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自古以来,我们对于教师的定义就是知识的传授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这样长期以来,我们就习惯了灌输式的教育方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对于创新型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多,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我们的学生早已经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学习方式,他们既没有创新的意识,也没有创新的能力,这显然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违背。那么怎么才能够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呢?常言道:学贵有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学生一旦有了疑问才能够进行思考,并在思考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实现创新。为此,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我们一定要在日常的物理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让他们不但能够接收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更能够在自己的思考探索之下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疑问往往来自于好奇心,人们只有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才能够提出问题。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孩子在小的时候最喜欢说的就是“为什么“,无论什么事情,他们总是充满着好奇心,希望了解各种事物,然而,随着年龄的增加,孩子越来越少的问为什么,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一方面这与我们传统的教育理念有关系,在传统的观念中,我们往往认为没有问题、没有疑问才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我们希望通过学习来解决疑问,这样,就使得学生把没有问题作为了是否成功的标准,而在这种错误的心理指导之下,很多孩子即使有疑问也不敢轻易的提出来,免得招致别人的讥笑;另一方面,孩子的好奇心逐渐缺失跟大人也有很大的关系,很多家长和教师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往往缺乏耐心,尤其当孩子问一些“不靠谱”的问题时,家长更是加以斥责,这样长此以往,孩子的好奇心就会越来越弱,也就逐渐失去了问题意识。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当学生主动提问时,无论什么问题都要认真对待,切忌讥笑嘲讽,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够逐渐地树立正确的心态,敢于提问、乐于提问。
二、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对事物进行观察是我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因此,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只有那些观察入微的学生才能够经常地提出一些高质量的问题。例如,我们在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电阻时,当我们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电路中的电流时,所观察到的实验结果电压和电流并不成比例,而这个现象学生如果不注意细心观察是很难发现的,只有那些善于观察的学生才能够发现这个问题,并提出为什么。
三、营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提问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习惯于把整理归纳好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习惯于只记住结论,而不注重过程,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考权利就被剥夺了,更不用说发现新问题了。为此,作为教师,要一改过去的教学方式,转而为学生营造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之下能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我在给学生讲到有关“声音”的知识时,就在上课之前准备了道具,有硬币、橡皮筋、一杯水、纸等,然后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来想办法使这些道具能够发出声音,并且比一下哪个同学发出的声音最大,这时候很多学生开始在下面讨论起来,并尝试用各种方式来让手中的物品发出声音,有的学生用摩擦的方式、有的则用搓揉的方式,还有的用投掷的方式等等,当学生完成这些活动以后,我就给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些能够发出声音的物体,有没有什么共同点呢?很多学生在思考以后发现是振动,即物体通过振动来发出声音。
四、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问题
物理学科是一门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到处都充满着物理现象、物理规律。作为教师,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注意把课堂教学同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让他们善于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这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来说可谓意义深远。例如,我在讲到“液化和气化”的现象时,很多学生就结合着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了疑问:为什么同样是100摄氏度的高温,被热气烫伤会比开水烫伤要更严重?又比如,在学习“光的传播”时,很多学生提出了很多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像是影子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影子都是黑色的?医院里做手术的无影灯为什么没有影子等等。这些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问题会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并在思考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还强化了学生把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总之,生活是一个大课堂,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到处都是我们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教师一定要注意发挥生活资源的优势,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
事实上,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一旦学生拥有了问题意识,遇到任何事情总喜欢问几个“为什么”,这事实上就是学生在进行积极思考和探索的表现。因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我们一定要在初中阶段这个学生系统接受物理知识的开始阶段就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让他们在学习物理知识、观察物理现象、总结物理规律的过程中多问几个“为什么”,要让他们养成勤于思考、乐于提问的学习态度,这对于学生来说将会受益终身。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都市邵伯镇中学)
一、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疑问往往来自于好奇心,人们只有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才能够提出问题。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孩子在小的时候最喜欢说的就是“为什么“,无论什么事情,他们总是充满着好奇心,希望了解各种事物,然而,随着年龄的增加,孩子越来越少的问为什么,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一方面这与我们传统的教育理念有关系,在传统的观念中,我们往往认为没有问题、没有疑问才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我们希望通过学习来解决疑问,这样,就使得学生把没有问题作为了是否成功的标准,而在这种错误的心理指导之下,很多孩子即使有疑问也不敢轻易的提出来,免得招致别人的讥笑;另一方面,孩子的好奇心逐渐缺失跟大人也有很大的关系,很多家长和教师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往往缺乏耐心,尤其当孩子问一些“不靠谱”的问题时,家长更是加以斥责,这样长此以往,孩子的好奇心就会越来越弱,也就逐渐失去了问题意识。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当学生主动提问时,无论什么问题都要认真对待,切忌讥笑嘲讽,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够逐渐地树立正确的心态,敢于提问、乐于提问。
二、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对事物进行观察是我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因此,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只有那些观察入微的学生才能够经常地提出一些高质量的问题。例如,我们在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电阻时,当我们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电路中的电流时,所观察到的实验结果电压和电流并不成比例,而这个现象学生如果不注意细心观察是很难发现的,只有那些善于观察的学生才能够发现这个问题,并提出为什么。
三、营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提问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习惯于把整理归纳好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习惯于只记住结论,而不注重过程,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考权利就被剥夺了,更不用说发现新问题了。为此,作为教师,要一改过去的教学方式,转而为学生营造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之下能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我在给学生讲到有关“声音”的知识时,就在上课之前准备了道具,有硬币、橡皮筋、一杯水、纸等,然后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来想办法使这些道具能够发出声音,并且比一下哪个同学发出的声音最大,这时候很多学生开始在下面讨论起来,并尝试用各种方式来让手中的物品发出声音,有的学生用摩擦的方式、有的则用搓揉的方式,还有的用投掷的方式等等,当学生完成这些活动以后,我就给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些能够发出声音的物体,有没有什么共同点呢?很多学生在思考以后发现是振动,即物体通过振动来发出声音。
四、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问题
物理学科是一门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到处都充满着物理现象、物理规律。作为教师,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注意把课堂教学同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让他们善于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这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来说可谓意义深远。例如,我在讲到“液化和气化”的现象时,很多学生就结合着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了疑问:为什么同样是100摄氏度的高温,被热气烫伤会比开水烫伤要更严重?又比如,在学习“光的传播”时,很多学生提出了很多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像是影子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影子都是黑色的?医院里做手术的无影灯为什么没有影子等等。这些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问题会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并在思考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还强化了学生把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总之,生活是一个大课堂,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到处都是我们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教师一定要注意发挥生活资源的优势,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
事实上,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一旦学生拥有了问题意识,遇到任何事情总喜欢问几个“为什么”,这事实上就是学生在进行积极思考和探索的表现。因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我们一定要在初中阶段这个学生系统接受物理知识的开始阶段就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让他们在学习物理知识、观察物理现象、总结物理规律的过程中多问几个“为什么”,要让他们养成勤于思考、乐于提问的学习态度,这对于学生来说将会受益终身。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都市邵伯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