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省级课题《幼儿园创意手工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在我园进行,通过一段时间的探寻和摸索,我们发现,创意手工活动促进了幼儿的和谐发展,将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下基础:
一、 创出新天地——活跃幼儿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儿童是天生的创造家”。为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遵照心理学家罗杰斯的观点,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师幼间融洽平等、信任、允许出错,允许同伴间的及时求助、适时交流、不轻易评价幼儿的创新成果,让他们无所顾忌地自由创造。黑格尔说:艺术家创作所依靠的是生活的富裕,而不是抽象的普泛性观念的富裕。于是我们一方面带孩子外出参观,扩大他们的视野,另一方面与孩子们谈话,了解他们的生活、家庭、朋友,让孩子回忆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的经验。有了宽松和谐的创作氛围,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孩子们的创造火花越燃越高:在命题创意手工《老鼠大聚会》中,孩子们的作品百花齐放:利用天然的蛋壳、地瓜、芋头、西瓜籽壳做成的鼠妈妈和鼠宝宝可以说是简约创意,省时省力;创意纸工《老鼠聊天》,再现了纸工的细腻,鲜艳和创意,创意泥工《好邻居》更是惟妙惟肖。
二、 造出巧手娃——激发幼儿积极动手的愿望,提高他们手工制作的技能
幼儿期正是躯体动作和双手动作发展的最佳阶段,而手腕和手指等小肌肉群的运动,能直接刺激大脑皮层,促进大脑皮层机能的发展完善,大脑的完善发展又促进手的运动更加灵活精细,并对幼儿的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开发打下基础。创意泥塑、创意纸工、创意玩具制作等丰富多彩的手工活动,无一不是在手的协调操作下进行的。从许多的个案跟踪调查来看:创意手工对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我园小班幼儿能较熟练地使用一些工具,他们会简单的撕、粘、折、剪等操作技能;中班孩子的手眼协调以及手部肌肉控制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他们会刻、拼、拓、贴等技能练习,每位幼儿在创意手工活动中都有了个性化地发展;大班孩子的概括、组合、变形的能力越来越强,在老师的引导下运用各种生活、自然、废旧材料进行创意手工活动,孩子们的兴趣越来越高,已有50多件作品在各级各类评比中发表、获奖,孩子们体验着成功的快乐,享受着创意手工活动的乐趣。
三、 说出大世界——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
瑞吉欧学前教育体系认为:幼儿手工是内在于儿童的一种语言,是儿童自我表达的工具,儿童手工具有其独特的表现方法和形式。新《纲要》也指出:发展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把创意手工和语言课程有机整合,是课题实施中的一大特色,我们创设了促进幼儿手工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环境,做到了一举两得。如在创意泥工《家》中,我们加进儿歌元素:蓝天是白云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那小动物的家在哪里呢?通过问题启发,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自己的作品用诗歌或者故事的形式表述出来,孩子们抢着说,争着说,乐意用语言快乐地表达,孩子们的语言表达就是在这样良好的环境中,在交流运用的过程中实现着,发展着。
四、赏出高品位——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
《纲要》强调对幼儿的审美感受能力的培养和审美情趣的提高。审美活动就其本身状态而言,更突出地表现了它的体验性,而不是认识性。他可能说不出对象为什么美,美在哪里,但却感受到美,体验到美,获得一种情感上的满足。
教师在创意手工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尝试以下做法:第一,为幼儿创设充满情感色彩的手工审美环境。第二,引导幼儿感知手工对象的审美特征。第三,让幼儿在手工活动中得到审美愉悦。如创意纸工《美丽的花瓶》,我们向孩子们介绍了梵高大师的《向日葵》,通过提问,观察,表述来欣赏花的千奇百态,感受大师作品的大气,花的阿娜多姿,最后通过和大师比一比,来制作属于自己的花瓶,孩子们通过卷、折、粘、撕、刻等技能,自信满满地展现自己的作品,在作品展览中,在充满美的环境中,无痕的提升了幼儿感受美的情趣,提高了幼儿表现美的能力,得到了审美的愉悦。
五、练出好习惯——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提高合作能力和为他人服务的快乐情感
分层管理。陈鹤琴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果。”研究中我们采用分年龄层管理,自我管理的递进管理模式,既提高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也让孩子们体会到为别人服务的快乐和享受别人为自己服务的方便。小班阶段由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收放材料,中班由小组合作一起收放材料,大班的孩子制作值日轮流表一起收放材料,老师检查提醒监督,适时表扬奖励。良好的常规是手工活动得以成功的保证,更让孩子们感到我是学习的主人,提高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践研究中,孩子们播种着行为,收获着好习惯。
环境熏陶。“润物细无声,”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有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师有意识地创设环境培养幼儿耐心细致的好习惯好品质,例如教师在幼儿中间制作范例,让孩子观察、感受老师在制作过程中耐心细致的好习惯。再如欣赏精彩瞬间,在环境和榜样的作用下,孩子们的上进心,荣誉感,紧迫感会迅速提升,他们的好习惯就会这样悄然而起。
创意是思维的花朵,手工是巧手的杰作。让多才多艺的孩子们运用手脑的完美结合,创造出更多更新的手工作品,让我们领略他们的创作天分,领略孩子们独特的思想、情感,让创意火花在这里凝练、积淀,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流连。
一、 创出新天地——活跃幼儿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儿童是天生的创造家”。为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遵照心理学家罗杰斯的观点,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师幼间融洽平等、信任、允许出错,允许同伴间的及时求助、适时交流、不轻易评价幼儿的创新成果,让他们无所顾忌地自由创造。黑格尔说:艺术家创作所依靠的是生活的富裕,而不是抽象的普泛性观念的富裕。于是我们一方面带孩子外出参观,扩大他们的视野,另一方面与孩子们谈话,了解他们的生活、家庭、朋友,让孩子回忆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的经验。有了宽松和谐的创作氛围,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孩子们的创造火花越燃越高:在命题创意手工《老鼠大聚会》中,孩子们的作品百花齐放:利用天然的蛋壳、地瓜、芋头、西瓜籽壳做成的鼠妈妈和鼠宝宝可以说是简约创意,省时省力;创意纸工《老鼠聊天》,再现了纸工的细腻,鲜艳和创意,创意泥工《好邻居》更是惟妙惟肖。
二、 造出巧手娃——激发幼儿积极动手的愿望,提高他们手工制作的技能
幼儿期正是躯体动作和双手动作发展的最佳阶段,而手腕和手指等小肌肉群的运动,能直接刺激大脑皮层,促进大脑皮层机能的发展完善,大脑的完善发展又促进手的运动更加灵活精细,并对幼儿的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开发打下基础。创意泥塑、创意纸工、创意玩具制作等丰富多彩的手工活动,无一不是在手的协调操作下进行的。从许多的个案跟踪调查来看:创意手工对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我园小班幼儿能较熟练地使用一些工具,他们会简单的撕、粘、折、剪等操作技能;中班孩子的手眼协调以及手部肌肉控制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他们会刻、拼、拓、贴等技能练习,每位幼儿在创意手工活动中都有了个性化地发展;大班孩子的概括、组合、变形的能力越来越强,在老师的引导下运用各种生活、自然、废旧材料进行创意手工活动,孩子们的兴趣越来越高,已有50多件作品在各级各类评比中发表、获奖,孩子们体验着成功的快乐,享受着创意手工活动的乐趣。
三、 说出大世界——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
瑞吉欧学前教育体系认为:幼儿手工是内在于儿童的一种语言,是儿童自我表达的工具,儿童手工具有其独特的表现方法和形式。新《纲要》也指出:发展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把创意手工和语言课程有机整合,是课题实施中的一大特色,我们创设了促进幼儿手工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环境,做到了一举两得。如在创意泥工《家》中,我们加进儿歌元素:蓝天是白云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那小动物的家在哪里呢?通过问题启发,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自己的作品用诗歌或者故事的形式表述出来,孩子们抢着说,争着说,乐意用语言快乐地表达,孩子们的语言表达就是在这样良好的环境中,在交流运用的过程中实现着,发展着。
四、赏出高品位——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
《纲要》强调对幼儿的审美感受能力的培养和审美情趣的提高。审美活动就其本身状态而言,更突出地表现了它的体验性,而不是认识性。他可能说不出对象为什么美,美在哪里,但却感受到美,体验到美,获得一种情感上的满足。
教师在创意手工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尝试以下做法:第一,为幼儿创设充满情感色彩的手工审美环境。第二,引导幼儿感知手工对象的审美特征。第三,让幼儿在手工活动中得到审美愉悦。如创意纸工《美丽的花瓶》,我们向孩子们介绍了梵高大师的《向日葵》,通过提问,观察,表述来欣赏花的千奇百态,感受大师作品的大气,花的阿娜多姿,最后通过和大师比一比,来制作属于自己的花瓶,孩子们通过卷、折、粘、撕、刻等技能,自信满满地展现自己的作品,在作品展览中,在充满美的环境中,无痕的提升了幼儿感受美的情趣,提高了幼儿表现美的能力,得到了审美的愉悦。
五、练出好习惯——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提高合作能力和为他人服务的快乐情感
分层管理。陈鹤琴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果。”研究中我们采用分年龄层管理,自我管理的递进管理模式,既提高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也让孩子们体会到为别人服务的快乐和享受别人为自己服务的方便。小班阶段由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收放材料,中班由小组合作一起收放材料,大班的孩子制作值日轮流表一起收放材料,老师检查提醒监督,适时表扬奖励。良好的常规是手工活动得以成功的保证,更让孩子们感到我是学习的主人,提高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践研究中,孩子们播种着行为,收获着好习惯。
环境熏陶。“润物细无声,”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有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师有意识地创设环境培养幼儿耐心细致的好习惯好品质,例如教师在幼儿中间制作范例,让孩子观察、感受老师在制作过程中耐心细致的好习惯。再如欣赏精彩瞬间,在环境和榜样的作用下,孩子们的上进心,荣誉感,紧迫感会迅速提升,他们的好习惯就会这样悄然而起。
创意是思维的花朵,手工是巧手的杰作。让多才多艺的孩子们运用手脑的完美结合,创造出更多更新的手工作品,让我们领略他们的创作天分,领略孩子们独特的思想、情感,让创意火花在这里凝练、积淀,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流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