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中的预设与生成

来源 :科学大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4040705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个高效而灵动的语文课堂必是预设与生成的完美统一。预设与生成和谐交融,课堂才会精彩纷呈,灵光闪动。
  关键词:语文课堂; 预设; 生成;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9-108-001
  
  一个高效而灵动的语文课堂,必然是预设与生成的完美统一。预设中蕴含着生成,生成让预设更加完美。预设只有与生成和谐交融,课堂才会精彩纷呈,灵光闪动,语文才会更加充满了灵动的魅力而让人欲罢不能。
  一、精准预设目标,让生成有的放矢
  目标的准确定位,可以说是一种教学的责任,它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师在课前必须对教学目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理性的思考。教学时才能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才能让生成为语文课堂教学服务,为语文的最终教学目标服务。试看以下课例:
  一位年轻教师在教学三年级语文《雪儿》引导学生理解“信鸽”时,教师问学生,你最想了解信鸽的什么?于是学生提出三个问题:(1)信鸽有哪些种类?(2)信鸽是如何为人们送信的?(3)信鸽是如何记住路线的?教师随即就这三个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这个过程大约用了十五分钟。课后在教学反思中,这位教师这样写道:课上我就学生提出的三个问题组织学生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明白了信鸽的种类,以及信鸽是如何记住路线的。课上学生的积极性较高,教学效果显著。
  以上三个问题对于理解文章内涵有多大意义姑且不谈,单就讨论这三个问题的时间占了一堂课的三分之一还要多,是对时间和资源多大的浪费啊!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之一,在此精神引领下,课堂确实也呈现出了许多精彩。但并非所有的生成都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课堂中的生成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必须考虑时间的有限性,不能让教师和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信马由缰。这样生成,学生的双基训练无法落实,语文素养得不到提升,语文将不语亦不文。
  二、精心预设情境,让生成绿叶成荫
  教师可以把精心预设的情境作为土壤,让知识、能力、素养的种子在这里萌芽、生根,以至茁壮成长。试看本县青年教师赛课中李埝小学程小侠老师执教的二年级口语交际《买文具》的精彩片段:
  教师先与学生谈话,抛出主题“帮张小雨买文具”,明确哪些是文具,同桌练习买文具,明白买文具时要注意礼貌后设计如下的情境练习:
  1.假如买文具时,少给人家钱了,该怎么办?
  生:把钱送回去。
  师:该怎么解释呢?
  (师生讨论,师生情境表演)
  2.把钱还给人家后,你却发现买错东西了,该怎么办?
  生:去找售货员调换。
  师:该怎么调换,你该怎么和人家说?谁来替老师去调换一下。
  (师生讨论,学生交际表演)
  3.买东西时要怎样做,才能避免这些事情的发生?
  (师生讨论,学生汇报、交流)
  以上课例中,教师不断地变换情境,用精心设计的情境作为契机,先勾起学生和教师交流的天性,再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在表演中成功地满足了学生的交际欲望。
  三、随机睿智灵动,让生成璀璨夺目
  生成的教学是可遇不可求的,生成的条件有很多,我们不能刻意追求生成,但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在不断变化的课堂上,发现、判断、整合信息,营造个性化的学习氛围,组织开放性的活动,及时地给予学生引领指导。笔者有幸参加了333工程培训,于今年5月21日在连云港市解放路小学观摩了赣榆县实验小学朱红甫老师执教的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课,与同仁们共享如下精彩片段:
  师:从黑云翻墨、白雨跳珠能看到雨大,还有哪些能感受得到雨大?
  生:望湖楼下水如天。
  师:读了这句诗,你的感受怎么样?
  生:水向天空一样无边无际。
  生:水天交融,水天一色,水向天空一样广阔。
  师:雨下得大、急,正当它要吞噬万物的时候,来了一阵卷地风,(指名读“卷地风来忽吹散”)
  师:读了这句诗句,你觉得哪些字要强调,为什么?
  生:忽吹散。
  师:这个卷地而来的风,吹散了什么?吹走了什么?吹来了什么?
  生:吹来了明媚的阳光。
  生:吹来了美丽的雨后景色。
  生:吹来了苏轼愉悦的心情。
  师:读了这首诗,你感觉愉快吗?把你的感受读一读。
  (生声情并茂地读书)
  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借雨赞美默默奉献的人们;“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写雨让人情乱,让人断魂;作者苏轼为什么对这场雨情有独钟呢?
  师:“自请外任”到杭州做了通判,其实就是被贬啊!
  让学生再次感情朗读。
  师:六月二十七日风和日丽,苏轼和好朋友在望湖楼上一边饮酒一边欣赏西湖的美景,忽然听见雷声大作,只见……师生配乐朗读)
  接着让学生续写诗意,指名读续写的诗意。
  师:这卷地的风,吹走了苏轼的忧愁,吹散了苏轼心头的乌云,苏轼与1101年8月离去了。他留给了我们什么呢?(师自问自答)孩子们,也许在人生的道路上会遇到坎坷和波折,我们会想起……这雨、这云、这天(师生感情朗读古诗)课结束。
  灵动的课堂需要浑然天成,需要巧妙地安排教学过程,还要善于抓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想像、思维的节点,捕捉调动学生生活经验的契机,带领学生由浅入深地解读文本。以上课例中,朱老师打破常规揭示课题后就介绍作者的模式,而是让学生对文本有了一定理解的基础上再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引领学生用心灵和文本对话,用心灵和作者交流,所以这节语文课充满了灵性和活力。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就是渗透、感染,就是潜移默化。当学生用心灵与文本对话,与作者交流之际,学生也就领悟了作者的言外之意,文章的意外之境。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得到了语感的训练,形成了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是一个无限的可探索的空间,有效的语文教学也是我们不懈的追求。愿我们的语文教师睿智地耕耘在有效教学的沃土上,让语文充满灵动的魅力而璀璨夺目。
其他文献
奉贤位于上海市南部,南临杭州湾,有31.6km长的海岸线,加上又地处中纬度地区,为多种气候类型的交汇区,气候多变,突发性气象灾害发生频繁,特别容易遭受台风、大雾等恶劣天气的
摘要:我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0发展的经验。”关键词:幼儿园;快乐教育;健康发展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2-101-001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根据多年的研究,提出一个系统的理论:人有避苦趋乐的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和新时期、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我院行政管理工作中推进
近年来,随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城乡居民对羊肉的需求越来越多,肉羊生产呈现方兴未艾之势,我国的养羊业.已跨入世界生产大国行列;发展养羊产业,提高养羊业的整体效益,完全符合我国农业
水稻螟虫是沿江地区水稻上常发性害虫,是水稻生产中突出的问题之一,必须认真对待,重点加以防治。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是我国及东南亚许多水稻生产国的主要害虫。我国每年因此虫危害造成的直接稻谷损失为10~15亿kg,2005年四代褐飞虱在上海大暴发,经全力防治仍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