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当前,全国上下正在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潮,推动全党深刻理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更加自觉地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校必须走在前列、作出表率。大力加强广大党员干部思想建设和培训教育,提高理论素养、增长工作本领,是党校的职责和使命。本刊就如何做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宣传阐释、加强党校新型智库建设、提升党校科研影响力等专题采访了中共河北省委党校副校长侯贵星。
记者:侯校长您好!党的十九大开启了新时代的新征程,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党校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充分利用党校理论武装、理论研究、理论宣传和智库服务的优势,切实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做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宣传阐释工作,党校科研人员应如何强化自身素质提升?
侯贵星:党校作为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大军中一支重要力量,是党的理论创新、理论武装的重要载体,必须始终坚持党校姓党,必须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勇担重任、积极作为,这也是党校科研工作必须坚持的总遵循。
人常说打铁尚需自身硬。我们必须加强学习,苦练内功,努力做到精准解读、精准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新的战略指引。特别是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重大的历史性贡献,标志着我们党政治上更加成熟、更加清醒、更加坚定。伟大思想从来就不是横空出世的,必然有一个发展演进的过程。这就为广大理论工作者特别是党校科研人员提出了新的任务,要把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要义、发展脉络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以更好地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去理解、领会、贯彻。首先要加强学习,做到精准解读宣传。要在读原文、悟原理上下功夫,原汁原味学习、逐字逐句理解,做到深学深悟、常学常新,不断深化对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的理解把握。要充分利用报纸、新媒体等做好十九大精神的阐释宣传,精准传递党的声音、屏蔽杂音噪音。要善于学习,苦练内功,有针对性的学习借鉴权威专家的权威解读,消化吸收、为我所用,不断提升理论阐释的层次和水平。其次要联系实际,做到精准领会贯彻。全省各级党校要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切实担负起党校理论工作者的使命担当,紧密结合党校职能特点,主动发力、积极作为,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活动中找准自身定位、搭建活动平台、贡献党校力量,努力在各地学习贯彻活动中走在前、作标杆。省委党校去年已经成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属于省内科研机构成立比较早的,是省委党校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亮点动作。
记者:目前,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已经进入深入解读阶段,必须以扎实的学术研究、严谨的学理分析为广大党员干部讲清楚十九大精神,讲清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具体工作中,市(县)级党校应如何深化理论研究呢?
侯贵星:加强党的基本理论研究,充分发挥理论武装主阵地作用,是党校科研工作长期以来坚持的一个重要方向。全省一百七十多所党校,覆盖面广、紧接地气,是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星星之火,应当成为全省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重要推动力量。要组织专题研讨会、座谈会,在各地掀起理论研究热潮。真理越辩越明,道理越讲越清。要通过召开一系列关于研究解读十九大精神的专题研究会、座谈会,引导党校科研人员积极参与十九大精神的研究。各地市党校应当早谋划、早部署,主动与各地宣传部门等对接,组织召开层次较高、影响面广的研讨会,在本地营造浓厚的学习贯彻氛围。2017年,省委党校与中央党校联合举办了“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家论坛”,多家中央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取得了很好地社会反响。要有组织地推出系列理论研究成果,扩大党校理论影响。理论主阵地坚固不坚固,话语权很重要。掌握了理论话语权,党的理论阵地就不会被冲击。因此,各地党校要有组织、有针对性地推出一系列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理论成果。要主动在党的媒体上发声,各地党委机关报是主阵地。2017年,省委党校教师在《河北日报》发表理论文章44篇,基本上每周都有党校声音。各市党校基本上都有自己的理论刊物,要充分用好这个阵地,组织一系列专题文章,进一步扩大党校理论研究的知名度、影响力。
记者:为党员干部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提供学理支撑,必须加强思想引领,请您谈谈应如何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做到用学术讲政治?
侯贵星:党校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中担负着重要职责。这也就决定了党校科研必须牢固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党员干部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提供学理支撑。要始终坚持用学术讲政治。党的十九大最重大的理论成就,就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在党的旗帜上,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新思想指导推动实践需要一个理解、接受、转化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党校人用学术讲好政治,提供有力学理支撑。用学术讲好政治的关键是要有高水平的科研。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讲出精髓、触到心灵,切切实实把党的十九大精神传递给学员,入脑入心、自觉践行。要始终把握好思想引领的正确方向。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提法、新举措,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党的理论成果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力量,要抓住关键少数,也就是各级领导干部。党校科研要把握好思想引领的正确方向,引导广大学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提升党性修养。要把广大学员培养成为全省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模范践行者和传播者,以点带面、引领示范,带动全省学习贯彻活动持续走向深入。要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在重大政治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面前敢于发声亮剑,善于解疑释惑、激浊扬清。要把握好政治立场坚定性和科学研究创新性的有机统一,正确处理学术研究和理论宣传、言论自由和政治纪律的关系,切实做到学术研究无禁区、公开言论守纪律。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党校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党委和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党校要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智库”。加强党校新型智库建设,是党校深度服务党委政府工作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统筹推进、相得益彰。充分发挥决策服务职能作用,市(县)级党校应如何去着手?
侯贵星:要树立三种意识即大局意识、质量意识、协作意识。常言道:“有为才有位。”有作为,才能获得相应的待遇、地位。作为党校人,大家可能都会有一种感觉,感觉我们离党委核心比较远,说不上话、没有分量、底气不足。正因为如此,更加需要我们积极作为、主动作为,而发挥党校决策服务功能就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要有大局意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党校工作条例》对党校的职能定位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党委政府的思想库。党校要聚焦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重大决策部署、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有价值的对策建议。各级党校必须树立大局意识,主动融入地方发展大局,围绕中心工作资政建言,充分发挥党校作用和价值。要有质量意识,不断提高决策服务能力。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质量立校”的要求。最近,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深入实施质量强省战略。具体到我们党校智库建设,就是要树立质量意识。要提供高质量的智库成果,提出高质量的决策建议,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各地党校要高度重视决策服务工作,每年下大力搞几个决策研究课题,组织专门力量群策群力。智库成果在精不在多,成熟一个报送一个,要通过积极作为成为党委政府信赖、依靠的参谋力量。要有协作意识,善于借力行远。从目前现实来讲,地市党校的智库建设有了一定成效,但是县级党校的智库建设普遍较弱。这就需要强化协作意识,善于借力、自我提升。要充分利用党校系统优势,加强系统协作。对于县级党校来讲,自身驾驭不了的研究课题,可以向市党校、省党校寻求支持;省市党校作决策研究也应该多吸收基层党校参加,吸收基层智慧。要加强与实际工作部门协作,提高研究效率。对于决策研究,尽可能吸收实际工作部门有关人员参加,以便更好地掌握最新政策规定、工作开展情况等,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记者:刚才您谈到把党校新型智库建设与深度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统筹推进,那么在具体研究中,需要注意些什么?
侯贵星:在具体研究过程中要把握四点节奏,即“早、准、快、实”。第一,掌握情况要突出“早”。对于省情、市情、县情,要及时掌握,时时关注,提高决策研究的灵敏度、反应力。比如,东峰书记来到河北以后非常关心群众的取暖问题。省委党校杨福忠教授就围绕这个问题撰写了一篇研究报告,先后得到了东峰书记和许勤省长的大幅批示,省直有关部门也进行了落实。因此,对于决策研究,各党校要切实提高反应能力,掌握政策要早、安排部署要早,真正做到“想在前、做在前”。第二,资政建言要突出“准”。资政建言的“准”,主要包括研究选题要准,报送领导要准,报送节点要准。可以说,决策研究是一项“细致活”,每一个环节都要考虑周全,精准发力。第三,成果转化要突出“快”。决策研究与一般学术研究的重要区别就是时效性。对于时效性很强的问题,一旦错过了时机就没有价值了。比如,党委政府重要决策、重要制度、重大决定出台前,相关问题的决策建议就要提交给相关领导,错过了时机就无法展现研究价值。第四,健全机制要突出“实”。党校新型智库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要有一套健全的机制作支撑。要有转化平台,打造一个具有党校特点的精品内参,畅通研究成果报送渠道。要完善内参编报的制度机制,研究报告的撰写、编辑、审批、报送要有完整的制度设计。要有激励措施,对决策研究要从资助经费、工作量核算、职称评聘上给予体现,充分调动教研人员积极性。
记者:一直以来,我省党校系统在科研项目协作上主要是河北省党校系统科研项目,对于其他科研项目协作调度比较少。进一步拓宽党校系统科研道路,提升党校系统科研影响力,省委党校有何举措?
侯贵星:我们要采取措施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协作,高度重视,把党校系统科研项目作为提升党校科研水平的有力抓手。河北省党校系统科研项目设立的目的在于引导全省党校系统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更好地服务全省和本地工作大局。各级党校积极申报和承担党校系统科研项目,一批项目研究成果被批示采纳,有效发挥了党校科研的作用。但从近些年的申报情况来看,表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县级党校申报积极性不足,最多的时候不超过35个县;项目研究成果质量不强、层次不高;项目研究协作力度不大,等等。咱们党校系统科研项目立项率不低,接近60%,主要考虑是为大家搞科研搭建一个平台,提供一些便利。对于项目经费这个问题,省委党校校委也一直在积极争取。
做好党校系统科研项目,市级党校要继续发挥带头作用,做好动员组织工作,严把申报质量关,加强项目研究调度检查工作,确保高质量完成项目研究工作;要动员各县党校积极参加,特别是空白县,要有针对性的提提醒,争取党校系统课题申报能够实现全覆盖。
记者:党校科研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各层次各类别的社科研究项目对我们都是开放的,渠道是顺畅的,关键是要有科研实力。我们要提振信心,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请侯校长谈谈如何做好高层次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
侯贵星:根据我的了解,地市党校主要是参加厅局级课题、校内课题的研究,对社科基金项目、软科学项目参与得少。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信心不足、积累不足。事实证明,做好科研项目必须要有组织、有信心、有积累。要做好组织发动工作。各市党校要重视省社科基金项目、省软科学项目申报,这些研究项目层次比较高、管理比较規范、资助力度也相对较大。这些项目我们努努力是完全可以成功申报的。地市党校的一些教师也都有成功申报的经验。各党校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辅导培训工作,在信息发布、经验介绍、论证指导、后勤保障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这样坚持几年下来,相信肯定会有收获、有进步。省委党校近些年在国家课题申报方面有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受到省社科规划办的肯定,大家有时间可以专门学习一下。要坚定成功申报的信心。科研项目申报是一个劳心劳力的过程,也是一个推敲打磨的过程,没有坚定的信心和毅力是难以成功的。现在我们各市县党校在社科基金项目等方面成绩不大,很关键的是信心不足、有畏难情绪,总感觉实力不行、虚耗工夫。省委党校目前国家课题保有率很高,平均14人有1个国家课题。这里面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有必胜的信念。我们有的老师多年坚持申报国家课题,不断推敲打磨、精益求精,最终成功申报。要有雄厚的科研积累。科研项目成功申报,前期研究积累是关键。没有比较厚实的学术积累,论证再精彩也很难成功。这就需要我们教研人员多写文章、多发表、多得领导批示,持之以恒、厚积薄发,那么获得高层次科研项目立项就是水到渠成。
记者:感谢侯校长接受我们的采访!
责任编辑:籍雪梅
一、坚持党校姓党原则,把学习宣传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党校科研工作的首要任务
记者:侯校长您好!党的十九大开启了新时代的新征程,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党校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充分利用党校理论武装、理论研究、理论宣传和智库服务的优势,切实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做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宣传阐释工作,党校科研人员应如何强化自身素质提升?
侯贵星:党校作为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大军中一支重要力量,是党的理论创新、理论武装的重要载体,必须始终坚持党校姓党,必须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勇担重任、积极作为,这也是党校科研工作必须坚持的总遵循。
人常说打铁尚需自身硬。我们必须加强学习,苦练内功,努力做到精准解读、精准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新的战略指引。特别是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重大的历史性贡献,标志着我们党政治上更加成熟、更加清醒、更加坚定。伟大思想从来就不是横空出世的,必然有一个发展演进的过程。这就为广大理论工作者特别是党校科研人员提出了新的任务,要把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要义、发展脉络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以更好地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去理解、领会、贯彻。首先要加强学习,做到精准解读宣传。要在读原文、悟原理上下功夫,原汁原味学习、逐字逐句理解,做到深学深悟、常学常新,不断深化对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的理解把握。要充分利用报纸、新媒体等做好十九大精神的阐释宣传,精准传递党的声音、屏蔽杂音噪音。要善于学习,苦练内功,有针对性的学习借鉴权威专家的权威解读,消化吸收、为我所用,不断提升理论阐释的层次和水平。其次要联系实际,做到精准领会贯彻。全省各级党校要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切实担负起党校理论工作者的使命担当,紧密结合党校职能特点,主动发力、积极作为,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活动中找准自身定位、搭建活动平台、贡献党校力量,努力在各地学习贯彻活动中走在前、作标杆。省委党校去年已经成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属于省内科研机构成立比较早的,是省委党校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亮点动作。
记者:目前,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已经进入深入解读阶段,必须以扎实的学术研究、严谨的学理分析为广大党员干部讲清楚十九大精神,讲清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具体工作中,市(县)级党校应如何深化理论研究呢?
侯贵星:加强党的基本理论研究,充分发挥理论武装主阵地作用,是党校科研工作长期以来坚持的一个重要方向。全省一百七十多所党校,覆盖面广、紧接地气,是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星星之火,应当成为全省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重要推动力量。要组织专题研讨会、座谈会,在各地掀起理论研究热潮。真理越辩越明,道理越讲越清。要通过召开一系列关于研究解读十九大精神的专题研究会、座谈会,引导党校科研人员积极参与十九大精神的研究。各地市党校应当早谋划、早部署,主动与各地宣传部门等对接,组织召开层次较高、影响面广的研讨会,在本地营造浓厚的学习贯彻氛围。2017年,省委党校与中央党校联合举办了“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家论坛”,多家中央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取得了很好地社会反响。要有组织地推出系列理论研究成果,扩大党校理论影响。理论主阵地坚固不坚固,话语权很重要。掌握了理论话语权,党的理论阵地就不会被冲击。因此,各地党校要有组织、有针对性地推出一系列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理论成果。要主动在党的媒体上发声,各地党委机关报是主阵地。2017年,省委党校教师在《河北日报》发表理论文章44篇,基本上每周都有党校声音。各市党校基本上都有自己的理论刊物,要充分用好这个阵地,组织一系列专题文章,进一步扩大党校理论研究的知名度、影响力。
记者:为党员干部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提供学理支撑,必须加强思想引领,请您谈谈应如何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做到用学术讲政治?
侯贵星:党校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中担负着重要职责。这也就决定了党校科研必须牢固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党员干部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提供学理支撑。要始终坚持用学术讲政治。党的十九大最重大的理论成就,就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在党的旗帜上,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新思想指导推动实践需要一个理解、接受、转化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党校人用学术讲好政治,提供有力学理支撑。用学术讲好政治的关键是要有高水平的科研。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讲出精髓、触到心灵,切切实实把党的十九大精神传递给学员,入脑入心、自觉践行。要始终把握好思想引领的正确方向。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提法、新举措,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党的理论成果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力量,要抓住关键少数,也就是各级领导干部。党校科研要把握好思想引领的正确方向,引导广大学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提升党性修养。要把广大学员培养成为全省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模范践行者和传播者,以点带面、引领示范,带动全省学习贯彻活动持续走向深入。要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在重大政治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面前敢于发声亮剑,善于解疑释惑、激浊扬清。要把握好政治立场坚定性和科学研究创新性的有机统一,正确处理学术研究和理论宣传、言论自由和政治纪律的关系,切实做到学术研究无禁区、公开言论守纪律。
二、突出决策服务职能,把党校新型智库建设与深度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统筹推进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党校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党委和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党校要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智库”。加强党校新型智库建设,是党校深度服务党委政府工作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统筹推进、相得益彰。充分发挥决策服务职能作用,市(县)级党校应如何去着手?
侯贵星:要树立三种意识即大局意识、质量意识、协作意识。常言道:“有为才有位。”有作为,才能获得相应的待遇、地位。作为党校人,大家可能都会有一种感觉,感觉我们离党委核心比较远,说不上话、没有分量、底气不足。正因为如此,更加需要我们积极作为、主动作为,而发挥党校决策服务功能就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要有大局意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党校工作条例》对党校的职能定位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党委政府的思想库。党校要聚焦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重大决策部署、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有价值的对策建议。各级党校必须树立大局意识,主动融入地方发展大局,围绕中心工作资政建言,充分发挥党校作用和价值。要有质量意识,不断提高决策服务能力。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质量立校”的要求。最近,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深入实施质量强省战略。具体到我们党校智库建设,就是要树立质量意识。要提供高质量的智库成果,提出高质量的决策建议,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各地党校要高度重视决策服务工作,每年下大力搞几个决策研究课题,组织专门力量群策群力。智库成果在精不在多,成熟一个报送一个,要通过积极作为成为党委政府信赖、依靠的参谋力量。要有协作意识,善于借力行远。从目前现实来讲,地市党校的智库建设有了一定成效,但是县级党校的智库建设普遍较弱。这就需要强化协作意识,善于借力、自我提升。要充分利用党校系统优势,加强系统协作。对于县级党校来讲,自身驾驭不了的研究课题,可以向市党校、省党校寻求支持;省市党校作决策研究也应该多吸收基层党校参加,吸收基层智慧。要加强与实际工作部门协作,提高研究效率。对于决策研究,尽可能吸收实际工作部门有关人员参加,以便更好地掌握最新政策规定、工作开展情况等,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记者:刚才您谈到把党校新型智库建设与深度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统筹推进,那么在具体研究中,需要注意些什么?
侯贵星:在具体研究过程中要把握四点节奏,即“早、准、快、实”。第一,掌握情况要突出“早”。对于省情、市情、县情,要及时掌握,时时关注,提高决策研究的灵敏度、反应力。比如,东峰书记来到河北以后非常关心群众的取暖问题。省委党校杨福忠教授就围绕这个问题撰写了一篇研究报告,先后得到了东峰书记和许勤省长的大幅批示,省直有关部门也进行了落实。因此,对于决策研究,各党校要切实提高反应能力,掌握政策要早、安排部署要早,真正做到“想在前、做在前”。第二,资政建言要突出“准”。资政建言的“准”,主要包括研究选题要准,报送领导要准,报送节点要准。可以说,决策研究是一项“细致活”,每一个环节都要考虑周全,精准发力。第三,成果转化要突出“快”。决策研究与一般学术研究的重要区别就是时效性。对于时效性很强的问题,一旦错过了时机就没有价值了。比如,党委政府重要决策、重要制度、重大决定出台前,相关问题的决策建议就要提交给相关领导,错过了时机就无法展现研究价值。第四,健全机制要突出“实”。党校新型智库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要有一套健全的机制作支撑。要有转化平台,打造一个具有党校特点的精品内参,畅通研究成果报送渠道。要完善内参编报的制度机制,研究报告的撰写、编辑、审批、报送要有完整的制度设计。要有激励措施,对决策研究要从资助经费、工作量核算、职称评聘上给予体现,充分调动教研人员积极性。
三、抓好科研项目申报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党校系统科研影响力
记者:一直以来,我省党校系统在科研项目协作上主要是河北省党校系统科研项目,对于其他科研项目协作调度比较少。进一步拓宽党校系统科研道路,提升党校系统科研影响力,省委党校有何举措?
侯贵星:我们要采取措施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协作,高度重视,把党校系统科研项目作为提升党校科研水平的有力抓手。河北省党校系统科研项目设立的目的在于引导全省党校系统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更好地服务全省和本地工作大局。各级党校积极申报和承担党校系统科研项目,一批项目研究成果被批示采纳,有效发挥了党校科研的作用。但从近些年的申报情况来看,表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县级党校申报积极性不足,最多的时候不超过35个县;项目研究成果质量不强、层次不高;项目研究协作力度不大,等等。咱们党校系统科研项目立项率不低,接近60%,主要考虑是为大家搞科研搭建一个平台,提供一些便利。对于项目经费这个问题,省委党校校委也一直在积极争取。
做好党校系统科研项目,市级党校要继续发挥带头作用,做好动员组织工作,严把申报质量关,加强项目研究调度检查工作,确保高质量完成项目研究工作;要动员各县党校积极参加,特别是空白县,要有针对性的提提醒,争取党校系统课题申报能够实现全覆盖。
记者:党校科研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各层次各类别的社科研究项目对我们都是开放的,渠道是顺畅的,关键是要有科研实力。我们要提振信心,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请侯校长谈谈如何做好高层次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
侯贵星:根据我的了解,地市党校主要是参加厅局级课题、校内课题的研究,对社科基金项目、软科学项目参与得少。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信心不足、积累不足。事实证明,做好科研项目必须要有组织、有信心、有积累。要做好组织发动工作。各市党校要重视省社科基金项目、省软科学项目申报,这些研究项目层次比较高、管理比较規范、资助力度也相对较大。这些项目我们努努力是完全可以成功申报的。地市党校的一些教师也都有成功申报的经验。各党校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辅导培训工作,在信息发布、经验介绍、论证指导、后勤保障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这样坚持几年下来,相信肯定会有收获、有进步。省委党校近些年在国家课题申报方面有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受到省社科规划办的肯定,大家有时间可以专门学习一下。要坚定成功申报的信心。科研项目申报是一个劳心劳力的过程,也是一个推敲打磨的过程,没有坚定的信心和毅力是难以成功的。现在我们各市县党校在社科基金项目等方面成绩不大,很关键的是信心不足、有畏难情绪,总感觉实力不行、虚耗工夫。省委党校目前国家课题保有率很高,平均14人有1个国家课题。这里面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有必胜的信念。我们有的老师多年坚持申报国家课题,不断推敲打磨、精益求精,最终成功申报。要有雄厚的科研积累。科研项目成功申报,前期研究积累是关键。没有比较厚实的学术积累,论证再精彩也很难成功。这就需要我们教研人员多写文章、多发表、多得领导批示,持之以恒、厚积薄发,那么获得高层次科研项目立项就是水到渠成。
记者:感谢侯校长接受我们的采访!
责任编辑:籍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