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根本目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精神动力,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行为规范的有机整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继“三个代表”以来的最重要的理论创新成果;是党和国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识上的新的飞跃。
[关键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地位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1]这是我们党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通过的重大决定,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基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实践所做出的新决策,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战线方面的最新要求和最重要的理论成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核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根本目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精神动力,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行为规范的有机整体,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指导原则,思想动力和前进方向,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灵魂,因此,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方法、体系与中国的最新发展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继“三个代表”以来的最重要的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是党和国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上的又一次新飞跃,是具有先进性、指导性、系统性、实践性与发展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理论体系。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理论体系
首先,马克思主义理论统领贯穿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方方面面。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思想来源和理论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就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而我们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则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都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科学社会主义,其建设过程既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提供的方法论的指导,也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来武装和指导。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根本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现必然伴随着中国人民的觉醒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种觉醒和复兴不仅是行动上、物质上的,更是思想上、精神上的。思想是理论的先导,没有民族精神,民族思想的觉醒,民族复兴就缺乏思想动力,民族的发展和复兴也必然促进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以及勤劳勇敢爱好和平的民族性格的进一步巩固和深化。
再次,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具体行为规范。爱国精神和时代精神只是民族文化、民族性格、民族文化的总称,其最终还是要体现于人们的具体行动中,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一行为规范正是这种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具体化,规范化的行为指南。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具有宏观性,全局性实践指导意义的行为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其开放性正是来源于其批判性和实践性。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与实践紧密联系的,随着实践的深入而不断反省自身,纠正自身,丰富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自然也具有这种批判性和实践性。
中国人民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思想武器,不仅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的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当家做主,还进行了土地改革和经济改革,建立了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对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的深化,我们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世纪以来,我们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并着手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一直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相结合,结合中国的历史和现状,在各个时期都创造和发展了与当时实践相符合的新成果,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紧密结合实践、推进理论创新、不断与时俱进的历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现时代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华民族的发展奋斗与时俱进的相结合的最新产物。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而我们党及时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方面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困难的回答和总结,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指导和引领未来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过程的必然产物,也是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然要求,它来源于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也是为了更好地指导中国人民未来的实践活动。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具有发展性本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体系
我们知道,虽然一个社会的内在精神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明确提出、高度概括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同时具有广阔的延展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四个方面内涵明确而外延开阔,是总结性的也是开放性的,是具体性和可能性的统一。
首先,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就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是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是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具有发展性。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即全党、全国人民、中华民族共同认同的理想和价值目标。建国以前,我们的共同理想是摆脱民族压迫,实现自立自强,现阶段我们的共同理想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一个既有确定性,也有阶段性,随着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具有发展性的理想目标。 最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本身就是具有开放性和发展性的概念。所谓民族精神,就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表现出和积淀出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性格、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所谓时代精神,就是指每一个时代特有的,超脱个人的共同的普遍的精神实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都是社会发展历程紧密结合的具有历史阶段性的精神财富的总称,本身就具有时间上的延展性和内涵上的扩大性,是不断发展着的精神财富概念。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宏观性、全局性、发展性的实践指导体系,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行为指南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全局性的指导作用。我们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来看:第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我们党和国家建设事业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必须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指导意义;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我们的根本目标,既为我们国家的建设发展提供正确方向,也能凝聚所有希冀国富民强的各界人士为祖国的发展尽力;第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一方面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了中国作风中国气派,另一方面也提炼了当代中国的精神文化,为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注入了新的活力元素,是传统和现代的有机融合;第四,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国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所提倡的具体化,规范化的行为指南,是把指导思想,民族精神时代精神融入公民行为,化作实际力量的基本要求。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吸收借鉴了以往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优秀理论成果,并根据时代要求注入了新的内涵,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具有全局性指导意义的思想体系,既继承了以往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经验,又结合了我国社会发展的新特点,既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和原则,又批判性地完善了以往理论中不全面,不切实的方面,是历史性与时代性兼具,批判性与发展性共存的,具有先进性与科学性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我国的意识形态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的理论体系。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发展呈现出了新的特点。来自于全球化经济、“西化”与“分化”、网络文化扩展延伸、以及社会转型四方面的挑战,使得我国的的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一元主导性与多样性并存,科学性与价值性并存,先进性与层次性并存,时代性与民族性并存,批判性与建设性并存,继承性与创新性并存,开放性与包容性并存,法治性与德治性并存的新局面。[2]这一局面的形成一方面有利于增加我们社会的多元化发展、有利于我们党和社会进行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另一方面也引起了道德失范,社会动荡,冲击社会主导价值的消极影响。面对这一新形势,我们党及时总结经验,发展理论,针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新特点,在我们以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明确地回答了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困难,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指导方针意见,以整合社会思潮,引领我国思想领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再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性作用的理论体系。马克思曾深刻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是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新问题的新回答,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的发展现阶段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内在精神要求。只有以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性,包容多样性,才能“一致而百虑,殊途而同归”,最大限度地形成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观念支撑和精神动力。
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是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现实指导性,其完整严密的系统性,与实践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发展性都证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具有飞跃性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认识的新高峰。
注释: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6年10月11日),求是杂志,2006(20).
[2]梁周敏.当前我国意识形态新特点和面临的主要任务[J].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4(06).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关键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地位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1]这是我们党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通过的重大决定,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基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实践所做出的新决策,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战线方面的最新要求和最重要的理论成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核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根本目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精神动力,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行为规范的有机整体,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指导原则,思想动力和前进方向,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灵魂,因此,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方法、体系与中国的最新发展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继“三个代表”以来的最重要的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是党和国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上的又一次新飞跃,是具有先进性、指导性、系统性、实践性与发展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理论体系。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理论体系
首先,马克思主义理论统领贯穿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方方面面。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思想来源和理论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就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而我们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则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都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科学社会主义,其建设过程既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提供的方法论的指导,也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来武装和指导。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根本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现必然伴随着中国人民的觉醒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种觉醒和复兴不仅是行动上、物质上的,更是思想上、精神上的。思想是理论的先导,没有民族精神,民族思想的觉醒,民族复兴就缺乏思想动力,民族的发展和复兴也必然促进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以及勤劳勇敢爱好和平的民族性格的进一步巩固和深化。
再次,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具体行为规范。爱国精神和时代精神只是民族文化、民族性格、民族文化的总称,其最终还是要体现于人们的具体行动中,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一行为规范正是这种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具体化,规范化的行为指南。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具有宏观性,全局性实践指导意义的行为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其开放性正是来源于其批判性和实践性。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与实践紧密联系的,随着实践的深入而不断反省自身,纠正自身,丰富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自然也具有这种批判性和实践性。
中国人民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思想武器,不仅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的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当家做主,还进行了土地改革和经济改革,建立了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对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的深化,我们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世纪以来,我们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并着手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一直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相结合,结合中国的历史和现状,在各个时期都创造和发展了与当时实践相符合的新成果,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紧密结合实践、推进理论创新、不断与时俱进的历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现时代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华民族的发展奋斗与时俱进的相结合的最新产物。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而我们党及时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方面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困难的回答和总结,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指导和引领未来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过程的必然产物,也是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然要求,它来源于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也是为了更好地指导中国人民未来的实践活动。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具有发展性本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体系
我们知道,虽然一个社会的内在精神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明确提出、高度概括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同时具有广阔的延展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四个方面内涵明确而外延开阔,是总结性的也是开放性的,是具体性和可能性的统一。
首先,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就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是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是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具有发展性。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即全党、全国人民、中华民族共同认同的理想和价值目标。建国以前,我们的共同理想是摆脱民族压迫,实现自立自强,现阶段我们的共同理想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一个既有确定性,也有阶段性,随着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具有发展性的理想目标。 最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本身就是具有开放性和发展性的概念。所谓民族精神,就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表现出和积淀出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性格、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所谓时代精神,就是指每一个时代特有的,超脱个人的共同的普遍的精神实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都是社会发展历程紧密结合的具有历史阶段性的精神财富的总称,本身就具有时间上的延展性和内涵上的扩大性,是不断发展着的精神财富概念。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宏观性、全局性、发展性的实践指导体系,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行为指南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全局性的指导作用。我们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来看:第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我们党和国家建设事业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必须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指导意义;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我们的根本目标,既为我们国家的建设发展提供正确方向,也能凝聚所有希冀国富民强的各界人士为祖国的发展尽力;第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一方面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了中国作风中国气派,另一方面也提炼了当代中国的精神文化,为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注入了新的活力元素,是传统和现代的有机融合;第四,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国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所提倡的具体化,规范化的行为指南,是把指导思想,民族精神时代精神融入公民行为,化作实际力量的基本要求。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吸收借鉴了以往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优秀理论成果,并根据时代要求注入了新的内涵,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具有全局性指导意义的思想体系,既继承了以往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经验,又结合了我国社会发展的新特点,既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和原则,又批判性地完善了以往理论中不全面,不切实的方面,是历史性与时代性兼具,批判性与发展性共存的,具有先进性与科学性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我国的意识形态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的理论体系。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发展呈现出了新的特点。来自于全球化经济、“西化”与“分化”、网络文化扩展延伸、以及社会转型四方面的挑战,使得我国的的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一元主导性与多样性并存,科学性与价值性并存,先进性与层次性并存,时代性与民族性并存,批判性与建设性并存,继承性与创新性并存,开放性与包容性并存,法治性与德治性并存的新局面。[2]这一局面的形成一方面有利于增加我们社会的多元化发展、有利于我们党和社会进行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另一方面也引起了道德失范,社会动荡,冲击社会主导价值的消极影响。面对这一新形势,我们党及时总结经验,发展理论,针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新特点,在我们以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明确地回答了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困难,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指导方针意见,以整合社会思潮,引领我国思想领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再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性作用的理论体系。马克思曾深刻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是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新问题的新回答,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的发展现阶段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内在精神要求。只有以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性,包容多样性,才能“一致而百虑,殊途而同归”,最大限度地形成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观念支撑和精神动力。
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是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现实指导性,其完整严密的系统性,与实践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发展性都证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具有飞跃性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认识的新高峰。
注释: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6年10月11日),求是杂志,2006(20).
[2]梁周敏.当前我国意识形态新特点和面临的主要任务[J].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4(06).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