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近年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新课程理念、课堂三维目标、学生素养等,“應试教育”几乎成过街老鼠,但实际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能自始至终坚持用符合教育学心理学所指示的科学方法教学,围绕培养学生数学品质 、发展数学思维、提高数学能力的还不够多。采取“满堂灌”教学,死记硬背,强化训练、题海战术的教师及教学现象还比较普遍。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有意识地努力地把数学教学的着眼点转移到以提高学生数学品质为根本宗旨的教学上来。所谓数学品质,我想:就是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对数学的感悟、理解、运用的内在品质,是数学思维能力和素质。
一、数学知识的教与学都要大量融入生活
新的课程标准本来都非常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1、感受生活数学,有见识的数学教师早就说过要让数学生活化。确实数学来源于生活,新教材更体现这一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不改变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改变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学生认知水平的实际,有意识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让数学问题生活化。在教学“线段”时可设计这样的一个问题:“校外从 - -地方到 –地方 为什么许多人要走这儿而不走那儿-----‘抄近路、不走弯路’。”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从而总结成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探究生活问题,让生活数学化。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获得探索数学的体验,提高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生活数学化。如,教学“长方形周长”时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到操场、篮球场实地量一量,的以此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教学“千克、克”时可以在教室里面假设超市,称一称、算一算等等。同时通过小组合作自我解决问题,提高了自己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实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因此,数学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的。
二、数学课堂应该是学生自主探究、自学的课堂,启发探究式仍是值得提倡的模式。
通过数学的教学内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探索新知,经历“感性——理性——应用——创新”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动态的学习过程中,体会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引导学生沟通数学知识,认识事物间是普遍联系的;让学生在比较分析的认识活动中,感知矛盾的对立统一思想。培养数学思维能力、运用能力。而“启发探究式”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求新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1、要突出学习兴趣的激发。教学过程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数学学科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引起兴趣。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复习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教师设问:看一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是不是也看这个数的末位数字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检验后予以否定,教师再设问:判断一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除了计算外,还有没有其它方法呢? 接着师生比一比,看准能很迅速地判断任意一个自然数能否被3整除。比赛结果,总是老师获胜。这时学生急于想知道老师是怎样判断的,为什么这样快,于是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此时,学习兴趣高,教学效果好。
2、要注意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当然要加强双基的训练,同时更要把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重在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感性认识,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指导,突出思维品质的训练。
首先要遵循学生思维特点,创设情境,运用各种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经历从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的认识过程。
其次要指导学生掌握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关键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小学数学常用的思维方法是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比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获得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
还要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思维的核心是思维品质。例如,加强审题分析,训练思维的逻辑性;突出变式、反向、发散等思维方式。
总之,培养学生数学品质须按照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以科学的教法、以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教学来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品质。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有意识地努力地把数学教学的着眼点转移到以提高学生数学品质为根本宗旨的教学上来。所谓数学品质,我想:就是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对数学的感悟、理解、运用的内在品质,是数学思维能力和素质。
一、数学知识的教与学都要大量融入生活
新的课程标准本来都非常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1、感受生活数学,有见识的数学教师早就说过要让数学生活化。确实数学来源于生活,新教材更体现这一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不改变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改变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学生认知水平的实际,有意识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让数学问题生活化。在教学“线段”时可设计这样的一个问题:“校外从 - -地方到 –地方 为什么许多人要走这儿而不走那儿-----‘抄近路、不走弯路’。”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从而总结成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探究生活问题,让生活数学化。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获得探索数学的体验,提高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生活数学化。如,教学“长方形周长”时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到操场、篮球场实地量一量,的以此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教学“千克、克”时可以在教室里面假设超市,称一称、算一算等等。同时通过小组合作自我解决问题,提高了自己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实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因此,数学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的。
二、数学课堂应该是学生自主探究、自学的课堂,启发探究式仍是值得提倡的模式。
通过数学的教学内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探索新知,经历“感性——理性——应用——创新”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动态的学习过程中,体会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引导学生沟通数学知识,认识事物间是普遍联系的;让学生在比较分析的认识活动中,感知矛盾的对立统一思想。培养数学思维能力、运用能力。而“启发探究式”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求新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1、要突出学习兴趣的激发。教学过程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数学学科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引起兴趣。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复习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教师设问:看一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是不是也看这个数的末位数字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检验后予以否定,教师再设问:判断一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除了计算外,还有没有其它方法呢? 接着师生比一比,看准能很迅速地判断任意一个自然数能否被3整除。比赛结果,总是老师获胜。这时学生急于想知道老师是怎样判断的,为什么这样快,于是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此时,学习兴趣高,教学效果好。
2、要注意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当然要加强双基的训练,同时更要把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重在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感性认识,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指导,突出思维品质的训练。
首先要遵循学生思维特点,创设情境,运用各种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经历从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的认识过程。
其次要指导学生掌握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关键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小学数学常用的思维方法是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比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获得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
还要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思维的核心是思维品质。例如,加强审题分析,训练思维的逻辑性;突出变式、反向、发散等思维方式。
总之,培养学生数学品质须按照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以科学的教法、以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教学来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