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无人机的自动化、小型化以及飞控技术的飞速发展,无人机被广泛应用于农业、植保、快递运输、灾难救援、测绘、新闻报道、电力巡检以及影视拍摄等领域。航拍以它独特的视角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收到大家的追捧,不少职业院校已经开设无人机航拍技术课程。该文就航拍技术中的航拍镜头做简单的解析。
关键词:航拍;镜头运动;无人机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10-0285-03
自无人机被引入摄影、摄像领域以来,那些具有冲击力的全景的、运动的镜头效果,不再仅仅局限于地面专业摄像机或者直升机。航拍是一个跨界领域,一个合格的航拍摄影师需要同时具备飞行和拍摄两方面的能力,又要会飞,又要会拍,这也是一种新的职业方向。下面简单谈谈航拍镜头运动方式。
1航拍基础镜头运动
1.1基础镜头运动
基础镜头运动可分为:拉升镜头、下降镜头、前进镜头、后退镜头、侧飞镜头佐右)、旋转镜头。
拉升镜头:指飞行器从低空升到高空拍摄,以展示高度的魅力。
下降镜头:指飞行器从一定的悬停高度下降拍摄,展示画面的震撼。
前进镜头:指飞行器向前飞行拍摄。无目标地向前飞行用于交代环境;有目标地向前飞行,拍摄对象就是目标,目标在拍摄的画面中越来越大,越来越清晰。
后退镜头:也称为倒飞,指飞行器向后飞行拍摄。无目标地向后退,可以展示环境的变化,增加趣味性;有目标地后退,是先拍摄目标,然后后退交代所处环境,进而展开整个场景。
侧飞镜头:是指侧面拍摄,如同画轴一样从一侧移向另一侧。这种镜头运动方式有个视觉焦点,逐渐出现的画面给观众一种充满未知的探索。还有一种情况是,无人机侧飞的速度与被摄主体运动速度保持一致,被摄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相对静止,能够展示出拍摄对象的运动方向及状态,使观众的视线能有所停留。
旋转镜头:旋转方式中,无人机悬停在空中,操控镜头旋转一周进行拍摄,获取一种全景式的拍摄效果。单纯的自我旋转镜头用到得不多,和其他基础镜头组合可以达到新的效果,例如和侧飞组合成“刷锅镜头”,在后面组合镜头会具体介绍。
1.2镜头的角度:平视、俯视、垂直
每个基础镜头都可以与镜头的角度搭配,例如前进镜头,可以分别与平视角度、俯视角度和垂直角度搭配。如图1、图2、图3所示:
2组合镜头
六个方向(上、下、左、右、前、后) 三种镜头角度(平视、俯视、垂直) 两种旋转(机身或镜头的左右旋转、镜头角度旋转),可以组合出各种各样新的航拍镜头。
例如最常用的:
前进 下降,一种缓缓驶入的感觉,一般锁定一个目标点慢慢靠近,使目标逐渐清晰、变大。通常用于故事的开始。如图4所示:
后退 拉伸,一种缓缓退出的感觉,通常用于故事的结尾。如图5所示:
右侧飞 左旋转=逆时针环绕(左侧飞 右旋转=顺时针环绕)。锁定目标全方位展示。如图6所示:
右侧飞 拉伸=侧飞斜飞,如图7所示:
前进 旋转180° 后退,飞行器向前行驶,在拍摄物附近旋转180度,然后向后退。如图8所示:
3常用的航拍镜头
定场镜头、揭示性镜头、环绕镜头、穿行镜头、飞越镜头、座底镜头、鸟瞰镜头、跟踪镜头
定场镜头:一些多旋翼无人机可利用卫星和光学进行精准定位,以实现悬停。这时,我们可以用悬停的镜头捕捉一些精美的画面和动作。这时无人机悬停,画面中的内容在动,通常用于交代故事发生的大场景。
揭示性镜头:指从一个底单的画面开始,然后随着镜头的移动,揭示出更大或意外的场景。例如图9所示,无人机从这种镜头比较有神秘感,效果也非常不错。如图7所示:
环绕镜头:环绕方式是以被摄主体为中心,操控无人机保持一定的速度环绕飞行,完成被摄主体的环绕拍摄。环绕航拍方式多以拍摄静态孤立目标为主。如图10所示:
穿行镜头:指无人机从场景中穿过而拍摄的画面镜头,一般镜头方向向前。这种方式非常有趣,也有一定的难度。穿行镜头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沉浸感,观众仿佛跟随无人机一起穿行其中。如图11所示:
飞越镜头:和穿行镜头相似,指无人机从场景上方飞越,一般镜头方向向着下面的物体。如图12所示:
座底镜头:可以理解为竖版“刷锅”。指无人机上下移动,镜头始终对着目标。座底镜头能让观众感受到高度、角度以及背景和物体之间的位置变化。如图13所示:
鸟瞰镜头:这个镜头语言通常被人们称之为“上帝视角”。无人机视角是“真正意义上的俯瞰”。这种俯瞰和站在高塔、高楼、山巅上的俯瞰效果完全不同。这种“天空视角”体现出了主体的飞越性和飞翔感,而获得“居高临下”的优越感。和拉升镜头组合,逐渐扩大视野;和下降镜头组合逐渐聚焦目标。如图14所示:
跟踪镜头:就是追随目标运动的镜头,这种镜头手动拍摄的难度比较大。两种方案解决,一种是直接设置好追随,飞行器自己跟踪,这种方式下的飞行器通常和目標保持一段距离,拍摄角度基本不变;另一种是规划好路线,提前设置好飞行的路线,在执行时可以专注于运动的方向和摄像头的角度控制。如图15所示。
随着更多全新的“无人机 行业”的出现,社会各界对无人机操作人才的需求量将会更大。高职院校开设无人机航拍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对非常重要,教师要针对无人机航拍这一操作性强的课程进行教学创新和教学改革。
关键词:航拍;镜头运动;无人机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10-0285-03
自无人机被引入摄影、摄像领域以来,那些具有冲击力的全景的、运动的镜头效果,不再仅仅局限于地面专业摄像机或者直升机。航拍是一个跨界领域,一个合格的航拍摄影师需要同时具备飞行和拍摄两方面的能力,又要会飞,又要会拍,这也是一种新的职业方向。下面简单谈谈航拍镜头运动方式。
1航拍基础镜头运动
1.1基础镜头运动
基础镜头运动可分为:拉升镜头、下降镜头、前进镜头、后退镜头、侧飞镜头佐右)、旋转镜头。
拉升镜头:指飞行器从低空升到高空拍摄,以展示高度的魅力。
下降镜头:指飞行器从一定的悬停高度下降拍摄,展示画面的震撼。
前进镜头:指飞行器向前飞行拍摄。无目标地向前飞行用于交代环境;有目标地向前飞行,拍摄对象就是目标,目标在拍摄的画面中越来越大,越来越清晰。
后退镜头:也称为倒飞,指飞行器向后飞行拍摄。无目标地向后退,可以展示环境的变化,增加趣味性;有目标地后退,是先拍摄目标,然后后退交代所处环境,进而展开整个场景。
侧飞镜头:是指侧面拍摄,如同画轴一样从一侧移向另一侧。这种镜头运动方式有个视觉焦点,逐渐出现的画面给观众一种充满未知的探索。还有一种情况是,无人机侧飞的速度与被摄主体运动速度保持一致,被摄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相对静止,能够展示出拍摄对象的运动方向及状态,使观众的视线能有所停留。
旋转镜头:旋转方式中,无人机悬停在空中,操控镜头旋转一周进行拍摄,获取一种全景式的拍摄效果。单纯的自我旋转镜头用到得不多,和其他基础镜头组合可以达到新的效果,例如和侧飞组合成“刷锅镜头”,在后面组合镜头会具体介绍。
1.2镜头的角度:平视、俯视、垂直
每个基础镜头都可以与镜头的角度搭配,例如前进镜头,可以分别与平视角度、俯视角度和垂直角度搭配。如图1、图2、图3所示:
2组合镜头
六个方向(上、下、左、右、前、后) 三种镜头角度(平视、俯视、垂直) 两种旋转(机身或镜头的左右旋转、镜头角度旋转),可以组合出各种各样新的航拍镜头。
例如最常用的:
前进 下降,一种缓缓驶入的感觉,一般锁定一个目标点慢慢靠近,使目标逐渐清晰、变大。通常用于故事的开始。如图4所示:
后退 拉伸,一种缓缓退出的感觉,通常用于故事的结尾。如图5所示:
右侧飞 左旋转=逆时针环绕(左侧飞 右旋转=顺时针环绕)。锁定目标全方位展示。如图6所示:
右侧飞 拉伸=侧飞斜飞,如图7所示:
前进 旋转180° 后退,飞行器向前行驶,在拍摄物附近旋转180度,然后向后退。如图8所示:
3常用的航拍镜头
定场镜头、揭示性镜头、环绕镜头、穿行镜头、飞越镜头、座底镜头、鸟瞰镜头、跟踪镜头
定场镜头:一些多旋翼无人机可利用卫星和光学进行精准定位,以实现悬停。这时,我们可以用悬停的镜头捕捉一些精美的画面和动作。这时无人机悬停,画面中的内容在动,通常用于交代故事发生的大场景。
揭示性镜头:指从一个底单的画面开始,然后随着镜头的移动,揭示出更大或意外的场景。例如图9所示,无人机从这种镜头比较有神秘感,效果也非常不错。如图7所示:
环绕镜头:环绕方式是以被摄主体为中心,操控无人机保持一定的速度环绕飞行,完成被摄主体的环绕拍摄。环绕航拍方式多以拍摄静态孤立目标为主。如图10所示:
穿行镜头:指无人机从场景中穿过而拍摄的画面镜头,一般镜头方向向前。这种方式非常有趣,也有一定的难度。穿行镜头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沉浸感,观众仿佛跟随无人机一起穿行其中。如图11所示:
飞越镜头:和穿行镜头相似,指无人机从场景上方飞越,一般镜头方向向着下面的物体。如图12所示:
座底镜头:可以理解为竖版“刷锅”。指无人机上下移动,镜头始终对着目标。座底镜头能让观众感受到高度、角度以及背景和物体之间的位置变化。如图13所示:
鸟瞰镜头:这个镜头语言通常被人们称之为“上帝视角”。无人机视角是“真正意义上的俯瞰”。这种俯瞰和站在高塔、高楼、山巅上的俯瞰效果完全不同。这种“天空视角”体现出了主体的飞越性和飞翔感,而获得“居高临下”的优越感。和拉升镜头组合,逐渐扩大视野;和下降镜头组合逐渐聚焦目标。如图14所示:
跟踪镜头:就是追随目标运动的镜头,这种镜头手动拍摄的难度比较大。两种方案解决,一种是直接设置好追随,飞行器自己跟踪,这种方式下的飞行器通常和目標保持一段距离,拍摄角度基本不变;另一种是规划好路线,提前设置好飞行的路线,在执行时可以专注于运动的方向和摄像头的角度控制。如图15所示。
随着更多全新的“无人机 行业”的出现,社会各界对无人机操作人才的需求量将会更大。高职院校开设无人机航拍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对非常重要,教师要针对无人机航拍这一操作性强的课程进行教学创新和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