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中的“语录仗”

来源 :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oodd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不久拍摄的故事片《戴手铐的旅客》中,有这样一个颇有趣味的细节:一个戴红袖章的红卫兵姑娘在水果摊上东挑西拣地选大苹果,售货员大嫂不耐烦地对她喊:“要斗私批修!”红袖章姑娘则回敬她一句:“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
  从总体上说,这部电影表现的“文革”是不真实的,有许多从政治概念出发图解“文革”经不起推敲的地方,但前面提到的那个细节却十分真实。了解“文革”的年轻人或外国人在看到这个细节时可能会不知所云,不明白买卖双方在嚷些什么,而每一个“文革”过来人都会明白,她们嚷的都是“毛主席语录”,是在使用对自己有利的“毛主席语录”打“语录仗”。
  在“文化大革命”的头几年里,除去“最高统帅”毛泽东和最底层的“牛鬼蛇神”“专政对象”外,在中国大陆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技、社会各个领域,几乎人人是《毛主席语录》不离手,“毛主席语录”不离口。“毛泽东思想统帅一切”变成了“毛主席语录”统帅一切。
  因为事事离不开“毛主席语录”,在民间就出现了许多“活学活用毛主席语录”的新花样。比如:
  利用“毛主席语录”行乞。乞丐向人乞讨时,先振振有词地背诵:“最高指示: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然后向你伸手。
  利用“毛主席语录”卖艺贩药。跑江湖卖艺贩药者,在乡场上拉好了圈子,表演之前,不再说以前那些“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之类的套话,而是先恭恭敬敬捧出《毛主席语录》,请围观者跟他一起诵读“最高指示”:“要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中去”。这段被称作“六二六指示”的“语录”,虽然在《毛主席语录》中没有收录,但“文革”时期经官方媒体一再宣传已尽人皆知。但在诵读时也得照例捧着《语录》本做做样子。有了这段“语录”作为铺垫,江湖艺人的贩药就似乎成了“贯彻落实最高指示”的革命行动了。
  利用“毛主席语录”治疗精神疾病。当时有一家精神病院曾总结出经验推广介绍,他们组织精神病人学习毛主席著作,背诵毛主席语录,使得精神病人的治愈率大大提高。这说来有些荒诞,不过,在实际生活中,那段“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的“毛主席语录”和与此有关的信念,确实也曾支撑着一些受到打击迫害的人们战胜了精神崩溃的危机。
  在大量使用“毛主席语录”的花样中,最常见的是“打语录仗”。
  “打语录仗”,是“文化大革命”中独具特色、也是“史无前例”的现象。“文革”时期的中国,几乎人人都会以“毛主席语录”作为“克敌制胜”的法宝来保护自己,压服对方。因为毛主席的话是“最高指示”,谁敢不服从,就等于是“抗旨”。只要能说出一段对自己有利的“最高指示”,就等于是在两军对阵中抢占了“政治制高点”。
  由于“毛主席语录”已经渗透到生活的诸多细节中,小孩们耳濡目染也会背许多段,在挨家长打的时候,便会无师自通地喊出“要文斗不要武斗!”这种似是而非的语录口号,而家长们也多半会因受到这一“最高指示”的制约,忍气住手,不敢再打——除非能想出新的理由而且同样以一段“毛主席语录”来给自己撑腰。
  最缺少文化的农民,也学会了用“毛主席语录”与人争论。著名作家陈白尘《牛棚日记》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在“五七干校”时,一次有公社鸭群进入中国作协连队的地盘内,干校的人去制止,却遭到放鸭农民义正辞严的反击,“牧鸭人蛮横甚,说土地是国家的,谁都可以放牧;你们是来向贫下中农学习的,打击贫下中农等于打击革命云云”。陈白尘叹道:“毛泽东思想谁都可以用来作自卫武器,可笑之至。”那位农民所运用的“毛主席语录”,出自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原话是:“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若否认他们,便是否认革命。若打击他们,便是打击革命。”这段“语录”在“文革”初期曾由官方媒体反复广播、刊登,在农村则到处都写在墙上、石碑上,每当开会(不论是学习会还是批判会)前都必定要读上几遍,即使不读书的农民也耳熟能详了。
  当时在两派辩论或争吵中,还有用“毛主席语录”来骂人的。比如,若要想骂对方“不要脸”,就可以引用这段“语录”:“只有不要脸的人们才说得出不要脸的话,顽固派有什么资格站在我们面前哼一声呢?”(这段“语录”出自毛泽东《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还有一句常被用来辱骂对方的“语录”是:“死皮赖脸,乱吹一顿,不识人间有羞耻事。”(出自同一篇文章,原也是骂反共顽固派的,其前边几句是“……借统一之名,行专制之实,挂了统一的羊头,卖他们的一党专制的狗肉”,接下来才是“死皮赖脸……”这几句)那时,毛泽东的《念奴娇·鸟儿问答》词还没有公开发表,要不然,那首词中的“不须放屁”肯定会成为两派辩论或争吵中使用率极高的“语录”。
  “打语录仗”之风,居然还影响到了七十多岁的历史学家顾颉刚,顾老先生从来不大过问政治,历次政治运动中常常跟不上形势,在“文化大革命”中竟也受周围环境影响而学会了以“毛主席语录”为武器。1967年,他已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反革命”“反共老手”,但在群众组织卷入派性斗争,对他疏于看管时,他又忍不住旧习复发,阅读古籍,并将所想到的古史问题记入笔记。他的老伴怕他又因此获罪,进行制止,他则以“毛主席语录”“抓革命,促生产……”来作抵挡。一年后,顾颉刚又被迫作检讨,检讨中承认自己这个做法是“打着红旗反红旗”。
  “文革”时在中央广播事业局工作的美国专家李敦白(当时著名的外国专家造反派代表人物),后来在他的回忆录《我在毛泽东身边的一万个日子》里写到这样一次“语录仗”:
  广播学院的红卫兵要冲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揪“走资派”,而“保守派”和负责保卫广播电台的士兵们则不准学生进入,双方对峙并各自读起了《毛主席语录》。一方读“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另一方读“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互不相让。   李敦白说:那是毛泽东与毛泽东的对抗。他感叹道:没有任何权威,任何双方都承认的党领导人或任何一个人能告诉我们,这些引自毛语录的话哪一条能适用于目前的情势?
  更加有趣的是,“文革”初期调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的童小鹏,在《少小离家老大回——童小鹏回忆录》一书中回忆了一次周恩来亲自参加的“语录仗”。
  当时,中央办公厅由戚本禹领导的造反派——“中南海红色造反团”要在怀仁堂东边一个食堂批斗童小鹏,但那个食堂离毛泽东住地较近,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担心影响毛泽东的休息,要造反团换到西边的食堂去批斗,但造反团不听。汪东兴向周恩来反映后,周恩来亲自来劝说,造反团的人就搬出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的一段语录:“一切革命同志都要拥护这个变动,否则他就站到反革命立场上去了。”似乎不支持他们在这里开会就是“站到反革命立场上去了”,真是咄咄逼人。
  周恩来立即拿出随身携带的《毛主席语录》,很熟练地翻到其中关于“纪律”的部分,念到:“在人民内部,不可以没有自由,也不可以没有纪律;不可以没有民主,也不可以没有集中。”
  造反派听了,面面相觑,无言以对,只好收兵。
  关于用“毛主席语录”来作为武器保护自己,还有一则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就流传甚广的趣闻。
  据说,陈毅元帅在一次接受造反派批判时,要造反派跟他一起翻开《毛主席语录》271页“共同学习最高指示”。他带头诵读道:“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陈毅是个好同志。’”可是,《毛主席语录》并无271页,造反派发现上当,欲批判陈毅“伪造最高指示”,但在会场上的周恩来却证实毛主席说过这句话。
  对于此事,作家权延赤在《微行——杨成武在1967》一书中作了添枝加叶、生动具体的描述。但据当年陈毅的秘书杜易说:“其实,根本没有那回事。众所周知《毛主席语录》总共只有270页,陈毅在挨批的时候,造反派们无中生有地横加‘罪名’,他怎么能再编造这么一条‘语录’作为挡箭牌呢!如果编这么一条语录,岂不是又要罪上加罪!我认为,当时流传这个故事,是正直的人们肯定陈毅是一位好同志,为陈毅挨批抱不平,希望毛主席出面保护陈毅,为陈毅说句公道话。”当时任外交部西亚非洲司司长的柯华也说:“实际上没有这么回事。”“这个流传甚广的传说却可以说明,人民群众对陈毅不屈的精神是多么敬佩和爱戴。”
  (摘自《龙门阵》)
其他文献
美国西点军校,有一个历久不变的传统,新生遇到学长或军官问话,只能按规范选择回答: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不知道;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新生除了这4种标准回答方式,不能再多说一个字。学校之所以这样规定,就是要让学生明白,要成为一名最优秀的军人,首先必须学会服从和忍耐。一旦没有解释的余地,就会尽心尽力地把事情做圆满。一次,连长派新兵赖瑞到营部办事,只给了他一个钟头时间,却交待了7项任
期刊
你有多久没有没有在清晨太阳未出来之前走出房间了呢?你有多久没有呼吸过清晨未被污染的空气?你有多久没有抚摸过在晨曦里倔强的小草?嘿,你的长大是否让你慵懒起来?  后来的你,只见过世界黑暗的样子,繁华落尽。因为你总是在世界开始休息的时候不能入眠,那时的世界疲惫一天,一天的浑浊悬浮在空气里,这让你为之头疼。可是当世界开始醒来的时候,你还在梦乡,于是你一次次的错过世界醒来的模样。你有些懊恼自己的忙碌,让自
期刊
有一回,我在一场比赛中拔得头筹,我满心欢喜地告诉妈妈,我说:“妈妈,我马上就有工作了。”妈妈听后特别高兴,给我做了我喜欢吃的烧鱼。那个晚上,我简直活蹦乱跳地快把我的床给折腾坏了,我非常期盼那份工作的到来。  可还没等我从日光中醒来,大概早上7点45分,公司打来电话说我被高层领导pass了。我只轻轻地“哦”了一声,像啜饮了一口苦茶,7点48分我脱下西服,换掉皮鞋,穿着邋遢,跑到窗户边,我将纸糊的窗户
期刊
阿拉伯语专业奇难无比。我们每天背新词、句型到深夜,第二天在课堂上依然难免犯错。  我和我的同学当惯了所谓的“佼佼者”,面对这样的状况都傻了眼:自己的优势在哪里?自己的成就感在哪里?  同学们迅速分成了几类:有不分昼夜苦读阿语的,有抢时间、挤精力学英语的,有心眼儿活搞点儿副业的,也有逃避现实耗费青春沉迷于恋爱、玩乐的。每种选择都体现了一种人生态度,事实上这些大一时的选择最后都导致了不同的就业去向。后
期刊
2014年9月,还是一名普通大学生的黄碧姬收到了阿里巴巴正式发出的赴美邀请函,成为马云邀请为阿里巴巴在纽约上市敲响开市钟的8名客户的普通人之一。黄碧姬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生,为什么能够得到马云的青睐而成为阿里巴巴上市的敲钟人,得到全世界关注的目光呢?  出生于1991年11月的黄碧姬,祖籍广东清远,2010年9月,考入中山大学南方学院,主修工商管理专业。由于家庭条件不好,黄碧姬入学后为解决生活困难,
期刊
成功,人之所欲,尤其当代人,连平凡都不甘接受,更何况失败。从进取的角度讲,成功是催人奋进的动力,是励志的源泉,没什么可以挑剔的。  钻研成功途径的学问,就是成功学。古人对成功也是衷心膜拜,《周易》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警言,为国为家为人为己,不管从哪个角度说,人的确应该自强不息,此乃天理人伦。  但,把一种观念捧到天上,则过犹不及。成功学最通俗的广告语当数“胜者王侯败者寇”,忽略是非,强调成
期刊
草样百合,在不经意中竟长出了花蕾。  这是妻子盆栽的名叫超级康巴斯的百合。此时的百合其茎亭亭玉立,其叶青秀葱翠,金黄的骨朵儿,在晨雾中像刚出浴的青春少女,面带露珠半娇羞,让人有了快意的遐想。  铃声打破了静谧,也搅碎了我的幻境。  电话是学生元庆打来的。他说师娘托他买的药膳方面的养生书,已经寄出。元庆是我的第一届学生,正在一所著名的医科大学读药理博士。他回来看我时,我谈到中年人的睡眠时,他提议我用
期刊
有一句广告词是这样写:“一个梦,两个梦,三个梦……”这广告词体现国人13亿个中国梦。这13亿个梦,结成红红的中国结,高高地挂在天空之中,与日月同辉。为追求梦想而努力,为实现理想而奋斗。当我们每个人的梦想都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就汇聚成了一股超强大的力量。  历史告诉我们,没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哪有梦想可言。当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当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时候,你不为国人统治阶级腐败的愚昧的举动而
期刊
爸:  您好!  提笔写这封信之前,我曾担心过信会寄不到您的手里,但稍作犹豫之后,我就坚定了信心,爸,以我与您之间深厚的父女之情,父亲在天之灵一定能感应到而且接收到并看到这封信的。  爸,您离开我们已好久好久了,十五年来生死两茫茫,真的是不思量,自难忘,每逢忆起您,您的音容笑貌就浮现在眼前,那么清晰那么亲切那么慈祥……  童年依稀的记忆中,爸您是一个慈爱的好父亲,物质匮乏的年代,爸竭尽所能,把最好
期刊
那年,我16岁,一个很淳朴很倔强的农村女孩。外面的经济大潮冲击着小乡村人们的头脑,我也下决心要走出小村,看看外面的世界。  初中毕业,不假思索报考了艺术学校。为此,老师为我叹息,但我不后悔,自己看准的事就干下去,那时的我丝毫没有想到会遇到许多棘手的事情。  面试那天,我带着书本,捎着路上解渴的几个甜瓜,独自踏上了去县城的路。初试取前5名,但我一点儿也不胆怯,因为我相信自己,几年来多次参加各种演出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