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全面建设和谐小康社会的提出,群众体育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人们的体育意识也不断增强,余暇时间也越来越多,人们越来越重视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家庭成员经常在一起参加体育活动,既可强身健体,又能增强家庭凝聚力,有利于丰富家庭成员的精神生活,提高生活质量,防止家庭解体,促进社会的安宁。家庭体育是促进群众体育发展,实施全民健身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家庭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延续和发展,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和保证,是学校体育、社区体育、职工体育等多种社会体育形式的有益补充。本文运用文献资料、系统分析、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家庭体育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实现21世纪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家庭体育; 群众体育;小康社会
引言
家庭体育作为大众体育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它已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2004年,在瑞士洛桑召开的国际体育锻炼世界大会上,将“体育与家庭”作为大会的中心议题。专家认为,“在防止家庭解体,令每位家庭成员健康生活,在教育心理等方面均得到较好的发展,体育活动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随着现代生活的发展,体育成为家庭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执行家庭职能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的意义是希望家庭成员提高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对培养与锻炼良好的意志和高尚的情操起了积极的作用。而且还丰富了家庭生活内容,促进了社会的交往,增进了友谊,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了积极的作用。
1家庭体育的地位和作用
家庭体育是指以家庭成员为活动主体,以家庭居室及其周围环境为主要活动场所,利用工作学习等余暇时间,选择适合自身家庭或个人的健身内容和方法,以满足家庭成员强身健体、愉悦身心、休闲娱乐等多方面体育需求的体育活动,以促进家庭成员的全面发展,活跃家庭气氛,促进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发展。
1.1 家庭体育在家庭建设中的作用
1.1.1 增进家庭成员感情,提高家庭内部粘结力
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提出,对我国的科技、经济、文化等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时机。群众体育的有效开展,促使家庭成员共同参与体育活动,在锻炼或竞赛中以平等身份出现,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相互配合,加深彼此了解,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交流,形成共同的思想感情基础。家庭体育活动是家庭和睦的润滑剂,使整个家庭显得朝气蓬勃、幸福美满。这对于防止家庭解体,增加家庭内部粘结力的作用显而易见。
1.1.2 教导基本生活技能,强身健体
人首先在家庭中学会坐、立、行、走、跑、跳、攀登等基本的生活技能。掌握这些技能,提高身体的活动能力,既可促进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增强体质,减少疾病,满足家庭成员对身心健康、延年益寿的渴望,又有助于培养下一代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养成体育活动的习惯,促进儿童、青少年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1.1.3 休闲娱乐文化功能
随着人们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余暇时间增多,人们的生活需要也从对物质的需求逐渐转向对更高层次的需要。经常进行健身活动可以使人性格开朗、精神振奋、净化家庭气氛,消除人们的不良情绪,使人获得各种愉悦的情绪。体育以其最积极、最健康的娱乐休闲方式,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人们,丰富了家庭成员的业余时间,充实了现代家庭生活,成为现代家庭余暇生活的重要部分。
1.2 家庭体育在社会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1.2.1 加快发展家庭体育,是推动我国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人民群众的健身热、体育热会兴起,体育成为新的消费和投资热点。正确引导和积极发展群众体育事业,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只有大力发展群众体育事业,使人民群众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地肩负起促发展、奔小康的重任,也才能充分享受发展带来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
1.2.2 加快发展家庭体育, 是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发展家庭体育,推动全民健身,对于强健人的体魄、磨练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情操,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健身的愿望也日益迫切。同时,人们将面临更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许多健康问题随之出现且呈上升趋势。这就要求我们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家庭体育事业,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2我国城镇家庭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我国城镇家庭体育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就整体水平还不高,这与我国发展群众体育,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对家庭体育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下面,将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分析我国家庭体育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2.1 客观方面
2.1.1 经济实力
家庭体育活动作为一种社会活动,需要一定的经济作为基础。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存在相当的差距。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基础与发展条件不尽相同,各地区资源差别巨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投资、财政、金融等方面对东部沿海地区实行的政策与体制倾斜,人为地加大了东西差距和区域间的差距。我们只有把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有了相当的经济基础之后,余暇时间增多,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提高,居民的低层次需求得到基本满足之后,才会重视城市休闲文化,加大对体育生活的投入。可以说,经济实力是决定家庭体育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2.1.2 余暇时间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国第三产业也不断发展。家用电器的增加、家政服务的快速发展、家务劳动自动化、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使某些家庭职能弱化、甚至丧失,从而使核心家庭成员花在家务劳动时间越来越少,有了更多的余暇时间参与体育健身活动。
2.1.3 体育活动的场所、设施不足与分布不合理
体育设施是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几年来,随着我国人民全面奔小康、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余暇时间日益增多,体育也以新的形式、新的变化走进百姓生活之中,体育锻炼已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更多的民众积极参与各项体育锻炼的同时,对现有的体育设施数量、质量及功能等方面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目前现有的场馆与设施已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和体育事业的发展需求。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是:⑴、体育场馆数量相对较少、质量差、人均场地面积不足一平方米;⑵、体育场馆的结构不尽合理;⑶、受经济条件的制约,体育场馆建设速度及数量上发展极不平衡;⑷、体育设施场馆分布区域差异、城乡差异大,主要分布在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
2.2 主观方面
主观方面主要包括家庭成员的体育意识和体育价值观。体育意识是体育观在头脑中的反映,是人们对体育的感觉和思维判断的综合。体育价值观是体育意识清晰的流露和更为具体明确的体现。体育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对体育生活产生直接影响的是人们对生命的认识、对生活的态度。一些家庭父母信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忽视家庭教育原则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發展;还有一些人只看到竞技体育,认为体育是少数人的体育,缺乏参与意识。除家庭成员的体育意识和体育价值观因素外,家庭体育缺乏指导,没有系统的群众体育服务体系,家庭体育的科学理论研究相对滞后等都是当前发展我国家庭体育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3我国城镇家庭体育发展的对策措施
由于经济实力的不断加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余暇时间不断增多以及我国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给我国的家庭体育提供了非常好的历史机遇。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发展我国家庭体育面临的不利因素和优势,克服自身的弱点,甚至把我们的劣势转化为优势,利用家庭体育的特点,把发展城镇家庭体育作为发展群众体育的突破口,促进全民健身。
3.1 强化家庭成员的体育意识,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体育工作者应加强家庭成员体育意识的培养,解放思想,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让他们自觉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去,是家庭体育发展的思想基础。为此,党和政府体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家庭体育的宣传力度,进行积极引导;社会体育工作者要积极开展家庭体育健身科学普及工作,以提高人们对家庭体育的认识;要充分利用媒体宣传体育锻炼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而强化我国城镇居民的体育健身意识,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科学引导居民进行体育锻炼。
3.2 建设适合家庭体育活动的基础设施,充分利用各种体育资源
随着更多的民众积极参与各项体育锻炼的同时,对现有的体育设施数量、质量及功能等方面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未来体育建筑应重视休闲娱乐型体育建筑设计,调整现有竞技场馆的专业功能,在竞技场馆的设计中,考虑休闲娱乐体育设施与竞赛场地的兼容性,并通过辅助空间的多功能设计和体育建筑具有休闲娱乐的文化特质;加快体育的产业化、社会化,使体育向社会各方面渗透和扩展,让体育在社会中的影响及其功能日益扩大,整个社会更加关注体育发展。上海虹口体育场、广州的天河体育场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城市规划部门应当对社区、居民小区的体育活动场所设施建设进行规划和监督,充分保证我国城镇居民的休闲娱乐体育活动空间及丰富家庭体育活动的内容和项目结构,充分开放和利用户外运动资源。
3.3 注重家庭体育与学校体育、社区体育的联系与沟通
家庭与学校、社区有着密切的联系,注重家庭与学校、社区的联系与沟通,使家庭体育与学校体育、社区体育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点,家庭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延续,家庭体育活动经常在社区进行,以“学校和社区”为主,形成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区体育三位一体,相互促进。城市体育设施分布比较均匀,其中以学校和社区为主,建立由家长、学校、社区三者参加的社区体育俱乐部,学校体育设施有组织地向居民开放。这样不仅合理的利用了资源,而且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结语
在现阶段,我国家庭体育的发展,突出表现在人们的体育意识和参与体育活动明显增强,家庭体育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家庭消费有了较大的增长,并形成了一些基本的组织形式,为将来家庭体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也存在制约家庭体育发展的主客观方面的不利因素。
由于经济实力的不断加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余暇时间的不断增多,全民健身计划的推行以及我国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等。为我国城镇家庭体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必然推动着我国家庭体育的发展。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促进我国家庭体育的发展可以采取如下对策措施。即:
⑴、强化家庭成员的体育意识,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⑵、建设适合家庭体育活动基础设施,充分利用各种体育资源,为家庭体育的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⑶、家庭与学校、社区有着密切的联系,注重家庭與学校、社区的联系与沟通,使家庭体育与学校体育、社区体育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⑷、把家庭体育作为构建群众体育服务体系的内容,建立城市家庭体育建身服务中心;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在家庭体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闫华.我国体育设施建设现状与发展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2
[2]吴美宗.城市现代家庭体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5
[3] 周传志.家庭体育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1叶展红.关于开展家庭体育的构想[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9,2
[4]裴立新.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民健身体系[J].中国体育科技,2003,6
关键词:家庭体育; 群众体育;小康社会
引言
家庭体育作为大众体育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它已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2004年,在瑞士洛桑召开的国际体育锻炼世界大会上,将“体育与家庭”作为大会的中心议题。专家认为,“在防止家庭解体,令每位家庭成员健康生活,在教育心理等方面均得到较好的发展,体育活动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随着现代生活的发展,体育成为家庭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执行家庭职能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的意义是希望家庭成员提高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对培养与锻炼良好的意志和高尚的情操起了积极的作用。而且还丰富了家庭生活内容,促进了社会的交往,增进了友谊,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了积极的作用。
1家庭体育的地位和作用
家庭体育是指以家庭成员为活动主体,以家庭居室及其周围环境为主要活动场所,利用工作学习等余暇时间,选择适合自身家庭或个人的健身内容和方法,以满足家庭成员强身健体、愉悦身心、休闲娱乐等多方面体育需求的体育活动,以促进家庭成员的全面发展,活跃家庭气氛,促进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发展。
1.1 家庭体育在家庭建设中的作用
1.1.1 增进家庭成员感情,提高家庭内部粘结力
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提出,对我国的科技、经济、文化等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时机。群众体育的有效开展,促使家庭成员共同参与体育活动,在锻炼或竞赛中以平等身份出现,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相互配合,加深彼此了解,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交流,形成共同的思想感情基础。家庭体育活动是家庭和睦的润滑剂,使整个家庭显得朝气蓬勃、幸福美满。这对于防止家庭解体,增加家庭内部粘结力的作用显而易见。
1.1.2 教导基本生活技能,强身健体
人首先在家庭中学会坐、立、行、走、跑、跳、攀登等基本的生活技能。掌握这些技能,提高身体的活动能力,既可促进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增强体质,减少疾病,满足家庭成员对身心健康、延年益寿的渴望,又有助于培养下一代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养成体育活动的习惯,促进儿童、青少年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1.1.3 休闲娱乐文化功能
随着人们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余暇时间增多,人们的生活需要也从对物质的需求逐渐转向对更高层次的需要。经常进行健身活动可以使人性格开朗、精神振奋、净化家庭气氛,消除人们的不良情绪,使人获得各种愉悦的情绪。体育以其最积极、最健康的娱乐休闲方式,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人们,丰富了家庭成员的业余时间,充实了现代家庭生活,成为现代家庭余暇生活的重要部分。
1.2 家庭体育在社会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1.2.1 加快发展家庭体育,是推动我国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人民群众的健身热、体育热会兴起,体育成为新的消费和投资热点。正确引导和积极发展群众体育事业,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只有大力发展群众体育事业,使人民群众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地肩负起促发展、奔小康的重任,也才能充分享受发展带来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
1.2.2 加快发展家庭体育, 是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发展家庭体育,推动全民健身,对于强健人的体魄、磨练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情操,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健身的愿望也日益迫切。同时,人们将面临更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许多健康问题随之出现且呈上升趋势。这就要求我们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家庭体育事业,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2我国城镇家庭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我国城镇家庭体育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就整体水平还不高,这与我国发展群众体育,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对家庭体育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下面,将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分析我国家庭体育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2.1 客观方面
2.1.1 经济实力
家庭体育活动作为一种社会活动,需要一定的经济作为基础。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存在相当的差距。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基础与发展条件不尽相同,各地区资源差别巨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投资、财政、金融等方面对东部沿海地区实行的政策与体制倾斜,人为地加大了东西差距和区域间的差距。我们只有把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有了相当的经济基础之后,余暇时间增多,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提高,居民的低层次需求得到基本满足之后,才会重视城市休闲文化,加大对体育生活的投入。可以说,经济实力是决定家庭体育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2.1.2 余暇时间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国第三产业也不断发展。家用电器的增加、家政服务的快速发展、家务劳动自动化、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使某些家庭职能弱化、甚至丧失,从而使核心家庭成员花在家务劳动时间越来越少,有了更多的余暇时间参与体育健身活动。
2.1.3 体育活动的场所、设施不足与分布不合理
体育设施是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几年来,随着我国人民全面奔小康、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余暇时间日益增多,体育也以新的形式、新的变化走进百姓生活之中,体育锻炼已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更多的民众积极参与各项体育锻炼的同时,对现有的体育设施数量、质量及功能等方面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目前现有的场馆与设施已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和体育事业的发展需求。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是:⑴、体育场馆数量相对较少、质量差、人均场地面积不足一平方米;⑵、体育场馆的结构不尽合理;⑶、受经济条件的制约,体育场馆建设速度及数量上发展极不平衡;⑷、体育设施场馆分布区域差异、城乡差异大,主要分布在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
2.2 主观方面
主观方面主要包括家庭成员的体育意识和体育价值观。体育意识是体育观在头脑中的反映,是人们对体育的感觉和思维判断的综合。体育价值观是体育意识清晰的流露和更为具体明确的体现。体育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对体育生活产生直接影响的是人们对生命的认识、对生活的态度。一些家庭父母信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忽视家庭教育原则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發展;还有一些人只看到竞技体育,认为体育是少数人的体育,缺乏参与意识。除家庭成员的体育意识和体育价值观因素外,家庭体育缺乏指导,没有系统的群众体育服务体系,家庭体育的科学理论研究相对滞后等都是当前发展我国家庭体育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3我国城镇家庭体育发展的对策措施
由于经济实力的不断加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余暇时间不断增多以及我国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给我国的家庭体育提供了非常好的历史机遇。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发展我国家庭体育面临的不利因素和优势,克服自身的弱点,甚至把我们的劣势转化为优势,利用家庭体育的特点,把发展城镇家庭体育作为发展群众体育的突破口,促进全民健身。
3.1 强化家庭成员的体育意识,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体育工作者应加强家庭成员体育意识的培养,解放思想,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让他们自觉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去,是家庭体育发展的思想基础。为此,党和政府体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家庭体育的宣传力度,进行积极引导;社会体育工作者要积极开展家庭体育健身科学普及工作,以提高人们对家庭体育的认识;要充分利用媒体宣传体育锻炼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而强化我国城镇居民的体育健身意识,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科学引导居民进行体育锻炼。
3.2 建设适合家庭体育活动的基础设施,充分利用各种体育资源
随着更多的民众积极参与各项体育锻炼的同时,对现有的体育设施数量、质量及功能等方面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未来体育建筑应重视休闲娱乐型体育建筑设计,调整现有竞技场馆的专业功能,在竞技场馆的设计中,考虑休闲娱乐体育设施与竞赛场地的兼容性,并通过辅助空间的多功能设计和体育建筑具有休闲娱乐的文化特质;加快体育的产业化、社会化,使体育向社会各方面渗透和扩展,让体育在社会中的影响及其功能日益扩大,整个社会更加关注体育发展。上海虹口体育场、广州的天河体育场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城市规划部门应当对社区、居民小区的体育活动场所设施建设进行规划和监督,充分保证我国城镇居民的休闲娱乐体育活动空间及丰富家庭体育活动的内容和项目结构,充分开放和利用户外运动资源。
3.3 注重家庭体育与学校体育、社区体育的联系与沟通
家庭与学校、社区有着密切的联系,注重家庭与学校、社区的联系与沟通,使家庭体育与学校体育、社区体育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点,家庭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延续,家庭体育活动经常在社区进行,以“学校和社区”为主,形成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区体育三位一体,相互促进。城市体育设施分布比较均匀,其中以学校和社区为主,建立由家长、学校、社区三者参加的社区体育俱乐部,学校体育设施有组织地向居民开放。这样不仅合理的利用了资源,而且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结语
在现阶段,我国家庭体育的发展,突出表现在人们的体育意识和参与体育活动明显增强,家庭体育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家庭消费有了较大的增长,并形成了一些基本的组织形式,为将来家庭体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也存在制约家庭体育发展的主客观方面的不利因素。
由于经济实力的不断加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余暇时间的不断增多,全民健身计划的推行以及我国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等。为我国城镇家庭体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必然推动着我国家庭体育的发展。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促进我国家庭体育的发展可以采取如下对策措施。即:
⑴、强化家庭成员的体育意识,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⑵、建设适合家庭体育活动基础设施,充分利用各种体育资源,为家庭体育的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⑶、家庭与学校、社区有着密切的联系,注重家庭與学校、社区的联系与沟通,使家庭体育与学校体育、社区体育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⑷、把家庭体育作为构建群众体育服务体系的内容,建立城市家庭体育建身服务中心;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在家庭体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闫华.我国体育设施建设现状与发展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2
[2]吴美宗.城市现代家庭体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5
[3] 周传志.家庭体育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1叶展红.关于开展家庭体育的构想[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9,2
[4]裴立新.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民健身体系[J].中国体育科技,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