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反社会行为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在对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更新观念、创新机制、强化职能、完善措施、提高素质五个方面结合行为矫正理论,对如何建构高校新型保卫工作机制,加强保卫工作,积极开展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矫正工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 反社会行为 矫正机制 高校保卫工作
[作者简介]向绍萍(1963- ),男,江西萍乡人,萍乡高等专科学校保卫处处长,副教授,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管理。(江西 萍乡 337055)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高教保卫学会“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矫正机制的缺陷与完善”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32-0170-02
大学生反社会行为问题,已经到了不只是关注而是必须设法解决的程度,否则,将对校园和谐、社会和谐产生巨大的冲击。“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矫正机制的缺陷与完善”课题组试图从“行为矫正”这个实践性角度来探讨解决的途径和方法。文章将重点从如何建构高校新型保卫工作机制,加强保卫工作,促进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矫正进行探讨。
一、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的基本情况
反社会行为是指与社会主流文化所肯定的道德准则、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相违背的行为,包括违法犯罪行为和法律虽没有明文禁止,但为社会大多数成员所否定的行为①。它与亲社会行为相对立,是一种背离社会或国家利益的逆反行为。
大学生反社会行为问题日益突出。据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学院康树华教授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近些年来大学生违法犯罪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1965年,青少年犯罪在整个社会刑事犯罪中约占33%,其中大学生犯罪仅占1%;“文革”期间,青少年犯罪开始增多,占到整个刑事犯罪的60%,其中大学生犯罪只占2.5%;而近些年,青少年犯罪占到社会刑事犯罪的70%~80%,其中大学生犯罪约占17%②。违法犯罪的大学生占高校总人数的1.26%③,违法犯罪是一种严重的反社会行为,而违反校纪校规、社会公德等反社会行为已成了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首都大学生越轨行为的调查与分析总论》中指出:在对待社会公德方面,有平均60%以上的学生认为买饭插队、用厕所不冲水、随地吐痰、课桌上乱涂乱画等不道德行为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在对待校纪校规方面,问题也同样是非常严重的,如认为考试舞弊现象较普遍和普遍的分别为21.11%和11.2%,两项之和达到30%以上,认为小偷、小摸现象较普遍和普遍的达到9.7%,认为留宿异性现象较普遍和普遍的达6.2%。近几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学生人数剧增,生源质量的下降,教育资源的紧张,对大学生管理的相对宽松,以及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矫正机制的缺失,使大学生反社会行为显现出普遍化、严重化的趋势。
二、高校保卫工作在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矫正机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高校保卫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学校的稳定,加强校园治安管理,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其根本目的就是创设一个安全、文明、有序的育人环境,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保卫工作的各个环节都与大学生反社会行为息息相关,与其有着广泛而深刻的联系。保卫工作在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矫正机制中有着职业的优势,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预防作用。保卫部门通过建立“人防、技防、物防”三防网络,严密监控校园安全状况和治安秩序,对具有反社会行为倾向的学生产生巨大的威慑力,大大增加其行为被发现的风险,从而使其有所收敛,甚至改弦易辙放弃反社会行为的实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的发生。
2.教导作用。保卫部门通过建立完善高校安全和治安管理的规章制度,开展安全和法制教育,提高大学生对反社会行为的认知水平,增强法纪意识和道德观念,特别是在处理大学生反社会行为个案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的个案特点,开展个体行为矫正工作,针对性强、效果明显。
3.警示作用。保卫部门与公安司法机关一道通过对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的查处,对情节较重者给予处分或处罚。行为矫正理论认为适度的惩罚可以起到一个负强化作用,对其本人和其他学生产生惩戒和警示作用,从而促进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矫正。
三、完善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矫正机制,保卫工作应当解决的几个问题
行为矫正技术按性质可以分为以下幾种:降低行为发生率方法、提高行为发生率方法、刺激控制的方法、认识行为的方法、自我管理的方法和榜样法。④根据行为矫正理论,结合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特点及高校保卫工作现状,笔者认为高校保卫工作要在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矫正机制中发挥进一步的作用,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更新思想观念
高校保卫工作在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矫正机制中的作用和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念的先进与否。更新思想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高校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要把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当前高校保卫工作存在着重物轻人的现象,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行为矫正。因此,必须在观念上实现从学校本位到学生本位的更新。
2.牢固树立和谐发展的观念。高等学校的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的反社会行为是影响和谐建设的重要因素,人的身心是和谐发展的内在基础。高等教育就是要让大学生的身心和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从而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因此,保卫部门面对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矫正工作,要从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和谐的人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思考和开展。
3.牢固树立依法治校的观念。严格按照教育法律的原则与规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不断提高学校管理者和师生员工的法律素质,提高学校依法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使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矫正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依法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矫正环境。
(二)创新工作机制
1.建立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保卫部门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组织和落实的主要责任单位,要以学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平台,将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的控制和矫正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体系,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群防群治,齐抓共管”的管理方法,真正形成人人都来关心、关注大学生反社会行为和行为矫正的工作格局。
2.建立健全监测预警制。全面准确地掌握信息,建立高效的监测预警机制才能保证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矫正的前瞻性、针对性和主动性。建立学生信息网络和教师信息网络。科学使用心理测试、心理咨询信息,做好信息分析处理,对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的类型、程度和典型个案建立档案,对严重的反社会行为倾向发出预警。确定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矫正的对象和策略,筛选重点个案进行跟踪监测并制定出行为矫正方案。
3.建立健全依法管理机制。高校保卫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执法权,现行法律法规均没有授予高校保卫部门执法权。一方面,高校保卫部门对学校情况熟悉,有利对校园治安案件的查处,但由于没有执法权而无能为力。另一方面,地方公安机关由于警力有限,对高校情况不够了解,再加上校园治安案件情节相对不很严重,因而对校园治安案件不能及时查处。因此,造成大学生违纪、违法等反社会行为得不到及时的惩戒和矫正,也损害了法律的尊严。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尽快制定《校园安全法》等高校管理法律法规;建立校园警察制度;建立保安处分体系——保安处分,它是指国家基于维护法律和社会秩序的必要及满足社会大众的保安要求在行使刑罚权之外,对于特定的行为人,以具有司法处分性质的矫治、感化、医疗、禁戒等手段处理。⑤改革高校保卫体制,落实校园安全管理执法权,实现校园安全有法可依,校园安全部门有权执法。
(三)强化高校保卫工作的教育职能
强化高校保卫工作的教育职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安全教育以影响大学生的认知行为,提高认知水平促进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的控制和矫正。
1.广泛开展普遍性教育,营造良好的行为环境。对大学生进行广泛深入的政治思想道德教育,法律、法规、校纪、校规教育,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良好的个性品德,提高道德素质、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辨别能力,培养大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挫折的耐受能力,使大学生在思想和行为受到外界刺激或遇到冲突时能控制情绪,并做出正确的选择,控制反社會行为的发生。
2.扎实进行针对性教育,加强个体行为矫正。当前,保卫部门在工作中侧重于对案件的调查和对行为人的处分(处罚),忽视行为矫正。惩罚是行为矫正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必须与教育、心理矫治方法相结合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最佳效果。保卫部门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根据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的特点,运用现实生动的案例,对具有明显的反社会行为倾向和产生严重行为后果的大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行为矫正,在方法上除通过思想教育、心理矫治和惩戒强化以外,还可以借鉴“行为契约”和“反社会行为令”的方法。
四、完善安全保卫措施
保卫部门通过加强“人防、技防、物防”三防体系,建设构筑一张安全防护网,最大限度地防控大学生反社会行为在校园的发生。人防,就是要建立完善学校、部门、院系、班级各级保卫组织和队伍。建立完善值班、守护、巡逻、门禁管理制度。配备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人员,坚守岗位履行职责。技防,就是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高科技的安全防护设施,及时发现校园反社会行为。物防,也称设施防,就是指在校园的重要部门安装必要的防护设施。加强“三防”建设既可以提高对反社会行为侵害的防护能力,又可以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对反社会行为产生一种威慑作用,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校园反社会行为的发生。
五、提高队伍素质
行为矫正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矫正工作对高校保卫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保卫人员的学历、知识结构、专业素质与工作对象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远远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保卫工作要在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矫正机制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队伍建设必须做到:改变传统的用人观念,领导思想上要高度重视高校保卫队伍建设;合理配置,优化结构;把好“入口”,加强培训;提高待遇,稳定队伍,真正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保卫工作队伍。
[注释]
①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9.
②蒋春雷,顾建国.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剖析[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2004,4(1):75.
③王冬冬,何云峰.大学生违法犯罪原因浅析[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3(2):75.
④李万兵.我国行为矫正技术概况及其应用研究[J].四川心理科学,2004(4):11.
⑤胡艳辉.“问题少年”矫治体系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145.
[关键词]大学生 反社会行为 矫正机制 高校保卫工作
[作者简介]向绍萍(1963- ),男,江西萍乡人,萍乡高等专科学校保卫处处长,副教授,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管理。(江西 萍乡 337055)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高教保卫学会“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矫正机制的缺陷与完善”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32-0170-02
大学生反社会行为问题,已经到了不只是关注而是必须设法解决的程度,否则,将对校园和谐、社会和谐产生巨大的冲击。“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矫正机制的缺陷与完善”课题组试图从“行为矫正”这个实践性角度来探讨解决的途径和方法。文章将重点从如何建构高校新型保卫工作机制,加强保卫工作,促进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矫正进行探讨。
一、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的基本情况
反社会行为是指与社会主流文化所肯定的道德准则、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相违背的行为,包括违法犯罪行为和法律虽没有明文禁止,但为社会大多数成员所否定的行为①。它与亲社会行为相对立,是一种背离社会或国家利益的逆反行为。
大学生反社会行为问题日益突出。据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学院康树华教授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近些年来大学生违法犯罪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1965年,青少年犯罪在整个社会刑事犯罪中约占33%,其中大学生犯罪仅占1%;“文革”期间,青少年犯罪开始增多,占到整个刑事犯罪的60%,其中大学生犯罪只占2.5%;而近些年,青少年犯罪占到社会刑事犯罪的70%~80%,其中大学生犯罪约占17%②。违法犯罪的大学生占高校总人数的1.26%③,违法犯罪是一种严重的反社会行为,而违反校纪校规、社会公德等反社会行为已成了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首都大学生越轨行为的调查与分析总论》中指出:在对待社会公德方面,有平均60%以上的学生认为买饭插队、用厕所不冲水、随地吐痰、课桌上乱涂乱画等不道德行为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在对待校纪校规方面,问题也同样是非常严重的,如认为考试舞弊现象较普遍和普遍的分别为21.11%和11.2%,两项之和达到30%以上,认为小偷、小摸现象较普遍和普遍的达到9.7%,认为留宿异性现象较普遍和普遍的达6.2%。近几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学生人数剧增,生源质量的下降,教育资源的紧张,对大学生管理的相对宽松,以及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矫正机制的缺失,使大学生反社会行为显现出普遍化、严重化的趋势。
二、高校保卫工作在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矫正机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高校保卫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学校的稳定,加强校园治安管理,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其根本目的就是创设一个安全、文明、有序的育人环境,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保卫工作的各个环节都与大学生反社会行为息息相关,与其有着广泛而深刻的联系。保卫工作在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矫正机制中有着职业的优势,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预防作用。保卫部门通过建立“人防、技防、物防”三防网络,严密监控校园安全状况和治安秩序,对具有反社会行为倾向的学生产生巨大的威慑力,大大增加其行为被发现的风险,从而使其有所收敛,甚至改弦易辙放弃反社会行为的实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的发生。
2.教导作用。保卫部门通过建立完善高校安全和治安管理的规章制度,开展安全和法制教育,提高大学生对反社会行为的认知水平,增强法纪意识和道德观念,特别是在处理大学生反社会行为个案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的个案特点,开展个体行为矫正工作,针对性强、效果明显。
3.警示作用。保卫部门与公安司法机关一道通过对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的查处,对情节较重者给予处分或处罚。行为矫正理论认为适度的惩罚可以起到一个负强化作用,对其本人和其他学生产生惩戒和警示作用,从而促进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矫正。
三、完善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矫正机制,保卫工作应当解决的几个问题
行为矫正技术按性质可以分为以下幾种:降低行为发生率方法、提高行为发生率方法、刺激控制的方法、认识行为的方法、自我管理的方法和榜样法。④根据行为矫正理论,结合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特点及高校保卫工作现状,笔者认为高校保卫工作要在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矫正机制中发挥进一步的作用,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更新思想观念
高校保卫工作在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矫正机制中的作用和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念的先进与否。更新思想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高校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要把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当前高校保卫工作存在着重物轻人的现象,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行为矫正。因此,必须在观念上实现从学校本位到学生本位的更新。
2.牢固树立和谐发展的观念。高等学校的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的反社会行为是影响和谐建设的重要因素,人的身心是和谐发展的内在基础。高等教育就是要让大学生的身心和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从而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因此,保卫部门面对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矫正工作,要从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和谐的人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思考和开展。
3.牢固树立依法治校的观念。严格按照教育法律的原则与规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不断提高学校管理者和师生员工的法律素质,提高学校依法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使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矫正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依法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矫正环境。
(二)创新工作机制
1.建立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保卫部门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组织和落实的主要责任单位,要以学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平台,将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的控制和矫正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体系,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群防群治,齐抓共管”的管理方法,真正形成人人都来关心、关注大学生反社会行为和行为矫正的工作格局。
2.建立健全监测预警制。全面准确地掌握信息,建立高效的监测预警机制才能保证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矫正的前瞻性、针对性和主动性。建立学生信息网络和教师信息网络。科学使用心理测试、心理咨询信息,做好信息分析处理,对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的类型、程度和典型个案建立档案,对严重的反社会行为倾向发出预警。确定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矫正的对象和策略,筛选重点个案进行跟踪监测并制定出行为矫正方案。
3.建立健全依法管理机制。高校保卫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执法权,现行法律法规均没有授予高校保卫部门执法权。一方面,高校保卫部门对学校情况熟悉,有利对校园治安案件的查处,但由于没有执法权而无能为力。另一方面,地方公安机关由于警力有限,对高校情况不够了解,再加上校园治安案件情节相对不很严重,因而对校园治安案件不能及时查处。因此,造成大学生违纪、违法等反社会行为得不到及时的惩戒和矫正,也损害了法律的尊严。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尽快制定《校园安全法》等高校管理法律法规;建立校园警察制度;建立保安处分体系——保安处分,它是指国家基于维护法律和社会秩序的必要及满足社会大众的保安要求在行使刑罚权之外,对于特定的行为人,以具有司法处分性质的矫治、感化、医疗、禁戒等手段处理。⑤改革高校保卫体制,落实校园安全管理执法权,实现校园安全有法可依,校园安全部门有权执法。
(三)强化高校保卫工作的教育职能
强化高校保卫工作的教育职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安全教育以影响大学生的认知行为,提高认知水平促进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的控制和矫正。
1.广泛开展普遍性教育,营造良好的行为环境。对大学生进行广泛深入的政治思想道德教育,法律、法规、校纪、校规教育,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良好的个性品德,提高道德素质、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辨别能力,培养大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挫折的耐受能力,使大学生在思想和行为受到外界刺激或遇到冲突时能控制情绪,并做出正确的选择,控制反社會行为的发生。
2.扎实进行针对性教育,加强个体行为矫正。当前,保卫部门在工作中侧重于对案件的调查和对行为人的处分(处罚),忽视行为矫正。惩罚是行为矫正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必须与教育、心理矫治方法相结合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最佳效果。保卫部门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根据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的特点,运用现实生动的案例,对具有明显的反社会行为倾向和产生严重行为后果的大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行为矫正,在方法上除通过思想教育、心理矫治和惩戒强化以外,还可以借鉴“行为契约”和“反社会行为令”的方法。
四、完善安全保卫措施
保卫部门通过加强“人防、技防、物防”三防体系,建设构筑一张安全防护网,最大限度地防控大学生反社会行为在校园的发生。人防,就是要建立完善学校、部门、院系、班级各级保卫组织和队伍。建立完善值班、守护、巡逻、门禁管理制度。配备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人员,坚守岗位履行职责。技防,就是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高科技的安全防护设施,及时发现校园反社会行为。物防,也称设施防,就是指在校园的重要部门安装必要的防护设施。加强“三防”建设既可以提高对反社会行为侵害的防护能力,又可以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对反社会行为产生一种威慑作用,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校园反社会行为的发生。
五、提高队伍素质
行为矫正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矫正工作对高校保卫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保卫人员的学历、知识结构、专业素质与工作对象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远远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保卫工作要在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矫正机制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队伍建设必须做到:改变传统的用人观念,领导思想上要高度重视高校保卫队伍建设;合理配置,优化结构;把好“入口”,加强培训;提高待遇,稳定队伍,真正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保卫工作队伍。
[注释]
①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9.
②蒋春雷,顾建国.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剖析[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2004,4(1):75.
③王冬冬,何云峰.大学生违法犯罪原因浅析[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3(2):75.
④李万兵.我国行为矫正技术概况及其应用研究[J].四川心理科学,2004(4):11.
⑤胡艳辉.“问题少年”矫治体系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