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提升课堂学习有效性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a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完成课程目标提出的教学目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认真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然而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如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合理的评价,通过怎样的评价方法更能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值得每一位教师潜心研究。本文试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谈谈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开展学生评价,希望能和广大教师共同探讨。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评价的目标
  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增强学习的信心。《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因此,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学生的评价应该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教学的真实情况,为改进教学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应注重评价学生的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体验快乐。同时学生评价还应更多地着眼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使评价活动变为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
  二、信息技术课程中对学生进行评价需遵循的原则
  1.评价要多元化,不可一概而论。 多元化表现为:评价应该多次化,方法要多样化。在评价的次数上除了评价学生当节课的学习情况外,还应有每章节的形成性练习评价,学期末的总结性测验评价等等。学生评价还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风格的差异,采取适当的方式,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多样化和灵活性相结合。
  2.评价要注重过程,结果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的一个创造过程。评价应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用动态评价来取代传统的静态评价,将会使评价对象和范围有所突破。
  3.评价的主体要改变,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评价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优势。老师应注意发挥在信息技术评价中的主导作用,适时引导学生通过反思和评价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评价促进学习。学生评价的组织形式一般可分为“他评”和“自评”两种。
  三、信息技术课程中对学生实施评价的方法和策略
  1.观察法。观察法是以观察学生的某种行为表现,如实地做好记录,由此判断学生达到某种程度水平的方法。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即时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和情感态度,适时、分层地安排教学内容和学习内容,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改善教学方法,开展分组、分层、分流教学,因材施教,把学生的学习潜力和操作的积极性发挥到最大的限度。
  2.测验法。可采用在线测试、游戏、比赛、技能评价、作品评价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测验评价。下面着重谈谈技能评价和作品评价:
  技能评价法:这种评价法适用于初接触电脑的低段学生。例如刚接触电脑的学生,容易出现对电脑不敢操作或乱操作的现象,教师可利用技能评价规范学生的操作,测评的重点在行动的定型化方面。例如给出以下操作要求:学生在D盘建立一个文件夹,文件名是学生的名字,然后用写字板输入一段文字,最后保存在刚建好的文件夹中。这样可考查学生对鼠标的操作、文字输入的速度以及是否了解windows的操作,评价以学生完成操作时间的长短和规范化为标准,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肯定与鼓励。
  作品评价法: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创作一个作品,教师在评价作品时,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综合处理能力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宗旨,同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性,在适当的条件下,教师可以把评价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评、互评得出评价结果,这种评价方法适用于高段的学生。如用Word制作电子板报,就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评价:美观程度、布局合理、顏色协调、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全面运用Word处理技巧、灵活运用其他软件能力。若是合作的作品,还可让学生附上评价卡,然后根据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平时对学生上机的观察对每个学生进行评价。
  3.电子成长记录袋。电子成长记录袋是适应信息技术课程特别性而设计的。主要是通过电脑收集、保存学生自己、教师或同伴做出评价的有关材料。小学信息技术学习的成长记录袋可以包括:学生的作品、反思;制作作品的方法和体会;他人对作品的评价结果;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还有其他相关的评价表等资料,以此评价学生学习状况。电子成长记录袋为教师最大程度地提供了有关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信息。
  总之,促进学生学习有效性的提升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教师必须在评价过程中树立正确的质量评价观,采用合理的方式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
其他文献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需要在学习中不断地提出问题;学生需要在学习中不盲从书本或权威,敢于质疑,有自已的见解;学生需要在学习中与人交流与沟通,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已的观点,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而这些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达。  一、拥有健康的交际心理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前提  在课堂教学中,有的学生因为准备不足无话可说,有的学生因为怕回答不好或回答不完整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这些因素的存在
期刊
摘 要:语文教学的实质就是语言能力的培养,而语言能力的核心是语感,语感左右着语文教学的实质和效率,而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文课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语文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关键词:朗读 流利 感情  《语文课标标准》指出:“听、说、读、写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读是阅读教学重要环节之一,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熟读。”大纲还规定:“从一
期刊
关于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每一名教育工作者似乎都有共识,兴趣十分重要。且不说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今的许多名家就曾道出许多名言。杨振宁博士曾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昆虫学家法布尔也曾说过:“兴趣能把精力集中到一点,其力量好比炸药,立即可以把障碍物炸得干干净净。”可见,兴趣的力量是极其巨大的。浓厚的兴趣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学生如果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
期刊
我是一名从教30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学生发问:“怎样提高自身语文学习成绩?”还有一些青年教师也提出自己的问题:“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每当此时,我就会问他们:“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语文?”  他们众说纷纭。  有的学生说:“我只要上课专心听讲,理解了字词句,明确了课文内容,学习作者写作方法。我的语文成绩有了起色。”我归结为——多听。  有的学生说:“我利用课余时
期刊
摘 要:众所周知,物理学科难学、难教,尤其入门更难,物理抽象、概括的特点与初中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尚未形成的生理、心理特点不相适应,学生理解掌握物理知识较困难,学习过程中分化现象严重,相当一部分学生掉队,达不到应有的要求,一次又一次学习上的挫折与失败,造成了“精神创伤”,形成了心理上的沉重负担,从而失去学习物理的信心。本人自1997年从事初中物理教学以来,试图从解除学生心理负担入手,面向全体学生,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能不能写出一篇像样的文章是一个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现笔者结合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小学生写好作文需要努力的几个方面。  一、让学生体验生活,注意观察  深切的生活体验是创作的源泉。不深入生活,只靠冥思苦想、闭门造车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作文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学会观察呢?个人认为观察有两种:一种是“有心”观察,带
期刊
陶行知先生说:“创造始于问题”;“发问千千万,起于一点问”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的基石。强化问题意识是语文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语文水平的有效途径。  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循序渐进地对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培养的。  一、诱发动机,使学生想问。中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但是由于没有适宜的条件,这颗种子没有萌
期刊
摘 要:教育教学是一种人与人交流的心智活动。文化,贵在心灵的积淀,教学文化重在一种教育教学心灵的积淀。既然是关乎“心,心灵”的活动,那么善学、善取便是最重要的文化特征,而进取便是心智活动中最能激发课堂潜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智能因素。因此,构建进取的课堂教学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创建良好的精神气象和学习氛围,培育持之以恒的进取心,在师生良好的沟通与认可中活化进取的心灵,都是构建进取的课堂教学文化的必
期刊
摘 要:在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教材中针对联系的客观性有一处说法可能会令人产生异议,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现提出大胆质疑,就“建立联系”与“创造和消灭联系”两种说法提出见解。  关键词:联系的客观性 建立 创造 消灭  在高中政治教材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4月第4版)这部分内容中,教材第56页左上角的插图下面附了一个题目——“多渠道的信息交
期刊
物理是中学义务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它是一切科学技术的基础,这门学科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科技突飞猛进地发展,知识更新周期的缩短,学习将伴随每个人的一生。中学物理教学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启蒙时期,在这一阶段应教会学生怎样学习物理,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内涵,以奠定进一步学习物理知识和终身学习的基础。  一、教会学生读书,培养读书能力,养成读书习惯  物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