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相比传统的教学,组块教学能在同等时间内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弥补学生课外阅读的短板;同时改变过去支离破碎的讲解,从学生出发,让学生通过比较、探究,化知识为能力,真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要想真正发挥组块教学的作用,就必须抓住三个关键问题:主题——选材,指向——目标,迁移——方法,这样就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组块教学 主题 指向 迁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3-023
何谓组块教学?通俗地讲,就是以同一类型文章为一组,或一板块组织教学。相比传统的教学,组块教学能在同等时间内“塞”进大量的阅读内容,弥补学生课外阅读的短板;更重要的是,组块教学改变过去支离破碎的讲解,从学生出发,让学生通过比较、探究,化知识为能力,真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要让组块教学真正成为语文课堂中的主阵地,最重要的是正确把握以下三个关键问题。
一、主题
主题,是组块教学的纽带。组块教学不是无原则的拼凑,更不是随机的拿来主义,而是按照一定的主题,或者一定的教学需要组合而成。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甚至可以根据组块教学的需要进行适当的剪裁,毕竟课堂的容量是有限的。
当然,组块教学与大单元教学有着较大的区别。大单元教学以单元为主题,组织学生进行教学。单元主题是编者事前按照一定的体系编排好的,教师只能被动地接受。由于容量的关系,大单元教学还处于“粗”线条状态。而组块教学则不然,一方面是教师主动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编排;另一方面也立足“细”的方面,从一节课出发,可以以主题为线索,突破教材的限制,对课内与课外进行更好地勾连。
比如,对苏教版第八册第七单元《爱因斯坦与小女孩》《宋庆龄故居的樟树》《黄河的主人》进行组块教学,可以打破大的框架,立足小的细节,确保每一节课都有一个小的主题。比如,侧面描写,在《爱因斯坦与小女孩》这一课中,可以通过小女孩的“童趣”来写爱因斯坦的和蔼可亲;而《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一课则可以通过描写樟树的高贵品质来衬托出宋庆龄的高贵。这里,教师可以重点撷取片段,甚至还可以适当延伸。这样围绕主题,巧妙组块,从而构建新的课堂体系。
二、指向
指向,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目标。2013年,管建刚老师提出了“阅读指向写作”,即阅读为习作服务的观点。当然,这是一方面,但是不全面。毕竟,语文教学倡导的是三维目标,除了基础知识、写作外,更重要的是情感。这是其一。其二,阅读指向习作,在一定程度上似乎过于强调了语言文字的功能,重视了提取信息的作用,而忽略了语用,忽略了语言本身的价值。这里,并不是否定“阅读指向写作”,而是认为语文教学的指向应该是多元的,多个目标的。在组块教学中,虽然每一节课,都能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巧妙编排,但在指向上则呈现多元化的特点。这是其一。其二,很多时候,组块教学的主题是唯一的,但指向却不是唯一的,甚至还有可能多向延伸。
比如,对苏教版第八册第六单元中《沙漠中的绿洲》和《云雀的心愿》进行组块教学,既可以结合《音乐之都维也纳》来进行“总分”写作方式的指向;也可以结合《走,我们去植树》一诗来进行情感熏陶,给学生灌输“环保”的理念。当然,形式可以多样,但重点就是一个,板块教学必须有一定的指向。有了指向,才有方向,才能确定主题,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三、迁移
主题是选材,指向是目标,迁移则是方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迁移体现从“扶”到“放”,从“引”到“学”的过程,而学生的语文能力与素养就在这过程中得到培养。具体到一节课上,也体现出组块教学的特征。一节课可以划分为几个版块,各版块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而这联系就是迁移的线,就是迁移的出发点和终结点。
比如,在苏教版第六册第七单元中,结合《恐龙》与《海底世界》两课,就可以在“总分”这一结构中进行一定的迁移。针对《恐龙》中 “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这一小节,教师可以进行指导,让学生先找出中心句,然后想想围绕中心句,写了哪几种类型的恐龙。而教学《海底世界》这一课,可以让学生根据学习《恐龙》的方法自学“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小组交流,教师点评。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进行第三次迁移,延伸到课外。迁移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一个从学习到模仿,再到运用的过程。当然,迁移的方法很多,关键是教师在组合教学中,能够从不同中寻找到共同点。
当然,在组块教学中还有很多其他关键要点,最重要、最根本的还是需要把握主题、指向与迁移这三个关键点。
(责编 韦 雄)
[关键词]组块教学 主题 指向 迁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3-023
何谓组块教学?通俗地讲,就是以同一类型文章为一组,或一板块组织教学。相比传统的教学,组块教学能在同等时间内“塞”进大量的阅读内容,弥补学生课外阅读的短板;更重要的是,组块教学改变过去支离破碎的讲解,从学生出发,让学生通过比较、探究,化知识为能力,真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要让组块教学真正成为语文课堂中的主阵地,最重要的是正确把握以下三个关键问题。
一、主题
主题,是组块教学的纽带。组块教学不是无原则的拼凑,更不是随机的拿来主义,而是按照一定的主题,或者一定的教学需要组合而成。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甚至可以根据组块教学的需要进行适当的剪裁,毕竟课堂的容量是有限的。
当然,组块教学与大单元教学有着较大的区别。大单元教学以单元为主题,组织学生进行教学。单元主题是编者事前按照一定的体系编排好的,教师只能被动地接受。由于容量的关系,大单元教学还处于“粗”线条状态。而组块教学则不然,一方面是教师主动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编排;另一方面也立足“细”的方面,从一节课出发,可以以主题为线索,突破教材的限制,对课内与课外进行更好地勾连。
比如,对苏教版第八册第七单元《爱因斯坦与小女孩》《宋庆龄故居的樟树》《黄河的主人》进行组块教学,可以打破大的框架,立足小的细节,确保每一节课都有一个小的主题。比如,侧面描写,在《爱因斯坦与小女孩》这一课中,可以通过小女孩的“童趣”来写爱因斯坦的和蔼可亲;而《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一课则可以通过描写樟树的高贵品质来衬托出宋庆龄的高贵。这里,教师可以重点撷取片段,甚至还可以适当延伸。这样围绕主题,巧妙组块,从而构建新的课堂体系。
二、指向
指向,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目标。2013年,管建刚老师提出了“阅读指向写作”,即阅读为习作服务的观点。当然,这是一方面,但是不全面。毕竟,语文教学倡导的是三维目标,除了基础知识、写作外,更重要的是情感。这是其一。其二,阅读指向习作,在一定程度上似乎过于强调了语言文字的功能,重视了提取信息的作用,而忽略了语用,忽略了语言本身的价值。这里,并不是否定“阅读指向写作”,而是认为语文教学的指向应该是多元的,多个目标的。在组块教学中,虽然每一节课,都能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巧妙编排,但在指向上则呈现多元化的特点。这是其一。其二,很多时候,组块教学的主题是唯一的,但指向却不是唯一的,甚至还有可能多向延伸。
比如,对苏教版第八册第六单元中《沙漠中的绿洲》和《云雀的心愿》进行组块教学,既可以结合《音乐之都维也纳》来进行“总分”写作方式的指向;也可以结合《走,我们去植树》一诗来进行情感熏陶,给学生灌输“环保”的理念。当然,形式可以多样,但重点就是一个,板块教学必须有一定的指向。有了指向,才有方向,才能确定主题,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三、迁移
主题是选材,指向是目标,迁移则是方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迁移体现从“扶”到“放”,从“引”到“学”的过程,而学生的语文能力与素养就在这过程中得到培养。具体到一节课上,也体现出组块教学的特征。一节课可以划分为几个版块,各版块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而这联系就是迁移的线,就是迁移的出发点和终结点。
比如,在苏教版第六册第七单元中,结合《恐龙》与《海底世界》两课,就可以在“总分”这一结构中进行一定的迁移。针对《恐龙》中 “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这一小节,教师可以进行指导,让学生先找出中心句,然后想想围绕中心句,写了哪几种类型的恐龙。而教学《海底世界》这一课,可以让学生根据学习《恐龙》的方法自学“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小组交流,教师点评。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进行第三次迁移,延伸到课外。迁移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一个从学习到模仿,再到运用的过程。当然,迁移的方法很多,关键是教师在组合教学中,能够从不同中寻找到共同点。
当然,在组块教学中还有很多其他关键要点,最重要、最根本的还是需要把握主题、指向与迁移这三个关键点。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