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比较教学法是高职会计教学中经常要运用到的教学方法。高职财务会计教学是一门综合运用能力较强的学科,正确的使用比较教学法服务于教学可以使学生分清概念,提高他们的判断分析能力。本文就比较教学法在高职财会教学中的运用作一系列探讨。
[关键词]财务会计比较教学法运用
一、比较教学法理论
比较是从“分析与综合”到“抽象与概括”的桥梁。通过比较来认知异中之同,就是认识事物的共性,即规律性;通过比较来辨别同中之异,就是认识事物的个性,即变化和发展。在教学活动中,“知同”才能把握教学内容的基本规律,温故知新,举一反三;“辨异”才能见微知著,触类旁通。比较就是确定事物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比较教学法就是把彼此之间具有某种联系的教学内容放在一起加以对比分析,以确定异同关系,帮助学生认识其本质差异。比较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体现教学内容之间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它一改以往教师讲授学生听课的传统教学模式,变单向教学为互动教学,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基础教育中早已被广泛应用并加以研究。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既有文体的比较,又有意境、情感、表现手法、文章结构、字词句的比较,更有对比较类型、比较方法的研究等等。在课程教学中运用比较教学法,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比较,可以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质与特征,使学生获得的新知识更加鲜明、准确,已学的旧知识更加深刻、牢固。
由此看来,比较教学法是一种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创设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的教学法。
二、财务会计学与比较教学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原则的统一,好的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工作的必须条件。比较教学法的特征限定了运用比较教学法的前提条件,即教学内容既有相关性、相似性,又有相差点、相异点。相同是比较的基础,相异是比较的结果。
提到财务会计的教学方法,教师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化解教学内容相对枯燥的难点;缩小课程的实践性与大部分高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缺少感性认识之间的差距;加强实践性环节,创设模拟实训等接近实践的环境,提高学生对会计的感性认识等等。而理论课教师经常考虑的是如何巧妙地引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精选案例、习题,有针对性地加以讲解分析,而很可能并不会马上联想到其实很常见的比较教学法。在财务会计教学中,教学内容的相关性、相似性,同一事项不同处理方法的比较无处不在,因此,比较教学法在财务会计教学中有着广阔的空间。在此,教师的知识积累和教学经验越丰富,运用比较教学法就会越发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三、在财务会计学课程中运用比较教学法
求同比较,找出规律将相同的知识放在一起,使学生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加深理解、增强记忆。例如,对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与存货的跌价准备、短期投资的跌价准备与长期投资的减值准备之间进行类比,加以分析,从而得出如下结论:准备的目的相同,都是出于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做法相同,都是先一方面计入费用而另一方面计提准备以备不时之需。这种求同比较使学生加深了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对于在复习课中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非常有效。
求异比较,揭示变化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差异。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揭示出这种差异。在会计教学实践中,求异比较大量、广泛的存在着,使用频率也远远超过求同比较。例如,将固定资产的两种加速折旧法——年限总和法与双倍余额递减法放在一起做比较,可以非常明显地得出两大不同:一是净残值的处理不同。前者是先扣除净残值,后者是在最后到期前两年扣除;二是递减的方式不同。前者是余额不变,每年的折旧率在递减,后者是每年的折旧率不变,但是净值每年在递减。通过求异比较,能够引导学生提纲挈领地抓住事物之间的本质不同,领会其精髓。
求同存异,找准关键,对于有些内容的比较,求同是为了简化事物的次要矛盾,依此类推;存异是为了找准关键、突出难点。
选优示错,变通比较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种现象:教师安排学生对授课内容进行比较、提出质疑,学生却“深信不疑”。原因是学生不知如何发现问题而感到无从下手。没有比较也就没有所谓的分析归纳。在此,对于一些理解起来难度不大但内容繁多,不容易记忆的项目,可采用教师引导、提出备选答案,让学生比较体会最终选优的方法。例如,关于离退休人员的医药费开支如何处理的问题,可由教师列出“管理费用”和“应付福利费”两个备选答案。这样既可降低难度,又能帮助学生比较分析,结合会计原则得出结论。再如筹建期间的借款利息开支是计入“长期待摊费用”还是“财务费用”或“在建工程”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选优辨析,主动获取知识、掌握知识并触类旁通。
比较教学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因此要求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应立足全书甚至学生整个学习阶段的全部课程。不单考虑“点”上的内容,更要顾及“线”和“面”,甚至其他学科和课外内容。同时选准比较的内容与方式,真正实现通过比较加深学生对某一问题的认识的目的。应注意避免无需比较的内容,例如原本就不难理解,或彼此的异同点都很少的内容,以免做无用功,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比较教学法的优势和作用。
参考文献
[1]阎达五.面向21世纪会计学类系列课程及其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易东平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黄景贵.经济管理教学方法及教学管理研究[M].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财务会计比较教学法运用
一、比较教学法理论
比较是从“分析与综合”到“抽象与概括”的桥梁。通过比较来认知异中之同,就是认识事物的共性,即规律性;通过比较来辨别同中之异,就是认识事物的个性,即变化和发展。在教学活动中,“知同”才能把握教学内容的基本规律,温故知新,举一反三;“辨异”才能见微知著,触类旁通。比较就是确定事物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比较教学法就是把彼此之间具有某种联系的教学内容放在一起加以对比分析,以确定异同关系,帮助学生认识其本质差异。比较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体现教学内容之间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它一改以往教师讲授学生听课的传统教学模式,变单向教学为互动教学,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基础教育中早已被广泛应用并加以研究。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既有文体的比较,又有意境、情感、表现手法、文章结构、字词句的比较,更有对比较类型、比较方法的研究等等。在课程教学中运用比较教学法,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比较,可以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质与特征,使学生获得的新知识更加鲜明、准确,已学的旧知识更加深刻、牢固。
由此看来,比较教学法是一种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创设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的教学法。
二、财务会计学与比较教学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原则的统一,好的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工作的必须条件。比较教学法的特征限定了运用比较教学法的前提条件,即教学内容既有相关性、相似性,又有相差点、相异点。相同是比较的基础,相异是比较的结果。
提到财务会计的教学方法,教师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化解教学内容相对枯燥的难点;缩小课程的实践性与大部分高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缺少感性认识之间的差距;加强实践性环节,创设模拟实训等接近实践的环境,提高学生对会计的感性认识等等。而理论课教师经常考虑的是如何巧妙地引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精选案例、习题,有针对性地加以讲解分析,而很可能并不会马上联想到其实很常见的比较教学法。在财务会计教学中,教学内容的相关性、相似性,同一事项不同处理方法的比较无处不在,因此,比较教学法在财务会计教学中有着广阔的空间。在此,教师的知识积累和教学经验越丰富,运用比较教学法就会越发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三、在财务会计学课程中运用比较教学法
求同比较,找出规律将相同的知识放在一起,使学生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加深理解、增强记忆。例如,对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与存货的跌价准备、短期投资的跌价准备与长期投资的减值准备之间进行类比,加以分析,从而得出如下结论:准备的目的相同,都是出于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做法相同,都是先一方面计入费用而另一方面计提准备以备不时之需。这种求同比较使学生加深了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对于在复习课中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非常有效。
求异比较,揭示变化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差异。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揭示出这种差异。在会计教学实践中,求异比较大量、广泛的存在着,使用频率也远远超过求同比较。例如,将固定资产的两种加速折旧法——年限总和法与双倍余额递减法放在一起做比较,可以非常明显地得出两大不同:一是净残值的处理不同。前者是先扣除净残值,后者是在最后到期前两年扣除;二是递减的方式不同。前者是余额不变,每年的折旧率在递减,后者是每年的折旧率不变,但是净值每年在递减。通过求异比较,能够引导学生提纲挈领地抓住事物之间的本质不同,领会其精髓。
求同存异,找准关键,对于有些内容的比较,求同是为了简化事物的次要矛盾,依此类推;存异是为了找准关键、突出难点。
选优示错,变通比较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种现象:教师安排学生对授课内容进行比较、提出质疑,学生却“深信不疑”。原因是学生不知如何发现问题而感到无从下手。没有比较也就没有所谓的分析归纳。在此,对于一些理解起来难度不大但内容繁多,不容易记忆的项目,可采用教师引导、提出备选答案,让学生比较体会最终选优的方法。例如,关于离退休人员的医药费开支如何处理的问题,可由教师列出“管理费用”和“应付福利费”两个备选答案。这样既可降低难度,又能帮助学生比较分析,结合会计原则得出结论。再如筹建期间的借款利息开支是计入“长期待摊费用”还是“财务费用”或“在建工程”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选优辨析,主动获取知识、掌握知识并触类旁通。
比较教学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因此要求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应立足全书甚至学生整个学习阶段的全部课程。不单考虑“点”上的内容,更要顾及“线”和“面”,甚至其他学科和课外内容。同时选准比较的内容与方式,真正实现通过比较加深学生对某一问题的认识的目的。应注意避免无需比较的内容,例如原本就不难理解,或彼此的异同点都很少的内容,以免做无用功,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比较教学法的优势和作用。
参考文献
[1]阎达五.面向21世纪会计学类系列课程及其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易东平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黄景贵.经济管理教学方法及教学管理研究[M].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