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基于媒介形象塑造视角,对审计署公众号之“审计青年”人物专访类栏目进行新的解读,采用内容分析法,搜集2019年度“审计青年”栏目的21篇人物专访,运用Rost Content Mining 6软件进行文本分析,对获取词频词性进行词性分析,提炼政务类新媒体对审计人员的媒介形象塑造的特征。研究发现“审计青年”栏目作为新媒体品牌缺乏与读者的互动,文章写作深度缺少对人本情怀的关照,笔者据此提出重视人物报道中的“公众反馈”,深入挖掘人物人文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 审计人员;媒介形象;政务微信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22-0037-04
1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根据新闻报道体裁,人物报道分为三大类:消息类人物报道、通讯类人物报道、深度报道类人物报道。消息类人物报道包括人物新闻和人物特写,特点为报道及时,时效性强,文本简短,主要突出人物重要意义的言行、信息或局部片段。通讯类人物报道包括人物通讯和人物访谈,其中,人物通讯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人物报道体裁,特点为时效性较弱,但是能够更加充分全面的报道人物的新闻事迹、刻画人物的品格特征。深度类人物报道包括人物调查和人物述评。人物调查的主要特征是记者通过深入的调查、不断逼近人物新闻中客观事实的真实样貌,揭示与人物事件密切相关的社会逻辑和意义[1]。
政务微信除提供服务外,还兼具传播媒介特有的形象塑造功能。其中,形象塑造功能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是提供咨询服务,通过定期向用户推送大量文章,宣传政府部门及政务人员的正面形象。二是开展政务服务。通过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用户满意度,从而改善自身形象。因此,政务微信提供政务服务的过程就是形象塑造的过程。
学者认为,媒介形象内涵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即媒介组织个体或整体的形象,另一方面即社会中的具象或个体(公众人物、社会团体、国家机器、企业、产品、品牌等)在媒介之上被建构和传播的形象[2]。
根据以上定义,审计署官方微信开设的“审计青年”栏目固定每周四向公众推送一篇审计人物专访,审计署官方网站和“今日头条”号在微信发布后相继转发。成为部委微信中首个以人物专访形式公开向公众传递公务员形象的栏目。该栏目历经2018和2019两个年度,经“新媒体管家”数据统计,该栏目合计推出37篇“审计青年”人物专访,32篇利用视频文字结合的形式,5篇利用图片或动图文字结合的形式对外传播。
2019年“审计青年”开栏语对外传递这样的信息:希望这些故事可以激励广大“审计青年”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希望这里成为广大“审计青年”交流思想、互通有无的园地,根据栾轶玫的定义可知,“审计青年”是国家审计人作为整体在政务新媒体上被建构和传播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该栏目是审计机关树立精神标杆、彰显政府机关的选人用人导向的体现。然而其新媒体报道存在滞后性,属于通讯类人物报道中的人物通讯。
2 研究创新点
目前,对于新媒体人物报道的研究还很少,涉及政府公务员通过新媒体搭建形象的报道更少。本研究立足审计署政务微信中的品牌栏目,分析新媒体传播业态中公务人员媒介形象的具体特征。
3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根据收集到的37期“审计青年”内容进行客观、系统的定量描述的研究方法,将收集的不系统的文本转化为系统的数据资料,是一种定量与定性结合的研究方法。本文选用Rost Content Mining 6软件工具[3],对所选文本进行分词,继续进行词频分析、社会网络语义分析、情感分析等,对一些审计专有名词在操作过程中结合收集文本进行合理添加。
4 数据分析与结论
4.1 词频分析
本文通过Rost Content Mining 6对所选样本进行词频、网络语义等分析。首先对文本进行预处理,将word文档转化txt文本,在分词过程中,由于软件处理中存在的误差,结合审计业务的具体内容,统一添加“取证单”“工作底稿”“会计”“被审计单位”“问题”“定性”“审计项目”“年度预算执行”“专项”“大数据”“全覆盖”“数据分析”“审计师”“总审计师”“经济责任审计”“审计风险”“延伸”“疑点”“保障性住房”“第一书记”“党支部”“特派办”“审计干部教育学院”“土地审计”“财政收支审计”“医疗保险”“政策跟踪”“扶等合计28个专用名词。
由表1可见,通过Rost Content Mining 6软件词频筛选,笔者从21篇文章中303个词频中筛选了前1/3,合计110个词频。“审计”和“青年”两个词分别占据前两位,说明每篇文章中的主题词均为“审计青年”笔者将上述高频词汇按照词性分为三类;动词、名词、形容词。
动词类(35个):毕业、调查、面对、出差、完成、思考、发挥、评为、研究、遇到、建设、选择、管理、开展、充满、扶贫、组织、提出、经历、梳理、热爱、接触、收获、发展、清楚、愿意、实践、考入、经济责任审计、影响、推动、理解、请教、帮助、保障。
根据Rost语义分析工具,结合动词词频率的特点可知:青年毕业以后考入审计机关参加工作,利用出差、调研、实践、考察等方式,收集一手信息;同时升级思考方式,提出、梳理、思考、研究问题形成思维闭环;辅以请教帮助等手段开展工作。可以得出结论,几乎所有的“审计青年”的媒介形象都呈现出既具实践考察能力又具备批判性思维的
特征。
名词类(50个):審计、青年、同事、审计署、时间、审计项目、事业、业务、老百姓、知识、文字、政策、大学、事情、现场、地方、同志、特派办、报告、计算机、孩子、爱人、干部、作用、爸爸、工程、印象、机关、思路、领导、过程、审计局、单位、家庭、性格、地区、爱人、职业、岗位、企业、女儿、效果、任务、负责人、家庭、性格、地区、单位、妻子、贫困户。 同理,根据Rost语义分析工具,结合名词词频率的特点可知:“审计青年”以事业为上、珍惜时间、学习业务知识和相关政策;他们分布在审计署和地方审计机关,以服务老百姓为宗旨,平衡家庭工作间的关系,担当不同社会角色。从名词语义分析中对“审计青年”的媒介形象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分布在各级审计机关,普遍具备担当意识、事业心和进取心、极强的时间观念和学习充电意识,造福百姓。
形容词类(25个):努力、热情、坚持、困难、幸运、第一次、慢慢、第二、最终、基础、顺利、帮助、从不、经常、温暖、优秀、年轻、安全、快速、健康、信息化、反复、最初、坚定、幸福。
从语义分析中的关联强度可以看出,“审计人员整体呈现的媒介特征是努力、热情帮助、坚持坚定、健康、信息化水平高、快速等。结论为:“审计青年”栏目中的审计人员整体呈现年轻、助人为乐、工作高效、坚韧不拔、信息化程度高的特质。
4.2 结论与建议
以2019年21期审计署公众号“审计青年”栏目的人物专访为样本,对于政务新媒体人物报道进行感知研究,确定的110个高频词汇从动词、名词、形容词呈现的语义和社会网络分析可得出如下媒介形象的结论:
逢进必考、分布广泛:审计青年大多从毕业之后考入审计机关,呈年轻化,分布在国家审计署和地方基层审计机关。具备优秀职业精神:审计人员以事业为上、珍惜时间、坚韧不拔、工作高效、勤于学习业务知识和相关政策。具备管理型人才和专业技术型人才的特质:以服务百姓为宗旨,担当不同社会角色,注重一线实际考察、具有批判性思维,信息化程度高。
建议1:重视人物报道中的“公众反馈”。
当下传播媒介不仅限于单一的宣传工具范畴,微信传播更加重视互动性和受众的反馈,“审计人物”专栏21期人物专访均开通留言互动,据统计,互动区留言放出数量总计202条。平均一期不到10条留言,且均未得到编辑回复。然而,政务人物宣传不应仅限于单一宣传工具的范畴,而是要承担起价值传播的职责,关照审计系统内外受众感受,强化粉丝连结。如,在每一期“审计青年”人物专访底部均添加引导留言评论、积极回复粉丝评论、尽可能多放出粉丝评论,定期加强线上活动和线下赠书活动。
建议2:挖掘审计人物的“人文价值”。
访人类作品即不设明显的采访目标,问题涉及多个方面,通过作者解读将受访者的形象生动展现在读者面前[4]。因此,访人类作品的优点就在于通过“软硬结合”的提问展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增加读者对被访者的了解。 审计人既是公职人员也是在社会现实语境下的普通个体。通过词频分析,“审计青年”的人物特征主要停留在工作上,对人物日常情感和细节描述不够细腻深入。对外传递的审计形象过于高大和单一。如阅读量8 067的《张积:一个被“抢”过来的审计人》,作者笔触浓厚地描写了大山里走出来的审计局长的朴素价值和人生经历,却对背后的人性缺少深入挖掘。从吃不上饭到有了家庭团圆是什么感觉?被抢之前,自己有没有心仪的单位?这些心理动作在文章中没有披露。新媒体中的人物媒介形象的塑造要关注人性的共性,打造读者的“看点”和“痛点”,使得受众先从作品中找寻与自身相似的经历,形成价值上的认同感,进而引导阅读给予解决问题的方式,由此完成政务媒体对社会主义价值观塑造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谢从容,陈航行.人物报道的概念、类别及写作要求[J].新闻知識,2017(7):29-32
[2]栾轶玫.媒介形象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王子晴,薛建红.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旅游目的地形象符号解读——以厦门鼓浪屿为例[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10):81-87.
[4]李圆征.访人物专访类视听新闻作品赏析要素[J].传媒论坛,2019(10).
关键词 审计人员;媒介形象;政务微信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22-0037-04
1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根据新闻报道体裁,人物报道分为三大类:消息类人物报道、通讯类人物报道、深度报道类人物报道。消息类人物报道包括人物新闻和人物特写,特点为报道及时,时效性强,文本简短,主要突出人物重要意义的言行、信息或局部片段。通讯类人物报道包括人物通讯和人物访谈,其中,人物通讯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人物报道体裁,特点为时效性较弱,但是能够更加充分全面的报道人物的新闻事迹、刻画人物的品格特征。深度类人物报道包括人物调查和人物述评。人物调查的主要特征是记者通过深入的调查、不断逼近人物新闻中客观事实的真实样貌,揭示与人物事件密切相关的社会逻辑和意义[1]。
政务微信除提供服务外,还兼具传播媒介特有的形象塑造功能。其中,形象塑造功能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是提供咨询服务,通过定期向用户推送大量文章,宣传政府部门及政务人员的正面形象。二是开展政务服务。通过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用户满意度,从而改善自身形象。因此,政务微信提供政务服务的过程就是形象塑造的过程。
学者认为,媒介形象内涵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即媒介组织个体或整体的形象,另一方面即社会中的具象或个体(公众人物、社会团体、国家机器、企业、产品、品牌等)在媒介之上被建构和传播的形象[2]。
根据以上定义,审计署官方微信开设的“审计青年”栏目固定每周四向公众推送一篇审计人物专访,审计署官方网站和“今日头条”号在微信发布后相继转发。成为部委微信中首个以人物专访形式公开向公众传递公务员形象的栏目。该栏目历经2018和2019两个年度,经“新媒体管家”数据统计,该栏目合计推出37篇“审计青年”人物专访,32篇利用视频文字结合的形式,5篇利用图片或动图文字结合的形式对外传播。
2019年“审计青年”开栏语对外传递这样的信息:希望这些故事可以激励广大“审计青年”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希望这里成为广大“审计青年”交流思想、互通有无的园地,根据栾轶玫的定义可知,“审计青年”是国家审计人作为整体在政务新媒体上被建构和传播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该栏目是审计机关树立精神标杆、彰显政府机关的选人用人导向的体现。然而其新媒体报道存在滞后性,属于通讯类人物报道中的人物通讯。
2 研究创新点
目前,对于新媒体人物报道的研究还很少,涉及政府公务员通过新媒体搭建形象的报道更少。本研究立足审计署政务微信中的品牌栏目,分析新媒体传播业态中公务人员媒介形象的具体特征。
3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根据收集到的37期“审计青年”内容进行客观、系统的定量描述的研究方法,将收集的不系统的文本转化为系统的数据资料,是一种定量与定性结合的研究方法。本文选用Rost Content Mining 6软件工具[3],对所选文本进行分词,继续进行词频分析、社会网络语义分析、情感分析等,对一些审计专有名词在操作过程中结合收集文本进行合理添加。
4 数据分析与结论
4.1 词频分析
本文通过Rost Content Mining 6对所选样本进行词频、网络语义等分析。首先对文本进行预处理,将word文档转化txt文本,在分词过程中,由于软件处理中存在的误差,结合审计业务的具体内容,统一添加“取证单”“工作底稿”“会计”“被审计单位”“问题”“定性”“审计项目”“年度预算执行”“专项”“大数据”“全覆盖”“数据分析”“审计师”“总审计师”“经济责任审计”“审计风险”“延伸”“疑点”“保障性住房”“第一书记”“党支部”“特派办”“审计干部教育学院”“土地审计”“财政收支审计”“医疗保险”“政策跟踪”“扶等合计28个专用名词。
由表1可见,通过Rost Content Mining 6软件词频筛选,笔者从21篇文章中303个词频中筛选了前1/3,合计110个词频。“审计”和“青年”两个词分别占据前两位,说明每篇文章中的主题词均为“审计青年”笔者将上述高频词汇按照词性分为三类;动词、名词、形容词。
动词类(35个):毕业、调查、面对、出差、完成、思考、发挥、评为、研究、遇到、建设、选择、管理、开展、充满、扶贫、组织、提出、经历、梳理、热爱、接触、收获、发展、清楚、愿意、实践、考入、经济责任审计、影响、推动、理解、请教、帮助、保障。
根据Rost语义分析工具,结合动词词频率的特点可知:青年毕业以后考入审计机关参加工作,利用出差、调研、实践、考察等方式,收集一手信息;同时升级思考方式,提出、梳理、思考、研究问题形成思维闭环;辅以请教帮助等手段开展工作。可以得出结论,几乎所有的“审计青年”的媒介形象都呈现出既具实践考察能力又具备批判性思维的
特征。
名词类(50个):審计、青年、同事、审计署、时间、审计项目、事业、业务、老百姓、知识、文字、政策、大学、事情、现场、地方、同志、特派办、报告、计算机、孩子、爱人、干部、作用、爸爸、工程、印象、机关、思路、领导、过程、审计局、单位、家庭、性格、地区、爱人、职业、岗位、企业、女儿、效果、任务、负责人、家庭、性格、地区、单位、妻子、贫困户。 同理,根据Rost语义分析工具,结合名词词频率的特点可知:“审计青年”以事业为上、珍惜时间、学习业务知识和相关政策;他们分布在审计署和地方审计机关,以服务老百姓为宗旨,平衡家庭工作间的关系,担当不同社会角色。从名词语义分析中对“审计青年”的媒介形象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分布在各级审计机关,普遍具备担当意识、事业心和进取心、极强的时间观念和学习充电意识,造福百姓。
形容词类(25个):努力、热情、坚持、困难、幸运、第一次、慢慢、第二、最终、基础、顺利、帮助、从不、经常、温暖、优秀、年轻、安全、快速、健康、信息化、反复、最初、坚定、幸福。
从语义分析中的关联强度可以看出,“审计人员整体呈现的媒介特征是努力、热情帮助、坚持坚定、健康、信息化水平高、快速等。结论为:“审计青年”栏目中的审计人员整体呈现年轻、助人为乐、工作高效、坚韧不拔、信息化程度高的特质。
4.2 结论与建议
以2019年21期审计署公众号“审计青年”栏目的人物专访为样本,对于政务新媒体人物报道进行感知研究,确定的110个高频词汇从动词、名词、形容词呈现的语义和社会网络分析可得出如下媒介形象的结论:
逢进必考、分布广泛:审计青年大多从毕业之后考入审计机关,呈年轻化,分布在国家审计署和地方基层审计机关。具备优秀职业精神:审计人员以事业为上、珍惜时间、坚韧不拔、工作高效、勤于学习业务知识和相关政策。具备管理型人才和专业技术型人才的特质:以服务百姓为宗旨,担当不同社会角色,注重一线实际考察、具有批判性思维,信息化程度高。
建议1:重视人物报道中的“公众反馈”。
当下传播媒介不仅限于单一的宣传工具范畴,微信传播更加重视互动性和受众的反馈,“审计人物”专栏21期人物专访均开通留言互动,据统计,互动区留言放出数量总计202条。平均一期不到10条留言,且均未得到编辑回复。然而,政务人物宣传不应仅限于单一宣传工具的范畴,而是要承担起价值传播的职责,关照审计系统内外受众感受,强化粉丝连结。如,在每一期“审计青年”人物专访底部均添加引导留言评论、积极回复粉丝评论、尽可能多放出粉丝评论,定期加强线上活动和线下赠书活动。
建议2:挖掘审计人物的“人文价值”。
访人类作品即不设明显的采访目标,问题涉及多个方面,通过作者解读将受访者的形象生动展现在读者面前[4]。因此,访人类作品的优点就在于通过“软硬结合”的提问展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增加读者对被访者的了解。 审计人既是公职人员也是在社会现实语境下的普通个体。通过词频分析,“审计青年”的人物特征主要停留在工作上,对人物日常情感和细节描述不够细腻深入。对外传递的审计形象过于高大和单一。如阅读量8 067的《张积:一个被“抢”过来的审计人》,作者笔触浓厚地描写了大山里走出来的审计局长的朴素价值和人生经历,却对背后的人性缺少深入挖掘。从吃不上饭到有了家庭团圆是什么感觉?被抢之前,自己有没有心仪的单位?这些心理动作在文章中没有披露。新媒体中的人物媒介形象的塑造要关注人性的共性,打造读者的“看点”和“痛点”,使得受众先从作品中找寻与自身相似的经历,形成价值上的认同感,进而引导阅读给予解决问题的方式,由此完成政务媒体对社会主义价值观塑造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谢从容,陈航行.人物报道的概念、类别及写作要求[J].新闻知識,2017(7):29-32
[2]栾轶玫.媒介形象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王子晴,薛建红.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旅游目的地形象符号解读——以厦门鼓浪屿为例[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10):81-87.
[4]李圆征.访人物专访类视听新闻作品赏析要素[J].传媒论坛,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