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开放性评价是学生习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它让学生从评价中感受到了关注,体验到了成功,有效地保护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并为他们创设了良好的作文心境,促进了学生作文水平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交流 互动 激励
在语文考试中,作文占有相当的比例,提高作文成绩也成了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注重作文評价,提高作文水平,是语文教师应该探究的问题。“当了多年的语文老师,最苦恼的莫过于评价学生的作文了,我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作文的批改上,却收效甚微。它带给我太多的思索:可能是自己过于强调作文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习作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形成性评价,从而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磨蚀了学生的自信心。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尝试多种开放性评价。
一、多方参与、互动交流
传统的作文评价是封闭的评价,而教师是惟一的“审判官”。开放的习作评价是心灵之间的交流,它在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自己搭建了一个多方参与、互动交流的平台,给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促使他们在互相交流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增强鉴赏能力。
师生互动。对于初学写作的低年级学生,因其能力不足,一般先以教师评为主。为了避免学生顺应老师的思维去作一些效仿,教师评而不改,具体修改由学生完成。教师在文中作上提示符号,学生参照提示进行修改。
生生互动。心理学研究证明,只有在他人的评价中,才能不断调整自我的评价。对于中高年级学生,他们已有一定的鉴赏能力,让他们当小老师,批改其他同学的作文,往往可以从新的角度对文章提出意见,并引起对自身作文的反思。为了保持学生评改习作的热情,我常让学生交流批改心得:“某某有好几个标点符号用错了,我帮他改正了。”“我发现了某某想象特别有创意!不过,他有个比喻句用得不恰当,我给他指出了!”当这样的交流得到老师的表扬,小作者本人的感谢之后,批改者的成就感油然而生,批改得也更认真了。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把握好“指导者”与“组织者”的角色。
学生自改。学生能修改自己的文章,是作文训练的最终目的。近年来,我重视引导学生在相互评价、自我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效果甚佳。如:对自认为满意的画上一张笑脸或自己喜欢的水果,对精彩的地方画上一个大的感叹号;“我听了同学的修改意见,深受启发,在作文结尾,我补充了自己的感受……”改变了以往学生写,教师改的方式,避免了儿童语言的成人化。
二、多向互动的开放评价
习作评价的开放体现在它是多向互动上,每个人可以成为评价者,也可以成为被评价者。
1、口头评价
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互相朗读自己的习作,组员之间相互品一品、评一评,看看哪个地方是大家欣赏的地方,哪个地方大家认为还要进一步说明白、说具体。 在小组互评的基础上,每个小组推荐一篇认为进步大的习作进行集体交流,教师引导全班学生欣赏好的写法,好的词句、片断,激励学生大胆表达。教师随机评点,及时提出修改意见。此外,口头评价还可以是老师在综观全班文章后,对普遍性问题作出的讲解,对每个学生闪光点的罗列,也可以是学生之间对相互的习作或同一篇习作的口头评价。
2、书面评价
在评改学生作文时,我没有那种“中心突出”、“条理清楚”、“详略得当”、“书写工整”,这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签式的评语,有的是如叙家常般的谈心与交流,有的是要言不烦、恰到好处的启迪。将作文中的毛病写在旁批上,提出,让学生动脑动手去改。比如:“换一个词,该怎样说?”“怎样让这句话与下边的衔接起来?”“不用这个例子,考虑用什么更贴切?”等等。这样,学生拿到作文本后就可以修改了。总批上少出现“语言流畅,文字清新”或“语言啰嗦,不够简洁”等程序化的批语,多给予具体化的指导。只有学生认识到毛病所在,才能督促他去改,只有通过修改,作文水平才能提高。比如:《给妈妈洗脚》这篇作文中,学生开始这样写到“我的妈妈是一位普通的工人。她从不打扮,还带着一点儿土气呢。我羡慕有的同学的妈妈有理想的工作,穿着也得体大方,走在身边的儿女也沾了点光……”。我是这样旁批地:“‘我’的虚荣心使母女间出现了什么问题?应有所交待,为下文作铺垫。”学生看到批语后进行了修改:“我的妈妈是一位普通的工人。她从不打扮,还带有一点儿土气呢!我羡慕有的同学的妈妈有理想的工作,穿着也得体大方,走在身边的儿女也觉得沾光……这种虚荣心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膨胀。我们母女之间的交流慢慢减少了,我不知道她的烦恼,也从来没有去问过她,更没有关心过她。”当看到学生这样的修改,我体会到的是批改后的成就感。有时候看到学生重写提纲,在原基础上的进步,我喜悦的心情是难以言表的。
3、园地评价
实行开放式习作评价后,为了使评价产生良好的效益,使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我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营造浓浓的评价氛围,以此激发学生参与评价的欲望。如:在教室的一面墙上,开辟了一个以“习作园地”为刊头的展览版块,每位学生可以随意把自己的习作贴在那里展示,每位阅读者可以把自己的评语贴在一边,也可以找作者当面发表自己的见解,让教室成为一座多彩的习作园地。园地中习作的展览,不再是一部分学生的专利,它成了学生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真情流露的地方。随着“你评、我评、他评”之评价氛围的日益形成,学生习作兴趣浓郁了,评价能力也随之提高了。
开放性评价是学生习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它让学生从评价中感受到了关注,体验到了成功,有效地保护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并为他们创设了良好的作文心境,促进了学生作文水平的全面提高。它决不是一次习作的终结,而是一次新的学习活动的开始。开放是一片自由的天空,是一捧甘甜的清泉,是一缕明媚的阳光,带着孩子走上成功的道路。
[关键词]交流 互动 激励
在语文考试中,作文占有相当的比例,提高作文成绩也成了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注重作文評价,提高作文水平,是语文教师应该探究的问题。“当了多年的语文老师,最苦恼的莫过于评价学生的作文了,我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作文的批改上,却收效甚微。它带给我太多的思索:可能是自己过于强调作文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习作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形成性评价,从而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磨蚀了学生的自信心。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尝试多种开放性评价。
一、多方参与、互动交流
传统的作文评价是封闭的评价,而教师是惟一的“审判官”。开放的习作评价是心灵之间的交流,它在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自己搭建了一个多方参与、互动交流的平台,给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促使他们在互相交流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增强鉴赏能力。
师生互动。对于初学写作的低年级学生,因其能力不足,一般先以教师评为主。为了避免学生顺应老师的思维去作一些效仿,教师评而不改,具体修改由学生完成。教师在文中作上提示符号,学生参照提示进行修改。
生生互动。心理学研究证明,只有在他人的评价中,才能不断调整自我的评价。对于中高年级学生,他们已有一定的鉴赏能力,让他们当小老师,批改其他同学的作文,往往可以从新的角度对文章提出意见,并引起对自身作文的反思。为了保持学生评改习作的热情,我常让学生交流批改心得:“某某有好几个标点符号用错了,我帮他改正了。”“我发现了某某想象特别有创意!不过,他有个比喻句用得不恰当,我给他指出了!”当这样的交流得到老师的表扬,小作者本人的感谢之后,批改者的成就感油然而生,批改得也更认真了。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把握好“指导者”与“组织者”的角色。
学生自改。学生能修改自己的文章,是作文训练的最终目的。近年来,我重视引导学生在相互评价、自我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效果甚佳。如:对自认为满意的画上一张笑脸或自己喜欢的水果,对精彩的地方画上一个大的感叹号;“我听了同学的修改意见,深受启发,在作文结尾,我补充了自己的感受……”改变了以往学生写,教师改的方式,避免了儿童语言的成人化。
二、多向互动的开放评价
习作评价的开放体现在它是多向互动上,每个人可以成为评价者,也可以成为被评价者。
1、口头评价
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互相朗读自己的习作,组员之间相互品一品、评一评,看看哪个地方是大家欣赏的地方,哪个地方大家认为还要进一步说明白、说具体。 在小组互评的基础上,每个小组推荐一篇认为进步大的习作进行集体交流,教师引导全班学生欣赏好的写法,好的词句、片断,激励学生大胆表达。教师随机评点,及时提出修改意见。此外,口头评价还可以是老师在综观全班文章后,对普遍性问题作出的讲解,对每个学生闪光点的罗列,也可以是学生之间对相互的习作或同一篇习作的口头评价。
2、书面评价
在评改学生作文时,我没有那种“中心突出”、“条理清楚”、“详略得当”、“书写工整”,这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签式的评语,有的是如叙家常般的谈心与交流,有的是要言不烦、恰到好处的启迪。将作文中的毛病写在旁批上,提出,让学生动脑动手去改。比如:“换一个词,该怎样说?”“怎样让这句话与下边的衔接起来?”“不用这个例子,考虑用什么更贴切?”等等。这样,学生拿到作文本后就可以修改了。总批上少出现“语言流畅,文字清新”或“语言啰嗦,不够简洁”等程序化的批语,多给予具体化的指导。只有学生认识到毛病所在,才能督促他去改,只有通过修改,作文水平才能提高。比如:《给妈妈洗脚》这篇作文中,学生开始这样写到“我的妈妈是一位普通的工人。她从不打扮,还带着一点儿土气呢。我羡慕有的同学的妈妈有理想的工作,穿着也得体大方,走在身边的儿女也沾了点光……”。我是这样旁批地:“‘我’的虚荣心使母女间出现了什么问题?应有所交待,为下文作铺垫。”学生看到批语后进行了修改:“我的妈妈是一位普通的工人。她从不打扮,还带有一点儿土气呢!我羡慕有的同学的妈妈有理想的工作,穿着也得体大方,走在身边的儿女也觉得沾光……这种虚荣心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膨胀。我们母女之间的交流慢慢减少了,我不知道她的烦恼,也从来没有去问过她,更没有关心过她。”当看到学生这样的修改,我体会到的是批改后的成就感。有时候看到学生重写提纲,在原基础上的进步,我喜悦的心情是难以言表的。
3、园地评价
实行开放式习作评价后,为了使评价产生良好的效益,使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我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营造浓浓的评价氛围,以此激发学生参与评价的欲望。如:在教室的一面墙上,开辟了一个以“习作园地”为刊头的展览版块,每位学生可以随意把自己的习作贴在那里展示,每位阅读者可以把自己的评语贴在一边,也可以找作者当面发表自己的见解,让教室成为一座多彩的习作园地。园地中习作的展览,不再是一部分学生的专利,它成了学生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真情流露的地方。随着“你评、我评、他评”之评价氛围的日益形成,学生习作兴趣浓郁了,评价能力也随之提高了。
开放性评价是学生习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它让学生从评价中感受到了关注,体验到了成功,有效地保护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并为他们创设了良好的作文心境,促进了学生作文水平的全面提高。它决不是一次习作的终结,而是一次新的学习活动的开始。开放是一片自由的天空,是一捧甘甜的清泉,是一缕明媚的阳光,带着孩子走上成功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