学说、地方医学、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建设、医史文献的研究思路与方法.来自全国各地的11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其他文献
关于便秘之因,<圣济总录>认为有风、冷、虚、热之别;李东垣认为有热燥、风燥、阳结、阴结之分;<济生方>则进一步提出风、气、湿、冷、热五秘.其后医家论便秘均提及"风秘".而"风秘"一词始出何处?
期刊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于1981年,始称"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挂靠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今中国中医科学院).1990年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更名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期刊
朱建平研究员主编的<中医方剂学发展史>于2009年月由学苑出版社出版.读完这部长达57万字的专科史著作,深感成果来之不易,颇多感触,试述如下。
期刊
中风是临床常见病证,历代医家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留下了大量的文献.从这些文献来看,历代医家对中风,尤其是中风概念的认识并不统一,在不同时期,中风一词的内涵并不相同,而是经历了外感病、真中、类中,再到脑卒中这样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
通过对<景岳伞书>医案中疗效评价相关内容的分析研究,可知中医存在疗效评价,并具有自己的表述形式.中医疗效评价主要依据患者提供的信息,从治疗前后临床表现的对比以及不同治疗间的对比来进行疗效评价。
<温疫论>出现之前,明代一些医家对"伤寒病温热"的传统观点提出了颠覆性的质疑,认为温热乃"各以其时受病,而非寒变为温、变为热",温热病与伤寒的概念分离已经从模糊到清晰.随着概念逐渐清晰产生了对温、热、暑、疫邪气的新感认识,并提出暑邪、温邪从口鼻而入.此期医家提到的六经温病辨证与瘟疫五种汗解法是温病辨治方面值得注意的内容。
中医学在防治疾病中的卓越贡献及其理论体系的形成,是经过无数医家临证实践检验并不断地进行理论总结、历史积累和发展的结果.历史证明:中医学是一片沃土,从事中医学的研究有着广阔的领域和多方面的课题,中医学思想史的研究是一个从源头上作深层次开创性探索的课题。
期刊
1958年11月17日,全国中医中药工作会议在河北省保定市召开,同时在保定举办了"河北省中医中药展览会"以配合会议召开.此次展览会展出了河北省发掘收集的民间单方、验方和秘方.会议决定开展群众性采集秘方、验方的运动.1959年,<人民日报>发表<采集民间验方,发掘中医宝藏>的社论.1959年6月,卫生部专门发出<关于整理研究推广秘方验方的通知>.从此,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收集单方、验方和秘方的运动.在
1. 家学源渊,师出名门  余瀛鳌先生之祖父余奉仙先生的诗句"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余奉仙<无聊斋诗集>,未刊行)素为道中人所赞颂."余氏后人或有将此两佳句作为座右铭者,教导后辈,在日常处人、处事和业医过程中,时刻注意谦谨,戒骄戒躁,求取进步"[1]。
期刊
<时疫核标蛇症治法>由清末李守中编撰,后经友人高超愚整理并刊行问世.此书主要记载了一些民间治疗鼠疫的外治法,如针刺、放血,以及药物外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