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中海,横亘于欧亚非三大陆之间的奇迹的海洋。不但是孕育了三大灿烂的古代文明,而且还见证了三种伟大宗教的产生和发展;它既是欧洲力量的源泉,又是欧洲的“火药桶”。在古罗马,地中海的统一性被视为维系古典文明的最重要的堡垒予以小心维护,但似乎在大航海时代开始以来,文明与经济的重心就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地中海就如同一位垂暮老人,以旁观者的姿态观察历史的风云变幻。但自近代以来,地中海又暴露出了作为全球短板的尴尬处境,欧债阴影与欧洲难民危机也在不断地动荡欧洲的局势。如此深究,欧洲的危机主要还是环地中海的危机,地中海的统一性维系着欧洲的分与合。
关键词:皮朗命题;地中海;欧洲难民问题
地中海,就如同古罗马时期的斗兽场,自其诞生之日起,就见证着各方势力轮番登台,血雨腥风。有学者曾说:旧欧洲历史就是地中海的争霸史。亨利·皮朗也曾在其著作《穆罕默德与查理曼》中指出,罗马帝国最重要的特性既是其地中海的统一性,故直到伊斯兰势力将地中海由罗马帝国的内海变为界湖时,古代世界才归于终结。至此,破碎的地中海,使欧洲文明陷入了一个文化荒凉、物质贫乏的黑暗时代。而后,历史的聚焦点就逐渐转移到了欧洲大陆与大西洋沿岸,地中海失去了往日的荣光,默默地偏居欧洲大陆一隅。无数强国竞相角逐,企图恢复地中海的统一性,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帝国政权,但最终都付诸东流。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特别是随着美苏两个军事超级大国间冷战的爆发,在历史上顽强地捍卫自己的自治并用条约和联盟来维持欧洲力量均势的西欧各民族国家政府意识到,处在其他几个大陆夹缝中的欧洲,在政治上已经处于虚弱的地位,这才企图恢复地中海的统一性,用各项条约构建出欧洲的大团结。但随着而来的即是欧债危机与欧洲难民危机,使这个构建出来的欧盟岌岌可危。由此可见,地中海地区历史的走向不仅是欧洲力量的源泉,更对于欧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故本文即主要通过对地中海的统一性的历史的长时段的梳理,以探欧洲历史发展的分与合。
一、地中海视野下欧洲历史的分与合
(一)伊斯兰教入侵之前的地中海历史
自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埃及以降,地中海就如罗马帝国的囊中之物,再随着后来希腊化时代的熏陶,地中海就成为了罗马帝国内部物资与思想交流的“内湖”。帝国的存在依赖于它对海的控制权。如果没有这条重要的交通线,则对于罗马世界的管理和供应都是不可能的。当帝国逐渐衰老的时候,帝国的海的特性更加突出出来。帝国以前的内陆首都在4世纪时被放弃了,取代它的是一个既是首都又是良港的城市——君士坦丁堡。以海为媒介的这种东方化清楚的证明,当衰老中的帝国逐渐变弱,在蛮族的压力下从北方后撤,越来越收缩到地中海沿岸的时候,地中海的重要性日益增长。
5世界初,大势已去。整个西部地区遭受侵占。罗马诸省变成日耳曼诸王国。虽然征服者最后可以随心所欲地定居在他们所喜爱的任何地方,但他们的目标却是海,就是罗马人在漫长的岁月中既亲切又自豪地称之为“我们的海”的那个海。
“好像还没有什么事物可以标志罗马帝国所创建的地中海文明共同体的终结”,也“没有什么事物可以显示出社会的千年演化过程会戛然而止。”其缘故就是“新近形成的世界并没有丧失古代世界的那种地中海的特征。”大约同时出现的各个蛮族国家首领也多以获得罗马的“贵族”、“执政官”等头衔而欢心不已。因为对于他们而言,“罗马帝国”仍是“合法性”的源泉。
地中海的统一性仍然被加以维护,地理意义上的欧洲也因为地中海的统一,进行频繁地物资与文化交流。虽然蛮族的入侵,导致了文化与经济上的倒退。但是由于地中海世界的统一性,不乏活跃的商业与文化交流。所以,此时的欧洲仍然统一与兴盛的。
(二)伊斯蘭教入侵之后的地中海世界
7世纪,伊斯兰教在其宗教领袖穆罕默德去世50多年后,如同横空出世般突然出现于历史舞台,它相继推翻了波斯帝国,从拜占庭帝国手中夺取了叙利亚、埃及和非洲,并侵占入西班牙。直到8世纪初才停下来。尽管伊斯兰教的扩张进程中断了,但它却深刻的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古代聚集起的地中海的共同体完结了。这个曾把共同体的各个地区联合在一起的亲密似家庭的海洋,将变成各个地区之间的障碍。现在这些文明的诞生地突然失去了它的文明,对先知的膜拜代替了对基督教的信仰,穆斯林法代替了罗马法,阿拉伯语代替了希腊语和拉丁语。地中海曾是一个罗马湖,现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一个穆斯林湖。从此以后,地中海把欧洲的东部与西部分开,而不是将其统一起来。
欧洲的商业濒于崩溃,而且文化上也陷入到了空前的黑暗时代。查理大帝时代所掀起的所谓的“加洛林文艺复兴”,其实也不过是后世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学家为了贬低黑暗的中世纪的故意抬高而为之。有史料称,其实,查理大帝时代文化的空前倒退,许多贵族已经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签,甚至有人就画个“十”字来代表自己的签名。在政治方面的表现更是影响深远,是社会退回到纯粹农业文明。即9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的出现。即使有小集市的出现,也不过是为了满足附近居民的家庭需要,而且无疑地,它也满足了一切人们所继承的社交本能。这些集市是定局的农耕社会所提供的唯一娱乐场所。查理曼曾命令他领地的农奴“不许到集市上去逛逛”说明集市对于人们的吸引力,是出于人们寻乐的愿望,而不是商业的意图。
此时的欧洲,因为丧失了地中海的统一性,由开放逐渐步入封闭。地中海成为了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对峙的界海,丧失了以往融会贯通的意义。而欧洲的重心不断的北移,丧失了滋养欧洲文明的肥沃土壤。各封建邦国林立,欧洲历史自此形成了一种自相矛盾的特点,即在具有文化、宗教共同体的基础上,又建立起了各形各色的自治、独立和自由的地方政权。即在这种辩证统一的状态之下,一直延续到了欧盟的建立。而这种矛盾依然存在,仍是威胁欧盟生死存亡的关键问题。
(三)难民问题所冲击着的地中海世界
“到世界上最繁华的地方去,到文明的中心去。”这句话正是古罗马强盛时期,蛮族作为重要的雇佣军力量迁入时的口号。现在读来,意味深长。当代的难民入侵欧洲是否是同样的图景,欧洲的难民问题究竟是欧洲进一步发展前的阵痛,亦或是欧洲历史之殇? 2017年10月7日,十位欧洲保守主义知识分子与学者发布了《一个我们能够信靠的欧洲》的联署声明,声称欧洲的基督教传统受到了来自世俗主义和世界主义的腐蚀,号称要回到传统的欧洲,“一起来拒绝那种无国界的多元文化世界的乌托邦幻想”。这不仅反映了欧洲保守知识分子的二元对立观,即当代世界与理想欧洲的对立,保守即是革命。更重要的是反映出了欧洲目前政治局势的严峻之处,即深陷难民问题的泥沼中,丧失了“纯洁的基督教的欧洲”。
这种矛盾与辨证统一正是威胁着欧盟存亡的关键之处。对于共同的文化与宗教的认同感与各国独自发展的政权利益相矛盾,正是现如今地中海世界统一的巨大阻碍。
二、“皮朗命题”对于欧洲历史的再审视
“皮朗命题”自20世纪30年代诞生以来,引来史学界之激烈讨论,最终在西方新考古学的力争下被推翻,西方学界也在很大程度上修正了“皮朗命题”。至此,其于之学术意义似乎已寿终正寝,可以束之高阁了。但随着欧洲局势的变动,欧洲的难民问题与欧盟的形聚神乱,此时的欧洲仿佛又回到了古罗马时期的困局,那“皮朗命题”是否能为我们提供新的思考呢?“皮朗命题”是否是解决欧洲问题之匙呢?
欧洲保守主义分子认为,基督教与古典德性是联系欧洲文明的重要遗产,故极力鼓吹一个乌托邦式的纯洁的基督教与古典的欧洲出现。但是历史上是否存在一个纯洁的大一统的基督教欧洲?或是现如今的欧盟世界是否是承袭古典文明衣钵与原教旨主义的集大成者?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主编的论文集《传统的发明》中,曾指出了颇有颠覆性的论断:“在那些表面看来或者是声称是古老的‘传统’,其起源的时间往往是相当晚近的,而且有时是被发明出来的”。正如他们所竭力宣扬的基督教传统与古典文化的传承。
从中世纪晚期开始到现在,人们将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精华视为一种文明遗产,像珍贵的金块一样世代传递。这块金子先是由古希腊人从泥土里挖出来,罗马帝国征服希腊人之后金块转移到罗马人手里。文艺复兴时期,这块金子被弗兰德斯和佛罗伦萨的宫廷及威尼斯共和国所分割,其碎块传递到了阿维尼翁,巴黎,阿姆斯特丹,魏玛,爱丁堡和伦敦等城市,最终在欧洲和美国的学术界重新汇集——就像粘合古希腊陶瓮的碎片一样。但现在重回欧洲学者们手中的这一破碎的、多元的陶器,却被他们视作未曾示人的祖传珍宝,是不是有失偏颇呢?
真正的欧洲从未是一个封建的,闭塞的,保守的欧洲。这点籍由地中海内湖的特性即可看出。而且越是繁荣的、兴盛的欧洲,其开放性与文化的多元性更加广泛与充足。正如“皮朗命题”所指出的,古典时代的终结,并非止步于公元476年蛮族的入侵,而是止步于地中海通道的关闭,地中海而后变为欧洲基督教世界与伊斯兰世界的界海。
三、结语
地中海世界对于欧洲来说,既是文明力量的源泉,又是之后历史存续的挑战。通过梳理地中海世界这一小区域与长时段,我们知道了,地中海世界的统一是维系欧洲历史分与合的关键之匙,这是表象的原因。而更深层次的,即是长此以往,欧洲历史在宗教与文化上的大一统,与长期形成的地方自治的传统与各自国家利益的考量,所形成的辩证统一的矛盾问题,这才是威胁欧洲历史分与合的内因。
参考文献
[1]J·H·布雷斯特德.《地中海的衰落》[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5年,第2页至第8页.
[2]亨利·皮朗.《中世纪的城市》[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第19页至第35页.
[3]王晋新.古典文明的终结与地中海世界的裂变:对西方文明形成的重新审视[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67.
[4]亨利·皮朗.《默罕默德与查理曼》[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第120至第153页.
[5]王晋新.古典文明的终结与地中海世界的裂变:对西方文明形成的重新审视[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67.
[6]正如伊本·卡尔顿生动地指出,基督徒“再也不能泛舟于其上了”。在这些沿岸地区,过去曾经由于生活习惯、需要、思想相同而保持着一种相互关系,现在则形成了两种文明,或者说两个相异的、敌对的世界,即互相对峙着的新月旗世界与十字架世界。
[7]《维列斯法规》,54.全集,第一卷,第88页。
作者简介:
杨琦帆(1997—),女,漢族,河南驻马店人,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5级本科生,历史专业。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关键词:皮朗命题;地中海;欧洲难民问题
地中海,就如同古罗马时期的斗兽场,自其诞生之日起,就见证着各方势力轮番登台,血雨腥风。有学者曾说:旧欧洲历史就是地中海的争霸史。亨利·皮朗也曾在其著作《穆罕默德与查理曼》中指出,罗马帝国最重要的特性既是其地中海的统一性,故直到伊斯兰势力将地中海由罗马帝国的内海变为界湖时,古代世界才归于终结。至此,破碎的地中海,使欧洲文明陷入了一个文化荒凉、物质贫乏的黑暗时代。而后,历史的聚焦点就逐渐转移到了欧洲大陆与大西洋沿岸,地中海失去了往日的荣光,默默地偏居欧洲大陆一隅。无数强国竞相角逐,企图恢复地中海的统一性,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帝国政权,但最终都付诸东流。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特别是随着美苏两个军事超级大国间冷战的爆发,在历史上顽强地捍卫自己的自治并用条约和联盟来维持欧洲力量均势的西欧各民族国家政府意识到,处在其他几个大陆夹缝中的欧洲,在政治上已经处于虚弱的地位,这才企图恢复地中海的统一性,用各项条约构建出欧洲的大团结。但随着而来的即是欧债危机与欧洲难民危机,使这个构建出来的欧盟岌岌可危。由此可见,地中海地区历史的走向不仅是欧洲力量的源泉,更对于欧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故本文即主要通过对地中海的统一性的历史的长时段的梳理,以探欧洲历史发展的分与合。
一、地中海视野下欧洲历史的分与合
(一)伊斯兰教入侵之前的地中海历史
自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埃及以降,地中海就如罗马帝国的囊中之物,再随着后来希腊化时代的熏陶,地中海就成为了罗马帝国内部物资与思想交流的“内湖”。帝国的存在依赖于它对海的控制权。如果没有这条重要的交通线,则对于罗马世界的管理和供应都是不可能的。当帝国逐渐衰老的时候,帝国的海的特性更加突出出来。帝国以前的内陆首都在4世纪时被放弃了,取代它的是一个既是首都又是良港的城市——君士坦丁堡。以海为媒介的这种东方化清楚的证明,当衰老中的帝国逐渐变弱,在蛮族的压力下从北方后撤,越来越收缩到地中海沿岸的时候,地中海的重要性日益增长。
5世界初,大势已去。整个西部地区遭受侵占。罗马诸省变成日耳曼诸王国。虽然征服者最后可以随心所欲地定居在他们所喜爱的任何地方,但他们的目标却是海,就是罗马人在漫长的岁月中既亲切又自豪地称之为“我们的海”的那个海。
“好像还没有什么事物可以标志罗马帝国所创建的地中海文明共同体的终结”,也“没有什么事物可以显示出社会的千年演化过程会戛然而止。”其缘故就是“新近形成的世界并没有丧失古代世界的那种地中海的特征。”大约同时出现的各个蛮族国家首领也多以获得罗马的“贵族”、“执政官”等头衔而欢心不已。因为对于他们而言,“罗马帝国”仍是“合法性”的源泉。
地中海的统一性仍然被加以维护,地理意义上的欧洲也因为地中海的统一,进行频繁地物资与文化交流。虽然蛮族的入侵,导致了文化与经济上的倒退。但是由于地中海世界的统一性,不乏活跃的商业与文化交流。所以,此时的欧洲仍然统一与兴盛的。
(二)伊斯蘭教入侵之后的地中海世界
7世纪,伊斯兰教在其宗教领袖穆罕默德去世50多年后,如同横空出世般突然出现于历史舞台,它相继推翻了波斯帝国,从拜占庭帝国手中夺取了叙利亚、埃及和非洲,并侵占入西班牙。直到8世纪初才停下来。尽管伊斯兰教的扩张进程中断了,但它却深刻的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古代聚集起的地中海的共同体完结了。这个曾把共同体的各个地区联合在一起的亲密似家庭的海洋,将变成各个地区之间的障碍。现在这些文明的诞生地突然失去了它的文明,对先知的膜拜代替了对基督教的信仰,穆斯林法代替了罗马法,阿拉伯语代替了希腊语和拉丁语。地中海曾是一个罗马湖,现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一个穆斯林湖。从此以后,地中海把欧洲的东部与西部分开,而不是将其统一起来。
欧洲的商业濒于崩溃,而且文化上也陷入到了空前的黑暗时代。查理大帝时代所掀起的所谓的“加洛林文艺复兴”,其实也不过是后世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学家为了贬低黑暗的中世纪的故意抬高而为之。有史料称,其实,查理大帝时代文化的空前倒退,许多贵族已经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签,甚至有人就画个“十”字来代表自己的签名。在政治方面的表现更是影响深远,是社会退回到纯粹农业文明。即9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的出现。即使有小集市的出现,也不过是为了满足附近居民的家庭需要,而且无疑地,它也满足了一切人们所继承的社交本能。这些集市是定局的农耕社会所提供的唯一娱乐场所。查理曼曾命令他领地的农奴“不许到集市上去逛逛”说明集市对于人们的吸引力,是出于人们寻乐的愿望,而不是商业的意图。
此时的欧洲,因为丧失了地中海的统一性,由开放逐渐步入封闭。地中海成为了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对峙的界海,丧失了以往融会贯通的意义。而欧洲的重心不断的北移,丧失了滋养欧洲文明的肥沃土壤。各封建邦国林立,欧洲历史自此形成了一种自相矛盾的特点,即在具有文化、宗教共同体的基础上,又建立起了各形各色的自治、独立和自由的地方政权。即在这种辩证统一的状态之下,一直延续到了欧盟的建立。而这种矛盾依然存在,仍是威胁欧盟生死存亡的关键问题。
(三)难民问题所冲击着的地中海世界
“到世界上最繁华的地方去,到文明的中心去。”这句话正是古罗马强盛时期,蛮族作为重要的雇佣军力量迁入时的口号。现在读来,意味深长。当代的难民入侵欧洲是否是同样的图景,欧洲的难民问题究竟是欧洲进一步发展前的阵痛,亦或是欧洲历史之殇? 2017年10月7日,十位欧洲保守主义知识分子与学者发布了《一个我们能够信靠的欧洲》的联署声明,声称欧洲的基督教传统受到了来自世俗主义和世界主义的腐蚀,号称要回到传统的欧洲,“一起来拒绝那种无国界的多元文化世界的乌托邦幻想”。这不仅反映了欧洲保守知识分子的二元对立观,即当代世界与理想欧洲的对立,保守即是革命。更重要的是反映出了欧洲目前政治局势的严峻之处,即深陷难民问题的泥沼中,丧失了“纯洁的基督教的欧洲”。
这种矛盾与辨证统一正是威胁着欧盟存亡的关键之处。对于共同的文化与宗教的认同感与各国独自发展的政权利益相矛盾,正是现如今地中海世界统一的巨大阻碍。
二、“皮朗命题”对于欧洲历史的再审视
“皮朗命题”自20世纪30年代诞生以来,引来史学界之激烈讨论,最终在西方新考古学的力争下被推翻,西方学界也在很大程度上修正了“皮朗命题”。至此,其于之学术意义似乎已寿终正寝,可以束之高阁了。但随着欧洲局势的变动,欧洲的难民问题与欧盟的形聚神乱,此时的欧洲仿佛又回到了古罗马时期的困局,那“皮朗命题”是否能为我们提供新的思考呢?“皮朗命题”是否是解决欧洲问题之匙呢?
欧洲保守主义分子认为,基督教与古典德性是联系欧洲文明的重要遗产,故极力鼓吹一个乌托邦式的纯洁的基督教与古典的欧洲出现。但是历史上是否存在一个纯洁的大一统的基督教欧洲?或是现如今的欧盟世界是否是承袭古典文明衣钵与原教旨主义的集大成者?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主编的论文集《传统的发明》中,曾指出了颇有颠覆性的论断:“在那些表面看来或者是声称是古老的‘传统’,其起源的时间往往是相当晚近的,而且有时是被发明出来的”。正如他们所竭力宣扬的基督教传统与古典文化的传承。
从中世纪晚期开始到现在,人们将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精华视为一种文明遗产,像珍贵的金块一样世代传递。这块金子先是由古希腊人从泥土里挖出来,罗马帝国征服希腊人之后金块转移到罗马人手里。文艺复兴时期,这块金子被弗兰德斯和佛罗伦萨的宫廷及威尼斯共和国所分割,其碎块传递到了阿维尼翁,巴黎,阿姆斯特丹,魏玛,爱丁堡和伦敦等城市,最终在欧洲和美国的学术界重新汇集——就像粘合古希腊陶瓮的碎片一样。但现在重回欧洲学者们手中的这一破碎的、多元的陶器,却被他们视作未曾示人的祖传珍宝,是不是有失偏颇呢?
真正的欧洲从未是一个封建的,闭塞的,保守的欧洲。这点籍由地中海内湖的特性即可看出。而且越是繁荣的、兴盛的欧洲,其开放性与文化的多元性更加广泛与充足。正如“皮朗命题”所指出的,古典时代的终结,并非止步于公元476年蛮族的入侵,而是止步于地中海通道的关闭,地中海而后变为欧洲基督教世界与伊斯兰世界的界海。
三、结语
地中海世界对于欧洲来说,既是文明力量的源泉,又是之后历史存续的挑战。通过梳理地中海世界这一小区域与长时段,我们知道了,地中海世界的统一是维系欧洲历史分与合的关键之匙,这是表象的原因。而更深层次的,即是长此以往,欧洲历史在宗教与文化上的大一统,与长期形成的地方自治的传统与各自国家利益的考量,所形成的辩证统一的矛盾问题,这才是威胁欧洲历史分与合的内因。
参考文献
[1]J·H·布雷斯特德.《地中海的衰落》[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5年,第2页至第8页.
[2]亨利·皮朗.《中世纪的城市》[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第19页至第35页.
[3]王晋新.古典文明的终结与地中海世界的裂变:对西方文明形成的重新审视[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67.
[4]亨利·皮朗.《默罕默德与查理曼》[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第120至第153页.
[5]王晋新.古典文明的终结与地中海世界的裂变:对西方文明形成的重新审视[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67.
[6]正如伊本·卡尔顿生动地指出,基督徒“再也不能泛舟于其上了”。在这些沿岸地区,过去曾经由于生活习惯、需要、思想相同而保持着一种相互关系,现在则形成了两种文明,或者说两个相异的、敌对的世界,即互相对峙着的新月旗世界与十字架世界。
[7]《维列斯法规》,54.全集,第一卷,第88页。
作者简介:
杨琦帆(1997—),女,漢族,河南驻马店人,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5级本科生,历史专业。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