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必修课程,在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知识、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等方面作用显著。然而,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传统的统一授课模式忽视了高职学生之间的差异,违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制约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有效性。鉴于此,本文探讨了分层教学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期有所借鉴价值。
【關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 高职 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4-0116-01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分层教学的重要性
近年来,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已占据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学生的来源比较分散,录取分数参差不齐,学生的成长经历和家庭条件也有较大的不同,造成高职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已经达到计算机一、二级的水平,有的学生仅仅对计算机有个粗略的认识。而我们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大多采用统一的大班授课模式。尽管这种授课模式节约了教育资源,适应了高职生源不断增加的教学需要,但忽略了学生在计算机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上的差异,造成计算机成绩好的学生吃不饱,学习积极性不高。计算机成绩差的学生跟不上,渐渐丧失了学习的信心,严重影响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因此,需要我们立足实际,积极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通过引入分层教学,进行因材施教,来提高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质量。
二、分层教学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1.学生分层
学生分层是计算机分层教学的基础。在上课开始,计算机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和模拟考试的方式,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能力等情况,然后在充分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的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学习主动性强,学习愿望强烈,而且能够熟练运用一些=计算机应用软件;B层的学生基本能做到上课认真听讲和做笔记,能够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但计算机基础一般,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在使用计算机应用软件中存在一定问题,不能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中遇到的计算机问题;C层的学生计算机基础较差,求知欲不强,学习上的畏难情绪较重,上课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旷课的问题。这里注意的是,学生分层是个动态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授课之后,要根据学生成绩的变化和意愿进行适度调整。
2.目标分层
学生分层之后就要进行目标分层,也就是计算机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目标。例如教师在讲授信息检索文件下载这部分知识,对于C层学生而言,提出如下的教学目标:学会使用一些搜索引擎;掌握搜索音频、视频和图片等资源的方法。了解如何保存网页等;对于B层的学生而言,除了达到上述要求之外,还要求其掌握信息检索过程的常用技巧,学会对 FTP 站点的进入、上传和下载等;对A层的学生而言,除了B层学生的要求之外,还要学会分析信息检索的各种不同途径以及优劣等。在完成这些基本的教学目标后,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去达到更高的目标。
3.教学分层
教学分层是分层教学的核心部分。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计算机教师要灵活选用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有效的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发展。对于A层的学生而言,这部分学生计算机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强,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在完成的基本的教学任务后,主动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发挥其主动性的作用,培养其创造性的思维;对B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帮学”为主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教学大纲的内容,主动询问他们学习上的困难,帮助他们答疑解惑,进而形成完整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对于C层的学生而言,教师要采用“诱学”的教学方法,对其成绩上的些小成功及时进行表扬,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练习分层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能力,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课上或课下操作练习,才能帮助学生熟练的掌握实践操作技能。例如在学生学完 Excel 的数据库操作这一教学内容以后,教师可以布置如下的作业:C 层学生只需做基础题中的必做题,基础题中的选做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B 层学生需做基础题,还有提高题中的必做题,提高题中的选做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而 A 层学生不仅做基础题和提高题中的所有题目,还要做综合应用题中的必做题。
三、结语
总之,分层教学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的一种教学策略,在提高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及改善师生关系等方面作用显著。这就需要计算机专业教师认识到分层教学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中积极采用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冯博琴,张龙.迈向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新高度[J].中国大学教学,2009(4)
[2]魏延松.浅谈分层教学的实施[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3.07
[3]魏亮.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培训,2009.8
【關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 高职 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4-0116-01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分层教学的重要性
近年来,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已占据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学生的来源比较分散,录取分数参差不齐,学生的成长经历和家庭条件也有较大的不同,造成高职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已经达到计算机一、二级的水平,有的学生仅仅对计算机有个粗略的认识。而我们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大多采用统一的大班授课模式。尽管这种授课模式节约了教育资源,适应了高职生源不断增加的教学需要,但忽略了学生在计算机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上的差异,造成计算机成绩好的学生吃不饱,学习积极性不高。计算机成绩差的学生跟不上,渐渐丧失了学习的信心,严重影响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因此,需要我们立足实际,积极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通过引入分层教学,进行因材施教,来提高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质量。
二、分层教学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1.学生分层
学生分层是计算机分层教学的基础。在上课开始,计算机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和模拟考试的方式,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能力等情况,然后在充分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的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学习主动性强,学习愿望强烈,而且能够熟练运用一些=计算机应用软件;B层的学生基本能做到上课认真听讲和做笔记,能够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但计算机基础一般,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在使用计算机应用软件中存在一定问题,不能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中遇到的计算机问题;C层的学生计算机基础较差,求知欲不强,学习上的畏难情绪较重,上课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旷课的问题。这里注意的是,学生分层是个动态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授课之后,要根据学生成绩的变化和意愿进行适度调整。
2.目标分层
学生分层之后就要进行目标分层,也就是计算机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目标。例如教师在讲授信息检索文件下载这部分知识,对于C层学生而言,提出如下的教学目标:学会使用一些搜索引擎;掌握搜索音频、视频和图片等资源的方法。了解如何保存网页等;对于B层的学生而言,除了达到上述要求之外,还要求其掌握信息检索过程的常用技巧,学会对 FTP 站点的进入、上传和下载等;对A层的学生而言,除了B层学生的要求之外,还要学会分析信息检索的各种不同途径以及优劣等。在完成这些基本的教学目标后,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去达到更高的目标。
3.教学分层
教学分层是分层教学的核心部分。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计算机教师要灵活选用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有效的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发展。对于A层的学生而言,这部分学生计算机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强,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在完成的基本的教学任务后,主动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发挥其主动性的作用,培养其创造性的思维;对B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帮学”为主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教学大纲的内容,主动询问他们学习上的困难,帮助他们答疑解惑,进而形成完整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对于C层的学生而言,教师要采用“诱学”的教学方法,对其成绩上的些小成功及时进行表扬,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练习分层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能力,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课上或课下操作练习,才能帮助学生熟练的掌握实践操作技能。例如在学生学完 Excel 的数据库操作这一教学内容以后,教师可以布置如下的作业:C 层学生只需做基础题中的必做题,基础题中的选做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B 层学生需做基础题,还有提高题中的必做题,提高题中的选做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而 A 层学生不仅做基础题和提高题中的所有题目,还要做综合应用题中的必做题。
三、结语
总之,分层教学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的一种教学策略,在提高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及改善师生关系等方面作用显著。这就需要计算机专业教师认识到分层教学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中积极采用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冯博琴,张龙.迈向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新高度[J].中国大学教学,2009(4)
[2]魏延松.浅谈分层教学的实施[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3.07
[3]魏亮.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培训,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