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伦理视域下二十四节气与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耦合

来源 :江苏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le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对物候、气象、天文进行观测、探索、总结的时间制度,用来指导农业生产,安排农民生活。其中蕴含的敬畏天时、施德于地、适度取予、精慎管理的四大农业伦理维度,在现代农业生产中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与现实意义。二十四节气与现代农业生产的应然耦合,主要体现在思想观念方面,包括自然环境的保护、气节精神的追求和民俗文化的认同。在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背景下,赋予二十四节气以生命力,挖掘节气的农业伦理内涵,解决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中不符合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问题,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基于农业伦理二十四节气的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耦合,也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生产体系转型的过程。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贫困是一个复杂的事物,尤其在我们要追溯贫困的原因时。通过收集尽可能多的各种贫困定义,并加以整理和分析,最终将贫困归为四大类:经济视角下的“匮乏说”、发展视角下的“能力说”、社会视角下的“剥夺说”和阶层视角下的“地位说”。然后将以上四种不同视角下的“贫困”整合为一个“多维贫困”的模型。接下来利用“中国城乡困难家庭社会政策支持系统”研究课题的调查数据对多维贫困进行了定量评估,最后以“雷达图”对多维贫困的四个维度进行了描述,并比较出其中的长板和短板。
去产能既是宏观经济政策治理研究的焦点,也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从理论层面分析了产能过剩的形成机理,着重剖析了政府行为对产能过剩问题的影响。在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产能过剩影响因素模型,采用固定资本增长率与实际GDP增长率的比值作为产能过剩的测度变量,刻画了我国宏观层面产能过剩的动态和省域特征,并结合宏观和省级面板数据以及系统GMM方法,多角度检验了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对产能过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产能过剩的主要变量是政府建设用地审批数量,政府的投资支出和收入对产能过剩具有抑制的作用。
九十年代以来特别是新世纪至今,随着城市化推进引起了乡土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乡土文学也面临着挑战。面对社会转型,新世纪乡土文学也在积极回应,创作特色发生了很多变化。其中乡土书写的主体亦即乡土文学作家也在悄然位移,开始有越来越多的70年代出生的甚至更年轻的作家涉足乡土书写,并呈现出不同于50、60年代出生作家的创作面貌。这在青年作家李凤群游走于城乡之间的小说创作中有着某些具体呈现。李凤群的创作在一定意义上体现出新世纪青年作家乡土书写的若干特点及局限,也隐含着此后乡土文学的某种可能。
女,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专业,现任江苏开放大学传媒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盘踞在冀鲁豫根据地周边的大批伪军,是根据地生存发展的严重威胁。特别是到了根据地最困难时期,伪军数量成倍增加,对根据地进行包围封锁和步步蚕食,根据地形势日趋严峻。为挽救危局,中共适时转变斗争策略,对伪军进行争取、瓦解。通过研究中共对伪军工作的整体情况并剖析中共争取两个伪军大队的个案可发现:中共与伪军建立"关系"相对容易,而要长时间地维系这种关系和更深一步地掌握伪军则要复杂和曲折得多;与此同时,中共还要应对日军对"与我关系密切之伪军"整军肃内的威胁和国民党对伪军这一力量的争夺。史实表明:中共通过开展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