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时代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理教育需要改革和创新,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地理教学必须有新思路、新想法,必须探索新型的教学程序,运用多样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提升教师水平,最大限度挖掘学生潜能。
[关键词] 基础教育 地理课程 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的应用 注重评价
众所周知,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和肩负的历史重任之间存在的巨大的反差,是引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直接原因,21世纪是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综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所以时代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新课程打破了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注重强调知识与技能、過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由知识本位转向学生发展本位转向。
面临新的时代对教育新的要求,地理教育需要改革和创新,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学习探索,尝试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用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指导地理教学。
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课程改革的重头戏是教学改革。地理教学在课程改革理念的推动下,必须有新思路、新想法,必须探索新型的教学程序,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使教与学在一种平等的前提下,师生、学生之间进行最大限度的沟通与交流,形成一种学习资源的共享平台。课堂教学应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发挥,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使学生富有探究新知,不断进取的精神,这一切,迫切需要教师勇于实践,吸取别人的教学经验,大胆探索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通过积几年的教学实践,新课标在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我们思考:
一、注重运用多样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
要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联系实际设计教学内活动,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树立新型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利用多样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是课标的理念之一。
1、有针对性的选择和运用多种学习方式
许多专家认为,教学模式就是教学过程的学习方式。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思想、技能、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时,必然使的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学生掌握了学习过程和方法,最终就会更容易、更有效的进行学习。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过程有内在的动力支持,学生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初中地理教材与生活紧密联系,教材设计的内容多数能与生活联系,就看老师如何把握这个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七年级上册2.1节《认识地球》、4.1节《天气和气候》等, 在教学中坚持两个原则,即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引,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课堂教学中教学方式和策略灵活运用,教师将方法交给学生,然后指导学生自学,如浅显地理现象的原因分析、地理知识的文字了解,尽可能的尊重学生的理解方法,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经验,如七年级上册气候类型一节中热带雨林森林的开发与保护,八年级上册中中国气候中的“特殊天气”等,内容浅显易懂学生易于理解。 学生谈出自己的观点后,教师再进行点拨指导。把学生疑惑的解决,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充满成就感,有了自信心,这一切,又激发他们投入到新的学习活动中。
在地理教学平台上教与学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一切教育思想,教育计划都要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来实现,也就是说教师在课改教学各环节的主体地位,主导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同时,教与学又依附于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即学生自身有一种对学习的需要,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是学习实践的主体;教师是参与者、指导着,师生参与,教学互动,双主体形成“学习共同体”,构建一个多层面、全方位、开发型的地理课堂教学体系。
2.依据学科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模式 一个老师的教学模式的形成需要时间,起初是理论学习,而后模仿他人,自己揣摩,而后形成自己的方式。
选择和运用教学模式的基本依据是地理学科的特点和学科教学总目标,地理新课程的目标,与传统地理课程的目标仍有相同的内容,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人地关系观点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更注重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等科学观点。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解决一定实际问题的能力。地理新课程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都要为达到这些目标而服务,而不是形式化的东西。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应当使用不同的方式。新课标中地理课常用的模式有探究式教学模式、讨论式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模式、小组学习和合作学习模式等。任何单一的方式,如完全使用“讲听式”教学模式或完全使用“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都是不妥的。尤其初中阶段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在体验中学习,在交流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在互动中学习。
教师一定要明确,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一定的适应性,不是可以随意使用的,一个学科的教学模式一定是多样的,不可能依靠一种教学模式达到所有的教学目标。教学模式与一节课不是单一的对应关系。在一节课当中,可能因为需要达到多个目标而采用多种模式,以教学单元来考虑教学模式的运用可能更为恰当。
二、注重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广泛地影响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一方面它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迫切需要教育事业培养信息技术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它也使教育部门提出了教育现代化的强烈要求。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是新课标的理念之一。
让学生感受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魅力。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日本”教学为例,我制作了内容丰富的课件辅助教学,有日本歌曲、樱花富士山图片、地震动画演示,构成形象、生动、直观得画面和声音,还绘制黑板略图,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调动学生的感官,收效较明显课堂效果非常好,课件制作选材要典型,能形象生动地提供给学生直观的概念。计算机辅助教学地图,要有动态效果,能呈现用语言难以表达的地理事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及分布。把讲授、地理演示、地图、图表、地理教具、模型等结合起来,组成可供选择的最佳教学方式,将地理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培养学生对知识信息的兴趣和意识。在“中国的地形”一节的教学中,利用课件展示不同区域地形,各个地形区可以逐带出现,再加上晕线,反映出动态,还通过各带的闪烁,将各带范围清晰反映出来,增加对同学的吸引力,还可以迭加该地形区的基本特点,并随时抽调所需画面复习巩固。当然,需要精心编排,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使手段与方法为教学内容的需要服务。精心设计和使用多媒体,教学效果比较好,初中地理阶段大量应用,可节省教师精力,提高效率。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极大地突破时空限制提高地理教育的层次,扩大教育交流,可以提高教师的劳动效率,代替教师大量的重复性劳动,信息技术融入地理教学活动当中,使地理教学和信息技术有机整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使地理教学更具多元化。
三、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
现行的评价和考试制度与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现行的评价与考试制度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评价指标单一,过于注重学生学业成绩的结果,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评价方法单一,过于重视纸笔检测,强调量化成绩;对其他考察方式和定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课改纲要指出:“建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 ”。要构建一个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体系,多增加几把评价的尺子,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
总而言之,新课改是一项长期的、艰难而又复杂的工作,需要我们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新课程也在不断地稳步推进,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应当根据新理念对过去的常规教学观念和方法进行重新的审视和思考。促进地理同行多方面的交流,新课程的变革体现出来的绝对不仅仅是教材的变革,更多的是需要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一种转变和改革。我们应该尽快成长起来,不要怕摔跤,不要怕挫折和困难,要不断学习、反思、交流,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程理念,让实践之树常青。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览》张山主编,中央民族出版社.
[2]《地理课程标准》出版人:常汝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施》关文信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 基础教育 地理课程 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的应用 注重评价
众所周知,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和肩负的历史重任之间存在的巨大的反差,是引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直接原因,21世纪是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综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所以时代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新课程打破了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注重强调知识与技能、過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由知识本位转向学生发展本位转向。
面临新的时代对教育新的要求,地理教育需要改革和创新,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学习探索,尝试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用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指导地理教学。
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课程改革的重头戏是教学改革。地理教学在课程改革理念的推动下,必须有新思路、新想法,必须探索新型的教学程序,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使教与学在一种平等的前提下,师生、学生之间进行最大限度的沟通与交流,形成一种学习资源的共享平台。课堂教学应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发挥,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使学生富有探究新知,不断进取的精神,这一切,迫切需要教师勇于实践,吸取别人的教学经验,大胆探索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通过积几年的教学实践,新课标在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我们思考:
一、注重运用多样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
要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联系实际设计教学内活动,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树立新型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利用多样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是课标的理念之一。
1、有针对性的选择和运用多种学习方式
许多专家认为,教学模式就是教学过程的学习方式。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思想、技能、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时,必然使的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学生掌握了学习过程和方法,最终就会更容易、更有效的进行学习。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过程有内在的动力支持,学生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初中地理教材与生活紧密联系,教材设计的内容多数能与生活联系,就看老师如何把握这个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七年级上册2.1节《认识地球》、4.1节《天气和气候》等, 在教学中坚持两个原则,即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引,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课堂教学中教学方式和策略灵活运用,教师将方法交给学生,然后指导学生自学,如浅显地理现象的原因分析、地理知识的文字了解,尽可能的尊重学生的理解方法,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经验,如七年级上册气候类型一节中热带雨林森林的开发与保护,八年级上册中中国气候中的“特殊天气”等,内容浅显易懂学生易于理解。 学生谈出自己的观点后,教师再进行点拨指导。把学生疑惑的解决,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充满成就感,有了自信心,这一切,又激发他们投入到新的学习活动中。
在地理教学平台上教与学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一切教育思想,教育计划都要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来实现,也就是说教师在课改教学各环节的主体地位,主导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同时,教与学又依附于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即学生自身有一种对学习的需要,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是学习实践的主体;教师是参与者、指导着,师生参与,教学互动,双主体形成“学习共同体”,构建一个多层面、全方位、开发型的地理课堂教学体系。
2.依据学科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模式 一个老师的教学模式的形成需要时间,起初是理论学习,而后模仿他人,自己揣摩,而后形成自己的方式。
选择和运用教学模式的基本依据是地理学科的特点和学科教学总目标,地理新课程的目标,与传统地理课程的目标仍有相同的内容,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人地关系观点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更注重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等科学观点。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解决一定实际问题的能力。地理新课程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都要为达到这些目标而服务,而不是形式化的东西。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应当使用不同的方式。新课标中地理课常用的模式有探究式教学模式、讨论式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模式、小组学习和合作学习模式等。任何单一的方式,如完全使用“讲听式”教学模式或完全使用“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都是不妥的。尤其初中阶段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在体验中学习,在交流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在互动中学习。
教师一定要明确,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一定的适应性,不是可以随意使用的,一个学科的教学模式一定是多样的,不可能依靠一种教学模式达到所有的教学目标。教学模式与一节课不是单一的对应关系。在一节课当中,可能因为需要达到多个目标而采用多种模式,以教学单元来考虑教学模式的运用可能更为恰当。
二、注重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广泛地影响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一方面它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迫切需要教育事业培养信息技术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它也使教育部门提出了教育现代化的强烈要求。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是新课标的理念之一。
让学生感受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魅力。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日本”教学为例,我制作了内容丰富的课件辅助教学,有日本歌曲、樱花富士山图片、地震动画演示,构成形象、生动、直观得画面和声音,还绘制黑板略图,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调动学生的感官,收效较明显课堂效果非常好,课件制作选材要典型,能形象生动地提供给学生直观的概念。计算机辅助教学地图,要有动态效果,能呈现用语言难以表达的地理事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及分布。把讲授、地理演示、地图、图表、地理教具、模型等结合起来,组成可供选择的最佳教学方式,将地理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培养学生对知识信息的兴趣和意识。在“中国的地形”一节的教学中,利用课件展示不同区域地形,各个地形区可以逐带出现,再加上晕线,反映出动态,还通过各带的闪烁,将各带范围清晰反映出来,增加对同学的吸引力,还可以迭加该地形区的基本特点,并随时抽调所需画面复习巩固。当然,需要精心编排,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使手段与方法为教学内容的需要服务。精心设计和使用多媒体,教学效果比较好,初中地理阶段大量应用,可节省教师精力,提高效率。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极大地突破时空限制提高地理教育的层次,扩大教育交流,可以提高教师的劳动效率,代替教师大量的重复性劳动,信息技术融入地理教学活动当中,使地理教学和信息技术有机整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使地理教学更具多元化。
三、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
现行的评价和考试制度与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现行的评价与考试制度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评价指标单一,过于注重学生学业成绩的结果,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评价方法单一,过于重视纸笔检测,强调量化成绩;对其他考察方式和定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课改纲要指出:“建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 ”。要构建一个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体系,多增加几把评价的尺子,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
总而言之,新课改是一项长期的、艰难而又复杂的工作,需要我们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新课程也在不断地稳步推进,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应当根据新理念对过去的常规教学观念和方法进行重新的审视和思考。促进地理同行多方面的交流,新课程的变革体现出来的绝对不仅仅是教材的变革,更多的是需要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一种转变和改革。我们应该尽快成长起来,不要怕摔跤,不要怕挫折和困难,要不断学习、反思、交流,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程理念,让实践之树常青。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览》张山主编,中央民族出版社.
[2]《地理课程标准》出版人:常汝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施》关文信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