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唐诗》卷三百八十八载有卢仝所作《走笔谢孟谏议大夫寄新茶》。诗曰:“……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仁风暗结珠啡瑶,先春抽出黄金芽。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至尊之馀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这里写了收得友人送来极品新茶的欣喜,写了品茶的仙风道骨、清雅志趣,也写了对茶农进而对“百万亿苍生命”的悲悯与同情。在中国茶文化的丰富典藏中,卢仝的这首诗是与陆羽的《茶经》齐名的“玉川茶歌”。
悠远的中国茶文化,历经沧桑,与时俱进。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茶叶也以其独特的身份,出现了极其显贵的华丽转身——据媒体报道,西湖龙井明前茶未开摘,有茶商已开出3万元/斤价格。茶叶公司老板详细讲解了价格制定的过程,并声言,3万元/斤有理有据,明年公司还要推出4万元/斤的极品西湖龙井明前茶。3万元对于富商巨贾而言,就是九牛一毛,也许就是一顿晚宴或是一次旅行,根本就不算什么。然而对于广大的普通百姓而言,明前茶标价到3万元乃至4万元,称其为“天价”,当不为过。有批评者指出,天价茶叶的背后,有着太多的现实利益的驱动:茶农的成本提高,茶叶公司的市场炒作,老板这一特殊消费者群体的刚性需求等。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一个炒作的时代,一个“眼球经济”的时代,一个缺乏“身份认同”的时代。时代的浮躁来源于人的浮躁,入浮躁了,茶叶也跟着浮躁起来,茶叶的价格一路高歌猛进,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由天价明前茶折射出社会上的炒作与浮躁的现象和问题,对于当今的教育事业来说,也是客观存在的。例如,有些地方中小学的名牌和重点学校的竞争,几乎到了白热化程度。升学率也好,名师明星也罢,超标准奢侈化校舍建设也好,奥赛尖子或考试状元的宣传也罢,乱收费也好,乱办班也罢,一波接一波,都是为了急功近利,为了创收敛财,把教育产业化。要纠正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进程中各种炒作和浮躁的现象和问题,就必须上下齐心协力,把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真正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 冯荣光]
悠远的中国茶文化,历经沧桑,与时俱进。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茶叶也以其独特的身份,出现了极其显贵的华丽转身——据媒体报道,西湖龙井明前茶未开摘,有茶商已开出3万元/斤价格。茶叶公司老板详细讲解了价格制定的过程,并声言,3万元/斤有理有据,明年公司还要推出4万元/斤的极品西湖龙井明前茶。3万元对于富商巨贾而言,就是九牛一毛,也许就是一顿晚宴或是一次旅行,根本就不算什么。然而对于广大的普通百姓而言,明前茶标价到3万元乃至4万元,称其为“天价”,当不为过。有批评者指出,天价茶叶的背后,有着太多的现实利益的驱动:茶农的成本提高,茶叶公司的市场炒作,老板这一特殊消费者群体的刚性需求等。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一个炒作的时代,一个“眼球经济”的时代,一个缺乏“身份认同”的时代。时代的浮躁来源于人的浮躁,入浮躁了,茶叶也跟着浮躁起来,茶叶的价格一路高歌猛进,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由天价明前茶折射出社会上的炒作与浮躁的现象和问题,对于当今的教育事业来说,也是客观存在的。例如,有些地方中小学的名牌和重点学校的竞争,几乎到了白热化程度。升学率也好,名师明星也罢,超标准奢侈化校舍建设也好,奥赛尖子或考试状元的宣传也罢,乱收费也好,乱办班也罢,一波接一波,都是为了急功近利,为了创收敛财,把教育产业化。要纠正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进程中各种炒作和浮躁的现象和问题,就必须上下齐心协力,把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真正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 冯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