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8-0017-01
我国的职业教育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可以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中等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劳动者。由此可见,职业教育具有它的特殊属性,这种特殊属性决定了职业教育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对社会直接有用的人,以适应现实社会的选择。因此,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而缺少必要的人文涵养,更不用说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了。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使我们的学生不被时代大潮所淹没,就需要彻底改变我们的教育理念,需要将人文教育的思想渗透于职业教育的每个环节,这既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更是做人的需要。
人文精神,是可以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实践来逐步探索体会的。
语文是职业学校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工具学科,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其它学科的学习,而且会对他们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新时期的语文教育必须追随时代的脚步,担负起自身的责任,构建新的适应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教育教学体系,这个体系应当是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语文教学应为人的全面发展、人的一切思维和技术“设置平台”,使人类及其思维和技术在语文设置的“平台”上获得更大的发展。中职学生不仅要学好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应在语文学科里获得一种深厚的人文修养。
一、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思想源泉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很多职校往往采用所谓量化管理模式,对学生的学习及表现进行分值统计。这种量化管理常常形成一定的制度规定,被称之为“德育考核”,在对学生评价中占有比学习成绩更重的比重,学期末记入学生档案。这种管理体体制对有些学生确有一定的约束和规范作用,但并没有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有时往适得其反,一些学生会对这种缺少人文关怀的制度产生反感和叛逆的情绪。
许多学生在初中时表现就不是很好,有着严重的自卑心理,进入职校对他们来说是迫不得已的选择,但职校对他们来说毕竟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希望的起点。再加上职校招生的地域范围一般大于一些地方性的普通高中,跨县市、跨地市。心理尚不成熟的他们离开父母以后开始过像大学新生一样的独立生活,因此会产生更多更强烈的情感饥渴,需要有人给予关怀和爱护。可他们一到了职校,发现很多东西还是像他们初中一样,因此对前途对未来更加缺乏信心,对自己越没有了清醒的认识。很多学生刚刚入校以来还能遵守校纪校规,久而久之也就习以为常,甚至还会产生抵触情绪,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你叫他往东,他偏要向西。更有甚者,产生反抗对立情绪,当面顶撞,公开叫板;甚至说,处分怕啥,最多不在这个学校读书了。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弥补职校的这种“硬管理”所带来的弊端。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广阔的空间,语文教学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一切人的规律和规矩,方寸任驰骋!试想一个思想端正,意志坚强,有着高级审美趣味的学生又怎会每天无所事事惹事生非呢?因此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它是职校德育教育的思想源泉,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深深沃土。那么究竟何为人文教育呢,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二、 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内涵
语文不仅是一种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构成;语文不等同于“文学”,不等同于“文化”,但从语文的功能看,语文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传达的是思想与情感,承载的是文化精神、价值观念和人类的文化成果。
因此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可以包含下面两层含义:
一是语文教育的内容具有人文性。语文教育的内容包括了①丰富的思想性。"思想性"包括哲学原理、自然事理、社会伦理、人生理想、民族意识、思想方法、良好习惯等等,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范畴。②情感意向性。语文教材中凝聚了人类丰富的情感(喜怒哀乐、悲欢离愁、亲情、友情、爱情、爱国之情、正义感、理智感等)和个性心理品质(如兴趣、动机、意志、性格、气质等)。③美感性。语文教材集结了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和实用文章,包容了美的各个领域和各种形态,如人性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等等。
二是语文教学方法具有人文性。语文教学中的主体与客体之间不是对立的两极,而是呈现出主客体交融的趋势,主体必须积极的调动自身的思想感情才能进入客体,达到对客体的真正理解,同时客体中蕴含的情感因素也对主体进行渗透,所以语文教学较之其他学科更看重的是感悟和想象。然而科学主义思想观念在教育范畴演化为重理轻文的现象,具有人文性质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被自然科学化,使文科教学向理科教学模式靠拢,导致人文精神内蕴、人文价值体系、包括理想信念、审美趣味的丧失。
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虽然没有升学的压力,或多或少地能够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但长期以来的教育改革并没有使职校的语文教学有过根本的改变,和其它的一些普通高中也没有什么区别,这固然是由职业教育的特殊属性决定,但缺乏思想上的认识还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必须结合职业学校固有的特点,对语文课堂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
三、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及人文教育的实施
我们知道,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的三个基本要素。而在这三者当中,教学内容虽不具有唯一性,但从总体上来看却是固定的。而教师和学生,无论从角色还是地位来看,教师都是处于主动地位的。因此,教师必须在把握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和行为动向,才能在教学中达到自己期望的目标。
从总体上来看,职业学校的学生的文化基础都比较薄弱,从入学成绩来看,大部分职校生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偏科现象严重。他们大多只是冲着学习一技之长才走进了职校的大门,甚至一些学生连最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都不具备,更不用说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鉴赏了,课堂上只有一些故事性的东西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比如我在教文言文《劝学》一课时,反复读了大概有十几遍,有些学生还是将“有”(yòu)读成“有”(yǒu),将“生”(xìng)读成“生”(shēng);而在教授《雷雨》时,在讲到周朴园、侍萍、四凤、周平、鲁大海等的这些看起来毫无关系的人却有着错综复杂的血缘关系和矛盾冲突时,就连平时最不爱学习的学生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不仅积极参与表演还很快就理清了每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各自特点。由此可见,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把学生从被动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从而使他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好的文学作品能陶冶人的性情,潜移默化的培养美好的情操。像教材中一些古典诗歌,积聚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情感,具有丰富的感觉美,意象美,情感美,和难以超越的语言美。语文教学就应该抓住这些最能调动学生审美情感的名篇佳作,来挖掘学生内心深处的人文关怀。比如我在教授诗歌《将进酒》一课时,主要采用了感悟和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挖掘出了诗歌的三大亮点:开阔的境界,自信的精神,豪放的情怀。在诵读感悟中,在思考发现中让学生开拓视野,开阔胸襟,培养大气,提升自我。而实践证明,学生对这些文质兼美的作品确实比较容易接受,而对一些无关痛痒的议论文章则厌烦至极。因此,重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质,重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就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文学教育,使學生随时随地都有学习语文的机会,学习做人的机会。
教师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的一个榜样,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观察和感受必然会对其产生强烈的影响,因此要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看到的一些真善美或假恶丑拿到课堂上来交流,正确地加以引导。一切从生活实际出发,从人性出发,才不致使人文教育伦为一句空话,才不致使语文课堂伦为虚无缥渺的空中楼阁。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全面提升职业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才能够更快的达到我们的教育目标。
我国的职业教育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可以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中等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劳动者。由此可见,职业教育具有它的特殊属性,这种特殊属性决定了职业教育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对社会直接有用的人,以适应现实社会的选择。因此,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而缺少必要的人文涵养,更不用说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了。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使我们的学生不被时代大潮所淹没,就需要彻底改变我们的教育理念,需要将人文教育的思想渗透于职业教育的每个环节,这既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更是做人的需要。
人文精神,是可以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实践来逐步探索体会的。
语文是职业学校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工具学科,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其它学科的学习,而且会对他们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新时期的语文教育必须追随时代的脚步,担负起自身的责任,构建新的适应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教育教学体系,这个体系应当是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语文教学应为人的全面发展、人的一切思维和技术“设置平台”,使人类及其思维和技术在语文设置的“平台”上获得更大的发展。中职学生不仅要学好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应在语文学科里获得一种深厚的人文修养。
一、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思想源泉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很多职校往往采用所谓量化管理模式,对学生的学习及表现进行分值统计。这种量化管理常常形成一定的制度规定,被称之为“德育考核”,在对学生评价中占有比学习成绩更重的比重,学期末记入学生档案。这种管理体体制对有些学生确有一定的约束和规范作用,但并没有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有时往适得其反,一些学生会对这种缺少人文关怀的制度产生反感和叛逆的情绪。
许多学生在初中时表现就不是很好,有着严重的自卑心理,进入职校对他们来说是迫不得已的选择,但职校对他们来说毕竟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希望的起点。再加上职校招生的地域范围一般大于一些地方性的普通高中,跨县市、跨地市。心理尚不成熟的他们离开父母以后开始过像大学新生一样的独立生活,因此会产生更多更强烈的情感饥渴,需要有人给予关怀和爱护。可他们一到了职校,发现很多东西还是像他们初中一样,因此对前途对未来更加缺乏信心,对自己越没有了清醒的认识。很多学生刚刚入校以来还能遵守校纪校规,久而久之也就习以为常,甚至还会产生抵触情绪,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你叫他往东,他偏要向西。更有甚者,产生反抗对立情绪,当面顶撞,公开叫板;甚至说,处分怕啥,最多不在这个学校读书了。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弥补职校的这种“硬管理”所带来的弊端。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广阔的空间,语文教学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一切人的规律和规矩,方寸任驰骋!试想一个思想端正,意志坚强,有着高级审美趣味的学生又怎会每天无所事事惹事生非呢?因此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它是职校德育教育的思想源泉,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深深沃土。那么究竟何为人文教育呢,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二、 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内涵
语文不仅是一种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构成;语文不等同于“文学”,不等同于“文化”,但从语文的功能看,语文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传达的是思想与情感,承载的是文化精神、价值观念和人类的文化成果。
因此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可以包含下面两层含义:
一是语文教育的内容具有人文性。语文教育的内容包括了①丰富的思想性。"思想性"包括哲学原理、自然事理、社会伦理、人生理想、民族意识、思想方法、良好习惯等等,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范畴。②情感意向性。语文教材中凝聚了人类丰富的情感(喜怒哀乐、悲欢离愁、亲情、友情、爱情、爱国之情、正义感、理智感等)和个性心理品质(如兴趣、动机、意志、性格、气质等)。③美感性。语文教材集结了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和实用文章,包容了美的各个领域和各种形态,如人性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等等。
二是语文教学方法具有人文性。语文教学中的主体与客体之间不是对立的两极,而是呈现出主客体交融的趋势,主体必须积极的调动自身的思想感情才能进入客体,达到对客体的真正理解,同时客体中蕴含的情感因素也对主体进行渗透,所以语文教学较之其他学科更看重的是感悟和想象。然而科学主义思想观念在教育范畴演化为重理轻文的现象,具有人文性质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被自然科学化,使文科教学向理科教学模式靠拢,导致人文精神内蕴、人文价值体系、包括理想信念、审美趣味的丧失。
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虽然没有升学的压力,或多或少地能够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但长期以来的教育改革并没有使职校的语文教学有过根本的改变,和其它的一些普通高中也没有什么区别,这固然是由职业教育的特殊属性决定,但缺乏思想上的认识还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必须结合职业学校固有的特点,对语文课堂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
三、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及人文教育的实施
我们知道,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的三个基本要素。而在这三者当中,教学内容虽不具有唯一性,但从总体上来看却是固定的。而教师和学生,无论从角色还是地位来看,教师都是处于主动地位的。因此,教师必须在把握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和行为动向,才能在教学中达到自己期望的目标。
从总体上来看,职业学校的学生的文化基础都比较薄弱,从入学成绩来看,大部分职校生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偏科现象严重。他们大多只是冲着学习一技之长才走进了职校的大门,甚至一些学生连最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都不具备,更不用说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鉴赏了,课堂上只有一些故事性的东西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比如我在教文言文《劝学》一课时,反复读了大概有十几遍,有些学生还是将“有”(yòu)读成“有”(yǒu),将“生”(xìng)读成“生”(shēng);而在教授《雷雨》时,在讲到周朴园、侍萍、四凤、周平、鲁大海等的这些看起来毫无关系的人却有着错综复杂的血缘关系和矛盾冲突时,就连平时最不爱学习的学生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不仅积极参与表演还很快就理清了每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各自特点。由此可见,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把学生从被动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从而使他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好的文学作品能陶冶人的性情,潜移默化的培养美好的情操。像教材中一些古典诗歌,积聚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情感,具有丰富的感觉美,意象美,情感美,和难以超越的语言美。语文教学就应该抓住这些最能调动学生审美情感的名篇佳作,来挖掘学生内心深处的人文关怀。比如我在教授诗歌《将进酒》一课时,主要采用了感悟和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挖掘出了诗歌的三大亮点:开阔的境界,自信的精神,豪放的情怀。在诵读感悟中,在思考发现中让学生开拓视野,开阔胸襟,培养大气,提升自我。而实践证明,学生对这些文质兼美的作品确实比较容易接受,而对一些无关痛痒的议论文章则厌烦至极。因此,重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质,重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就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文学教育,使學生随时随地都有学习语文的机会,学习做人的机会。
教师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的一个榜样,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观察和感受必然会对其产生强烈的影响,因此要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看到的一些真善美或假恶丑拿到课堂上来交流,正确地加以引导。一切从生活实际出发,从人性出发,才不致使人文教育伦为一句空话,才不致使语文课堂伦为虚无缥渺的空中楼阁。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全面提升职业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才能够更快的达到我们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