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语文诗词情境教学实践,简要介绍了古代诗词独特的美,阐明了古代诗词在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论述了初中语文诗词教学中情境创设的重要作用,根据古代诗词的特点和初中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及心理特点,在对古诗词意境探索感悟的基础上,从作者和时代背景、诗词意象、想象和联想、音乐渲染、绘画展现及形式多样的活动等方面,系统的论述了对初中生进行古代诗词情境教学方面的一些具体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代诗词教学; 创设情境;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4-0170-02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它语言凝练,韵律优美,想象丰富,它独特的魅力是其他任何艺术所无法比拟的,它浩大与深邃的文化内涵让世人惊叹。在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以下是我对初中语文诗词情境教学方法的一些探索。
1联系作者和时代背景,为学生重温那些旷古绝唱
诗歌作品常常是作者经历和思想感情的外现。学生在课前搜集资料,如诗人的人生经历,作品的创作背景等,上课时师生交流。
如在教授《观沧海》一诗时,学生查找有关资料,发现曹操写作此诗时,正是在他取得官渡之战胜利之后。这时教师进一步介绍写作背景:"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1]作为一代枭雄,他当时有着统一北方,进而统一全国的志向。洪波涌起的大海,激发了他澎湃的诗情,也激发了他的壮志雄心。此时,教师再介绍曹操《龟虽寿》中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总结出曹诗有"慷慨悲壮"的风格,在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学生不难体会出曹操纵横天下的博大胸襟。
2抓住诗词意象,为学生打开意境欣赏之门
古诗中的物象一般都有作者寄寓的感情,诗人想要通过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了解意象,有助于快速把握诗词意境,进而深刻理解诗词精髓。
如"月"多表达离愁别苦,渲染悲伤寂寥的氛围。诗句有:李白的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杜甫的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苏轼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斜阳"多表达诗人在苍茫暮色中的万千愁绪。如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中的诗句: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又如温庭筠 《忆江南》中的诗句:"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
"杨柳"、"芳草" 等意象多含有离别之情,难舍之意。如:刘禹锡《竹枝词》中的诗句:"杨柳依依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又如:崔颢《黄鹤楼》中的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另外,笛、箫等乐器的吹奏,也都有特定的含义,多代表相思之情、离别之痛和内心的无边愁苦。如王之涣《凉州词》中的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其实,古诗文中有许多这样能让人产生共鸣的意象,如用 "流水"代表对时光飞逝、年华不在的感叹,用"磐石"代表对爱情或其他事物的忠贞,用"浮云"代表君子在名利面前豪放不羁的那种豁达态度,用"夕阳"来形容愁肠百转的心情,用"柳"来抒发离情别绪,……总之,由于历代诗人的反复应用,一些常见的物象,几乎都被赋予了特定的涵义。 熟悉古诗词的人,几乎一看到出现的物象,就能猜到诗人心中所想,明白诗人所要表达的内容。
归纳意象,犹如给学生一把打开意境之门的钥匙,可以使学生快速的理解诗词,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3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在诗词意境中自由飞翔
艺术离不开想象,诗词作为文学艺术的最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更是与想象息息相关。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可以在脑海中展现出诗词的独特意境,深切体会诗人的内心世界。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它深切的体现出了一个天涯游子孤寂愁苦的情怀。学习时让学生展开想象:"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2]是呀,在秋天这个容易触动愁情的季节,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看到缠满枯藤的老树、回巢的暮鸦、静默的小桥、潺潺的流水、恬静安适的人家时,一定会萌生很深切的惆怅之情和悲凉之感,此时正值黄昏,夕阳将自己和瘦马的影子越拉越长,在暮色苍茫中,自己的乡愁也越来越深,孤寂的感觉就像漫漫长夜一样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叫人怎能不愁情满怀、肝肠寸断?学生借助想象,可以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体会出作者孤独走天涯的悠悠哀愁,自然能够融入作品孤寂愁苦的意境之中。
4播放音乐,将意境渲染的妙如乐曲
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3]根据诗词内容选择恰当的播放音乐,使学生既为文学所感染,又为音乐所激动,教学中就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我在讲授辛弃疾的《破阵子》之前,先播放雄壮苍凉的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雄壮的音乐一下子将学生引入沉郁而激情飞扬的氛围中,为理解诗文奠定了一个情感基调。词中"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谓千古忠信之言,它将无数爱国志士怀抱梦想、立志报国的心情一语道破。激烈跌宕的音乐充满整个教室,同学们在欣赏中慢慢进入角色,陶醉在美妙的音乐氛围中。
5诗画相融,将意境展现的美如图画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揭示了诗与画之间的相互联系。借助图画可以更好的表现诗词内容,使诗词内容更加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真切的感受诗词意境,迅速的感知诗词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讲授《钱塘湖春行》时,用多媒体展现图景或让学生根据内容,发挥想象,用画笔展现美好的图景。结果学生们画出了春水初平的堤岸、舒卷的云、柔柔的垂柳、初绽的春花、初生的春草……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色。
这样的绘画教学,学生的兴趣提高了,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产生审美愉悦。
6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营造诗意课堂
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我在诗词教学中,组织各种形式的诗词竞赛:如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背诵自己喜爱的诗词,进行古诗词朗读比赛、古诗故事比赛,默写比赛等,还发动学生自己创作诗歌,按意境、技巧等评奖,优秀作品进行交流展览。让他们在诗词的海洋中乘风破浪,笑洒江天!
总之,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使学生更深刻地领会诗词的含义,让学生在诗词的殿堂中尽情徜徉,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董德松.《诗中有画,画中有诗》[M]《初中语文课文分析集》第二册.广东教育出版社.1990.
[2]李静梅.《天净沙 秋思》赏析[M]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马可.《冼星海传》[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代诗词教学; 创设情境;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4-0170-02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它语言凝练,韵律优美,想象丰富,它独特的魅力是其他任何艺术所无法比拟的,它浩大与深邃的文化内涵让世人惊叹。在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以下是我对初中语文诗词情境教学方法的一些探索。
1联系作者和时代背景,为学生重温那些旷古绝唱
诗歌作品常常是作者经历和思想感情的外现。学生在课前搜集资料,如诗人的人生经历,作品的创作背景等,上课时师生交流。
如在教授《观沧海》一诗时,学生查找有关资料,发现曹操写作此诗时,正是在他取得官渡之战胜利之后。这时教师进一步介绍写作背景:"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1]作为一代枭雄,他当时有着统一北方,进而统一全国的志向。洪波涌起的大海,激发了他澎湃的诗情,也激发了他的壮志雄心。此时,教师再介绍曹操《龟虽寿》中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总结出曹诗有"慷慨悲壮"的风格,在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学生不难体会出曹操纵横天下的博大胸襟。
2抓住诗词意象,为学生打开意境欣赏之门
古诗中的物象一般都有作者寄寓的感情,诗人想要通过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了解意象,有助于快速把握诗词意境,进而深刻理解诗词精髓。
如"月"多表达离愁别苦,渲染悲伤寂寥的氛围。诗句有:李白的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杜甫的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苏轼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斜阳"多表达诗人在苍茫暮色中的万千愁绪。如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中的诗句: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又如温庭筠 《忆江南》中的诗句:"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
"杨柳"、"芳草" 等意象多含有离别之情,难舍之意。如:刘禹锡《竹枝词》中的诗句:"杨柳依依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又如:崔颢《黄鹤楼》中的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另外,笛、箫等乐器的吹奏,也都有特定的含义,多代表相思之情、离别之痛和内心的无边愁苦。如王之涣《凉州词》中的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其实,古诗文中有许多这样能让人产生共鸣的意象,如用 "流水"代表对时光飞逝、年华不在的感叹,用"磐石"代表对爱情或其他事物的忠贞,用"浮云"代表君子在名利面前豪放不羁的那种豁达态度,用"夕阳"来形容愁肠百转的心情,用"柳"来抒发离情别绪,……总之,由于历代诗人的反复应用,一些常见的物象,几乎都被赋予了特定的涵义。 熟悉古诗词的人,几乎一看到出现的物象,就能猜到诗人心中所想,明白诗人所要表达的内容。
归纳意象,犹如给学生一把打开意境之门的钥匙,可以使学生快速的理解诗词,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3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在诗词意境中自由飞翔
艺术离不开想象,诗词作为文学艺术的最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更是与想象息息相关。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可以在脑海中展现出诗词的独特意境,深切体会诗人的内心世界。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它深切的体现出了一个天涯游子孤寂愁苦的情怀。学习时让学生展开想象:"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2]是呀,在秋天这个容易触动愁情的季节,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看到缠满枯藤的老树、回巢的暮鸦、静默的小桥、潺潺的流水、恬静安适的人家时,一定会萌生很深切的惆怅之情和悲凉之感,此时正值黄昏,夕阳将自己和瘦马的影子越拉越长,在暮色苍茫中,自己的乡愁也越来越深,孤寂的感觉就像漫漫长夜一样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叫人怎能不愁情满怀、肝肠寸断?学生借助想象,可以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体会出作者孤独走天涯的悠悠哀愁,自然能够融入作品孤寂愁苦的意境之中。
4播放音乐,将意境渲染的妙如乐曲
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3]根据诗词内容选择恰当的播放音乐,使学生既为文学所感染,又为音乐所激动,教学中就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我在讲授辛弃疾的《破阵子》之前,先播放雄壮苍凉的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雄壮的音乐一下子将学生引入沉郁而激情飞扬的氛围中,为理解诗文奠定了一个情感基调。词中"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谓千古忠信之言,它将无数爱国志士怀抱梦想、立志报国的心情一语道破。激烈跌宕的音乐充满整个教室,同学们在欣赏中慢慢进入角色,陶醉在美妙的音乐氛围中。
5诗画相融,将意境展现的美如图画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揭示了诗与画之间的相互联系。借助图画可以更好的表现诗词内容,使诗词内容更加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真切的感受诗词意境,迅速的感知诗词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讲授《钱塘湖春行》时,用多媒体展现图景或让学生根据内容,发挥想象,用画笔展现美好的图景。结果学生们画出了春水初平的堤岸、舒卷的云、柔柔的垂柳、初绽的春花、初生的春草……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色。
这样的绘画教学,学生的兴趣提高了,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产生审美愉悦。
6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营造诗意课堂
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我在诗词教学中,组织各种形式的诗词竞赛:如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背诵自己喜爱的诗词,进行古诗词朗读比赛、古诗故事比赛,默写比赛等,还发动学生自己创作诗歌,按意境、技巧等评奖,优秀作品进行交流展览。让他们在诗词的海洋中乘风破浪,笑洒江天!
总之,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使学生更深刻地领会诗词的含义,让学生在诗词的殿堂中尽情徜徉,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董德松.《诗中有画,画中有诗》[M]《初中语文课文分析集》第二册.广东教育出版社.1990.
[2]李静梅.《天净沙 秋思》赏析[M]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马可.《冼星海传》[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