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始终保持党同群众血肉关系的本质要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只有从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意识、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优化基层党组织服务内容、创建基层党组织服务平台、健全基层党组织服务机制等方面入手,着力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在建设,才能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才能把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路径
一、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前提:提高服务意识
(一)在密切联系群众中增强服务意识
如何在密切联系群众中增强服务意识呢?一是加强思想教育和理论学习。思想教育和理论学习是提高基层党员服务意识的基础。通过理论学习加强对党员理想信念的教育、培训,在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础上,深刻领会人民群众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从而坚定服务群众的理念,增强服务意识。二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关系着群众对党的认识和态度,关系着人心向背。“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聯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无往而不胜的法宝。只有在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作风建设的实践中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才能更好地提高广大基层党员和干部的服务意识。
(二)在实现好群众利益中提高服务意识
增强服务意识是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逻辑前提。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要求广大基层党员和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群众观,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人民群众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服务群众的实践本质上就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通过建立规范党员行为、立足服务群众的规章制度,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通过制度建设来推进基层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意识。坚持群众对基层党组织及基层党员和干部思想、工作、生活的评议,对于提高广大基层党员和干部对群众工作的重视具有直接督促作用,在群众评议的实践中,促使基层党员和干部增强服务群众的意识。
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基础:优化服务内容
(一)深入了解群众优化服务内容
党员干部服务群众,并不是因为他们比群众高明多少,而是他们能够密切联系群众,真正依靠群众,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只有在深入群众和了解群众的基础上,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明群众所需,才能不断优化服务群众的内容。那种脱离群众实际需要的所谓政绩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不仅不是服务群众,反而会有损群众的根本利益。基层党组织要着力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把握群众脉搏、尊重群众意愿,根据群众需求,努力为群众服务。只有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内容,才能更好的服务群众。
(二)立足群众实际需要优化服务内容
一是为基层群众的合法维权提供法律和政策服务。依据国家法律和相关政策,坚决捍卫基层群众的合法权利和合理诉求,成为群众利益的捍卫者和协调者。二是为基层群众提供健康的精神文化服务。在群众文化娱乐活动中大力弘扬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为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风清气正的环境,成为社会价值观的引导者。三是为基层群众提供优良的社会环境服务。运用基层党组织掌握的各种政治资源和组织优势,为基层群众的生存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成为良好社会风气的倡导者和引领者。四是为基层群众提供及时的心理疏导服务。社会转型时期,“基层群众面临的各种社会压力逐步增大,一些人难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和内心冲突。如果不加以有效疏导,这些心理问题就很容易以非理性的方式表达出来,埋下引发公共危机的种子。”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其对基层群众的思想引导和组织关怀,加强对基层党员、群众的心理疏导,引导基层党员、群众保持健康心理,维护基层社会稳定。
三、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基础:预设正确目标
(一)目标的确立应体现服务理念的转变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重要的外显行为特征就是要人民提供服务。以往的工作中,基层党组织为人民提供服务所坚持的传统服务理念是“我能提供服务”。在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传统的服务理念,把“我能提供服务”的理念转变为“按人民需要提供服务”的理念。这种服务理念的转变,是“想当然”的服务向真正倾听民声、心系民意的转变,是真正的“人民需要什么服务”“我提供什么服务”的“按需服务”。“按需服务”的理念,应该渗透到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战术目标确立的全过程。只有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战术目标确立过程中转变转念,在服务层面建立起与人
民双向交流的通道,尊重人民作为服务客体、服务对象的地位和主观意愿,党组织所提供的服务才能成为群众乐于接受的。
(二)目标的确立应实现服务动力的激发
现阶段对于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紧迫性、重要性还缺乏自觉的一致认识,在强调对上负责的同时,往往容易忽视对群众的关怀和服务。服务的内在动力得不到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必然会对“如何服务”、“怎样提供服务”缺乏深入思考,容易导致不能正确处理“管理”与“服务”的关系,无法保证“服务”的主体地位、持续深入和有的放矢。这就要求在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及广大党员的群众观,使其深刻的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只有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内在服务动力得到充分激发,现阶段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和困难才会迎刃而解,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服务意识才能得到切实的提高,这是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决策落实到行动的逻辑前提。
(三)目标的确立应注重服务能力的提升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战术目标的确定应注重服务能力的提升,要在目标设定上就着手解决“会不会服务”“善不善于服务”的本领问题。服务能力的高低、服务质量的优劣,均取决于基层党组织的服务体系和广大党员的素质。现阶段,基层党组织中还存在着服务体系不健全,党员干部中还存在着应对建设服务型党组织而能力不足的问题。“打铁还需自身硬”,完善基层党组织的服务体系,加强党员队伍的能力建设,是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过程中,实现服务能力提升的重要方面。基层党组织服务体系方面,应做到服务的全方位、全领域和全过程,切实营造服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工作局面,不断优化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工作机制和党建管理机制,完善群众诉求的调研反馈机制和服务评价互动机制,以完备的工作体系切实保证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全覆盖。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方面,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升其内在素质,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政治责任感;通过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其内在能力,解决服务本领恐慌的问题;通过实践锻炼不断提升其综合素质,及时了解群众需求,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完善服务体系、增强自身本领,才能在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过程中,拥有持续服务、优质服务的能力,才能为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提供能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涛.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历史生成与文本内涵——兼谈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价值诉求〔J〕.求实,2014,(09):24.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路径
一、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前提:提高服务意识
(一)在密切联系群众中增强服务意识
如何在密切联系群众中增强服务意识呢?一是加强思想教育和理论学习。思想教育和理论学习是提高基层党员服务意识的基础。通过理论学习加强对党员理想信念的教育、培训,在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础上,深刻领会人民群众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从而坚定服务群众的理念,增强服务意识。二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关系着群众对党的认识和态度,关系着人心向背。“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聯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无往而不胜的法宝。只有在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作风建设的实践中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才能更好地提高广大基层党员和干部的服务意识。
(二)在实现好群众利益中提高服务意识
增强服务意识是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逻辑前提。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要求广大基层党员和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群众观,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人民群众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服务群众的实践本质上就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通过建立规范党员行为、立足服务群众的规章制度,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通过制度建设来推进基层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意识。坚持群众对基层党组织及基层党员和干部思想、工作、生活的评议,对于提高广大基层党员和干部对群众工作的重视具有直接督促作用,在群众评议的实践中,促使基层党员和干部增强服务群众的意识。
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基础:优化服务内容
(一)深入了解群众优化服务内容
党员干部服务群众,并不是因为他们比群众高明多少,而是他们能够密切联系群众,真正依靠群众,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只有在深入群众和了解群众的基础上,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明群众所需,才能不断优化服务群众的内容。那种脱离群众实际需要的所谓政绩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不仅不是服务群众,反而会有损群众的根本利益。基层党组织要着力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把握群众脉搏、尊重群众意愿,根据群众需求,努力为群众服务。只有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内容,才能更好的服务群众。
(二)立足群众实际需要优化服务内容
一是为基层群众的合法维权提供法律和政策服务。依据国家法律和相关政策,坚决捍卫基层群众的合法权利和合理诉求,成为群众利益的捍卫者和协调者。二是为基层群众提供健康的精神文化服务。在群众文化娱乐活动中大力弘扬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为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风清气正的环境,成为社会价值观的引导者。三是为基层群众提供优良的社会环境服务。运用基层党组织掌握的各种政治资源和组织优势,为基层群众的生存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成为良好社会风气的倡导者和引领者。四是为基层群众提供及时的心理疏导服务。社会转型时期,“基层群众面临的各种社会压力逐步增大,一些人难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和内心冲突。如果不加以有效疏导,这些心理问题就很容易以非理性的方式表达出来,埋下引发公共危机的种子。”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其对基层群众的思想引导和组织关怀,加强对基层党员、群众的心理疏导,引导基层党员、群众保持健康心理,维护基层社会稳定。
三、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基础:预设正确目标
(一)目标的确立应体现服务理念的转变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重要的外显行为特征就是要人民提供服务。以往的工作中,基层党组织为人民提供服务所坚持的传统服务理念是“我能提供服务”。在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传统的服务理念,把“我能提供服务”的理念转变为“按人民需要提供服务”的理念。这种服务理念的转变,是“想当然”的服务向真正倾听民声、心系民意的转变,是真正的“人民需要什么服务”“我提供什么服务”的“按需服务”。“按需服务”的理念,应该渗透到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战术目标确立的全过程。只有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战术目标确立过程中转变转念,在服务层面建立起与人
民双向交流的通道,尊重人民作为服务客体、服务对象的地位和主观意愿,党组织所提供的服务才能成为群众乐于接受的。
(二)目标的确立应实现服务动力的激发
现阶段对于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紧迫性、重要性还缺乏自觉的一致认识,在强调对上负责的同时,往往容易忽视对群众的关怀和服务。服务的内在动力得不到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必然会对“如何服务”、“怎样提供服务”缺乏深入思考,容易导致不能正确处理“管理”与“服务”的关系,无法保证“服务”的主体地位、持续深入和有的放矢。这就要求在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及广大党员的群众观,使其深刻的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只有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内在服务动力得到充分激发,现阶段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和困难才会迎刃而解,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服务意识才能得到切实的提高,这是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决策落实到行动的逻辑前提。
(三)目标的确立应注重服务能力的提升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战术目标的确定应注重服务能力的提升,要在目标设定上就着手解决“会不会服务”“善不善于服务”的本领问题。服务能力的高低、服务质量的优劣,均取决于基层党组织的服务体系和广大党员的素质。现阶段,基层党组织中还存在着服务体系不健全,党员干部中还存在着应对建设服务型党组织而能力不足的问题。“打铁还需自身硬”,完善基层党组织的服务体系,加强党员队伍的能力建设,是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过程中,实现服务能力提升的重要方面。基层党组织服务体系方面,应做到服务的全方位、全领域和全过程,切实营造服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工作局面,不断优化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工作机制和党建管理机制,完善群众诉求的调研反馈机制和服务评价互动机制,以完备的工作体系切实保证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全覆盖。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方面,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升其内在素质,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政治责任感;通过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其内在能力,解决服务本领恐慌的问题;通过实践锻炼不断提升其综合素质,及时了解群众需求,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完善服务体系、增强自身本领,才能在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过程中,拥有持续服务、优质服务的能力,才能为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提供能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涛.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历史生成与文本内涵——兼谈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价值诉求〔J〕.求实,2014,(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