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激起千层浪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26026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背景】
  数学六年级下册《利息》的一节县级公开课:教师把讲台扮成存款柜台,事先为每一个学生准备一个存款凭条,让学生来填写,内容包含户名、存款种类、日期、存款期限、存款方式等。学生由刚开始的紧张,到逐渐地放松,从中建构起了师生心灵上的桥梁,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数学生活情境,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学习积极性高涨,学习气氛融洽,师生情感得以交流。
  【案例描述】
  师:“小明有200元压岁钱,请你帮他存两年,你准备怎样存?又为什么这样存?”
  生1:“存活期,这样存虽然利息少一点,但我可以随时取出,这样比较方便。”
  生2:“存定期两年,这样存,利息比较多。”
  生3:“我觉得还是存定期两年比较好,因为只要有身份证也可以随时取出,取出的钱的利息同样按活期计算。”
  (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后,教师准备进入巩固练习时。)
  生1:“我还可以把200元先存一年,然后全部取出,把取出的本金和利息再存一年。”
  (这位学生的发言打破了课堂的平静,学生纷纷开始议论。)
  生2:“我觉得这样存,利息应该比存定期两年多,因为第一年虽然本金一样,但第二年的本金却比200元多了。”
  生3:“虽然本金多了,但利率却低了,不划算,所以我觉得定期存两年的利息应该比较多。”
  生4:“我觉得存定期两年的利息比较多,因为我妈妈每次都是存定期,从来都不分期存。”
  生5:“算一算,不就知道了吗?”
  (生5的回答又使得课堂重新回到了平静,这时只听见笔“唆唆”的声音,几分钟后,突然,一位学生兴奋地蹦了起来说:“我知道了,存定期两年的利息多。”其他同学也纷纷赞同他的说法。)
  反思一:如何有效利用动态生成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当生成资源产生时,教师要凭借教育智慧,在教学实践中因学情的变化而变化,对教学设计进行机智的调整,开发并利用这种新的教学资源,从而产生有价值的问题,推进教学进程。生1的发言与其他学生产生了认知上的冲突,从而迸发出思维的火花,产生动态的生成目标。教师也没有按部就班,继续书上的巩固练习,而是灵机一动,及时捕捉生成信息,调整教案,适度引导,让学生经历猜想、推理、验证的过程,学生自己通过计算,最终真正理解了人们为什么存定期两年,而不分期存,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也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吻合。
  反思二:如何把课堂推向高潮
  马克思说:“真理是由争论确立的。”争论以其独特的优势,迅速融入课堂,成为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教师适度引导,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争议、讨论,有的认为利息关键与本金有关;有的认为与利率的高低有关;还有的根据生活经验得出结论。通过生生的对话、争论,最后达成共识——计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的标准)。通过计算,学生都深刻地理解了为什么存定期两年的利息比较多。这里虽然教师只是一个倾听者,但却不影响课堂的气氛,气氛由平静走向沸腾,再由沸腾归于平静,一波三折。这样的课堂不正是教师想要的吗?
  反思三:如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要我学”是被动学习,学习效率差,而“我要学”是自主性学习,能充分调动人的智力因素,使观察力敏感、准确,使记忆能力准确而持久,使思维能力活跃,使想象能力丰富,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利息》这节课概念较多,如本金、利率、利息、年利率、时间等,直接注入,学生未能理解,只是囫囵吞枣、食之无味。如果让学生在一定的场景下或者在一定需求下理解这些概念,教学效果不但没有逊色,反而会锦上添花。学生不仅会计算利息,而且还真正地理解了利息不仅与本金有关,还与年利率有关,最终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评析】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要求从生命的 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从机械、僵化的线性教学走向开放、真实、灵活的板块式教学;从教材的忠实信徒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在教师的引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教师应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动态生成,通过因势利导,创造性地组织起适合学生参与的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让这一生成变为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成为课堂教学的突破口,让个别的创造成为全体的创造。
其他文献
一、确定研究个案  他,眉清目秀,给人的印象纯真可爱。这是班上一个长得挺俊的学生给我的最初印象。可随着语文教学的开始,这种印象完全不复存在。他上课很少关注老师的教学,常常整节课自顾自地在课桌里玩一些小玩意儿。作业速度极其缓慢,一节课写不了几个字,每一次几乎不能完成,回家作业需要家长全程陪同,到很晚才能勉强完成,家长苦不堪言。考试也常常写不完,也常常不及格。因此,老师对他的判断是,这个学生不要好,学
红唇,作为美丽的标志之一,永远吸引着人们的目光。红唇,某种意义上代表着女性接纳了自己的美,悦纳自我,不仅让形象迷人,更高调彰显着女性独特的气质。因此,美人们的红唇形象也经久不衰地在银幕上流转,成为一代又一代的美丽传说,演绎着红色的不同可能。优雅矜贵  缎光的红色与美式复古的优雅完美融合,比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高饱和度的美式复古美学体系下,每天只以妆后形象示人的“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同样偏爱这一抹
写景类文本主要是指写景状物类散文。这类散文把自然山水、人文景观、民俗风貌当做主要描写对象,写出它们的形声色味、情态特性,充分展示其风采魅力,从而实现唤醒审美感悟、传递作者情意、体察生活美好的散文。这里的景与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中的虚拟景物、人造境不同,写的是真景真物,真社会,真自然。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写景状物类文本占有相当多的篇目,而且每篇课文在它所在的年级和单元都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如何上好
一、案例背景  近年来,随着界牌经济的飞速发展,外来务工人员大量涌入,我镇共有学生近2800人,其中外来民工子女约占全镇学生总数的70%。目前,中心校38个班级共有学生1900余名,大成桥小学发展到12个班,500多名学生,立新小学6个班有330名学生。饱和的生源一方面造成了村小硬件严重不达标的被动局面,另一方面两所村小100%的外来生源,60%以上的代课教师,给学校的内涵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尤
众所周知,在小学数学众多的课程设置中,“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数学问题为载体,师生一起参与数学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它常常是在学生学习了一段时间并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之后,用来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巩固和提升的,既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又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而生本课堂“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学模式的理念,就是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的确,笔者曾经接手过一个班级,起初,学生行为习惯差,学习成绩不理想,班级管理困难。我将阅读作为突破口,选择了《童年·成长》这一主题,推荐阅读《亲爱的汉修先生》一书,真可谓是“一本书改变一个班级”!学生的阅读水平越来越高。课外阅读是能够走进学生心灵的“人”,能够指导学生获取知识,发展个性。笔者认为,它是润物
《有余数的除法》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在教学时,要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及余数的含义,并能根据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写出相应的算式,能正确读写有余数除法的算式。在认识有余数除法的活动中,初步感知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一、突破思维定式,引出有余数除法  1.利用已有经验平均分  老师这儿
教学片段:  1.课始出示课题:运算律。  师:对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你们有哪些问题想提?  生:什么是运算律?学习运算律有什么用……  师:同学们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其实我们还可以想一想:我们准备怎样去寻找运算中的规律?  生:从运算中找;从实际问题中列算式找……  2.出示情景图,引出两个算式:28+17=45(人),17+28=45(人)。结合情景图分析算理相同后建立等式:28+17
在新课程改革中,对于小学教育我们提倡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经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探讨,教育游戏的新概念进入我们的教育工作中。教育游戏使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新的途径。小学生天性好奇、好玩、好乐,尤其是对游戏情有独钟,教育游戏将所学的知识融入到新颖活泼的游戏中,既达到了教育知识的目标,又优化了教学效果。本文通过常用的小学教育游戏的资源,针对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不同部分做出以下论述。
笔者一次有幸现场观摩了贾志敏老师的作文指导课,课上学生多次断句破句的结巴朗读,让贾老师不得不停下来指导,让本该如行云流水般的课堂失去了它原有的味道。课后,贾老师毫不客气地指出了课堂上出现的学生朗读问题。贾老师的博文《老于的忧虑》(“老于”——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永正)中再次提到了这个令前辈们忧心忡忡的问题:“一次和于老的会面交谈,于老一见到我就激动地说,全国95%以上的学生不会读书……”言语间表达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