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宝宝成长的过程中,很多妈妈会遇到这样“小矫情”的宝宝:鞋子、书籍、玩具都要摆放整齐,不能随便改变它们的位置;在玩涂色游戏时总是非常的小心翼翼,一旦画出了图案边界,任凭劝说也不肯继续涂下去;吃饭时碗里的米粒要单独盛放,不能与丁点儿菜叶掺和在一起……否则,宝宝便会崩溃哭闹、大发脾气,让父母对宝宝的这股“较真劲”感到既无奈又困惑不已。
解密宝宝的“完美主义”
实际上,出现在大多数宝宝身上的、看似恼人的“完美主义”,是因为他们正处于一个独特而神秘的发展阶段——秩序敏感期。该概念的提出者蒙台梭利认为,秩序敏感期对于儿童来说非常重要,正是有了对秩序的追求,孩子才能够开始理解这个世界,理解每个位置上的事物,从而达到与环境的融合。儿童的秩序敏感期在宝宝出生后第一年就会出现,一直持续到5岁,并于2~3岁达到敏感的高峰期。因此,对于正处于敏感期的宝宝,妈妈只要在理解的基础上,为宝宝营造安全、有秩序的物质环境,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形成归置的习惯和能力,就可以帮助宝宝顺利渡过敏感期。
这种敏感期到来时宝宝表现出的“完美主义情结”,爸爸妈妈们大可不必额外担心,但有些宝宝在完成任务时会表现出来超过常人的严格标准,对成功和他人的评价等过分关注,这就需要妈妈多加注意了。例如,有的宝宝害怕失败,做事情一丝不苟、不允许出一点差错,结果稍有不满意就会表现出极大的焦虑,甚至对待周围人也不会放低标准,非常挑剔。当宝宝表现出这些时,
如果父母不及时引导,就存在着发展成为完美主义人格的倾向和隐患。
完美主义人格在宝宝早期会体现出对顺序、完
整、对称、平衡等基本的心理物理特征层面的要求,
随着年龄增长,会表现出更为抽象和复杂的指标要求。心理学认为,通常拥有完美主义人格的个体在伴随着获得值得称羡的成就的同时,也常因追求卓越而陷入“完美主義”,从而产生诸多的困扰和身心问题,如抑郁、进食障碍、强迫症等,长此以往会对宝宝的成长产生严重影响。现诸多研究表明,宝宝的完美主义情结与抚养者的教养方式密切相关,因此,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适当改变原有的教养方式,对追求完美主义的宝宝“压力降温”显得非常必要。
确定基调:鼓励为主
吉吉今年5岁,在幼儿园里画画和做数字游戏
的时候都是争当第一名,如果稍有落后,一整天都
会闷闷不乐。爸爸妈妈对吉吉的这股倔劲一直引以
为豪,在生活中也经常激励吉吉。但是随着吉吉年
龄增长,他花在准备上的时间越来越长,要求越来
越多,对结果也是愈发看重,爸爸妈妈才觉得有必要引导一下。
完美主义情结的宝宝大多生性敏感、内向,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内心背负的压力超过常人,所以父母在引导时要注意不要给宝宝施压,而要尽可能地减压,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教育方法。如“别担心,没有人会注意到这一点,你已经做得很棒了”“世界上的东西没有完美的,你已经非常努力了,不要太在乎结果”。这样的鼓励能够让宝宝感受到父母的支持和肯定,也能够从不完美的结果中获得宽慰。
润物无声:父母的言传身教
小北的妈妈非常关注孩子的成长,在发现小北有完美主义倾向时,就与爸爸商量制定好了家庭教育细则。比如,不拿小北与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不给宝宝设定明确的目标、自己不要树立完美主义态度的典范等。在宽松的家庭氛围影响下,小北快乐地成长着,虽然也会经常遇到困惑和苦恼,但总能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一一化解。
家庭环境对于宝宝成长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对于有完美主义情结的宝宝来说,父母恰当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地让孩子追求美的焦虑心态得到平复和疏通。父母要尽可能营造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帮助宝宝建立积极的思维模式,也要注意不把自己对工作和他人的严格要求带入到家庭教育中。除此之外,和宝宝一起分享自己的失误经验也是值得借鉴的方法。
创设空间:给予宝宝更多选择的机会
奇奇做事情动作慢,一件再普通不过的小事也要小心翼翼、反复进行,妈妈看着着急,于是不让她插手家里的任何事情。无论是饮食起居这样的生活琐事,还是挑选玩具这样的细小安排,妈妈全都大包大揽地替她做好。
对于有完美主义情结的宝宝而言,父母包办过多,会让孩子缺少自己动手的机会,变得畏手畏脚、缺乏自信,加重宝宝恐惧失败的心理。父母应当给予宝宝选择的空间,让宝宝有权利在自己的日常生活喜好(如穿什么样的衣服)、兴趣爱好等方面做主,于点滴处提高宝宝对事件的可控制感,增强宝宝对自己的信任程度。
正如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树叶一样,每个宝宝也是带着独一无二的属性降临到这个世界的。相对于寻找权威的教育方法,爸爸妈妈应当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观察和了解自家宝宝身上,分析完美主义所在的原因,在不断地摸索、实践中调整教育策略。
解密宝宝的“完美主义”
实际上,出现在大多数宝宝身上的、看似恼人的“完美主义”,是因为他们正处于一个独特而神秘的发展阶段——秩序敏感期。该概念的提出者蒙台梭利认为,秩序敏感期对于儿童来说非常重要,正是有了对秩序的追求,孩子才能够开始理解这个世界,理解每个位置上的事物,从而达到与环境的融合。儿童的秩序敏感期在宝宝出生后第一年就会出现,一直持续到5岁,并于2~3岁达到敏感的高峰期。因此,对于正处于敏感期的宝宝,妈妈只要在理解的基础上,为宝宝营造安全、有秩序的物质环境,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形成归置的习惯和能力,就可以帮助宝宝顺利渡过敏感期。
这种敏感期到来时宝宝表现出的“完美主义情结”,爸爸妈妈们大可不必额外担心,但有些宝宝在完成任务时会表现出来超过常人的严格标准,对成功和他人的评价等过分关注,这就需要妈妈多加注意了。例如,有的宝宝害怕失败,做事情一丝不苟、不允许出一点差错,结果稍有不满意就会表现出极大的焦虑,甚至对待周围人也不会放低标准,非常挑剔。当宝宝表现出这些时,
如果父母不及时引导,就存在着发展成为完美主义人格的倾向和隐患。
完美主义人格在宝宝早期会体现出对顺序、完
整、对称、平衡等基本的心理物理特征层面的要求,
随着年龄增长,会表现出更为抽象和复杂的指标要求。心理学认为,通常拥有完美主义人格的个体在伴随着获得值得称羡的成就的同时,也常因追求卓越而陷入“完美主義”,从而产生诸多的困扰和身心问题,如抑郁、进食障碍、强迫症等,长此以往会对宝宝的成长产生严重影响。现诸多研究表明,宝宝的完美主义情结与抚养者的教养方式密切相关,因此,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适当改变原有的教养方式,对追求完美主义的宝宝“压力降温”显得非常必要。
确定基调:鼓励为主
吉吉今年5岁,在幼儿园里画画和做数字游戏
的时候都是争当第一名,如果稍有落后,一整天都
会闷闷不乐。爸爸妈妈对吉吉的这股倔劲一直引以
为豪,在生活中也经常激励吉吉。但是随着吉吉年
龄增长,他花在准备上的时间越来越长,要求越来
越多,对结果也是愈发看重,爸爸妈妈才觉得有必要引导一下。
完美主义情结的宝宝大多生性敏感、内向,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内心背负的压力超过常人,所以父母在引导时要注意不要给宝宝施压,而要尽可能地减压,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教育方法。如“别担心,没有人会注意到这一点,你已经做得很棒了”“世界上的东西没有完美的,你已经非常努力了,不要太在乎结果”。这样的鼓励能够让宝宝感受到父母的支持和肯定,也能够从不完美的结果中获得宽慰。
润物无声:父母的言传身教
小北的妈妈非常关注孩子的成长,在发现小北有完美主义倾向时,就与爸爸商量制定好了家庭教育细则。比如,不拿小北与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不给宝宝设定明确的目标、自己不要树立完美主义态度的典范等。在宽松的家庭氛围影响下,小北快乐地成长着,虽然也会经常遇到困惑和苦恼,但总能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一一化解。
家庭环境对于宝宝成长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对于有完美主义情结的宝宝来说,父母恰当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地让孩子追求美的焦虑心态得到平复和疏通。父母要尽可能营造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帮助宝宝建立积极的思维模式,也要注意不把自己对工作和他人的严格要求带入到家庭教育中。除此之外,和宝宝一起分享自己的失误经验也是值得借鉴的方法。
创设空间:给予宝宝更多选择的机会
奇奇做事情动作慢,一件再普通不过的小事也要小心翼翼、反复进行,妈妈看着着急,于是不让她插手家里的任何事情。无论是饮食起居这样的生活琐事,还是挑选玩具这样的细小安排,妈妈全都大包大揽地替她做好。
对于有完美主义情结的宝宝而言,父母包办过多,会让孩子缺少自己动手的机会,变得畏手畏脚、缺乏自信,加重宝宝恐惧失败的心理。父母应当给予宝宝选择的空间,让宝宝有权利在自己的日常生活喜好(如穿什么样的衣服)、兴趣爱好等方面做主,于点滴处提高宝宝对事件的可控制感,增强宝宝对自己的信任程度。
正如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树叶一样,每个宝宝也是带着独一无二的属性降临到这个世界的。相对于寻找权威的教育方法,爸爸妈妈应当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观察和了解自家宝宝身上,分析完美主义所在的原因,在不断地摸索、实践中调整教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