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太湖县杂交中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bran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5年在太湖县选择10个单季稻杂交品种进行了田间对比试验,考察其产量、主要经济性状、生育性状及抗性等。结果表明:Y两优1198、隆两优华占、Y两优896、C两优华占、深两优1813、隆两优1813等品种产量表现、分蘖力、后期熟相等综合性状较好,建议示范推广。
  关键词:杂交中稻;新品种;比较试验;太湖县;2015年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6-38-03
  为了解不同杂交中稻新品种在太湖地区的种植表现及适应性,找出适合本地种植、产量较高、综合性状较好、抗病性较强的品种,2015年笔者在太湖县城西乡幸福畈进行了杂交中稻新品种田间比较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及供试品种 试验安排在太湖县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园内(城西乡幸福畈),试验田面积0.207hm2,沙壤土、地力均匀、肥力中等,排灌条件好,前茬无作物。参试品种为Y两优1198、深两优116、深两优1813、隆两优华占、Y两优896、隆两优1813、Y两优896、两优817、C两优华占、深两优5814共10个,全部为两系杂交品种。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10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其中以深两优5814作对照。采用同田对比设计[1],设2次重复,每个品种展示面积为30㎡(2.0m×15m),小区之间间隔40cm,重复间隔50cm,四周设保护行。
  1.3 试验方法 参试品种均于5月16日播种,常规水育秧。6月16日移栽(秧苗素质见表1),栽植规格20cm×(21.8~23.8)cm,大田基本苗87.0万~91.5万株/hm2;大田施纯N137.85kg/hm2、P2O571.55kg/hm2、K2O139.05kg/hm2,其中P肥全部作基肥,N肥60%作基肥、40%作分蘖肥,K肥50%作基肥、50%作穗肥,分别于6月16日、6月27日、8月7日施用。期间防治大田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虫害3次,分别于7月1日、7月24日、8月30日实施,治虫不治病。水浆管理措施参照常规方法统一进行。10月12日收获[2-3]。
  表1 中稻新品种试验秧苗素质考察
  [品种\&苗高(cm)\&秧龄(d)\&主茎叶龄叶\&主茎绿叶数片\&白根数条\&总根数条\&单株分蘖个\&基茎宽(cm)\&Y两优1198\&42.6\&32\&5.8\&3.8\&6.2\&28.8\&0.6\&1.0\&深两优116\&47.6\&32\&5.8\&4.8\&7.8\&30\&0.4\&1.0\&深两优1813\&34.4\&32\&5.2\&3.2\&6.8\&30.8\&2.0\&1.04\&隆两优华占\&43.8\&32\&5.0\&3\&11.2\&52.4\&3.4\&1.8\&Y两优896\&38.2\&32\&5.5\&3.2\&5.4\&28.4\&1.4\&1.0\&隆两优1813\&44.6\&32\&5.4\&3.4\&11.2\&42.2\&2.4\&1.6\&徽两优630\&42.0\&32\&5.0\&5.0\&6.2\&28.8\&0.6\&0.8\&两优817\&38.8\&32\&5.2\&3.2\&12.6\&38.6\&2.2\&1.4\&C两优华占\&37.8\&32\&5.0\&4.0\&6.0\&35.4\&1.4\&1.2\&深两优5814(ck)\&38.2\&32\&6.4\&4.4\&5.0\&25.8\&1.0\&0.8\&]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的生育性状比较 由表2可知:全生育期最短的是“徽两优630、两优817、C两优华占”,为129d,最长的是“深两优1813”,为138d;播始历期最短的是“C两优华占”,为90d,最长的是“深两优1813”,为98d;齐穗至成熟,最短的是“徽两优630”,为33d,最长的是“深两优1813”,为36d。
  表2 中稻新品种试验生育期记载
  [品种\&播种期
  (月/日)\&移栽期
  (月/日)\&基本苗
  (万株/hm2)\&返青期
  (月/日)\&分蘖始期(月/日)\&分蘖盛期(月/日)\&始穗期(月/日)\&齐穗期(月/日)\&成熟期(月/日)\&收获期(月/日)\&全生育期
  (d)\&Y两优1198\&05/16\&06/16\&90.0\&06/19\&06/21\&07/21\&08/16\&08/22\&09/24\&10/12\&130\&深两优116\&05/16\&06/16\&90.0\&06/19\&06/21\&07/22\&08/16\&08/23\&09/26\&10/12\&132\&深两优1813\&05/16\&06/16\&90.0\&06/19\&06/21\&07/26\&08/22\&08/27\&10/02\&10/12\&138\&隆两优华占\&05/16\&06/16\&87.0\&06/19\&06/21\&07/22\&08/16\&08/23\&09/26\&10/12\&132\&Y两优896\&05/16\&06/16\&90.0\&06/19\&06/21\&07/24\&08/17\&08/25\&09/29\&10/12\&135\&隆两优1813\&05/16\&06/16\&85.5 \&06/19\&06/21\&07/24\&08/19\&08/25\&09/29\&10/12\&135\&徽两优630\&05/16\&06/16\&90.0\&06/19\&06/21\&07/20\&08/15\&08/21\&09/23\&10/12\&129\&两优817\&05/16\&06/16\&90.0 \&06/19\&06/21\&07/19\&08/16\&08/20\&09/23\&10/12\&129\&C两优华占\&05/16\&06/16\&91.5 \&06/19\&06/21\&07/19\&08/14\&08/20\&09/23\&10/12\&129\&深两优5814(ck)\&05/16\&06/16\&91.5\&06/19\&06/21\&07/23\&08/17\&08/24\&09/28\&10/12\&134\&]   2.2 不同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比较 由表3可知:参试品种有效穗在181.05万~206.70万穗/hm2,以“隆两优1号”品种最高,“两优817”最低;穗长24.2~31.5cm,以“Y两优1198”最长,“深两优116”最短;每穗总粒数150.00~240.25粒,以“Y两优1198”最多,“深两优116”最少;“隆两优华占”着粒最密,“深两优116”着粒最疏。结实率以“C两优华占”最高,为92.7%,以“Y两优1198”最低,仅为75.7%。千粒重以“隆两优1813、两优817”穗粒最重,为29g,以“C两优华占”穗粒最轻,为23.7g。株高幅度为110.6~126.2cm,以“Y两优1198”最高,“深两优116”最矮。
  2.3 不同品种的产量表现比较 由表3可知,各品种实收产量以“Y两优1198”最高,为9 037.95kg/hm2,“深两优116”最低,为7 374.60kg/hm2,相差1 663.35kg/667m2,差异极显著,并且参试品种的产量皆高于“深两优5814”(ck)。
  表3 中稻新品种试验经济性状考察
  [品种\&株高
  (cm)\&穴穗数
  (穗)\&有效穗数
  (万穗/hm2)\&穗长
  (cm)\&穗总粒数
  (粒)\&结实率
  (%)\&千粒重
  (g)\&理论产量
  (kg/hm2)\&实际产量
  (kg/hm2)\&比ck±
  (%)\&位次\&Y两优1198\&126.2\&8.3\&186.75\&31.5\&240.25\&75.7\&27.3\&9272.25\&9037.95\&27.2\&1\&深两优116\&110.6\&8.9\&200.25\&24.2\&150.80\&89.5\&28.3\&7648.62\&7374.60\&3.8\&9\&深两优1813\&116.1\&8.1\&182.25\&26.1\&192.40\&82.5\&27.5\&7955.34\&8573.85\&20.7\&5\&隆两优华占
  Y两优896\&115.9
  116.9\&9.5
  9.1\&206.70
  204.75\&25.3
  27.0\&196.00
  178.00\&91.6
  81.7\&23.8
  26.5\&8832.20
  7890.63\&8947.05
  8806.65\&25.9
  23.9\&2
  3\&隆两优1813\&119.4\&8.7\&185.25\&26.0\&181.80\&85.2\&29.0\&8321.27\&8438.55\&18.8\&6\&徽两优630\&122.2\&8.2\&184.50\&25.1\&182.00\&87.6\&27.0\&7942.10\&8246.25\&16.1\&8\&两优817\&121.2\&8.1\&181.05\&27.1\&170.63\&87.9\&29.0\&7874.82\&8313.75\&17.0\&7\&C两优华占\&110.8\&8.1\&184.65\&26.4\&200.63\&92.7\&23.7\&8139.04\&8697.15\&22.4\&4\&深两优5814(ck)\&122.2\&8.2\&186.90\&28.0\&173.63\&85.8\&26.0\&7239.26\&7105.35\&-\&10\&]
  2.4 不同品种的抗性比较 根据田间调查,9个品种都有稻曲病发生,其中发病重的品种是“Y两优896”,其余品种发病较轻。所有品种均未见倒伏现象,抗倒性较强。
  3 品种评述
  3.1 Y两优1198 产量居参试品种第1位,平均为
  9 037.95kg/hm2,较ck增产27.2%。该品种中迟熟,全生育期130d。分蘖力中等,有效穗186.75万穗/hm2;穗总粒数240.25粒,结实率高75.70%;千粒重27.3g。植株偏高,株高126.2cm。株型较紧凑,剑叶宽挺,分蘖强,长势长相一般,穗层不整齐,后期熟相一般,穗大,有颖花退化现象,后期落色不好,有稻曲病。下年示范推广意见:建议进入示范。
  3.2 深两优116 产量居参试品种第9位,平均为
  7 648.62kg/hm2,较ck增产3.8%。该品种中迟熟,全生育期132d。分蘖力较强,有效穗200.25万穗/hm2;穗总粒数150.8粒,结实率高89.5%;千粒重28.3g。植株中等,株高110.6cm。株型松散,剑叶短宽,分蘖强,长势长相一般,穗层较整齐,后期熟相一般,着粒较稀疏,后期落色较好,有稻曲病。下年示范推广意见:建议停止试验。
  3.3 深两优1813 产量居参试品种第5位,平均为
  8 573.85kg/hm2,较ck增产20.7%。该品种迟熟,全生育期138d。分蘖力较强,有效穗182.25万穗/hm2;穗总粒数192.40粒,结实率高82.5%;千粒重27.5g。植株中等,株高116.1cm。株型紧凑,茎秆粗壮,剑叶短宽,分蘖力一般,长势长相一般,穗层整齐,后期熟相一般,着粒较密,后期落色好,有稻曲病。下年示范推广意见:建议进入示范。
  3.4 隆两优华占 产量居参试品种第2位,平均为
  8 947.05kg/hm2,较ck增产25.9%。该品种中迟熟,全生育期132d。分蘖力较强,有效穗206.70万穗/hm2;穗总粒数196.00粒,结实率高91.63%;千粒重23.8g。植株适中,株高115.9cm。株型较紧凑,剑叶宽竖,分蘖力较强,长势长相一般,穗层较整齐,后期熟相一般,穗大,着粒较稀,后期落色一般,有稻曲病。下年示范推广意见:建议进入示范。   3.5 Y两优896 产量居参试品种第3位,平均为
  8 806.65kg/hm2,较ck增产23.9%。该品种中迟熟,全生育期135d。分蘖力较强,有效穗204.75万穗/hm2;穗总粒数160.00粒,结实率高81.7%;千粒重26.5g。植株适中,株高116.9cm。株型紧凑,剑叶宽竖,分蘖力较强,长势长相一般,穗层整齐,后期熟相一般,穗大,着粒较稀,后期落色好。稻曲病较重。下年示范推广意见:建议进入示范。
  3.6 隆两优1813 产量居参试品种第6位,平均为
  8 438.55kg/hm2,较ck增产18.8%。该品种中迟熟,全生育期135d。分蘖力较强,有效穗185.25万穗/hm2;穗总粒数181.8粒,结实率高85.2%;千粒重29g。植株适中,株高119.4cm。株型紧凑,剑叶宽竖,茎秆粗壮,分蘖力较强,长势长相一般,穗层较整齐,后期熟相较好,穗大,着粒较稀,后期落色较好。有稻曲病。下年示范推广意见:建议进入示范。
  3.7 徽两优630 产量居参试品种第8位,平均为
  8 246.25kg/hm2,较ck增产16.1%。该品种中熟,全生育期129d。分蘖力较强,有效穗184.50万穗/hm2;穗总粒数182.00粒,结实率高87.60%;千粒重27g。植株较高,株高122.2cm。株型松散,剑叶宽竖,分蘖力较强,长势长相一般,穗层整齐,穗大着粒密。后期熟相较差,有稻曲病,下年示范推广意见:建议继续试验。
  3.8 两优817 产量居参试品种第7位,平均为
  8 313.75kg/hm2,较ck增产17.0%。该品种中熟,全生育期129d。分蘖力较强,有效穗181.05万穗/hm2;穗总粒数170.63粒,结实率高87.91%;千粒重29g。植株较高,株高121.2cm。株型较紧凑,剑叶宽披,茎秆粗壮,长势长相一般,穗层不整齐。后期熟相一般。有稻曲病,下年示范推广意见:建议继续试验。
  3.9 C两优华占 产量居参试品种第4位,平均为
  8 697.15kg/hm2,较ck增产22.4%。该品种中熟,全生育期129d。分蘖力较强,有效穗184.65万穗/hm2;穗总粒数200.63粒,结实率高92.65%;千粒重23.7g。株高适中110.8。株型松散,剑叶宽竖,分蘖力较强,长势长相一般,穗层不整齐,粒多、着粒密。后期熟相一般。稻曲病重。下年示范推广意见:建议进入示范。
  3.10 深两优5814(ck)产量居参试品种第10位,平均单产7 105.35.35kg/hm2。该品种中熟偏迟,全生育期134d。分蘖力较强,有效穗186.90万穗/hm2;穗总粒数173.63粒,结实率高85.8%;千粒重26g。株高适中122.2cm。株型紧凑,剑叶窄挺、略带窝形,秆青籽黄,后期熟相较好。稻曲病较轻。
  4 结论与讨论
  通过品比试验表明:Y两优1198、隆两优华占、Y两优896、C两优华占、深两优1813、隆两优1813等6个品种的产量表现、分蘖力、后期熟相等综合性状较好,建议进入示范推广;两优817、徽两优630等2个品种产量表现一般,建议继续试验;深两优116产量居参试品种第9位,综合性状一般,建议停止示范。
  参考文献
  [1]马育华.田间试验和统计方法[M].北京:农业出版社,1979:122-161.
  [2]程春伟,许辉光.杂交中稻新品种比较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1998,26(2):115-116.
  [3]钟太文.杂交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J].福建农业科技,2014(7):6-8.
  (责编:张宏民)
其他文献
当前视频、 流量等业务爆发式增长, 5G网络基站密度大、 传输时延低、 前传纤芯需求大等等, 给传输网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重点分析构建稳定的传输基础架构, 规范业务接入方式
该文介绍了绍兴市柯桥区柯岩街道省级水稻高产创建的主要做法和经验,主要包括:领导重视,保障了项目工作的顺利开展;搞好服务,促进了示范区技术的推广应用;观摩示范,扩大了示范
近年来我国水资源开发信息量的几何倍数增长,水利行业档案的传统信息化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需求,而云计算以其超强的计算能力,海量信息的承载能力,计算资源弹性扩展能力,持
该研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了一套环保信息、技术交换平台,包括2个数据库、2个功能模块和3种使用者角色,可以高效便捷地将产废企业和环保企业的供求信息组织起来,集中展示,
该文利用“3414”回归最优设计原理进行单季稻肥效试验。通过试验获得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由此方程得出理论最佳施肥量为N165kg/hm^2、P2O5 43.4kg/hm^2、K2O 92.4kg/hm^2;最佳经济产
粤甜16号是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选育培育的优质、高产、广适性超甜玉米杂交品种,2008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1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2008—2014年,在广东省累计
随着网络信息的不断发展,也相应促进社会各行业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在数据通信和话音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了综合布线系统,该系统主要是以模块化方式,通过统一媒介综合图像,数
该文利用ECMWF模式产品、常规和非常规观测资料,针对2013年8月16日沈阳出现的暴雨,局地大暴雨的天气过程,探讨大尺度环流背景下,沈阳地区雨量分布差异的原因,同时探讨水汽输
机场仪表着陆设备主要担负飞行器进近着陆重要导航设备任务之一。下滑天线系统主要包括分配单元、监控单元、天线及连接电缆和进场监控网络。一旦出现故障将无从下手,笔者结
摘 要:针对安徽省沿淮低洼地势及气候多变的特点,安徽省农科院烟草研究所玉米中心经多年多点品种鉴定试验,选育出具有稳产、优质、多抗的玉米新品种“华安513”,该品种抗倒性强,后期秸秆保绿度好,可粮饲兼用。通过构建丰产群体结构、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草害综合运筹方式及其它一系列的轻简化配套栽培技术模式研究和集成,并将该系列配套技术应用于栽培实践来指导农民生产,以便更好的展现该品种突出特色和充分展示轻简化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