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研究以需求理论为基础,通调查问卷、跟踪访谈等实证方法,探讨英语专业学生对《商务英语》课程的学习动机、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间、ESP师资建设等方面的需求分析及意见反馈,为高校ESP课程设置提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需求;需求分析;ESP课程建设;《商务英语》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2-0-02
一、ESP概念下的需求定义
ESP是一个多元的(pluralistic)、以不同形式出现的(protean)教学理念(Robison,1991),是一种教学方针或理念,其特点是针对特定学习者的特定需要实施英语教学,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特定的教学内容。秦秀白(2003)认为ESP基本教学原则应包括真实性、需求分析、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进行规范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Berwick(1989)认为需求是“目前的局势(acurrentstateofaffairs)和期待的未来状态(adesiredfuturestate)之间的差距,考虑到外语学习者本人的“期望与渴求”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常常未给予足够的重视。需求还可以被看作是外语使用者所处的整个社会环境和社会机制所认为是外语学习中有必要或者说最好应该掌握的内容(Mountford,1981)。
二、需求分析与ESP课程设置
需求分析(NeedsAnalysis)是一种以学习过程为导向的需求定义,ESP课程的设计应放在对学习者目标环境的分析上,将语言分析与学习者的学习目的紧密联系在一起,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不同需要。Hutchinson&Waters(1989)提出ESP教学是一种以特定目标为导向(goal-oriented)的英语教学与学习途径(approach),必须建立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之上,ESP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将学习者的需求放在首位。需求分析是大纲、课程和教材设置以及教与学的起点(Jordan,1997),通过内省、访谈、观察和问卷等手段研究需求的技术和方法(陈冰冰,2009),进行教学活动开始前和教学过程中对客观需求如外语学习者的个人学习情况,学习目的和目前的外语水平,及主观需求如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偏爱、需求与期望等数据的收集和分析(Brindley,1989,Robinson,1991)。
需求分析法为ESP课程设置提供了一个相关而可行的分析框架,主要包括包括目前情境分析法(PresentSituationAnalysis和目标情境分析法(TargetSituationAnalysis)。目前情景分析法是在学习者开始ESP课程学习前,现有的语言程度和对下一阶段学习的要求和期待,要了解的信息包括学习者现有的外语水平、专业知识、学习资源、学习动机(Robison,1991)。这种分析要求教师着眼于学生的目前语言水平,分析了解他们的学习障碍和差距,以此为依据设置课程,选编教材并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目标情景分析法是指在一门教学课程结束后对学生的需求开展的分析(Chambers,1980)。
Hutchinson和waters(1989)提出的学习为中心的分析法(LearningCenteredApproaches)包括“目标需要分析”(TargetNeedAnalysis),即在目标情景中学习所要做的事和学习需要分析”(LearningNeedAnalysis),即为了学习学习者所要做的事。目标需要又细分为:“必要(necessities),缺乏(lacks)和向往(wants)(Hutchinson&Waters,1987)。必要指帮助学习者在工作环境中有效发挥作用所需的英语技能;缺乏指必要技能与目前已经掌握的技能之间的差距;向往指学习者结合目标环境对自己提出的学习要求。
三、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
(一)研究设计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中国计量学院外国语学院(以下称“我院”)2008级英语专业的学生。通过问卷调查、跟踪访谈等方式进行调查研究,旨在了解学习者在一个学期的《商务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动机、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设置以及教材等方面的需求分析,对我校《商务英语》课程建设提出有效意见。共发放问卷134份,回收问卷129份,期中有效问卷121份,有效率为90.3%。
(二)研究问题与结果分析
1、目标需要分析
(1)必要。第6题和第7题分别涉及学习者对该课程的学习动机和课程开设的必要行。如表1所示,在“为什么选择《商务英语》课程题”一题中,绝大多数学习者有非常积极的学习动机(感兴趣和专业必修)。而“您觉得开设《商务英语》课程是否必要?”一题反应了目标需求框架下目标需要分析中的“必要”部分。从表2可以看出,高达95.9%的同学都认为有必要开设该门课程(37.2%选择非常必要,58.7%选择比较有必要),可见在我院英语专业的培养大纲中开设《商务英语》课程的必要性。
(2)向往。第8题“您认为在《商务英语》课程中最需要进行哪方面的学习?”主要反应学习者在ESP学习中最想要学到怎样的内容,该选项的设置运用了Hutchinson&Waters需求分析框架中目标需要即“向往”。如表3所示,分别有19.8%和66.9%的受访者对“学习商务专业知识”和“商务情境下的英语技能”两个方面的内容表示了学习的愿望。这与ESP的学科特征相符合,ESP首先是一种以特定目标为导向的英语教学与学习途径,作为横跨两门学科的《商务英语》是英语和商务的结合,以英语为工具教授商务,通过商务知识学习过程中大量的英语语言浸泡,达到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和商务知识的目的。
(3)缺乏。第9题“您认为目前《商务英语》课程的授课最应该增加什么内容?”主要体现学习者认为在ESP学习中“缺乏”的内容。本题所体现的学习者最缺乏的部分与第7题学习者的“向往”存在较大差异。仅有9.9%和13.2分别选择了“商务知识的系统学习”和“商务语言技能的听说读写能力”两个选项最为最应该增加的上课内容,而高达77.1%的学习者则认为该课程最应增加实践活模拟环节,包括占20.7%的人选择“多媒体条件下商务情景模拟练习”和占56.2%的人选择“参与商务实践环节的校内实训或校外实践”。绝大多数商务方向的学生认对该课程期望值较高,希望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真正学习到实用的商务知识。而参与校内外商务实践活动可以在真实的情境下进行专业知识和英语技能的实战演习,模拟情景也能提高其实践运用能力,而这一点是在高校理论课程学习中最缺乏的部分。这一选择也与学习者选修该课程的学习动机相吻合,因为他们认为“对以后工作可能有用”,也非常有必要开设具有实践内容的《商务英语》课程。
2、学习需要分析
(1)教学方式。第10题有关教学方式的问题与前面的目标需要分析结果直接相关联。如表5所示,42.2%的受访者认为合适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课堂商务案例分析”,52.9%的学习者认为“学生小组商务项目执行或商务模拟情节实践”是最合适的教学方式。此题目反馈结果也学习者“缺乏”需求分析相一致。由于绝大多数学习者最希望增加课外实践内容,而本问题中C选项的小组项目和商务模拟环节则能给以学习者相对自由和充分的实践机会,因而受到学习者的喜爱。
(2)教材。第11题“您觉得目前使用的《体验商务英语》教材效果如何?”是针对教材本身和学习者使用该教材的情况反馈。我院自2002年开始招生英语专业学生以来,在历届大三的《商务英语》课本选择上颇费周折,先后使用过几套教材均效果不佳。后于2006级开始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由DavidCotton主编的英文原版教材《体验商务英语》(第3.4册),学生的反应褒贬不一,结果如表6。反馈的信息是教材建设方面应注意加强内容板块内部的相关系统性。
四、结语及启示
在外语教学领域,需求分析是语言课程设计和实施不可或缺的启动步骤,它可以为外语课程的内容、设计和实施提供依据以及为外语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的确定提供依据。本项研究显示,我校在ESP课程建设方面应大量增加课外实践操作机会或加强商务模拟情境下的实战演习,以及增加商务背景知识的系统性教学(如谈判技巧,商务沟通技巧等案例分析)。根据学习者需求,应增开《商务实践操作》等系列选修课,通过大型项目实施如市场调研、项目呈现等活动的开展,广泛锻炼学习者商务实践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DudleyEvansT,StJohnM.Developmentsin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M].Cambridge:CUP,1998.
[2]HutchinsonT,WatersA.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ALearning-centeredApproach[M].Cambridge:CUP,1987.
[3]Robinson,ESPtoday:APractitioner’sGuide.NewYork:PrenticeHall,1991.
[4]陈冰冰.国外需求分析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3).
[5]秦秀白.ESP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兼谈在我国高校开展多种类型英语教学的可行性[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3,(12).
[6]阮绩智.ESP需求分析理论框架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9,(9).
关键词:需求;需求分析;ESP课程建设;《商务英语》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2-0-02
一、ESP概念下的需求定义
ESP是一个多元的(pluralistic)、以不同形式出现的(protean)教学理念(Robison,1991),是一种教学方针或理念,其特点是针对特定学习者的特定需要实施英语教学,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特定的教学内容。秦秀白(2003)认为ESP基本教学原则应包括真实性、需求分析、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进行规范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Berwick(1989)认为需求是“目前的局势(acurrentstateofaffairs)和期待的未来状态(adesiredfuturestate)之间的差距,考虑到外语学习者本人的“期望与渴求”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常常未给予足够的重视。需求还可以被看作是外语使用者所处的整个社会环境和社会机制所认为是外语学习中有必要或者说最好应该掌握的内容(Mountford,1981)。
二、需求分析与ESP课程设置
需求分析(NeedsAnalysis)是一种以学习过程为导向的需求定义,ESP课程的设计应放在对学习者目标环境的分析上,将语言分析与学习者的学习目的紧密联系在一起,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不同需要。Hutchinson&Waters(1989)提出ESP教学是一种以特定目标为导向(goal-oriented)的英语教学与学习途径(approach),必须建立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之上,ESP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将学习者的需求放在首位。需求分析是大纲、课程和教材设置以及教与学的起点(Jordan,1997),通过内省、访谈、观察和问卷等手段研究需求的技术和方法(陈冰冰,2009),进行教学活动开始前和教学过程中对客观需求如外语学习者的个人学习情况,学习目的和目前的外语水平,及主观需求如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偏爱、需求与期望等数据的收集和分析(Brindley,1989,Robinson,1991)。
需求分析法为ESP课程设置提供了一个相关而可行的分析框架,主要包括包括目前情境分析法(PresentSituationAnalysis和目标情境分析法(TargetSituationAnalysis)。目前情景分析法是在学习者开始ESP课程学习前,现有的语言程度和对下一阶段学习的要求和期待,要了解的信息包括学习者现有的外语水平、专业知识、学习资源、学习动机(Robison,1991)。这种分析要求教师着眼于学生的目前语言水平,分析了解他们的学习障碍和差距,以此为依据设置课程,选编教材并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目标情景分析法是指在一门教学课程结束后对学生的需求开展的分析(Chambers,1980)。
Hutchinson和waters(1989)提出的学习为中心的分析法(LearningCenteredApproaches)包括“目标需要分析”(TargetNeedAnalysis),即在目标情景中学习所要做的事和学习需要分析”(LearningNeedAnalysis),即为了学习学习者所要做的事。目标需要又细分为:“必要(necessities),缺乏(lacks)和向往(wants)(Hutchinson&Waters,1987)。必要指帮助学习者在工作环境中有效发挥作用所需的英语技能;缺乏指必要技能与目前已经掌握的技能之间的差距;向往指学习者结合目标环境对自己提出的学习要求。
三、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
(一)研究设计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中国计量学院外国语学院(以下称“我院”)2008级英语专业的学生。通过问卷调查、跟踪访谈等方式进行调查研究,旨在了解学习者在一个学期的《商务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动机、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设置以及教材等方面的需求分析,对我校《商务英语》课程建设提出有效意见。共发放问卷134份,回收问卷129份,期中有效问卷121份,有效率为90.3%。
(二)研究问题与结果分析
1、目标需要分析
(1)必要。第6题和第7题分别涉及学习者对该课程的学习动机和课程开设的必要行。如表1所示,在“为什么选择《商务英语》课程题”一题中,绝大多数学习者有非常积极的学习动机(感兴趣和专业必修)。而“您觉得开设《商务英语》课程是否必要?”一题反应了目标需求框架下目标需要分析中的“必要”部分。从表2可以看出,高达95.9%的同学都认为有必要开设该门课程(37.2%选择非常必要,58.7%选择比较有必要),可见在我院英语专业的培养大纲中开设《商务英语》课程的必要性。
(2)向往。第8题“您认为在《商务英语》课程中最需要进行哪方面的学习?”主要反应学习者在ESP学习中最想要学到怎样的内容,该选项的设置运用了Hutchinson&Waters需求分析框架中目标需要即“向往”。如表3所示,分别有19.8%和66.9%的受访者对“学习商务专业知识”和“商务情境下的英语技能”两个方面的内容表示了学习的愿望。这与ESP的学科特征相符合,ESP首先是一种以特定目标为导向的英语教学与学习途径,作为横跨两门学科的《商务英语》是英语和商务的结合,以英语为工具教授商务,通过商务知识学习过程中大量的英语语言浸泡,达到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和商务知识的目的。
(3)缺乏。第9题“您认为目前《商务英语》课程的授课最应该增加什么内容?”主要体现学习者认为在ESP学习中“缺乏”的内容。本题所体现的学习者最缺乏的部分与第7题学习者的“向往”存在较大差异。仅有9.9%和13.2分别选择了“商务知识的系统学习”和“商务语言技能的听说读写能力”两个选项最为最应该增加的上课内容,而高达77.1%的学习者则认为该课程最应增加实践活模拟环节,包括占20.7%的人选择“多媒体条件下商务情景模拟练习”和占56.2%的人选择“参与商务实践环节的校内实训或校外实践”。绝大多数商务方向的学生认对该课程期望值较高,希望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真正学习到实用的商务知识。而参与校内外商务实践活动可以在真实的情境下进行专业知识和英语技能的实战演习,模拟情景也能提高其实践运用能力,而这一点是在高校理论课程学习中最缺乏的部分。这一选择也与学习者选修该课程的学习动机相吻合,因为他们认为“对以后工作可能有用”,也非常有必要开设具有实践内容的《商务英语》课程。
2、学习需要分析
(1)教学方式。第10题有关教学方式的问题与前面的目标需要分析结果直接相关联。如表5所示,42.2%的受访者认为合适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课堂商务案例分析”,52.9%的学习者认为“学生小组商务项目执行或商务模拟情节实践”是最合适的教学方式。此题目反馈结果也学习者“缺乏”需求分析相一致。由于绝大多数学习者最希望增加课外实践内容,而本问题中C选项的小组项目和商务模拟环节则能给以学习者相对自由和充分的实践机会,因而受到学习者的喜爱。
(2)教材。第11题“您觉得目前使用的《体验商务英语》教材效果如何?”是针对教材本身和学习者使用该教材的情况反馈。我院自2002年开始招生英语专业学生以来,在历届大三的《商务英语》课本选择上颇费周折,先后使用过几套教材均效果不佳。后于2006级开始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由DavidCotton主编的英文原版教材《体验商务英语》(第3.4册),学生的反应褒贬不一,结果如表6。反馈的信息是教材建设方面应注意加强内容板块内部的相关系统性。
四、结语及启示
在外语教学领域,需求分析是语言课程设计和实施不可或缺的启动步骤,它可以为外语课程的内容、设计和实施提供依据以及为外语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的确定提供依据。本项研究显示,我校在ESP课程建设方面应大量增加课外实践操作机会或加强商务模拟情境下的实战演习,以及增加商务背景知识的系统性教学(如谈判技巧,商务沟通技巧等案例分析)。根据学习者需求,应增开《商务实践操作》等系列选修课,通过大型项目实施如市场调研、项目呈现等活动的开展,广泛锻炼学习者商务实践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DudleyEvansT,StJohnM.Developmentsin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M].Cambridge:CUP,1998.
[2]HutchinsonT,WatersA.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ALearning-centeredApproach[M].Cambridge:CUP,1987.
[3]Robinson,ESPtoday:APractitioner’sGuide.NewYork:PrenticeHall,1991.
[4]陈冰冰.国外需求分析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3).
[5]秦秀白.ESP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兼谈在我国高校开展多种类型英语教学的可行性[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3,(12).
[6]阮绩智.ESP需求分析理论框架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