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到现在为止,全国各地编写的小学数学教材版本很多,其中人教版使用率最高,而西师版则在我们西南片区使用比较广泛。所以两版教材在小学数学教材中非常重要的地位。许多学者和专家都对这两版教材进行了个别分析,但对这两版教材进行针对性、综合性比较少见。本研究旨在对两版教材的文本分析而分析比较,并尝试归纳总结两版教材在编写理念、教材结构、内容分布以及典型案例等方面的异同点。根据论文的实际情况,我将采用内容分析法、比较法、文献法进行比较研究。并为编写者提供一些教材修改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材;比较研究
小学数学教材版本较多,其中人教版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版本,而西师版是在西南片区使用广泛的课本。由于西师版和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是出自不同的编者和适用于不同的地域,以一年级上册数学为例,这两个版本在编写风格和特点等方面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人教版课本共分为10个单元,第一单元:数一数,第二单元:比一比等,西师版则分为七个单元,第一单元是10以内的加减法(一),第二单元是10以内的加减法(二)等。本研究主要是通过文本分析和访谈调查明确两个版本的教材的特点,并找出各自存在的问题。为教材修改和完善提出一些建议,为师生提供一些帮助,能够有效促进教材的有效使用。
1两版教材的文本分析比较
1.1编写理念概述
两版教材编写理念分析。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写而成。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是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四个目标。课程标准还强调了目标之间的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比如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这三个部分的发展基础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能够促进其他目标的实现。“让教材更贴近教学实际,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将会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基础教育需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其课程目标就必须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以及培养终身学习的观念,课程目标需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所得,同时更要关注学生学习态度、品德与情感的陶冶,显然这更为重要,尤其是在小学学习阶段。新的课程标准更加强调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
结合教材分析,得出以下的特点:(1)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发展。现有教材除了强调学生的知识所得,更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注重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而不是照旧以往的模式实行“满堂灌”。老师讲学生听,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是在小学学习阶段。新的课程标准更加强调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增设的“课堂活动”的板块更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2)学习过程和学习目标皆重要。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联系生活实际,能够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这有利于与改变原来的“满堂灌”的旧有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实际操作的机会。比如在一年级重要的培养数感,尤其是在算术课上,注重儿童的主体性,通过各种小工具帮助学生理解。(3)内容与知识的选择和安排。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共安排了四个综合运用,其中包括“我们身边的数”、“0的故事”、“阿拉伯数字的由来”、“环保小卫士”。总体而言对于知识的要求稍低,主要是督促学生学习必要的知识,有价值的知识,加宽学习的广度。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是根据最新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强调数学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不可少的工具。所以其目标是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并且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和培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注重数学知识的逻辑结构,更加符合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编者采用的是采用建构主义知识观中所倡导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在建构主义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发现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结合教材分析,得出以下的特点:(1)注重基础数学知识。相对于西师版,人教版小学数学更加重视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法则和基础知识,强调基础知识是学习的根基,需要学生学好并使用好,所以在教材的编排上题量较多,难度较大。(2)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在强调数学基础知识同时,也需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而不是读死书,死读书。两版教材在对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体”理解的都很到位,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关注了学生身心特点。(3)结合数学的学科特点,渗透思想文化教育。思想文化教育贯穿于各年级,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思想教育,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西师版在这个部分做得不够好,渗透得较少。(4)改革教学方法和成绩的评定。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安排了一节“数字乐园”充分吸引学生的兴趣,理解另外基础之外的东西,所以现代教育需要改进教学方法,以便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坚持坚持启发式教学,反对注入式教学。坚持用教材教,反对教教材。成绩的评定需要以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为依据。在考察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情况的同时,又要需要适当考察能力,西师版也如此。
1.2教材结构概述
教材结构的分析比较。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结构比较清晰,主要以常见的数学活动及方法为主线来安排教学内容,以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数学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等。教材主要包含了四个部分的内容,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综合实践活动和统计与概率这四个部分都做了恰当的分散處理。在内容难度上能够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突出了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在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中主要是按照“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应用与拓展”的结构。创设了一个学生相对熟悉的问题情境,再经师生共同讨论,让学生逐步建立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应用这模型去解释或者解决部分简单的题型。
1.3内容分布概述
对西师版和人教版关于一年级上册内容分布的分析比较可以知道,两版教材所选内容大致相同,都是按照义务教育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所编写而成。在“数与代数”方面,两版教材都比较重视这部分的学习内容,西师版安排了五个章节,人教版安排了四个章节进行学习这部分内容,学习内容都集中在0~20各数的认识;0~20的正确规范的书写;学习并使用比较符号;第几;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凑十法和破十法等,从这个地方来看两版教材比较接近;在“图形与几何”方面,西师版和人教版教材在一年级上册都安排了一个章节来学习这部分内容,学习内容分别是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了解每个图形的特点;培养空间观念;在“综合与实践”方面,西师版教材共编排了四个“综合应用”,分别是“我们身边的数”、“0的故事”、“阿拉伯数字的由来”、“环保小卫士”,人教版没有指明的实践活动,而是安排“数字乐园”这样一个课堂活动型的内容。通过两版教材的一年级上册总体内容的分析比较,在内容分布上,两版教材在数学知识大致相同,人教版多了一个“认识钟表”。两版教材在呈现方式等方面也有较大区别。 1.4典型案例
1.4.1数与代数典型案例分析比较
从以上研究可以得出,小学数学新教材中的“数与代数”依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标准既继承优秀传统数学的教学内容,同时也调整了“数与代数”的部分内容,与时俱进,吸收了现代数学教学思想。针对第一学段的数学知识内容,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
(1)西师版关于“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典型案例分析
西师版关于“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共安排了两个单元,分别是第一和第二单元。第一单元主要是学习关于0~5的内容,第二单元主要是学习6~10的内容。教材根据情景导入,学习新知,巩固提高(课堂活动)等方式安排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对数字的理解和认知。
教材通过展示一幅植树图,引入了6~10数字的学习。情境中提问的信息的是数一数,说一说,用带有数字的语言来描述本图。图中展示了“6个水桶,7把铁锹,8只小鸟,9棵小树苗,10个小朋友”这些数学信息。通过这幅图,学生联系了生活实际,也渗透了思想教育,加深了孩子对数字的认识以及培养了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如下图所示:
按照1到10的顺序连线,主要是要求学生熟知数字,并且灌输数字大小的概念,和前面比较相呼应。本单元还学习了一个知识点:第几。但只是提及,没有细讲。数一数,填一填主要是从具体到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分与合的概念。
(2)人教版关于“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典型案例分析
人教版教材安排和西师版略有区别,“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是第五课,安排在认识图形之后。同时利用一副“教室打扫卫生图”引入了对6~10数字的学习。先让学生观察这幅图,然后在带数字说说自己的发现,引入学习。拓展延伸,巩固前面所学的比较等知识,再进行“做一做”训练,再进行强化练习。从内容编排上可以看出,人教版比较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然后再以大量的课后习题进行巩固训练,这样学生掌握得更好。
通过第一幅教室打扫卫生图,引入了6~10数字的学习。由抽象变具体,通过数字来描述图上的信息,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人教版的教材内容安排先是学习6和7,借助工具小棒来摆数字提高了课堂效率,更加形象具体。然后学习数字大小,复习前面的比较符号。然后是大量的练习进行巩固。后面8~10数字的学习也是如此。第二幅图充分体现了人教版注重基础知识,各个击破。
通过以上分析可得出,针对“数与代数”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内容编排上,西师版教材与人教版具有部分共同点,比如对情景导入,通过看图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数字;例题的细致讲解;习题的巩固。但也有各自的特点,比如西师版教材内容选材更加丰富,内容呈现形式也更多样化,编排了“课堂活动”、“思考题”等。可以看出,西师版与人教版既吸收了新课改下的新课标概念,也注重数学和生活、现实的关系与联系,并注重学生的多方位发展,即培养数感,又锻炼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1.4.2图形与几何的典型案例分析比较
新课改下内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小学中的几何教学内容没有减少,但要求更高了。第一学段增加的内容为“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能感知、辨识图形的平移旋转和对称;能辨认上下左右前后、东西南北等方向和物体的方位”一年级需要学习的图形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在本单元学习的图形的认识是“图形与几何”中最基础的知识点。在此学习过程中,学生只需要达到“辨认”的水平,由“体—形—体”的混合螺旋编排结构。这样既联系了生活实际,也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提高课堂效率。
(1)西师版关于“认识图形”典型案例分析
西师版教材把认识图形安排在第三个单元。
先展示了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品,比如魔方和抽纸盒等。联系上一节课所学的分类的知识,分一分,说一说,学生通过自己分类会先观察出图形各自的特点,有一个大概的认知,然后再由小组合作,得出结论,充分体现了课堂小主人的身份。然后就是总结特点,做练习,如下图所示:
了解图形各自的特点,再进行巩固。分一分,连一连。对特点有一个充分的认识,能够分辨,再摸一摸,说一说。直观的接触图形能有更深刻的认识。教材后面安排了练习和思考题,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也丰富了学习方式。
2人教版关于“认识图形”典型案例分析
学习图形各自的特点之后再通过“连一連”、“我说你猜”等题进行巩固,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同时动手操作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两版教材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共性:两版教材都是取材于生活,联系生活紧密,能够降低学习阻碍,提升学习效率;内容安排上,都是学习这四个图形,学生自己分类,有了大概的认知之后再一起总结出特点,然后再加强练习,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差异:西师版在认识图形之前安排了“分一分”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分类的知识,更能学习认识图形,找出各自的特点,比人教版安排更加合适一点;习题数量上来看,人教版编排的稍多,说明人教版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
1.4.3综合与实践的典型案例分析比较
(1)西师版关于“综合与实践”典型案例分析
西师版教材一年级上册共安排了四个课程,分别是“我们身边的数”、“0的故事”“阿拉伯数字的由来”、“环保小卫士”。每一个课程都与生活和学习联系得非常密切,取材贴近生活,又巩固学习相关的知识。比如“我们身边的数”就是学习了0~10之后,既及时复习了前面所学,又让孩子明白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提升了学习兴趣。在这个课程中,第一步:观察校园里能用数字表达的。第二步:玩一玩,报数,凑十游戏。第三步:说一说,排第几,跳绳个数。第四步:算一算,一共有多少本书。第五步:找一找,回家找一找身边的数。 西师版教材在“综合与实践”的呈现形式上主要釆用了文字、连环画等,能够让人直观的感受信息。一年级由于学生识字的基础较弱,插图的占的比例比较大。随着年龄的增长,识字的基础有所提升,“综合与实践”中文字相应增加,语言上尽可能简单、生动,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2)人教版关于“综合与实践”典型案例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一共安排了一个“综合与实践”,“数字乐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通过做游戏(剪刀石头布)的方式,按照顺序做题,谁先做完谁就胜利,符合学生喜爱做游戏的心理。
人教版“综合与实践”安排的内容与前面紧密相关,比如这个“数字校园”里面就涉及刚学习的一位数的加法和方位。在结构上符合由简到繁,挑战难度相对比较简单。
通过以上分析比较可以得出,共性:两版教材在“综合与实践”领域中内容安排比较恰当,能够充分体现课标对“综合与实践”的要求,可操作性强。差异:西师版教材编排更加灵活,学生学习数学的活动方式比较多,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人教版教材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但在一年级上册编排的“综合与实践”相对较少,可以再多安排几个课题。
2两版教材使用情况对比分析
2.1对两版教材的评价
2.1.1教材内容
“教科书是课程的重要载体,教科书编写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课程的实施”。总的来说,西师版和人教版的教学内容的编排与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基本一致,两版教材均能够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目标;教材结构上比较合理,“数与代数”在两个版本编排所占比例都很大,并且混合编排,通过观察、数学活动等提升学生的兴趣和理解力,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对于素材的选择满意度较高的是西师版,取材贴近生活,丰富多样。同时也认为教材编写有些混乱,学生理解力不强,教学难度比较大,习题数量偏少,没有足够的课堂练习。“习题指的是从练一练、做一做开始至新课题开始之前的练习。对于教材衔接处理,我认为西师版略高于人教版,人教版的教师认为在“认识图形”之前,如果能够像西师版一样安排一个“分一分”的课题,或许能够帮助先学习分类的知识,再找出图形的特点,进而学会图形的分类。
2.1.2学生认知与心理发展
“教材编排的方式在总体上都是采取螺旋式和直线式相结合的编排方式,将知识的难度进行了分散,这样既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身心特点,又体现了数学学科的逻辑性”。随着新课改的进行,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改进了呈现方式,教材中设计了许多思考题,与课题知识紧密相关,帮助学生思考、理解课堂内容,并探索更高的空间。“强调数学应用,掌握知识后回归生活”。这就要求选材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西师版教材对教材的编写处理处理比较满意,设计了四个“综合与实践”和许多思考题帮助学生理解,确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锻炼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比如口语表达、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等能力,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知识灌输。理论和实践还是存在一定的区别,在访谈中,很多教师表示:尽管教材的呈现方式还行,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依然不高,学习效果差强人意。
两版教材都比较符合学生认知和心理发展,但是由于两版教材都有城市和农村的使用对象,在农村教学的教师认为两版教材设计主要适用城镇,插图也是符合城镇生活,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生活不够贴近,理解起来稍微有点难度。总的来说两版教材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了学生独立观察、自主操作、思考与合作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思考获得经验、理解所学知识,倡导合作探究等的学习方式。
2.2教学中遇到的困难
2.2.1西师版
①教学负担明显加重,课后习题不能满足当下。得知两个版本的在教学过程中都有这种现象出现,特别是农村地区,反应更加强烈。
②相关的配套资源较匮乏。使用西师版的乡村地区和人教版相比,配套资源不够丰富,有待丰富。
③教材使用面较窄,致教师交流相对困难。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主要是在重庆、四川、贵州等西南片区,所以出去交流会有所阻碍,遇到瓶颈,对于教学方面的研讨相对困难。
2.2.2人教版
①缺乏数学趣味性,学习积极性较低。从查阅文献得知,教师普遍反映教材结构、形式比较单一,趣味性不浓,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需要教师自己设计新颖,吸引学生的导入和环节,对教师要求比较高。
②教材中部分内容编排欠妥。教材整体比较满意,但是部分地方需要再加强,比如部分教师表示“认识图形”对于学生理解较困难,所以需要在前面安排一节内容,帮助学生去认识图形,比如像西师版安排的“分类”帮助学生在掌握“先观察,再分类”的知识的时候,再去学习图形,提高课堂效率。
③素材选取适用于城镇。教材中更多的是城镇生活情景,所以城镇学生更能理解和掌握知识,比如:超市购买,挑选多款玩具。但是农村学生较少经历,理解起来较困难。
3教材修改建议
3.1教材内容
(1)教材出版者需要考虑到农村偏远地区教学配套资源相对匮乏,应该进一步加强多渠道建设配套资源。除了传统的教参、同步练习册和试卷等传统资源,还可以为农村地区的教师提供可以下载的音频、视频等各种教学资源,便于教师课堂教学。
(2)西师版教材编排的练习题过少。教学要求的提高,就需要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课堂知识,就离不开大量的练习,达到比较熟练的效果。新课改下,需要给学生“减负”,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所以这就要求练习不在多,而在精,从而达到最佳平衡点,做到学生快快乐乐的学,同时也能把课堂效率和质量提高。人教版“专题容量要适中,分布需均匀;素材选取应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具有可操作性”。
3.2教师对教材的认知
积极开展培训工作,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充分的理解教材,吃透教材。而不是一味的教教材,而应该用教材教。在此过程中,一线教师能够深入地去探索课堂上应该使用的教学方法,恰当的安排自己的课堂,传达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思想。
3.3教材的可行性发展
由于时代在发展,地域差异比较大。所以教材编写者、地方的教育委员会应该积极开展关于教材的研讨和论文的发表。我所实习的武隆区实验小学就曾开展了关于教材的研究调查,以论文的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包括优点和缺点。我认为这样就很好,即充分调动了教师对于教材的理解,又促进了教材的发展。
4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材也在发展,然而教材该如何发展才能促进教学,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热门话题。“数学应用受到世界各国各地区的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成为当下国际数学教育的热点,许多国家的教材中都有相关领域,如日本的“课题学习”,美国的“数学活动”等”。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每一个地方的学情不同,所以教材的选择上也有所出入。全国普遍使用的版本有人教版、北师大版和西师版等。我所研究的是人教版与西师版的一年级上册的内容对比分析,从而为教学提供一些帮助,也会教材的便携提供一些建议。
参考文献:
[1]周淑红.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2]蔡文艺.促进目標、教学和评价的一致[J].课程改革与学科教学,2014(04).
[3]孙丽萍.《小数和整数相乘》教学实践与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5(03).
[4]李俊.人教版与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5]毛龙辉.西师版与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编写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3.
(作者单位:长江师范学院文学院)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材;比较研究
小学数学教材版本较多,其中人教版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版本,而西师版是在西南片区使用广泛的课本。由于西师版和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是出自不同的编者和适用于不同的地域,以一年级上册数学为例,这两个版本在编写风格和特点等方面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人教版课本共分为10个单元,第一单元:数一数,第二单元:比一比等,西师版则分为七个单元,第一单元是10以内的加减法(一),第二单元是10以内的加减法(二)等。本研究主要是通过文本分析和访谈调查明确两个版本的教材的特点,并找出各自存在的问题。为教材修改和完善提出一些建议,为师生提供一些帮助,能够有效促进教材的有效使用。
1两版教材的文本分析比较
1.1编写理念概述
两版教材编写理念分析。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写而成。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是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四个目标。课程标准还强调了目标之间的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比如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这三个部分的发展基础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能够促进其他目标的实现。“让教材更贴近教学实际,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将会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基础教育需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其课程目标就必须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以及培养终身学习的观念,课程目标需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所得,同时更要关注学生学习态度、品德与情感的陶冶,显然这更为重要,尤其是在小学学习阶段。新的课程标准更加强调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
结合教材分析,得出以下的特点:(1)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发展。现有教材除了强调学生的知识所得,更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注重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而不是照旧以往的模式实行“满堂灌”。老师讲学生听,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是在小学学习阶段。新的课程标准更加强调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增设的“课堂活动”的板块更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2)学习过程和学习目标皆重要。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联系生活实际,能够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这有利于与改变原来的“满堂灌”的旧有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实际操作的机会。比如在一年级重要的培养数感,尤其是在算术课上,注重儿童的主体性,通过各种小工具帮助学生理解。(3)内容与知识的选择和安排。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共安排了四个综合运用,其中包括“我们身边的数”、“0的故事”、“阿拉伯数字的由来”、“环保小卫士”。总体而言对于知识的要求稍低,主要是督促学生学习必要的知识,有价值的知识,加宽学习的广度。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是根据最新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强调数学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不可少的工具。所以其目标是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并且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和培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注重数学知识的逻辑结构,更加符合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编者采用的是采用建构主义知识观中所倡导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在建构主义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发现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结合教材分析,得出以下的特点:(1)注重基础数学知识。相对于西师版,人教版小学数学更加重视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法则和基础知识,强调基础知识是学习的根基,需要学生学好并使用好,所以在教材的编排上题量较多,难度较大。(2)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在强调数学基础知识同时,也需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而不是读死书,死读书。两版教材在对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体”理解的都很到位,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关注了学生身心特点。(3)结合数学的学科特点,渗透思想文化教育。思想文化教育贯穿于各年级,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思想教育,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西师版在这个部分做得不够好,渗透得较少。(4)改革教学方法和成绩的评定。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安排了一节“数字乐园”充分吸引学生的兴趣,理解另外基础之外的东西,所以现代教育需要改进教学方法,以便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坚持坚持启发式教学,反对注入式教学。坚持用教材教,反对教教材。成绩的评定需要以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为依据。在考察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情况的同时,又要需要适当考察能力,西师版也如此。
1.2教材结构概述
教材结构的分析比较。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结构比较清晰,主要以常见的数学活动及方法为主线来安排教学内容,以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数学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等。教材主要包含了四个部分的内容,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综合实践活动和统计与概率这四个部分都做了恰当的分散處理。在内容难度上能够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突出了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在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中主要是按照“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应用与拓展”的结构。创设了一个学生相对熟悉的问题情境,再经师生共同讨论,让学生逐步建立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应用这模型去解释或者解决部分简单的题型。
1.3内容分布概述
对西师版和人教版关于一年级上册内容分布的分析比较可以知道,两版教材所选内容大致相同,都是按照义务教育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所编写而成。在“数与代数”方面,两版教材都比较重视这部分的学习内容,西师版安排了五个章节,人教版安排了四个章节进行学习这部分内容,学习内容都集中在0~20各数的认识;0~20的正确规范的书写;学习并使用比较符号;第几;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凑十法和破十法等,从这个地方来看两版教材比较接近;在“图形与几何”方面,西师版和人教版教材在一年级上册都安排了一个章节来学习这部分内容,学习内容分别是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了解每个图形的特点;培养空间观念;在“综合与实践”方面,西师版教材共编排了四个“综合应用”,分别是“我们身边的数”、“0的故事”、“阿拉伯数字的由来”、“环保小卫士”,人教版没有指明的实践活动,而是安排“数字乐园”这样一个课堂活动型的内容。通过两版教材的一年级上册总体内容的分析比较,在内容分布上,两版教材在数学知识大致相同,人教版多了一个“认识钟表”。两版教材在呈现方式等方面也有较大区别。 1.4典型案例
1.4.1数与代数典型案例分析比较
从以上研究可以得出,小学数学新教材中的“数与代数”依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标准既继承优秀传统数学的教学内容,同时也调整了“数与代数”的部分内容,与时俱进,吸收了现代数学教学思想。针对第一学段的数学知识内容,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
(1)西师版关于“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典型案例分析
西师版关于“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共安排了两个单元,分别是第一和第二单元。第一单元主要是学习关于0~5的内容,第二单元主要是学习6~10的内容。教材根据情景导入,学习新知,巩固提高(课堂活动)等方式安排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对数字的理解和认知。
教材通过展示一幅植树图,引入了6~10数字的学习。情境中提问的信息的是数一数,说一说,用带有数字的语言来描述本图。图中展示了“6个水桶,7把铁锹,8只小鸟,9棵小树苗,10个小朋友”这些数学信息。通过这幅图,学生联系了生活实际,也渗透了思想教育,加深了孩子对数字的认识以及培养了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如下图所示:
按照1到10的顺序连线,主要是要求学生熟知数字,并且灌输数字大小的概念,和前面比较相呼应。本单元还学习了一个知识点:第几。但只是提及,没有细讲。数一数,填一填主要是从具体到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分与合的概念。
(2)人教版关于“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典型案例分析
人教版教材安排和西师版略有区别,“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是第五课,安排在认识图形之后。同时利用一副“教室打扫卫生图”引入了对6~10数字的学习。先让学生观察这幅图,然后在带数字说说自己的发现,引入学习。拓展延伸,巩固前面所学的比较等知识,再进行“做一做”训练,再进行强化练习。从内容编排上可以看出,人教版比较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然后再以大量的课后习题进行巩固训练,这样学生掌握得更好。
通过第一幅教室打扫卫生图,引入了6~10数字的学习。由抽象变具体,通过数字来描述图上的信息,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人教版的教材内容安排先是学习6和7,借助工具小棒来摆数字提高了课堂效率,更加形象具体。然后学习数字大小,复习前面的比较符号。然后是大量的练习进行巩固。后面8~10数字的学习也是如此。第二幅图充分体现了人教版注重基础知识,各个击破。
通过以上分析可得出,针对“数与代数”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内容编排上,西师版教材与人教版具有部分共同点,比如对情景导入,通过看图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数字;例题的细致讲解;习题的巩固。但也有各自的特点,比如西师版教材内容选材更加丰富,内容呈现形式也更多样化,编排了“课堂活动”、“思考题”等。可以看出,西师版与人教版既吸收了新课改下的新课标概念,也注重数学和生活、现实的关系与联系,并注重学生的多方位发展,即培养数感,又锻炼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1.4.2图形与几何的典型案例分析比较
新课改下内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小学中的几何教学内容没有减少,但要求更高了。第一学段增加的内容为“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能感知、辨识图形的平移旋转和对称;能辨认上下左右前后、东西南北等方向和物体的方位”一年级需要学习的图形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在本单元学习的图形的认识是“图形与几何”中最基础的知识点。在此学习过程中,学生只需要达到“辨认”的水平,由“体—形—体”的混合螺旋编排结构。这样既联系了生活实际,也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提高课堂效率。
(1)西师版关于“认识图形”典型案例分析
西师版教材把认识图形安排在第三个单元。
先展示了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品,比如魔方和抽纸盒等。联系上一节课所学的分类的知识,分一分,说一说,学生通过自己分类会先观察出图形各自的特点,有一个大概的认知,然后再由小组合作,得出结论,充分体现了课堂小主人的身份。然后就是总结特点,做练习,如下图所示:
了解图形各自的特点,再进行巩固。分一分,连一连。对特点有一个充分的认识,能够分辨,再摸一摸,说一说。直观的接触图形能有更深刻的认识。教材后面安排了练习和思考题,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也丰富了学习方式。
2人教版关于“认识图形”典型案例分析
学习图形各自的特点之后再通过“连一連”、“我说你猜”等题进行巩固,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同时动手操作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两版教材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共性:两版教材都是取材于生活,联系生活紧密,能够降低学习阻碍,提升学习效率;内容安排上,都是学习这四个图形,学生自己分类,有了大概的认知之后再一起总结出特点,然后再加强练习,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差异:西师版在认识图形之前安排了“分一分”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分类的知识,更能学习认识图形,找出各自的特点,比人教版安排更加合适一点;习题数量上来看,人教版编排的稍多,说明人教版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
1.4.3综合与实践的典型案例分析比较
(1)西师版关于“综合与实践”典型案例分析
西师版教材一年级上册共安排了四个课程,分别是“我们身边的数”、“0的故事”“阿拉伯数字的由来”、“环保小卫士”。每一个课程都与生活和学习联系得非常密切,取材贴近生活,又巩固学习相关的知识。比如“我们身边的数”就是学习了0~10之后,既及时复习了前面所学,又让孩子明白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提升了学习兴趣。在这个课程中,第一步:观察校园里能用数字表达的。第二步:玩一玩,报数,凑十游戏。第三步:说一说,排第几,跳绳个数。第四步:算一算,一共有多少本书。第五步:找一找,回家找一找身边的数。 西师版教材在“综合与实践”的呈现形式上主要釆用了文字、连环画等,能够让人直观的感受信息。一年级由于学生识字的基础较弱,插图的占的比例比较大。随着年龄的增长,识字的基础有所提升,“综合与实践”中文字相应增加,语言上尽可能简单、生动,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2)人教版关于“综合与实践”典型案例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一共安排了一个“综合与实践”,“数字乐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通过做游戏(剪刀石头布)的方式,按照顺序做题,谁先做完谁就胜利,符合学生喜爱做游戏的心理。
人教版“综合与实践”安排的内容与前面紧密相关,比如这个“数字校园”里面就涉及刚学习的一位数的加法和方位。在结构上符合由简到繁,挑战难度相对比较简单。
通过以上分析比较可以得出,共性:两版教材在“综合与实践”领域中内容安排比较恰当,能够充分体现课标对“综合与实践”的要求,可操作性强。差异:西师版教材编排更加灵活,学生学习数学的活动方式比较多,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人教版教材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但在一年级上册编排的“综合与实践”相对较少,可以再多安排几个课题。
2两版教材使用情况对比分析
2.1对两版教材的评价
2.1.1教材内容
“教科书是课程的重要载体,教科书编写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课程的实施”。总的来说,西师版和人教版的教学内容的编排与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基本一致,两版教材均能够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目标;教材结构上比较合理,“数与代数”在两个版本编排所占比例都很大,并且混合编排,通过观察、数学活动等提升学生的兴趣和理解力,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对于素材的选择满意度较高的是西师版,取材贴近生活,丰富多样。同时也认为教材编写有些混乱,学生理解力不强,教学难度比较大,习题数量偏少,没有足够的课堂练习。“习题指的是从练一练、做一做开始至新课题开始之前的练习。对于教材衔接处理,我认为西师版略高于人教版,人教版的教师认为在“认识图形”之前,如果能够像西师版一样安排一个“分一分”的课题,或许能够帮助先学习分类的知识,再找出图形的特点,进而学会图形的分类。
2.1.2学生认知与心理发展
“教材编排的方式在总体上都是采取螺旋式和直线式相结合的编排方式,将知识的难度进行了分散,这样既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身心特点,又体现了数学学科的逻辑性”。随着新课改的进行,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改进了呈现方式,教材中设计了许多思考题,与课题知识紧密相关,帮助学生思考、理解课堂内容,并探索更高的空间。“强调数学应用,掌握知识后回归生活”。这就要求选材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西师版教材对教材的编写处理处理比较满意,设计了四个“综合与实践”和许多思考题帮助学生理解,确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锻炼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比如口语表达、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等能力,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知识灌输。理论和实践还是存在一定的区别,在访谈中,很多教师表示:尽管教材的呈现方式还行,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依然不高,学习效果差强人意。
两版教材都比较符合学生认知和心理发展,但是由于两版教材都有城市和农村的使用对象,在农村教学的教师认为两版教材设计主要适用城镇,插图也是符合城镇生活,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生活不够贴近,理解起来稍微有点难度。总的来说两版教材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了学生独立观察、自主操作、思考与合作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思考获得经验、理解所学知识,倡导合作探究等的学习方式。
2.2教学中遇到的困难
2.2.1西师版
①教学负担明显加重,课后习题不能满足当下。得知两个版本的在教学过程中都有这种现象出现,特别是农村地区,反应更加强烈。
②相关的配套资源较匮乏。使用西师版的乡村地区和人教版相比,配套资源不够丰富,有待丰富。
③教材使用面较窄,致教师交流相对困难。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主要是在重庆、四川、贵州等西南片区,所以出去交流会有所阻碍,遇到瓶颈,对于教学方面的研讨相对困难。
2.2.2人教版
①缺乏数学趣味性,学习积极性较低。从查阅文献得知,教师普遍反映教材结构、形式比较单一,趣味性不浓,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需要教师自己设计新颖,吸引学生的导入和环节,对教师要求比较高。
②教材中部分内容编排欠妥。教材整体比较满意,但是部分地方需要再加强,比如部分教师表示“认识图形”对于学生理解较困难,所以需要在前面安排一节内容,帮助学生去认识图形,比如像西师版安排的“分类”帮助学生在掌握“先观察,再分类”的知识的时候,再去学习图形,提高课堂效率。
③素材选取适用于城镇。教材中更多的是城镇生活情景,所以城镇学生更能理解和掌握知识,比如:超市购买,挑选多款玩具。但是农村学生较少经历,理解起来较困难。
3教材修改建议
3.1教材内容
(1)教材出版者需要考虑到农村偏远地区教学配套资源相对匮乏,应该进一步加强多渠道建设配套资源。除了传统的教参、同步练习册和试卷等传统资源,还可以为农村地区的教师提供可以下载的音频、视频等各种教学资源,便于教师课堂教学。
(2)西师版教材编排的练习题过少。教学要求的提高,就需要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课堂知识,就离不开大量的练习,达到比较熟练的效果。新课改下,需要给学生“减负”,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所以这就要求练习不在多,而在精,从而达到最佳平衡点,做到学生快快乐乐的学,同时也能把课堂效率和质量提高。人教版“专题容量要适中,分布需均匀;素材选取应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具有可操作性”。
3.2教师对教材的认知
积极开展培训工作,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充分的理解教材,吃透教材。而不是一味的教教材,而应该用教材教。在此过程中,一线教师能够深入地去探索课堂上应该使用的教学方法,恰当的安排自己的课堂,传达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思想。
3.3教材的可行性发展
由于时代在发展,地域差异比较大。所以教材编写者、地方的教育委员会应该积极开展关于教材的研讨和论文的发表。我所实习的武隆区实验小学就曾开展了关于教材的研究调查,以论文的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包括优点和缺点。我认为这样就很好,即充分调动了教师对于教材的理解,又促进了教材的发展。
4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材也在发展,然而教材该如何发展才能促进教学,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热门话题。“数学应用受到世界各国各地区的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成为当下国际数学教育的热点,许多国家的教材中都有相关领域,如日本的“课题学习”,美国的“数学活动”等”。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每一个地方的学情不同,所以教材的选择上也有所出入。全国普遍使用的版本有人教版、北师大版和西师版等。我所研究的是人教版与西师版的一年级上册的内容对比分析,从而为教学提供一些帮助,也会教材的便携提供一些建议。
参考文献:
[1]周淑红.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2]蔡文艺.促进目標、教学和评价的一致[J].课程改革与学科教学,2014(04).
[3]孙丽萍.《小数和整数相乘》教学实践与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5(03).
[4]李俊.人教版与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5]毛龙辉.西师版与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编写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3.
(作者单位:长江师范学院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