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培养

来源 :理论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20世纪90年代微文化这一理念初步萌芽以来,微文化的概念和内涵日渐丰富。而“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是我国近年来确立的文化建设目标。大学生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和当代优秀文化的集结着、实践者和创新者,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上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与期待。但是,从目前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状况来看,普遍存在着知之甚少和自信心不足的特点。
  [关键词]微文化;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12 — 0116 — 02
  “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是我国近年来确立的文化建设目标。大学生作为优秀文化的代表,承载着传承与发展我国优秀文化、实现中华文化自强的使命。在当前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微文化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积极与消极影响并存。目前,实现文化自觉与树立文化自信已成为我国21世纪中期的前沿文化理论研究与发展主流。大学生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作为当代优秀文化的集结着、实践者和创新者,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上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与期待。但是,从目前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状况来看,普遍存在着知之甚少和自信心不足的特点。究竟应以怎样的态度来面对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又该以怎样的方式策略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这是我国高校教育急需解决的一大课题。
  一、重树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就是对文化生命力的信念和信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就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即是文化自信。中华民族正是有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便拥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才得以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保持自我、吸纳外来,形成灿烂辉煌、独具特色的中华文明。然而,随着21世纪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处于改革开放思潮中社会新技术、新思潮的前沿群体——大学生,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表现出的却是不了解、不反思及至不自信。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信息全球化的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的冲突、碰撞逐步增强、增加,新世纪大学生传统文化思想的形成对中国文化建设事业来说至关重要。但是,从现实状况来看,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刚健有为、止于至善、宽和仁义、天人合一、民族大义、忧国忧民等传统优秀思想的了解少之又少,导致大学生对本土文化的不认同与不自信。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人的价值,强调“国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注重为人之道,强调“人以德为本”的贵德思想;注重感恩、孝道,强调“德以孝为本”的孝悌思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以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强不执弱,富不侮贫”、“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作为人类文明、智慧的极致,在几千年的中华民族文明进程中熠熠生辉。
  然而,对文化思想体系的无序化和对文化内涵的模糊化,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与自信的树立。在我国高等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已然让我们将来的社会精英逐渐淡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存在,迷失在对西方外来文化的追逐中,忽视了对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在我国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之下衍生的却是对外来文化不分良莠地盲目崇拜与对自身文化的片面否定,是信仰危机、拜金主义及道德考量,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断层与核心价值观的错位。
  二、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
  1997年在北大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开办的第二届社会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班上,费孝通先生首次提出“文化自觉”。这是一种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与自我创建,指的是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里面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都有充分的认识。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既是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出发点,又是文化自信的落脚点。所以,培养文化自觉必须以文化反思为前提,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必须建立在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一定深度、广度、宽度的认识与熟知的基础之上。着眼将来、不忘本来、吸收外来,是做到文化自信的关键,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同是实现新世纪中国大学生文化自觉与自信的基石。
  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是建立在文化自觉基础之上的,实现大学生的文化自信首先需要对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因此,只有充分地了解本民族的优秀文化,才能对自己的文化坚守坚信,在多元文化下,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保持自己、吸纳外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新文明。正是基于此,实现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就必须立足于现实的社会教育条件,将传统文化入体制、进校园、进课堂,使当代大学生了解本民族文化,树立文化意识,始终保持对文化作用和文化地位的深度认同。
  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可以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是我们民族的“魂”,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是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因此,一要坚持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既不能片面地讲厚古薄今,也不能片面地讲厚今薄古。二要以人们喜闻樂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把超越国度、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三要完善人文交流机制,创新人文交流方式。既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做到以德服人,以理服人、以文服人,又要综合运用群体传播、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三、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的培养路径   微文化是互联网进入“微”时代的必然产物,具有信息传输快、覆盖面广等特点。从狭义上讲,微文化指的是“人们借助于计算机互联网进行各种活动时所形成的具有自身鲜明特征的信息文化”。从广义上讲,微文化的内涵并不止于此。作为一种文化,微文化是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与普及而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是以微博、微信、微电影、微视频等以“微”为特征的新的文化发展的新形式。
  微文化的产生,是网络时代的即时性和快节奏所促成得,由于网络聚集的微力量数量惊人,目前,这种日益渗透的微文化正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大学校园对传播和接收新知识反应最为迅速,因此正是微文化率先进入的领域。
  1.以文化建设为先导,营造良好的微网络氛围
  微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形态,有着诸多积极的价值,其中社会文化价值是影响学校运行的重要因素。因此,只有了解微文化的内涵,找出恰当的应对策略,才能更好地引导校园微文化的建设。
  随着微文化的兴起,可能会削弱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权威,加大对于信息管控的难度,削弱对大学生行为的控制力度。究其因:一是网络信息鱼目混杂,而大学生甄别判断能力有限;二是一些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观点尚未更新;三是重视力度不够,微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单一。因而,微文化背景下要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高校既要以文化建设为先导,营造良好的微网络氛围;又要以载体建设为依托,发挥微网络的载体作用;更要以大学生自律建设为保障,发挥微网络的育人功能。
  微文化的便捷性、海量性、个体性和超强交互性等传播特点契合了当代大学生的发展需要,赢得了大学生群体的喜爱。对于微文化,高校教育工作者不仅仅是简单的接收或拒绝,更是要加强自身的学习,要勇于接受新事物,把微文化元素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以及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中。
  2.重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话语权
  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文明,有着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于中国人的内心,浸润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与行为方式。我们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应当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要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思想道德资源,使其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微文化的兴起既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更提出了新的挑战。
  微文化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既十分重要,又十分必要,它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与选择。加强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时代提出的新要求,更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选择,因而微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联系显得尤为紧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与时俱进,借力微文化,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对性,提升时效性,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
  自媒体时代微文化的出现,使得的人们拥有了更多自主表达自己情感与思想的空间,获得了更大的话语自由。当今时代,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冲击着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价值判断的简单化正逐步消解着核心价值观的厚重性,价值传播的个体化正抵牾着核心价值观的准确性。因此,要重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话语权,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实效性。
  3.“潜传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主流意识形态构建的影响
  自媒体时代,“潜传播”是一种引人注目的现象,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以及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和公众舆论的导向,产生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我们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处理好继承与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即是创造性转化。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即是创新性发展。微文化是“微时代”所独具的一种时代文化,它具有追求快速、便捷,关注个体、细节和信息交互的特征。微文化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影响是隐性的,它对大学生的群体性格和心理特征产生影响,并进而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我们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就必须尊重微文化的特性,构建更加合理、科学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体系,从而在微文化背景下,通过大学生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的培养,取得更好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质量。
  〔参 考 文 献〕
  〔1〕裴文嘉.微文化文化下大学生〔J〕.吉林大学,2015.
  〔2〕梁德学.彭艳萍.初探自媒体时代的“潜传播”〔J〕.新闻爱好者2011,(14).
  〔3〕王雄.薛诚.微文化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5,(04).
  〔4〕于安龙,刘文佳.微文化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14,(11).
  〔5〕郑富兴.关于校园微文化建设的三个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2013,(06).
  〔责任编辑:侯庆海〕
其他文献
[摘 要]加州社区学院系统承担了为四年制大学输送学生与开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教育职能。其课程设置与社会服务较好地实现了其职能,深入研究其课程设置与社会服务项目,对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有值得借鉴之处。  [关键词]社区学院系统;转升制度;社会服务;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12 — 0133 — 02  引言  美国加州的社区学
充分重视群众文化发展建设,对群众文化素质的提升以及社会文化建设的推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我国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文化建设的影子,成为人们
在恶劣的环境下能准确地检测出光纤布喇格光栅(FBG)波长对工程监测非常重要。综述了在不同的解调系统中提高波长解调精度的方法和波长信号处理方法,主要介绍了基于可调谐激光器、可调谐滤波器和光谱仪的解调系统提高波长校准精确度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信号解调过程中的算法对FBG传感解调性能的影响。
目的调查脐血巨细胞病毒(CMV)抗体IgG、IgM阳性的发生率,并进一步研究阳性患儿尿巨细胞病毒DNA(CMV-DNA)水平,为临床对高危患儿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分析调查2010年10月-2011年
酒春11号是以0488-5为母本、9913-17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春小麦新品种。2017—2018年参加甘肃省西片水地组区域试验,2 a平均产量8068.5 kg/hm^(2),较对照宁春4号增产6.38%。
[摘 要]高校毕业班“空巢现象”是高校毕业班特有的一种现象,它反映出学校、毕业班学生本身对于就业现象的不同认知。“空巢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对学生个体素质的培养。因此,高校辅导员应针对毕业班学生在这一时期的特殊心理,从加强心理教育、进行就业指导、实行日常科学管理等方面着手,加强对毕业班学生的管理。  [关键词]高校毕业班;空巢现象;原因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647.38 [文
2007年已经过了大半,中国入世后中国建筑师的职业化境况如何?中国建筑的发展情况又如何?……
期刊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及预防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调查78例医院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并制定医院感染的预防与
在新形势社会转型发展下,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还是要依靠党组织的绝对领导,根据其自身问题,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更新创新思想,保持队伍的不断强化,在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目的调查某院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感染原因,探讨控制措施的有效性。方法对2011年1月1日-2月15日发生在某院部分重点科室MDRAB感染进行危险因素调查分析,并对ICU环境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