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设计思维的源头是好奇心、同理心和创造精神,并以此展开对潜在需求的持续洞察;产出的是“有形或无形的解决方案”,并以此实现事物的优化与创造。本文以《阅读·悦读Ⅰ》拓展课程实施为例,从课程目标的设计、课程内容的实施、课程评价的完善和课程实施的反思四方面总结设计思维在初中英语阅读拓展课程的运用与实践情况,旨在阅读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走进世界,了解文化;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旨在培养教师的“设计者思维”——即从问题出发,以人为中心,以资源和工具为支撑,以问题解决、价值创造、潜力挖掘为目标的思维。
【关键词】设计思维;拓展课程;初中英语;拓展阅读
一、设计思维在课程实施中的引入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结合我校的办学理念“创造合适的教育,让每个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我校于2015年8月将课程划分为基础性课程、拓展课程和科技特色课程。为秉承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结合课程特点,学校着重加强了八大类课程群的建设:阅读表达课程群、逻辑探究课程群、独立人格课程群、艺术审美课程群、体育健康课程群、STEM科技特色课程群和研究性学习课程群。我校英语组的《阅读·悦读》课程隶属于阅读表达课程群,该课程是英语阅读拓展课程,共分为三级,即《阅读·悦读Ⅰ》、《阅读·悦读Ⅱ》和《阅读·悦读Ⅲ》。《阅读·悦读Ⅰ》针对的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群体;《阅读·悦读Ⅱ》针对的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群体;《阅读·悦读Ⅲ》针对的对象则是九年级学生群体。该课程从2013年9月开始探索与实践。实践至今日,已有三年。
在课程的探索与实施过程中,我们引入了设计思维。设计思维是指在设计和规划领域,对定义不清的问题进行调查、获取多种资讯、分析各种因素,并设定解决方案的方法与处理过程。作为一种思维的方式,它被普遍认为具有综合处理能力的性质,能够理解问题产生的背景、能够催生洞察力及解决方法,并能够理性地分析和找出最合适的解决方案。它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描述某种独特的“在行动中进行创意思考”的方式,在二十一世纪的教育领域中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一名教师的传统思维,总是建立在这样的世界观基础之上:学校教育是客观的、理性的、可量化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找到“最好”的答案,重要的是规范、计划、体系和确定性。而一名拥有“设计思维”的教师,却一定离不开这样的价值观:学校教育是人为建构的,依据社会发展和学习主体的变化而变化,目标是帮助学生不断更新知识、建构思维、习得技能,寻找“更好”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学习需要不停地体验、经历、突破与创新。所以面向未来,学校教师还需要有成熟的“设计者思维”——即从问题出发,以人为中心,以资源和工具为支撑,以问题解决、价值创造、潜力挖掘为目标的思维。
设计思维的源头是好奇心、同理心和创造精神,并以此展开对潜在需求的持续洞察;产出的是“有形或无形的解决方案”,并以此实现事物的优化与创造。而所有这一切,都是当今教育界无论校长、教师还是学生,急需具备的核心能力,亟待建立的思维框架。
二、设计思维在课程实施中的运用
下面以《阅读·悦读Ⅰ》课程实施为例,从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反思四方面总结设计思维在英语阅读拓展课程的运用与实践情况。
(一)对课程目标的设计
课程目标的设计决定了整个课程实施的方向,对教师课程的具体实施予以目标指向。我们旨在通过整个课程的开展助力学生成长,助力学生发展。
学生目标的设计源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相应的阅读要求,并由此设计英语阅读拓展课程的目标。英语阅读拓展课程的目标如下:
1.情感态度目标为引导学生有学习英语的愿望和乐趣,乐于参与各种英语实践活动。能在小组活动中积极与他人合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语言技能目标为达成课外阅读量的积累,即三级要求为课外阅读量应累计4万词以上,四级要求为课外阅读量应累计10万词以上,五级目标要求是课外阅读量应累计15万词以上。
3. 学习策略目标为尝试阅读英语故事及其他英语课外读物。
4. 文化意识目标为进一步增强对文化差异的理解与认识。
5.核心素养的培养,即在未来的社会,在信息化时代,学生应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多元和不同文化人群中学生应具备一定的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课程内容的实施
1.课程纲要的设计
《阅读·悦读Ⅰ》课程纲要在2015年的8月完成设计。该课程纲要从课程名称、设计教师、教学材料、课程类型、授课时间、授课课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保障等方面来阐述课程的开展。
2.学期计划的设计
《阅读·悦读Ⅰ》课程的学期计划在2015年的8月已经完成设计。根据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阅读内容选材于《21世纪报》,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图文并茂,语言地道,真实反映世界文化。为了达成阅读的系统性,2015年第一学期七年级《阅读·悦读Ⅰ》课程的主题为“Magic World”,并选择了七篇阅读材料供学生选择。同时,为了避免单一话题所引起的阅读疲劳,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也选择了七篇不同话题的阅读材料作为阅读补充内容。这十四篇阅读材料有着相应的阅读等级,从容易到难分别为二星级文本材料、二星级文本材料、三星级文本材料和四星级文本材料。上述阅读等级的设定是由《21世纪报》统一设定的。选择不同阅读等级的阅读材料,也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对阅读材料进行自主选择。
3.拓展课程的操作设计
开学第一周教师上报学校拓展课程的课程纲要。第二周学校网页公布拓展课程内容。第三周学生在学校网页上进行选课。《阅读·悦读Ⅰ》课程为每周一课时,60分钟,在相应教室进行。《阅读·悦读Ⅰ》课程的对象为七年级学生,班级规模为15人,学习方法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和教师指导。 4.拓展课程的实践设计。
实践一 阅读材料的选择
阅读拓展课程旨在带给学生们轻松与愉悦的阅读过程。对于阅读材料,最初学生的任务就是阅读,教师没有设置相应的阅读理解题。这一安排让拿着材料到处找阅读理解题的学生倍感“失望”与“惊喜”。结果是学生以愉悦的心情阅读材料。最初的选材者是教师,慢慢发展为学生自主选材。学生选择的材料有《School Life》,《Holidays》,《Super Sports, Super Fan》等。通过阅读,学生运用着语言,了解着世界,品味着文化。
【拓展课程实施感受】
在《阅读·悦读Ⅰ》课程开展的过程中,阅读的目的性发生了变化。学生们不再是为了完成五个阅读理解题而进行阅读,更多的是为了走进世界和了解文化。阅读的氛围也发生了变化,学生不用再为是否答对了五个阅读理解题而担心或紧张,更多的是轻松与愉悦的进行着阅读。对于学生自己选择的阅读材料,他们更是有着浓浓的阅读兴趣。
实践二 阅读笔记的使用
《阅读·悦读Ⅰ》的主题材料《the Windy Chicago》,是其《21世纪报》“奇妙世界”专栏介绍的第四站。前三站是新西兰的奥克兰、南非的开普敦和拉脱维亚的里加。后面陆续介绍了古巴的特立尼达岛,中国上海等地。
风城芝加哥这一材料介绍了芝加哥的四个特色:神奇的儿童博物馆、超酷的露天音乐厅、最好吃的爆米花和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教师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来认识芝加哥,然后以不同的形式来解读四个版块的内容。阅读的指导从半开放式阅读转为开放式阅读。如对“Museum of dreams”版块,要求学生找出“在博物馆内孩子能做些什么The Windy Chicago 风城芝加哥么?”对“Famous popcorn” 版块,引导学生找出爆米花商店开创的时间,爆米花的品牌及爆米花多种口味的信息。阅读至“Musical band shell”和“Tall building” 版块时,引导学生分享阅读所得。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学生要完成相应的阅读笔记,阅读笔记内容包括完成思维导图和记录阅读收获。
阅读《the Windy Chicago》之后,学生也可选择配套的阅读材料《Let’s all go to Mexico》。《Let’s all go to Mexico》阅读材料的版块设置与《the Windy Chicago》类似,编写的阅读笔记的形式类似于《the Windy Chicago》,即完成思维导图和阅读收获。
【拓展课程实施感受】
(1)在阅读拓展课程上,学生的阅读内容是不一样的,或分级阅读,或根据喜好阅读。学生完成相应阅读笔记,并且分享阅读所得。整个活动采用小组合作形式,具有相同阅读爱好的学生们聚集在一起,阅读讨论一样的阅读材料,然后与其他组交流分享阅读所得。
(2)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是学习者。在和学生一起阅读了《风城芝加哥》,我于2015年8月游览了芝加哥。领略了芝加哥的摩天大楼,在超酷的露天音乐厅欣赏了音乐,看了云门,品尝了世上最好吃的爆米花。这一体验过程分外激动。拓展课程不仅为学生开启了世界之窗,也为教师敞开了世界之门。
【拓展课程实施感受】
教师感受:整节课的主人是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选择的是学生,分享阅读内容的是学生,交流阅读内容的是学生,对此学生还写了报道,发布在学校的公众号。
听课同学的感受:我认为这节课很棒,内容也很充实。PPT内容做的十分丰富。我们的小老师也很棒。作为和我们一样的学生,能这么认真的准备,精心制作这么一节课,十分值得敬佩。讲课的同学很认真,上课生动有趣,发音到位。当然我们上课的同学也很棒,发言积极,也勤于思考,就是有一点,同学们发言的声音有点轻,不够自信,希望之后我们能做得更好。
(三)课程评价的设计与完善
整个拓展课程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关注的是学生的阅读过程,课堂阅读笔记占总分的40%,阅读小测占总分的30%,阅读分享占30%。阅读笔记旨在记录学生的阅读收获。阅读小测主要以开放式问题为主,旨在考核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分享反馈的是学生在小组分享中的发言表现,鼓励学生多样的思维,与同学们形成思维的碰撞。
(四)设计思维在课程实施反思中的延续。在设计思维的引导下,教师一方面反思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对课程实施的进一步发展进行完善和再设计。
1.控制课程参与的人数
课程班级规模为15人,这便于课程的开展,班级的管理和学生的指导。在阅读拓展课程上,学生的阅读内容是不一样的,或分级阅读,或根据喜好阅读。学生完成相应阅读笔记,并且分享阅读所得。整个活动采用小组合作形式,具有相同阅读爱好的学生們聚集在一起,阅读讨论一样的阅读材料,然后与其他组交流分享阅读所得。
2.开放课程实施的对象
目前拓展课程《阅读·悦读Ⅰ》、《阅读·悦读Ⅱ》和《阅读·悦读Ⅲ》都设有特定的群体,对此可以更开放对阅读群体的限定。《阅读·悦读Ⅰ》、《阅读·悦读Ⅱ》和《阅读·悦读Ⅲ》可以根据相应的阅读等级对七、八、九年级学生同时开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进行选课。同时,可以追加开设《阅读·悦读Ⅳ》,其阅读对象为阅读能力较高的同学,使之课外阅读量累计20万词以上。
3.明确课程实施的主体
阅读拓展课程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解惑者和助手。两位同学对《Salt Palace》的阅读分享充分展示了学生的能力。在此之后班里陆续进行了五次阅读分享活动,如《Lizards》、《The Mona Lisa》、《Breakfast》、《The World Cup》、《Blood Type》。同学们找上自己的朋友,或两人组合,或三人组合,或四人组合,大家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在阅读分享过程中,他们互相支持,群策群力。在这个平台上,学生的思维品质,学生的阅读视角得以充分展现。 4.拓展阅读活动的形式
在拓展课程实践过程中,采用了阅读笔记的形式,邀请了学生进行阅读分享,引导学生悦读等。结合我们的生活,我们会发现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阅读形式,如写书评,为你读诗,流动书亭等。通过多样的阅读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5.丰富阅读使用的材料
目前的阅读材料还比较局限,如《21世纪报》、《中学生英语阅读新视野》。对于阅读材料,教师可以丰富更多地道的阅读材料,如期刊类,《21世纪报》、《空中英语教室》、《Crazy English》;绘本类,《I Can Read》系列、《童话盒子 有声双语绘本》系列;小说类,《Peter Pan》、《Charlotte’s Net》、《The 65-storey Treehouse》、《The Fault In Our Star》、《Harry Potter》原版全集等。教师希望有丰富的阅读材料能供学生选择,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
6.提供阅读内容的选择
阅读拓展课程实施过程中,应使学生具备阅读材料的自主选择权。阅读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等级对阅读材料进行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喜好进行对阅读材料选择。避免教师对阅读材料一手包办的现象,一个学期的阅读计划及阅读书目可以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制定。
7.提高课程评价的含金量
拓展课程的评价最终以优秀、良好、合格反馈学生英语阅读拓展课程学习的结果。这种评价相对单一,不能充分反映学生的阅读收获与表现。不过,阅读拓展课程的核心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那份收获;在阅读分享中与同学进行的思维共鸣与碰撞。
8.完善阅读环境的设置
阅读不是任务,阅读带给人们的是一份快乐。就像培根说的:Reading makes a full man; conference a ready man;and writing an exact man。教师可以创设舒适的、轻松的阅读环境,改变教室的格局,配置地毯,书架,沙发或豆包等。
三、设计思维在课程实施中的思考
在英语阅读拓展课程实施过程中,设计思维在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反思四方面得以运用与实践。设计思维给学校、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很多的变化。
1.形成了学校的特色课程
学校教育是人为建构的,依据社会发展和学习主体的变化而变化,目标是帮助学生不断更新知识、建构思维、习得技能,寻找“更好”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学习需要不停地体验、经历、突破与创新。独特的“在行动中进行创意思考”的方式使得我校英语组的《阅读·悦读》课程成为学校的特色课程。
2.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
教师像设计师一样设计教学,教师的好奇心、同理心和创造精神被激发。教师从问题出发,以学生为中心,以资源和工具为支撑,来解决问题、创造价值和挖掘潜力。在设计思维引导下的教学更多了一份乐趣,更具其独特性。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得以激发,教师的创造性得以体现。
3.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
设计思维引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拓展课程不同于常规教学。在阅读过程中,设计思维所创造出来的不同于教材的多维的阅读内容、丰富的学习方式、多样的评价方式和轻松的学习氛围的这些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走进世界,了解文化;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斌.让“设计思维”成为教育主流的方法论,《新校長》,2016年07期
[2]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关键词】设计思维;拓展课程;初中英语;拓展阅读
一、设计思维在课程实施中的引入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结合我校的办学理念“创造合适的教育,让每个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我校于2015年8月将课程划分为基础性课程、拓展课程和科技特色课程。为秉承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结合课程特点,学校着重加强了八大类课程群的建设:阅读表达课程群、逻辑探究课程群、独立人格课程群、艺术审美课程群、体育健康课程群、STEM科技特色课程群和研究性学习课程群。我校英语组的《阅读·悦读》课程隶属于阅读表达课程群,该课程是英语阅读拓展课程,共分为三级,即《阅读·悦读Ⅰ》、《阅读·悦读Ⅱ》和《阅读·悦读Ⅲ》。《阅读·悦读Ⅰ》针对的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群体;《阅读·悦读Ⅱ》针对的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群体;《阅读·悦读Ⅲ》针对的对象则是九年级学生群体。该课程从2013年9月开始探索与实践。实践至今日,已有三年。
在课程的探索与实施过程中,我们引入了设计思维。设计思维是指在设计和规划领域,对定义不清的问题进行调查、获取多种资讯、分析各种因素,并设定解决方案的方法与处理过程。作为一种思维的方式,它被普遍认为具有综合处理能力的性质,能够理解问题产生的背景、能够催生洞察力及解决方法,并能够理性地分析和找出最合适的解决方案。它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描述某种独特的“在行动中进行创意思考”的方式,在二十一世纪的教育领域中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一名教师的传统思维,总是建立在这样的世界观基础之上:学校教育是客观的、理性的、可量化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找到“最好”的答案,重要的是规范、计划、体系和确定性。而一名拥有“设计思维”的教师,却一定离不开这样的价值观:学校教育是人为建构的,依据社会发展和学习主体的变化而变化,目标是帮助学生不断更新知识、建构思维、习得技能,寻找“更好”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学习需要不停地体验、经历、突破与创新。所以面向未来,学校教师还需要有成熟的“设计者思维”——即从问题出发,以人为中心,以资源和工具为支撑,以问题解决、价值创造、潜力挖掘为目标的思维。
设计思维的源头是好奇心、同理心和创造精神,并以此展开对潜在需求的持续洞察;产出的是“有形或无形的解决方案”,并以此实现事物的优化与创造。而所有这一切,都是当今教育界无论校长、教师还是学生,急需具备的核心能力,亟待建立的思维框架。
二、设计思维在课程实施中的运用
下面以《阅读·悦读Ⅰ》课程实施为例,从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反思四方面总结设计思维在英语阅读拓展课程的运用与实践情况。
(一)对课程目标的设计
课程目标的设计决定了整个课程实施的方向,对教师课程的具体实施予以目标指向。我们旨在通过整个课程的开展助力学生成长,助力学生发展。
学生目标的设计源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相应的阅读要求,并由此设计英语阅读拓展课程的目标。英语阅读拓展课程的目标如下:
1.情感态度目标为引导学生有学习英语的愿望和乐趣,乐于参与各种英语实践活动。能在小组活动中积极与他人合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语言技能目标为达成课外阅读量的积累,即三级要求为课外阅读量应累计4万词以上,四级要求为课外阅读量应累计10万词以上,五级目标要求是课外阅读量应累计15万词以上。
3. 学习策略目标为尝试阅读英语故事及其他英语课外读物。
4. 文化意识目标为进一步增强对文化差异的理解与认识。
5.核心素养的培养,即在未来的社会,在信息化时代,学生应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多元和不同文化人群中学生应具备一定的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课程内容的实施
1.课程纲要的设计
《阅读·悦读Ⅰ》课程纲要在2015年的8月完成设计。该课程纲要从课程名称、设计教师、教学材料、课程类型、授课时间、授课课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保障等方面来阐述课程的开展。
2.学期计划的设计
《阅读·悦读Ⅰ》课程的学期计划在2015年的8月已经完成设计。根据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阅读内容选材于《21世纪报》,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图文并茂,语言地道,真实反映世界文化。为了达成阅读的系统性,2015年第一学期七年级《阅读·悦读Ⅰ》课程的主题为“Magic World”,并选择了七篇阅读材料供学生选择。同时,为了避免单一话题所引起的阅读疲劳,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也选择了七篇不同话题的阅读材料作为阅读补充内容。这十四篇阅读材料有着相应的阅读等级,从容易到难分别为二星级文本材料、二星级文本材料、三星级文本材料和四星级文本材料。上述阅读等级的设定是由《21世纪报》统一设定的。选择不同阅读等级的阅读材料,也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对阅读材料进行自主选择。
3.拓展课程的操作设计
开学第一周教师上报学校拓展课程的课程纲要。第二周学校网页公布拓展课程内容。第三周学生在学校网页上进行选课。《阅读·悦读Ⅰ》课程为每周一课时,60分钟,在相应教室进行。《阅读·悦读Ⅰ》课程的对象为七年级学生,班级规模为15人,学习方法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和教师指导。 4.拓展课程的实践设计。
实践一 阅读材料的选择
阅读拓展课程旨在带给学生们轻松与愉悦的阅读过程。对于阅读材料,最初学生的任务就是阅读,教师没有设置相应的阅读理解题。这一安排让拿着材料到处找阅读理解题的学生倍感“失望”与“惊喜”。结果是学生以愉悦的心情阅读材料。最初的选材者是教师,慢慢发展为学生自主选材。学生选择的材料有《School Life》,《Holidays》,《Super Sports, Super Fan》等。通过阅读,学生运用着语言,了解着世界,品味着文化。
【拓展课程实施感受】
在《阅读·悦读Ⅰ》课程开展的过程中,阅读的目的性发生了变化。学生们不再是为了完成五个阅读理解题而进行阅读,更多的是为了走进世界和了解文化。阅读的氛围也发生了变化,学生不用再为是否答对了五个阅读理解题而担心或紧张,更多的是轻松与愉悦的进行着阅读。对于学生自己选择的阅读材料,他们更是有着浓浓的阅读兴趣。
实践二 阅读笔记的使用
《阅读·悦读Ⅰ》的主题材料《the Windy Chicago》,是其《21世纪报》“奇妙世界”专栏介绍的第四站。前三站是新西兰的奥克兰、南非的开普敦和拉脱维亚的里加。后面陆续介绍了古巴的特立尼达岛,中国上海等地。
风城芝加哥这一材料介绍了芝加哥的四个特色:神奇的儿童博物馆、超酷的露天音乐厅、最好吃的爆米花和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教师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来认识芝加哥,然后以不同的形式来解读四个版块的内容。阅读的指导从半开放式阅读转为开放式阅读。如对“Museum of dreams”版块,要求学生找出“在博物馆内孩子能做些什么The Windy Chicago 风城芝加哥么?”对“Famous popcorn” 版块,引导学生找出爆米花商店开创的时间,爆米花的品牌及爆米花多种口味的信息。阅读至“Musical band shell”和“Tall building” 版块时,引导学生分享阅读所得。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学生要完成相应的阅读笔记,阅读笔记内容包括完成思维导图和记录阅读收获。
阅读《the Windy Chicago》之后,学生也可选择配套的阅读材料《Let’s all go to Mexico》。《Let’s all go to Mexico》阅读材料的版块设置与《the Windy Chicago》类似,编写的阅读笔记的形式类似于《the Windy Chicago》,即完成思维导图和阅读收获。
【拓展课程实施感受】
(1)在阅读拓展课程上,学生的阅读内容是不一样的,或分级阅读,或根据喜好阅读。学生完成相应阅读笔记,并且分享阅读所得。整个活动采用小组合作形式,具有相同阅读爱好的学生们聚集在一起,阅读讨论一样的阅读材料,然后与其他组交流分享阅读所得。
(2)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是学习者。在和学生一起阅读了《风城芝加哥》,我于2015年8月游览了芝加哥。领略了芝加哥的摩天大楼,在超酷的露天音乐厅欣赏了音乐,看了云门,品尝了世上最好吃的爆米花。这一体验过程分外激动。拓展课程不仅为学生开启了世界之窗,也为教师敞开了世界之门。
【拓展课程实施感受】
教师感受:整节课的主人是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选择的是学生,分享阅读内容的是学生,交流阅读内容的是学生,对此学生还写了报道,发布在学校的公众号。
听课同学的感受:我认为这节课很棒,内容也很充实。PPT内容做的十分丰富。我们的小老师也很棒。作为和我们一样的学生,能这么认真的准备,精心制作这么一节课,十分值得敬佩。讲课的同学很认真,上课生动有趣,发音到位。当然我们上课的同学也很棒,发言积极,也勤于思考,就是有一点,同学们发言的声音有点轻,不够自信,希望之后我们能做得更好。
(三)课程评价的设计与完善
整个拓展课程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关注的是学生的阅读过程,课堂阅读笔记占总分的40%,阅读小测占总分的30%,阅读分享占30%。阅读笔记旨在记录学生的阅读收获。阅读小测主要以开放式问题为主,旨在考核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分享反馈的是学生在小组分享中的发言表现,鼓励学生多样的思维,与同学们形成思维的碰撞。
(四)设计思维在课程实施反思中的延续。在设计思维的引导下,教师一方面反思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对课程实施的进一步发展进行完善和再设计。
1.控制课程参与的人数
课程班级规模为15人,这便于课程的开展,班级的管理和学生的指导。在阅读拓展课程上,学生的阅读内容是不一样的,或分级阅读,或根据喜好阅读。学生完成相应阅读笔记,并且分享阅读所得。整个活动采用小组合作形式,具有相同阅读爱好的学生們聚集在一起,阅读讨论一样的阅读材料,然后与其他组交流分享阅读所得。
2.开放课程实施的对象
目前拓展课程《阅读·悦读Ⅰ》、《阅读·悦读Ⅱ》和《阅读·悦读Ⅲ》都设有特定的群体,对此可以更开放对阅读群体的限定。《阅读·悦读Ⅰ》、《阅读·悦读Ⅱ》和《阅读·悦读Ⅲ》可以根据相应的阅读等级对七、八、九年级学生同时开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进行选课。同时,可以追加开设《阅读·悦读Ⅳ》,其阅读对象为阅读能力较高的同学,使之课外阅读量累计20万词以上。
3.明确课程实施的主体
阅读拓展课程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解惑者和助手。两位同学对《Salt Palace》的阅读分享充分展示了学生的能力。在此之后班里陆续进行了五次阅读分享活动,如《Lizards》、《The Mona Lisa》、《Breakfast》、《The World Cup》、《Blood Type》。同学们找上自己的朋友,或两人组合,或三人组合,或四人组合,大家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在阅读分享过程中,他们互相支持,群策群力。在这个平台上,学生的思维品质,学生的阅读视角得以充分展现。 4.拓展阅读活动的形式
在拓展课程实践过程中,采用了阅读笔记的形式,邀请了学生进行阅读分享,引导学生悦读等。结合我们的生活,我们会发现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阅读形式,如写书评,为你读诗,流动书亭等。通过多样的阅读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5.丰富阅读使用的材料
目前的阅读材料还比较局限,如《21世纪报》、《中学生英语阅读新视野》。对于阅读材料,教师可以丰富更多地道的阅读材料,如期刊类,《21世纪报》、《空中英语教室》、《Crazy English》;绘本类,《I Can Read》系列、《童话盒子 有声双语绘本》系列;小说类,《Peter Pan》、《Charlotte’s Net》、《The 65-storey Treehouse》、《The Fault In Our Star》、《Harry Potter》原版全集等。教师希望有丰富的阅读材料能供学生选择,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
6.提供阅读内容的选择
阅读拓展课程实施过程中,应使学生具备阅读材料的自主选择权。阅读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等级对阅读材料进行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喜好进行对阅读材料选择。避免教师对阅读材料一手包办的现象,一个学期的阅读计划及阅读书目可以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制定。
7.提高课程评价的含金量
拓展课程的评价最终以优秀、良好、合格反馈学生英语阅读拓展课程学习的结果。这种评价相对单一,不能充分反映学生的阅读收获与表现。不过,阅读拓展课程的核心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那份收获;在阅读分享中与同学进行的思维共鸣与碰撞。
8.完善阅读环境的设置
阅读不是任务,阅读带给人们的是一份快乐。就像培根说的:Reading makes a full man; conference a ready man;and writing an exact man。教师可以创设舒适的、轻松的阅读环境,改变教室的格局,配置地毯,书架,沙发或豆包等。
三、设计思维在课程实施中的思考
在英语阅读拓展课程实施过程中,设计思维在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反思四方面得以运用与实践。设计思维给学校、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很多的变化。
1.形成了学校的特色课程
学校教育是人为建构的,依据社会发展和学习主体的变化而变化,目标是帮助学生不断更新知识、建构思维、习得技能,寻找“更好”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学习需要不停地体验、经历、突破与创新。独特的“在行动中进行创意思考”的方式使得我校英语组的《阅读·悦读》课程成为学校的特色课程。
2.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
教师像设计师一样设计教学,教师的好奇心、同理心和创造精神被激发。教师从问题出发,以学生为中心,以资源和工具为支撑,来解决问题、创造价值和挖掘潜力。在设计思维引导下的教学更多了一份乐趣,更具其独特性。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得以激发,教师的创造性得以体现。
3.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
设计思维引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拓展课程不同于常规教学。在阅读过程中,设计思维所创造出来的不同于教材的多维的阅读内容、丰富的学习方式、多样的评价方式和轻松的学习氛围的这些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走进世界,了解文化;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斌.让“设计思维”成为教育主流的方法论,《新校長》,2016年07期
[2]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