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避开“贡献论”阴影,有效地利用第二阶段商业方法判断方式,正确的得出通信领域涉及计费发明专利申请是否为商业方法的结论呢?最重要的一点是将权利要求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并将权利要求放到申请中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精确阐述了专利文献的概念: “专利文献是包含已经申请或被确认为发现、发明、实用新型和工业品外观设计的研究、设计、开发和试验成果的有关资料,以及保护发明人、专利所有人及工业品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注册证书持有人权利的有关资料的已出版或未出版的文件(或其摘要)的总称。”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有关统计资料,全世界每年90%-95%的发明创造成果都可以在专利文献中查到,其中约有70%的成果从未在其他非专利文献上发表过。企业有效运用已有的专利技术,可缩短产品研发时间60%,节省研发费用40%。同一发明成果出现在专利文献中的时间比出现在其他媒体上的时间平均早l-2年。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在国际技术竞争日趋激烈,当下企业之间、国家间的竞争其实质就是技术先进性的竞争,越来越突出的表现为创新能力和市场垄断能力的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或个人都充分意识到了专利以及专利文献的重要性。但随着专利数量的逐年大幅增加,为获取目标专利开展的专利信息挖掘、分析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专利检索的检准率和检全率则很难实现平衡。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检索到最为相关的专利文献,进行充分的挖掘和利用则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有力武器之一。
一、专利检索在企业工作中的作用
专利信息的检索总结起来可以分为四种:专利技术信息检索、专利新颖性检索、同族专利检索和专利法律状态检索。专利信息利用指的不仅是这四种检索,而将其中的若干检索进行组合,可解决专利信息利用中不同的问题。因此,还可以归纳出以下检索种类:专利族法律状态检索、为防止侵权所进行的专利信息检索、专利无效诉讼中的专利信息检索、技术引进中的专利信息检索、技术创新中的专利信息检索、产品出口前的专利信息检索、竞争对手研究中的专利信息检索、专利战略研究中的专利信息检索。
专利检索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前提,在企业内部产品开发、科学研究之前应该要先进行专利文献检索和知识产权风险评估,若发现已有类似的专利技术成果,要即使进行产品研发方向的调整,避免重复研究,并且要充分利用已经公开的专利技术,加速研发进度。也可以利用他人的专利技术,进行再次开发,完善之后可以再申请专利,此时可以在实施专利时与基础专利进行交叉许可。
通过专利检索可以了解竞争对手在相关产品专利申请方面所涵盖的权利要求内容。进行专利检索可以了解同行业的产品发展水平,了解竞争对手的研发方向,对于不符合专利要求(比如缺乏新颖性、创造性)且对于本公司的产品有影响的专利,可以即时提出无效请求,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一种新产品研发、上市之前要进行防止侵权检索。我国的很多企业是出口型的企业,由于专利保护具有地域性,因此主体企业可能在不同的国家就不同的技术方案进行专利申请,并获得保护。因此在进入一个新的市场前,必须要进行防侵权检索。以美国为例,我国企业一旦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被提起337诉讼,在短暂的答复期限内往往难以应对,从而导致败诉并缴纳高昂的侵权费用。提起337诉讼成为竞争对手打击我国企业的一种手段,如果之前作了充分的防侵权检索,即使真的遇到此种情况也能够从容应对,不至于落得哑巴吃黄连有口难辩。
通过专利检索可以掌握某项专利技术所处的法律保护状态,是技术转让、专利许可的重要依据。企业在购买专利技术和得到专利许可之前,一定要进行专利检索,清楚对方专利的法律保护状态,防止购买过期或即将过期的专利,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二、常用的检索入口
目前经常使用的专利专利检索入口有以下几种:
(1)分类号入口
由于专利文献涵盖的内容广博,并且由于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撰写的语言不同,撰写的规范程度不同,为了便于将相同的技术主题的专利文献进行归档、管理和查阅,需要给予其统一的标识,在需要的时候通过该统一的标识找到这些文献。专利文献分类号就是具有这样功能的统一的标识。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分类体系分为如下几种:国际专利分类(简称IPC),欧洲专利分类体系,美国专利分类体系,日本专利分类体系。由于各种分类体系的分类思想和规则不同,因此具有不同的检索技巧,对于文献的检索效果也不同。
WPI数据库中主要有两类分类号:IPC分类和德温特分类。IPC分类主要字段有IC(IPC)、ICAI(IPC高级版发明信息) 、ICAN(IPC高级版附加信息)、ICCI(IPC基本版发明信息)和ICCN(IPC基本版附加信息)。它们具有共同的索引IC。通常使用“分类号/IC”进行检索。由于WPI数据库将同族作为一条记录,由于各个国家和组织分类习惯的不同,因此IC字段下往往涵盖了多个不同的分类号。这种现象一方面增加了检索结果的不确定,另一方面也使的检索容易扩展到其他的领域。因此比较适合进行宽泛的检索。
德温特分类体系包括德温特分类(简称DC)和手工代码(MC)。温特分类(DC)是从应用角度编制的,由专业分类人员给出,且同族专利具有与记本专利相同的MC,可以避免不同专利局针对同一发明给出IC分类号不一致的问题。其可以适用于EPOQUE、DIALOG、STN、ISI Web of knowledge 等检索系统中检索WPI数据库中的专利文献。手工代码(MC)是对化学领域和电子电气领域文献的等级分类和标引体系,仅在EPI和CPI中收录。
ECLA是在IPC分类基础上的进一步细分,因此相对于IPC而言其一致性更强,所反应的内容也更加准确和全面。并且EC分类表是动态的,其内容调整的很及时。如果分类号发生了改变,EPO会将此前的所有专利文献进行重新分类。ECLA是一种成功的一致性很强的分类体系,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具体遗失具体细节的可能,因此EPO开发了ICO系统。按照EPO的要求,ICO应当只对与发明主要技术特征相关的次要信息进行分类,但是目前ICO已不限于此,除了对次要信息给出分类以外,有时还会给出发明信息。 美国专利分类体系是美国专利局内部的分类体系,仅用于对美国专利申请进行分类,主要依据如下原则展开:产业或用途,最近接近的功能,效果和产品,结构和多方面分类表。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获得UC分类信息:例如可以通过检索IC和关键词得到的美国专利文献中给出UC分类号,在结合《美国专利分类表》进行核对。也可以利用IC或EC等分类号的统计来确定UC。对于要检索美国专利文献信息时候,UC分类体系还是占据了相当优势的。
日本特许厅对于日本专利申请采用FI和F-term进行分类,其中FI分类是基于IPC分类进行的,在某些技术领域上对于IPC进行了扩展。F-term是专为了计算机检索而设立的技术术语索引分类体系,从发明目的、用途、构造、技能、控制手段、材料等细分,其标引主要是基于权利要求的分解来进行的,同时还会根据说明书中的内容进行标引。使用FI和F-term可以快速、准确地对日本专利文献进行检索。
(2)关键词入口
关键词是检索中最为直观的检索要素,也是最为常用的。但是关键词扩展往往很难完全表述完全。因此在确定关键词的时候要善于使用截词符和运算符号来对其进行扩展。同时还应该对关键词进行横向扩展和纵向扩展。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要考虑“不”、“非”、“阻碍”等否定含义的词,甚至是反义词。在选取关键词的时候,由于不同作者的撰写习惯,可能会采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同一含义,如果关键词选择的不全面,可能会漏检。因此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关键词的扩展:利用案卷信息、英文摘要、背景文件、引证文件等查找;利用字典,分类表,检索数据库,网络资源等。
(3)其他检索入口
对于一些行业内重要的公司或组织可以作为进行申请人为入口的追踪检索,利用引用和被引用文献进行追踪检索也是一种高效的检索方法。
三、具体应用案例
以下仅以化工领域四氯化硅制备三氯氢硅作为具体案例,介绍专利检索及数据分析过程。
由于专利信息数量巨大,要在海量的数据库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并从中提取或升华出更为有价值的信息,并非易事。在开始检索或专利分析之前应该结合领域特点制定好检索策略,下文笔者将以化工领域中的四氯化硅制备三氯氢硅的专利分析为例进行说明。
(1)检索策略的确定:对于检索策略的确定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通过检索-验证-分析调整-继续检索-验证,如此反复,不断修正。具体的检索式的确定也要结合各个数据库的特点进行制定和表达。采用“分-总”模式。将检索主题分成若干二级技术分支,针对技术分支先进行全面检索(即使查全),再通过分类号、关键词以及人工阅读去噪(即查准),并进行数据分析,之后还需将各技术分支之间的信息进行结合分析,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2)检索任务的项目拆解:外文数据筛选;中文数据筛选;主要申请人数据分析;关键技术点分析数据。
(3)检索数据库的选择:使用的检索系统为专利检索与服务系统的界面检索子系统,检索的数据库为德温特世界专利索引数据库DWPI数据库,并采用CPRS文摘数据库作为补充(此处为了仅以DWPI数据库为例进行示例,不对CPRS数据库的数据检索进行详细说明)。
(4)检索分析过程(笔者仅择选了DWPI数据库作为示例,对所获的部分专利信息作出分析):
在DWPI数据库中以关键词+分类号进行检索,得到相应数据信息后进行人工阅读的去噪。之后从数据中多层次多角度的进行分析,得到所需要的信息。例如:
图1显示了四氯化硅制备三氯氢硅领域中主要申请人(申请量前20位)的申请量汇总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申请量排在前20位的公司主要来自德国、日本和美国,说明了这三个国家在该技术领域中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而其中又以MITV(三菱麻铁里亚尔株式会社)公司的申请量独占鳌头,这也表明以三菱麻铁里亚尔株式会社为首的日本公司在四氯化硅制备三氯氢硅领域内具有非常领先的技术优势;尽管我国申请的总数量有了长足进步,但是我国国内申请人分布比较分散,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对该领域进行持续有效的专利申请和专利研发,这也可以进一步得出国内申请人的专利研发水平有待继续提高,只有进一步提高专利数量和专利质量,才能在和国外巨头公司中形成有效的外围保护策略。
图2显示了四氯化硅制备三氯氢硅领域中技术主题的总体分布情况。从图2可以看出,四氯化硅制备三氯氢硅主要有热氢化法、冷氢化法、氯氢化法、等离子体法和无氢法五种方法;其中,热氢化法占据主导地位,是目前四氯化硅氢化的主要技术,而冷氢化法和氯氢化法也占有比较大的比例。因此下面将热氢化法、冷氢化法、氯氢化法、等离子体法和无氢法作为二级技术分支进行信息统计和分析。以热氢化法二级分支为例:
由图3可见,热氢化法在世界各国专利申请分布差别不是很大,分析原因,热氢化法是目前四氯化硅氢化的主要技术,由于其技术相对成熟且是四氯化硅氢化的基础方法,因而世界各国无论技术科研条件是否先进,在该产业发展的前期均会采用该方法;对于我国来讲,尽管该方法操作相对容易,但是由于其能耗低、转化率高,与世界上先进的方法已经有了比较的差距,因而不易将该方法作为国内多晶硅技术开发的核心。
在掌握了四氯化硅制备三氯氢硅领域中技术领域的基本情况后,再反观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情况,比如申请人的分布,并尝试透过数据解读出更为有价值的信息。
国内专利申请量随年代分布,如上页图4所示。
我国多晶硅工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中期实现了产业化,到70年代,生产厂家曾经发展到20多家,但是由于工艺技术落后,环境污染严重,消耗大,成本高等原因,绝大部分企业亏损而相继停产或转产,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集成电路的增长,硅片生产和太阳能电池产业的发展,大大带动了多晶硅材料的增长,因而这个时期专利申请量也逐渐增加,而作为西门子法生产多晶硅的重要步骤,四氯化硅制备三氯氢硅技术的专利申请也有较大增长并在2005-2010年达到了顶峰,同时结合图4分析可以得出,我国在2005-2010年申请的专利数量占同期世界申请总量的比重也达到了顶峰,说明这个时期我国的多晶硅产业进入了快速飞跃的时期。总体来说,目前该领域的国内专利申请仍然处于高增长的时期,国内的多晶硅企业进入了大发展期。但是与国外申请人相比,我国申请人在早期发明专利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还相差很多,目前该领域的核心技术基本都垄断在国外的大公司里,同时国内申请人的申请高峰(2009-2010年)晚于国外申请人的申请高峰(2001年)达8年之久。这些都构成了我国企业发展的隐患。如果中国企业希望在该领域谋求长远发展,要注意规避早期外国公司设置的专利壁垒,同时积极开发能够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
四、小结
希望借由此文可以抛砖引玉,让企业界的管理者,科研者能够意识到专利文献检索作为快速获取专利信息的主要手段在专利信息应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掌握初步的专利分析,检索策略和技巧,为企业制定有效的专利预警机制提供第一手的完备资料。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精确阐述了专利文献的概念: “专利文献是包含已经申请或被确认为发现、发明、实用新型和工业品外观设计的研究、设计、开发和试验成果的有关资料,以及保护发明人、专利所有人及工业品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注册证书持有人权利的有关资料的已出版或未出版的文件(或其摘要)的总称。”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有关统计资料,全世界每年90%-95%的发明创造成果都可以在专利文献中查到,其中约有70%的成果从未在其他非专利文献上发表过。企业有效运用已有的专利技术,可缩短产品研发时间60%,节省研发费用40%。同一发明成果出现在专利文献中的时间比出现在其他媒体上的时间平均早l-2年。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在国际技术竞争日趋激烈,当下企业之间、国家间的竞争其实质就是技术先进性的竞争,越来越突出的表现为创新能力和市场垄断能力的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或个人都充分意识到了专利以及专利文献的重要性。但随着专利数量的逐年大幅增加,为获取目标专利开展的专利信息挖掘、分析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专利检索的检准率和检全率则很难实现平衡。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检索到最为相关的专利文献,进行充分的挖掘和利用则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有力武器之一。
一、专利检索在企业工作中的作用
专利信息的检索总结起来可以分为四种:专利技术信息检索、专利新颖性检索、同族专利检索和专利法律状态检索。专利信息利用指的不仅是这四种检索,而将其中的若干检索进行组合,可解决专利信息利用中不同的问题。因此,还可以归纳出以下检索种类:专利族法律状态检索、为防止侵权所进行的专利信息检索、专利无效诉讼中的专利信息检索、技术引进中的专利信息检索、技术创新中的专利信息检索、产品出口前的专利信息检索、竞争对手研究中的专利信息检索、专利战略研究中的专利信息检索。
专利检索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前提,在企业内部产品开发、科学研究之前应该要先进行专利文献检索和知识产权风险评估,若发现已有类似的专利技术成果,要即使进行产品研发方向的调整,避免重复研究,并且要充分利用已经公开的专利技术,加速研发进度。也可以利用他人的专利技术,进行再次开发,完善之后可以再申请专利,此时可以在实施专利时与基础专利进行交叉许可。
通过专利检索可以了解竞争对手在相关产品专利申请方面所涵盖的权利要求内容。进行专利检索可以了解同行业的产品发展水平,了解竞争对手的研发方向,对于不符合专利要求(比如缺乏新颖性、创造性)且对于本公司的产品有影响的专利,可以即时提出无效请求,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一种新产品研发、上市之前要进行防止侵权检索。我国的很多企业是出口型的企业,由于专利保护具有地域性,因此主体企业可能在不同的国家就不同的技术方案进行专利申请,并获得保护。因此在进入一个新的市场前,必须要进行防侵权检索。以美国为例,我国企业一旦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被提起337诉讼,在短暂的答复期限内往往难以应对,从而导致败诉并缴纳高昂的侵权费用。提起337诉讼成为竞争对手打击我国企业的一种手段,如果之前作了充分的防侵权检索,即使真的遇到此种情况也能够从容应对,不至于落得哑巴吃黄连有口难辩。
通过专利检索可以掌握某项专利技术所处的法律保护状态,是技术转让、专利许可的重要依据。企业在购买专利技术和得到专利许可之前,一定要进行专利检索,清楚对方专利的法律保护状态,防止购买过期或即将过期的专利,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二、常用的检索入口
目前经常使用的专利专利检索入口有以下几种:
(1)分类号入口
由于专利文献涵盖的内容广博,并且由于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撰写的语言不同,撰写的规范程度不同,为了便于将相同的技术主题的专利文献进行归档、管理和查阅,需要给予其统一的标识,在需要的时候通过该统一的标识找到这些文献。专利文献分类号就是具有这样功能的统一的标识。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分类体系分为如下几种:国际专利分类(简称IPC),欧洲专利分类体系,美国专利分类体系,日本专利分类体系。由于各种分类体系的分类思想和规则不同,因此具有不同的检索技巧,对于文献的检索效果也不同。
WPI数据库中主要有两类分类号:IPC分类和德温特分类。IPC分类主要字段有IC(IPC)、ICAI(IPC高级版发明信息) 、ICAN(IPC高级版附加信息)、ICCI(IPC基本版发明信息)和ICCN(IPC基本版附加信息)。它们具有共同的索引IC。通常使用“分类号/IC”进行检索。由于WPI数据库将同族作为一条记录,由于各个国家和组织分类习惯的不同,因此IC字段下往往涵盖了多个不同的分类号。这种现象一方面增加了检索结果的不确定,另一方面也使的检索容易扩展到其他的领域。因此比较适合进行宽泛的检索。
德温特分类体系包括德温特分类(简称DC)和手工代码(MC)。温特分类(DC)是从应用角度编制的,由专业分类人员给出,且同族专利具有与记本专利相同的MC,可以避免不同专利局针对同一发明给出IC分类号不一致的问题。其可以适用于EPOQUE、DIALOG、STN、ISI Web of knowledge 等检索系统中检索WPI数据库中的专利文献。手工代码(MC)是对化学领域和电子电气领域文献的等级分类和标引体系,仅在EPI和CPI中收录。
ECLA是在IPC分类基础上的进一步细分,因此相对于IPC而言其一致性更强,所反应的内容也更加准确和全面。并且EC分类表是动态的,其内容调整的很及时。如果分类号发生了改变,EPO会将此前的所有专利文献进行重新分类。ECLA是一种成功的一致性很强的分类体系,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具体遗失具体细节的可能,因此EPO开发了ICO系统。按照EPO的要求,ICO应当只对与发明主要技术特征相关的次要信息进行分类,但是目前ICO已不限于此,除了对次要信息给出分类以外,有时还会给出发明信息。 美国专利分类体系是美国专利局内部的分类体系,仅用于对美国专利申请进行分类,主要依据如下原则展开:产业或用途,最近接近的功能,效果和产品,结构和多方面分类表。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获得UC分类信息:例如可以通过检索IC和关键词得到的美国专利文献中给出UC分类号,在结合《美国专利分类表》进行核对。也可以利用IC或EC等分类号的统计来确定UC。对于要检索美国专利文献信息时候,UC分类体系还是占据了相当优势的。
日本特许厅对于日本专利申请采用FI和F-term进行分类,其中FI分类是基于IPC分类进行的,在某些技术领域上对于IPC进行了扩展。F-term是专为了计算机检索而设立的技术术语索引分类体系,从发明目的、用途、构造、技能、控制手段、材料等细分,其标引主要是基于权利要求的分解来进行的,同时还会根据说明书中的内容进行标引。使用FI和F-term可以快速、准确地对日本专利文献进行检索。
(2)关键词入口
关键词是检索中最为直观的检索要素,也是最为常用的。但是关键词扩展往往很难完全表述完全。因此在确定关键词的时候要善于使用截词符和运算符号来对其进行扩展。同时还应该对关键词进行横向扩展和纵向扩展。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要考虑“不”、“非”、“阻碍”等否定含义的词,甚至是反义词。在选取关键词的时候,由于不同作者的撰写习惯,可能会采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同一含义,如果关键词选择的不全面,可能会漏检。因此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关键词的扩展:利用案卷信息、英文摘要、背景文件、引证文件等查找;利用字典,分类表,检索数据库,网络资源等。
(3)其他检索入口
对于一些行业内重要的公司或组织可以作为进行申请人为入口的追踪检索,利用引用和被引用文献进行追踪检索也是一种高效的检索方法。
三、具体应用案例
以下仅以化工领域四氯化硅制备三氯氢硅作为具体案例,介绍专利检索及数据分析过程。
由于专利信息数量巨大,要在海量的数据库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并从中提取或升华出更为有价值的信息,并非易事。在开始检索或专利分析之前应该结合领域特点制定好检索策略,下文笔者将以化工领域中的四氯化硅制备三氯氢硅的专利分析为例进行说明。
(1)检索策略的确定:对于检索策略的确定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通过检索-验证-分析调整-继续检索-验证,如此反复,不断修正。具体的检索式的确定也要结合各个数据库的特点进行制定和表达。采用“分-总”模式。将检索主题分成若干二级技术分支,针对技术分支先进行全面检索(即使查全),再通过分类号、关键词以及人工阅读去噪(即查准),并进行数据分析,之后还需将各技术分支之间的信息进行结合分析,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2)检索任务的项目拆解:外文数据筛选;中文数据筛选;主要申请人数据分析;关键技术点分析数据。
(3)检索数据库的选择:使用的检索系统为专利检索与服务系统的界面检索子系统,检索的数据库为德温特世界专利索引数据库DWPI数据库,并采用CPRS文摘数据库作为补充(此处为了仅以DWPI数据库为例进行示例,不对CPRS数据库的数据检索进行详细说明)。
(4)检索分析过程(笔者仅择选了DWPI数据库作为示例,对所获的部分专利信息作出分析):
在DWPI数据库中以关键词+分类号进行检索,得到相应数据信息后进行人工阅读的去噪。之后从数据中多层次多角度的进行分析,得到所需要的信息。例如:
图1显示了四氯化硅制备三氯氢硅领域中主要申请人(申请量前20位)的申请量汇总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申请量排在前20位的公司主要来自德国、日本和美国,说明了这三个国家在该技术领域中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而其中又以MITV(三菱麻铁里亚尔株式会社)公司的申请量独占鳌头,这也表明以三菱麻铁里亚尔株式会社为首的日本公司在四氯化硅制备三氯氢硅领域内具有非常领先的技术优势;尽管我国申请的总数量有了长足进步,但是我国国内申请人分布比较分散,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对该领域进行持续有效的专利申请和专利研发,这也可以进一步得出国内申请人的专利研发水平有待继续提高,只有进一步提高专利数量和专利质量,才能在和国外巨头公司中形成有效的外围保护策略。
图2显示了四氯化硅制备三氯氢硅领域中技术主题的总体分布情况。从图2可以看出,四氯化硅制备三氯氢硅主要有热氢化法、冷氢化法、氯氢化法、等离子体法和无氢法五种方法;其中,热氢化法占据主导地位,是目前四氯化硅氢化的主要技术,而冷氢化法和氯氢化法也占有比较大的比例。因此下面将热氢化法、冷氢化法、氯氢化法、等离子体法和无氢法作为二级技术分支进行信息统计和分析。以热氢化法二级分支为例:
由图3可见,热氢化法在世界各国专利申请分布差别不是很大,分析原因,热氢化法是目前四氯化硅氢化的主要技术,由于其技术相对成熟且是四氯化硅氢化的基础方法,因而世界各国无论技术科研条件是否先进,在该产业发展的前期均会采用该方法;对于我国来讲,尽管该方法操作相对容易,但是由于其能耗低、转化率高,与世界上先进的方法已经有了比较的差距,因而不易将该方法作为国内多晶硅技术开发的核心。
在掌握了四氯化硅制备三氯氢硅领域中技术领域的基本情况后,再反观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情况,比如申请人的分布,并尝试透过数据解读出更为有价值的信息。
国内专利申请量随年代分布,如上页图4所示。
我国多晶硅工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中期实现了产业化,到70年代,生产厂家曾经发展到20多家,但是由于工艺技术落后,环境污染严重,消耗大,成本高等原因,绝大部分企业亏损而相继停产或转产,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集成电路的增长,硅片生产和太阳能电池产业的发展,大大带动了多晶硅材料的增长,因而这个时期专利申请量也逐渐增加,而作为西门子法生产多晶硅的重要步骤,四氯化硅制备三氯氢硅技术的专利申请也有较大增长并在2005-2010年达到了顶峰,同时结合图4分析可以得出,我国在2005-2010年申请的专利数量占同期世界申请总量的比重也达到了顶峰,说明这个时期我国的多晶硅产业进入了快速飞跃的时期。总体来说,目前该领域的国内专利申请仍然处于高增长的时期,国内的多晶硅企业进入了大发展期。但是与国外申请人相比,我国申请人在早期发明专利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还相差很多,目前该领域的核心技术基本都垄断在国外的大公司里,同时国内申请人的申请高峰(2009-2010年)晚于国外申请人的申请高峰(2001年)达8年之久。这些都构成了我国企业发展的隐患。如果中国企业希望在该领域谋求长远发展,要注意规避早期外国公司设置的专利壁垒,同时积极开发能够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
四、小结
希望借由此文可以抛砖引玉,让企业界的管理者,科研者能够意识到专利文献检索作为快速获取专利信息的主要手段在专利信息应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掌握初步的专利分析,检索策略和技巧,为企业制定有效的专利预警机制提供第一手的完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