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我们应该以“课标”精神为指导,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在过程中感受,在感受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下面笔者就以二年级上册“统计”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在低段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感受过程,加强体验。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统计的必要性
教学片段一
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在刚结束不久的全市中小学生运动会上,我们学校的小选手勇夺全市第一名,高兴吗?想不想看看当时的情景?
瞧!(课件播放:部分比赛场景)
师:看了刚才的录像,你有什么感想?
生1:我觉得很光荣,因为我们学校得了第一名。
生2:他们的身体都很棒,我也要和他们一样多运动,以后参加比赛。
……
师:对,要想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平时就要经常锻炼。从本学期开始,我们学校每周二下午增加了一节体育活动课,你们认为体育活动课应该怎么安排?谁来帮学校出出点子?
生:要知道同学们喜欢什么体育项目。
师:你们都喜欢些什么体育项目呢?
学生纷纷发言:跑步、跳绳、打乒乓球……
师:你们说了这么多,我可记不住,不如同学们把自己最喜欢的体育项目写在纸条上,放入投票箱内。(学生活动)
师:猜猜看,我们班喜欢什么体育项目的人最多?用什么方法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来?
学生讨论,引出课题:统计。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课伊始,播放校运动员参加全市中小学生运动会的录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强身健体的热情;并以为学校体育活动课的安排出点子,诱发学生统计的需要,感受统计的必要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中,自然而然,恰到好处。
二、主动探究,让学生亲历统计的全过程
教学片段二
师:在进行统计时,除了用统计表,还可以用什么形式来统计?
(统计图)
课件出示:统计图方格纸(纵向只有11格)
师:你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在作业纸上完成统计图吗?试试看。
(学生尝试活动,发现格子不够。)
师:格子不够,怎么办?大家商量一下。(学生组内交流后汇报)
生1:可以再往上加格子。
生2:也可以往下加格子。
生3:我觉得这个方法不好。你看喜欢跑步的有20人,格子只有11个,还要加9个格子。可是纸又太小了,加不下去。
生4:可以在“跑步”旁边的格子上画。
生5:跑步的占了2条,其他的才1条,不公平,也不好比较。
生6:我觉得可以在1个格子里涂2种颜色,就是2个人。
师:也就是用原来的1格表示几个人?
生8:2个人。
生9:我还有办法,可以在每个格子中间加一条线,把它变成2格,这样就有22格了。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试一试。
学生尝试。
交流、展示学生的绘制的统计图。通过比较发现最佳方案——用1格表示2个单位。
师:1格表示2个人,两格表示几个人?三格呢?
(课件依次将原来的1、2、3……改成2、4、6……)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索新知活动中,出示纵向只有11格的表格,让学生制作“跑步有20人,跳绳有17人等”的数据统计图,有意制造“格子不够”的认知困惑,促使学生思考、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经过不断商讨、否定、肯定后,最终形成了一种最佳方案:“用一格表示两个单位”。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不仅使学生在探究中获取了知识,锻炼了实践能力,也让学生逐步掌握到学习的方法。
三、学以致用,让学生体会统计的价值
教学片段三:巩固练习
1.巩固深化
师:刚才的统计活动,同学们都完成得很好。接下来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们早餐主要吃些什么呢?
提出统计任务。
统计本组同学早餐吃什么主食,向大家提出营养早餐的建议。
2.拓展延伸
课件演示:中国选手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夺冠的镜头。
布置任务:查找2000—2012年的奥运会中我国选手获奖情况,选择你喜欢的项目进行统计,并结合统计结果说说你的感想,提出你对开展该项体育运动的建议。
在巩固练习的安排上,教师设计了“统计喜欢吃的早餐主食”“统计喜欢的奥运会项目”等几个贴近学生生活且有意义的统计活动,让学生亲历收集、整理、分析的全过程,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统计的现实意义与价值,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同时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作者单位:江西上饶市教研室
上饶市五小)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统计的必要性
教学片段一
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在刚结束不久的全市中小学生运动会上,我们学校的小选手勇夺全市第一名,高兴吗?想不想看看当时的情景?
瞧!(课件播放:部分比赛场景)
师:看了刚才的录像,你有什么感想?
生1:我觉得很光荣,因为我们学校得了第一名。
生2:他们的身体都很棒,我也要和他们一样多运动,以后参加比赛。
……
师:对,要想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平时就要经常锻炼。从本学期开始,我们学校每周二下午增加了一节体育活动课,你们认为体育活动课应该怎么安排?谁来帮学校出出点子?
生:要知道同学们喜欢什么体育项目。
师:你们都喜欢些什么体育项目呢?
学生纷纷发言:跑步、跳绳、打乒乓球……
师:你们说了这么多,我可记不住,不如同学们把自己最喜欢的体育项目写在纸条上,放入投票箱内。(学生活动)
师:猜猜看,我们班喜欢什么体育项目的人最多?用什么方法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来?
学生讨论,引出课题:统计。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课伊始,播放校运动员参加全市中小学生运动会的录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强身健体的热情;并以为学校体育活动课的安排出点子,诱发学生统计的需要,感受统计的必要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中,自然而然,恰到好处。
二、主动探究,让学生亲历统计的全过程
教学片段二
师:在进行统计时,除了用统计表,还可以用什么形式来统计?
(统计图)
课件出示:统计图方格纸(纵向只有11格)
师:你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在作业纸上完成统计图吗?试试看。
(学生尝试活动,发现格子不够。)
师:格子不够,怎么办?大家商量一下。(学生组内交流后汇报)
生1:可以再往上加格子。
生2:也可以往下加格子。
生3:我觉得这个方法不好。你看喜欢跑步的有20人,格子只有11个,还要加9个格子。可是纸又太小了,加不下去。
生4:可以在“跑步”旁边的格子上画。
生5:跑步的占了2条,其他的才1条,不公平,也不好比较。
生6:我觉得可以在1个格子里涂2种颜色,就是2个人。
师:也就是用原来的1格表示几个人?
生8:2个人。
生9:我还有办法,可以在每个格子中间加一条线,把它变成2格,这样就有22格了。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试一试。
学生尝试。
交流、展示学生的绘制的统计图。通过比较发现最佳方案——用1格表示2个单位。
师:1格表示2个人,两格表示几个人?三格呢?
(课件依次将原来的1、2、3……改成2、4、6……)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索新知活动中,出示纵向只有11格的表格,让学生制作“跑步有20人,跳绳有17人等”的数据统计图,有意制造“格子不够”的认知困惑,促使学生思考、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经过不断商讨、否定、肯定后,最终形成了一种最佳方案:“用一格表示两个单位”。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不仅使学生在探究中获取了知识,锻炼了实践能力,也让学生逐步掌握到学习的方法。
三、学以致用,让学生体会统计的价值
教学片段三:巩固练习
1.巩固深化
师:刚才的统计活动,同学们都完成得很好。接下来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们早餐主要吃些什么呢?
提出统计任务。
统计本组同学早餐吃什么主食,向大家提出营养早餐的建议。
2.拓展延伸
课件演示:中国选手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夺冠的镜头。
布置任务:查找2000—2012年的奥运会中我国选手获奖情况,选择你喜欢的项目进行统计,并结合统计结果说说你的感想,提出你对开展该项体育运动的建议。
在巩固练习的安排上,教师设计了“统计喜欢吃的早餐主食”“统计喜欢的奥运会项目”等几个贴近学生生活且有意义的统计活动,让学生亲历收集、整理、分析的全过程,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统计的现实意义与价值,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同时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作者单位:江西上饶市教研室
上饶市五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