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社会发展起着根本性、全局性的影响,是党和国家确立自身主要任务的依据。加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研究,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我国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是确定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前提。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要准确把握新时期社会主要矛盾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首先要了解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探索历程
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党的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有过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重点论,及蕴含于其中的矛盾发展不平衡性思想,列宁在此基础上提出帝国主义矛盾发展不平衡理论。毛泽东同志首先完整提出主要矛盾、社会主要矛盾概念,并全面系统地论述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主要矛盾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在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反思中,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进行了创新和发展,正确认识和把握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与时俱进推动理论创新发展。当今中国,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准确把握成为执政党必须面对的重大时代课题。十九大报告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作出的重大判断,抓住了新时代中国基本国情的主要特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这一重要论断,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视野,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对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历史演进的过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和把握上,走过弯路,有过失误,但总体上是正确的,并以此来制定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因而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尤其是党的八大,初步形成了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为探索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八大之后,党逐渐偏离了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继而,在十年“文革”中“以阶级斗争为纲”,出现了极为严重的失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逐步确立了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和判断,紧紧抓住社会主要矛盾不放松,有效地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取得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辉煌成就。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會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我们要切实弄清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主要依据,科学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回顾党的历史可以发现,党的历史就是不断地认识和判断社会主要矛盾,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战胜一切困难,不断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针对主要矛盾,我们实现了有站起来到富起来转变为强起来的奋斗目标。
二、要重视中国共产党科学判断和正确处理社会主要矛盾的现实意义
中国共产党科学判断和正确处理社会主要矛盾,对于党的工作重心、基本路线和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正确确定,对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兴哀成败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社会运动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也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建党96年来,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经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敏锐地洞悉当代社会主要矛盾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对社会主要矛盾做出新的历史性重大判断。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局面和艰巨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总揽战略全局,把握发展大势,进行了新的伟大斗争实践,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新局面。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一步加强,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人民一般性的“物质文化需要”得到满足后,追求更高水平的发展、更加美好的生活成为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同时,我们还要看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如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地区差距、收入差距和城乡差距依然较大,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等。
能否科学判断社会主要矛盾,并以此来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和根本任务,是一个事关全局的根本性问题。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28年中,正是由于我们党立足基本国情,正确把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并以此为依据制定正确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才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建国后,随着1956年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也随之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党的八大指出:“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在此基础上,我国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高潮。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重新进行了科学审视。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表述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形成了对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判断,使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也必须随之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也随之发生新变化。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做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样的一个事关全局的重大判断。这一判断,是党在取得丰硕实践成果基础上的重大理论创新,为制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提供了基本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三、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
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一最为根本的政治原则,顶层设计、综合解决。党的十九大关于党和国家事业各项战略部署的整体性、关联性、协同性,全部统一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中。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不能就主要矛盾解决主要矛盾,而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全局,统筹考虑。
要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推动社会主要矛盾的不断解决。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是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十分重要的前提条件。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只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发展过程中呈现了新的阶段性特征。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党的基本路线仍然没有过时,所以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但同时也必须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我们各项工作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正确处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个中心”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中所要求的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新中国成立近70年,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告诉我们,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立足于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强、自立才能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共赢提供前提条件。有的人仅仅是把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理解为以GDP为中心,甚至是以招商引资为中心,从根本上忘记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有的人认为改革开放就是一切,目的是没有的,甚至认为四项基本原则是对改革开放的束缚,企图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有的人否定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甚至要走封闭僵化的老路等等。这些都不仅无助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而且还会引发新的更大更多社会矛盾的出现。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这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出发点与归宿点。我们在推动社会主要矛盾解决的过程之中,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出发点与落脚点。
要警惕社会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非正常相互转化的问题,要始终扭住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不放,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间的矛盾,绝不是短期内能轻易解决的。社会主要矛盾既然是起着领导和决定的作用,它必然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方方面面,我们应找准“五位一体建设”和党的建设不同领域中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相关表现。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基础上,也明确指出:“必须清醒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要坚定信心,居安思危。坚定信心、居安思危的精神贯穿党的十九大报告始终。报告指出:“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深刻认识上述“两个十分”的内涵及其辩证关系十分重要。前景光明,是因为我们不仅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和丰富的经验,又有了一张十分切合实际的宏伟壮丽的蓝图,更因为我们拥有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有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同样,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也绝不是在敲锣打鼓、觥筹交错中就能轻易实现的。我们既要坚定信心,又要做好应对许多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的准备,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就一定能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就是为了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解决新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因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科学把握和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必须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一、首先要了解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探索历程
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党的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有过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重点论,及蕴含于其中的矛盾发展不平衡性思想,列宁在此基础上提出帝国主义矛盾发展不平衡理论。毛泽东同志首先完整提出主要矛盾、社会主要矛盾概念,并全面系统地论述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主要矛盾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在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反思中,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进行了创新和发展,正确认识和把握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与时俱进推动理论创新发展。当今中国,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准确把握成为执政党必须面对的重大时代课题。十九大报告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作出的重大判断,抓住了新时代中国基本国情的主要特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这一重要论断,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视野,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对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历史演进的过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和把握上,走过弯路,有过失误,但总体上是正确的,并以此来制定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因而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尤其是党的八大,初步形成了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为探索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八大之后,党逐渐偏离了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继而,在十年“文革”中“以阶级斗争为纲”,出现了极为严重的失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逐步确立了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和判断,紧紧抓住社会主要矛盾不放松,有效地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取得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辉煌成就。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會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我们要切实弄清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主要依据,科学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回顾党的历史可以发现,党的历史就是不断地认识和判断社会主要矛盾,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战胜一切困难,不断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针对主要矛盾,我们实现了有站起来到富起来转变为强起来的奋斗目标。
二、要重视中国共产党科学判断和正确处理社会主要矛盾的现实意义
中国共产党科学判断和正确处理社会主要矛盾,对于党的工作重心、基本路线和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正确确定,对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兴哀成败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社会运动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也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建党96年来,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经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敏锐地洞悉当代社会主要矛盾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对社会主要矛盾做出新的历史性重大判断。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局面和艰巨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总揽战略全局,把握发展大势,进行了新的伟大斗争实践,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新局面。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一步加强,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人民一般性的“物质文化需要”得到满足后,追求更高水平的发展、更加美好的生活成为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同时,我们还要看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如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地区差距、收入差距和城乡差距依然较大,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等。
能否科学判断社会主要矛盾,并以此来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和根本任务,是一个事关全局的根本性问题。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28年中,正是由于我们党立足基本国情,正确把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并以此为依据制定正确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才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建国后,随着1956年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也随之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党的八大指出:“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在此基础上,我国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高潮。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重新进行了科学审视。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表述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形成了对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判断,使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也必须随之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也随之发生新变化。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做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样的一个事关全局的重大判断。这一判断,是党在取得丰硕实践成果基础上的重大理论创新,为制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提供了基本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三、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
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一最为根本的政治原则,顶层设计、综合解决。党的十九大关于党和国家事业各项战略部署的整体性、关联性、协同性,全部统一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中。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不能就主要矛盾解决主要矛盾,而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全局,统筹考虑。
要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推动社会主要矛盾的不断解决。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是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十分重要的前提条件。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只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发展过程中呈现了新的阶段性特征。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党的基本路线仍然没有过时,所以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但同时也必须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我们各项工作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正确处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个中心”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中所要求的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新中国成立近70年,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告诉我们,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立足于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强、自立才能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共赢提供前提条件。有的人仅仅是把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理解为以GDP为中心,甚至是以招商引资为中心,从根本上忘记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有的人认为改革开放就是一切,目的是没有的,甚至认为四项基本原则是对改革开放的束缚,企图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有的人否定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甚至要走封闭僵化的老路等等。这些都不仅无助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而且还会引发新的更大更多社会矛盾的出现。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这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出发点与归宿点。我们在推动社会主要矛盾解决的过程之中,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出发点与落脚点。
要警惕社会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非正常相互转化的问题,要始终扭住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不放,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间的矛盾,绝不是短期内能轻易解决的。社会主要矛盾既然是起着领导和决定的作用,它必然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方方面面,我们应找准“五位一体建设”和党的建设不同领域中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相关表现。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基础上,也明确指出:“必须清醒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要坚定信心,居安思危。坚定信心、居安思危的精神贯穿党的十九大报告始终。报告指出:“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深刻认识上述“两个十分”的内涵及其辩证关系十分重要。前景光明,是因为我们不仅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和丰富的经验,又有了一张十分切合实际的宏伟壮丽的蓝图,更因为我们拥有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有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同样,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也绝不是在敲锣打鼓、觥筹交错中就能轻易实现的。我们既要坚定信心,又要做好应对许多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的准备,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就一定能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就是为了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解决新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因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科学把握和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必须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