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开设美术课的目的并不是要培养画家,而是要通过美术教学,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启迪学生们的心智;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爱心;引导学生们用更多的时间自由地去接触大自然,欣赏各种容易接受的美。进行美的创造和表现,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实践活动。利用当地自然、人文资源开展美术教学,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周围环境,从中发现美并欣赏美。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而观察生活中的各种事物是美术创作的前提。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观察是知识理解的技艺之母。”因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在其学习美术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也是美术教师应该进行不断探究的问题。现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谈谈几点看法。
一、 明确观察要求,提高美术创作效果
明确的观察要求,就像一座给学生指明前进方向的灯塔。美术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之前应提出明确的观察要求。学生有了观察的目的,观察时就会提高注意力,观察的效果就会更加明显,学生的收益将更加丰厚。如在教学《生动的小泥人》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掌握人物的外形特征,教师可提出身体分几部分、各部分都长什么样、有何特征等问题。这样,学生带着学习的要求有目的地去探求,使学生观察有门。又如教《面具设计制作》,要求学生了解各种不同的面具特点。观察时要明确面具形状、颜色等是怎样的。总之,有了明确的目标,观察有了导向,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为其顺利地进行美术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激发观察兴趣,增强美术合作动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观察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学生情绪高低。学生高涨的情绪往往使观察结果让人惊奇而意外。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对外界事物十分敏感而好奇的心理,把握时机促使学生情绪高涨,从而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对提高学生美术创作能力裨益多多。具体可采取以下做法:其一,以乐促趣。就是在音乐的伴奏下,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始终处于亢奋状态,高昂的情绪极大激发了学生对观察对象的兴趣。如教《学画中国画——梅花》一课,学习之前组织学生仔细观察梅花的生长特征及各部分的特点,在观察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播放名曲《梅花三弄》。在优美的乐声中,学生不知不觉沉浸在梅花的世界中,同时也深刻地体会到梅花这一象征中华民族坚忍不拔、不屈不挠伟大精神的内涵,在观察梅花过程中达到至高境界。其二,以嬉诱趣。玩是学生的天性。教师要把握好这个特点,组织一些科学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对观察的事物产生浓厚兴趣,实践也证明这是一种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如《校园活动策划竞标》一课,在学习之前教师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组织一次校园活动,要求学生在游玩的过程中注意观察:树木花草的特征、典型的山势奇树、活动中最生动感人的场景、同学的神奇表情、每人所带的物品等。通过这种学生津津乐道的活动,让其充分领略美丽的校园,感受大自然的美,从而对自己的所见所闻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在美术创作时也就得心应手了。
三、 养成观察习惯,提高美术创作能力
“习惯成自然。”由于年龄的限制,学生的观察是即时性的,总是在一定外部需求的情况下才刻意地去观察。因而,鑒于美术课的性质及学生年龄特征,在美术课中培养学生观察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对学生本人今后的发展将受益匪浅。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观察有备。观察总是建立在一定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的。学生描绘某一事物时,起码要对这一事物有一定的认识,否则学生只能凭空臆造。因此,在观察前,师生要共同准备好观察的材料。如学习《大家动手做条龙》一课,教师可带学生参观图片,让学生目睹各种龙的特征。又如学习《对印的乐趣》,同学要准备各种工具,亲自动手印染,相互借鉴,画出自己喜爱的图案。教学中是否充分准备观察材料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作品的优劣。
(2)观而有法。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是学生学会观察的关键,也决定了其观察习惯的好坏。由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欠佳,需要教师在学生观察时给予指导,教给合理的观察顺序。如学习《我的同学》一课,如何让学生掌握同学的五官形象和神态的刻画,教师可引导学生按整体——局部——整体的方法认真观察,这样,学生在运用正确方法进行观察过程中尝到甜头,懂得了观而有法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3)观而有疑。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根据教材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观察,引导学生多思、深思。否则就是蒙着眼睛走瞎路,最后无功而返。因此,观察前给学生布置问题将会达到良好的观察效果。
(4)观而有恒。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半夕的事情,需要一定的恒心来逐步培养而成。教学中仅限于课堂内进行观察是不够的,课外实践活动也是观察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随时随地观察周围的万事万物,必要时对观察的事物进行描绘记录。也可以采取课前“一分钟描绘”的形式,让学生描述当天观察到的事物。这样学生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无形中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这为今后进行美术创作提供了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而良好的观察习惯,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瓦房店市)
一、 明确观察要求,提高美术创作效果
明确的观察要求,就像一座给学生指明前进方向的灯塔。美术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之前应提出明确的观察要求。学生有了观察的目的,观察时就会提高注意力,观察的效果就会更加明显,学生的收益将更加丰厚。如在教学《生动的小泥人》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掌握人物的外形特征,教师可提出身体分几部分、各部分都长什么样、有何特征等问题。这样,学生带着学习的要求有目的地去探求,使学生观察有门。又如教《面具设计制作》,要求学生了解各种不同的面具特点。观察时要明确面具形状、颜色等是怎样的。总之,有了明确的目标,观察有了导向,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为其顺利地进行美术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激发观察兴趣,增强美术合作动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观察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学生情绪高低。学生高涨的情绪往往使观察结果让人惊奇而意外。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对外界事物十分敏感而好奇的心理,把握时机促使学生情绪高涨,从而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对提高学生美术创作能力裨益多多。具体可采取以下做法:其一,以乐促趣。就是在音乐的伴奏下,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始终处于亢奋状态,高昂的情绪极大激发了学生对观察对象的兴趣。如教《学画中国画——梅花》一课,学习之前组织学生仔细观察梅花的生长特征及各部分的特点,在观察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播放名曲《梅花三弄》。在优美的乐声中,学生不知不觉沉浸在梅花的世界中,同时也深刻地体会到梅花这一象征中华民族坚忍不拔、不屈不挠伟大精神的内涵,在观察梅花过程中达到至高境界。其二,以嬉诱趣。玩是学生的天性。教师要把握好这个特点,组织一些科学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对观察的事物产生浓厚兴趣,实践也证明这是一种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如《校园活动策划竞标》一课,在学习之前教师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组织一次校园活动,要求学生在游玩的过程中注意观察:树木花草的特征、典型的山势奇树、活动中最生动感人的场景、同学的神奇表情、每人所带的物品等。通过这种学生津津乐道的活动,让其充分领略美丽的校园,感受大自然的美,从而对自己的所见所闻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在美术创作时也就得心应手了。
三、 养成观察习惯,提高美术创作能力
“习惯成自然。”由于年龄的限制,学生的观察是即时性的,总是在一定外部需求的情况下才刻意地去观察。因而,鑒于美术课的性质及学生年龄特征,在美术课中培养学生观察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对学生本人今后的发展将受益匪浅。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观察有备。观察总是建立在一定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的。学生描绘某一事物时,起码要对这一事物有一定的认识,否则学生只能凭空臆造。因此,在观察前,师生要共同准备好观察的材料。如学习《大家动手做条龙》一课,教师可带学生参观图片,让学生目睹各种龙的特征。又如学习《对印的乐趣》,同学要准备各种工具,亲自动手印染,相互借鉴,画出自己喜爱的图案。教学中是否充分准备观察材料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作品的优劣。
(2)观而有法。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是学生学会观察的关键,也决定了其观察习惯的好坏。由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欠佳,需要教师在学生观察时给予指导,教给合理的观察顺序。如学习《我的同学》一课,如何让学生掌握同学的五官形象和神态的刻画,教师可引导学生按整体——局部——整体的方法认真观察,这样,学生在运用正确方法进行观察过程中尝到甜头,懂得了观而有法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3)观而有疑。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根据教材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观察,引导学生多思、深思。否则就是蒙着眼睛走瞎路,最后无功而返。因此,观察前给学生布置问题将会达到良好的观察效果。
(4)观而有恒。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半夕的事情,需要一定的恒心来逐步培养而成。教学中仅限于课堂内进行观察是不够的,课外实践活动也是观察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随时随地观察周围的万事万物,必要时对观察的事物进行描绘记录。也可以采取课前“一分钟描绘”的形式,让学生描述当天观察到的事物。这样学生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无形中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这为今后进行美术创作提供了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而良好的观察习惯,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瓦房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