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线交响 气势撼人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cliff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中国山水画坛上,王镛乃是一位修养全面、风格突出、且具有影响力的画家。王镛的山水画成就与他的书法,篆刻有关。从某种意义上讲,他的山水画基本的“形骨”一笔墨语言以及由此而生的“图式”,显然是由他的书法所支撑起来的,据我陋识揣度,王镛的书法渊源可能上承明代那种以拙为趣的书风(如徐渭、傅山),下接齐白石和李可染等人的笔意——他从齐白石的间架结构中得到了一种大开大台的气度,又从李可染等人的用笔中汲取了一种生涩沉厚的力度,从而加以融会变通,旁及“画”意,遂成自家的面貌。而这一切又为他进一步延展到山水画中。人们只要细阅王镛的山水画,即可发现勾、皴、点之每一笔、每一划中都流露出书法的意气,而且书法的笔调在此变得更加恣肆奔放、摇曳多姿。在目前山水画坛的大家之中,龙瑞的用笔绵韧自如,而王镛的用笔则以沉厚生辣见著,陈平的用笔凝滞朴拙,而王镛的用笔则于沉厚之中又出灵动之态,可谓各领风骚,自有胜场。王镛山水画笔调的形成显然得益于他的书法修养。我很奇怪,有的学者将王镛的绘画称之为“画家画”,其实从“书画同法”的意义上看,王镛的绘画乃是地地道道的“文人画”,尽管他的山水画不像传统文人画那样清淡幽远,萧条简索。王镛说他作画(包括大画)“从不打稿,全仗大胆落笔,笔笔生发”,“起个草稿,反而不会画了”。这也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他的绘画创造的文人品质——不似工匠的思最计较,而全凭兴致所至,纵情写意。
  我曾看到早期《中国书道》在介绍王镛绘画作品时的封面题例:“关注的是线条和以此为基础的中国艺术”。其中“线条”二字已贯通于王镛绘画和书法之中。有的人说,用“线条”一词来说明中国画是不对的,他们论证道,天上流星划过一道光也像“线条”,外文字母(比如花体)也足“线条”,为什么中国画可以独享:“线条”之名呢?其实这种责疑完全是一种逻辑悖论,也不符合形式逻辑之常识。因为当你讲流星和外文是“线条”时,人们同样可以反诘:中国画不是也有“线条”吗?因而这种责疑等于什么也没说。更重要的是他根本无视或敞意无视人们在讲“线条”这一词浯时所特有的“语境”。以及在这一特定的语境中“线条”所具有的特定的美学内涵。谈论中国画和线条和关系,自古有之,如人们称吴道子的用笔以“莼菜条”。而现代中国画大家谈论“线条”者更是比比皆是。王镛的山水正是以“线条”见长的,他的画“造型”(或形态)正是通过“线条”的组织来实现的,而且他还以“苔点”见长。
  王镛的山水画可谓取法深远。按照王镛自己所述:他曾受到齐白石、李可染和李苦禅等人的影响。王镛的笔墨语言可能主要得之于明清画风。具体讲,主要是董其昌和石涛的笔调,这在他的山水小品中体现得比较明显。此外可能还摄入了龚贤的体格墨韵。而在风格境界上,则通过构图布局上窥见和接近宋人山水——不妨这样说,王镛乃是以明清的笔墨写宋人气象。这种调度和整合传统资源的跨度佩然要求画家具有一种超越传统的眼界和能力。观王镛的山水作品,人们眼前会映现出历史上很多绘画大师的面影:范宽的雄浑、王蒙的繁密、董其昌的通脱、石涛的纵肆……然而再度寻视,却会发现依然还是王镛本人的,是王镛自家的体格、气派和作风。
  


  

其他文献
唐宋时期盛行窑以州为名,汝窑因位于北宋时期的汝州故名。汝窑作为中国陶瓷史上最负盛名的瓷窑之一,长期以来备受人们的关注。明清文献中所谓“汝、官、哥、定、钧”宋代五大名窑,往往把汝窑排在第一位,即把汝窑列于名窑之首。清代乾隆皇帝曾在16处名窑瓷器上的题诗计183首,其中汝窑瓷器有15首以上,反映出明清时期从皇帝到士大夫对汝窑的喜爱。  汝窑由于为宫廷烧制御用瓷的时间较短,故传世瓷器不多,南宋时即有“近
期刊
香港佳士得中国书画继2012年秋季拍卖创下斐然佳绩后,2013年春季拍卖再度推出多幅近现代大师与古代书画名家的珍罕作品,其中,以罗桂祥博士收藏的书画作品尤为令人瞩目。  罗桂祥博士于1937年创立维他奶饮品事业,并热爱收藏中国艺术品,尽显其渊博学养与鉴藏眼光。1995年他将收藏赠予香港公园茶具文物馆。是次,佳士得春季拍卖会将呈献150多幅罗桂祥博士收藏的中国古代及近现代书画精选,包括齐白石、徐悲鸿
期刊
酒类拍卖在外国属奢侈品之列,但在中国,却具大众投资的性质。2011年,中国内地的酒类拍卖跃上新台阶,成交额7.24亿元以上。红酒:中国特色的重品牌轻年份  喝过拉菲吗?拉菲到底是什么味道?“带有一丝黑莓的余味”,这样的品酒术语是不是曾经让你感到困惑?因为大多数中国人对黑莓的味道亦很陌生。  英国《金融时报》葡萄酒评论家简希丝·罗宾逊(Jancis Robinson)如此评论拉菲的味道:“尝起来非常
期刊
千百年来,工匠们藉(象)牙、(犀)角的特质,创造出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成为中国传统工艺品的重要组成。如今,牙角制品是艺术品拍卖的弄潮儿。  然而,2011年岁末的一次撤拍,让犀角象牙雕刻拍卖充满了变数。  延续强势的犀角雕刻  香港佳士得2010年春拍“松竹堂珍藏——重要犀角雕刻(Ⅱ)”专场是犀角雕刻拍卖的里程碑,迄今,拍卖成交价的前三甲仍为该专场所出。其后,犀角雕刻制品一路走高,直到2011年1
期刊
香港苏富比将于3月31日至4月4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2012春季拍卖会,呈献中国瓷器及工艺品、中国书画、当代亚洲艺术、二十世纪中国艺术、现当代东南亚艺术、珠宝、珍贵名表及洋酒等逾2900件珍品,总估价逾18亿港币。  部分拍品将于3月在雅加达(2~3日)、上海(7~8日)、北京(10~11日)、成都(13~14日)、新加坡(17~18日)、曼谷(20~21日)及台北(24~25日)巡回展览,而
期刊
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倾力兴建的大型皇家宫苑,颐和园秉承了中国历代皇家园林的传统,大量汲取江南私家园林的造园艺术菁华,在各个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成就,被视为中国古典造园艺术的丰碑。或许颐和园风光景致太过美轮美奂和名声卓著,而使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园藏文物的价值多少受到些许遮蔽和掩盖,以至于颐和园园藏文物的绝代风华似乎还未被世人明了。其实颐和园现藏文物近4万件,年代跨越中国3000多年的历史,品种几
期刊
在伪满的殖民文化统治时期,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独特的条件,使得大量日本书画流入东北,长春市的伪满皇宫博物院作为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充当伪满洲国傀儡皇帝时的宫廷遗址,在日本书画的收藏和研究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山雅堂的这幅水墨人物画《布袋和尚戏婴图》初由吉林省文物店于民间征集所得,后因博物馆隶属变更问题,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入藏伪满皇宫博物院,是伪满皇宫博物院收藏的为数不多的以禅宗人物为题材的绘
期刊
1980年,还是四川美术学院学生的罗中立以油画《父亲》在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中获奖而一举成名。在这幅作品成为当代中国名画的同时,青年美展也在美术界成为了极具分量的展事。时隔28年,当罗中立等人已经成为当今画坛的中坚之时,第三届全国青年美展在奥运之际开幕了,这次展览积聚了当代大多数符合主流展事创作要求的新一代青年画家的作品。但是时过境迁,在当代多元文化的语境之中,青年美展的影响力已经今不如昔,在极度发
期刊
中国古代铜境历史悠久,大约可以上溯到四千年前的齐家文化时期。之后铜镜发展缓慢,商至西周时,铜镜还未成为照面的生活用具,而是充当一种随葬明器。至春秋战国,在青铜礼器行将就木之际,铜镜艺术却得到长足的发展,成为中国青铜器铸造的余辉。  在中国青铜器的大家族中,铜镜以庞大的数量、繁多的种类、华丽的图纹、丰富的铭文等特点独占鳌头。与青铜礼乐器比较而言,因铜镜带有生活实用功能,铸造上也相对简单,所以在数量上
期刊
地球是圆的,人类文明的相互影响和传播在地球上周而复始从未停止过,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传播的速度、力度、方向等有所不同而已。瓷器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明,曾引起了人类物质生活革命性变化,对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唐代以来,瓷器便通过陆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输往世界各地,在中西文明交流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促进了西方制瓷工业的诞生和迅速崛起,并开出一朵朵奇葩异花。  英国最著名的韦奇伍德陶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