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贫困生”是指边远地区的孩子,他们缺少资料,缺少素材,生活色彩对他们来说是出奇的平淡,作文时自我感觉没什么“大事、要事、趣事、秘事……”可写。一谈到作文只有“握笔兴叹”,完全束手无策,无从下手……
面对作文“没啥可写”之困和材料“平庸”的尴尬,如何写出成功感人之作文,这是从教的语文教师共同经历的困惑。
一.常见的种种尴尬的境地
只要打开平庸材料之门,不仅可以开阔作文选材的视野,而且可以燃起同学们更高的作文热情,但是许多同学在作文实践中,又经常陷入以下种种尴尬的境地。
1.守着“平庸”挨饿,心中别扭
尽管眼前平庸材料一大堆,可拿起这件摇摇头,捡起那件叹口气,最后竟然找不到一件可用的。在这些同学的眼里,平庸材料成了看得见却抓不着的雾,每逢作文就仰天长叹:“平庸啊,你在哪里?”因为大事、要事、趣事和秘事这些“精品”库里货架空空而苦恼,“平庸”店打开了,货架上满满的,却仍然苦闷。“守着干粮挨饿”,这当然是别扭的。
2.为“平庸”而平庸,让人苦笑
“不是说平庸材料可以登作文大雅吗?那好,咱也‘平庸’一把。” “平庸”店一旦打开,那些因作文材料之泉枯竭干渴的同学会顿然生出跃跃欲试的喜悦。于是,有些人在把“平庸”作为手段的同时,也把平庸当了目的。读者(评委)读文章读的是滋味,也能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如果你的文章连一点点的滋味也不给读者,平庸材料几乎原封不动,或者作一下简单的处理之后就拿来,这能不让人苦笑吗?
3.给“平庸”插上孔雀尾巴,让人难受
有的同学倒不是原封不动地端出平庸,他们想给平庸打扮一下。为了让平庸“美丽”起来,在文末“揭示”出平庸“深刻”的含义。但是,这“深刻的含义”不是从平庸里“长”出来的,而是硬插上去的,就像给平庸的麻雀插上孔雀尾巴。孔雀尾巴是美丽的,但如果硬插在麻雀身上,弄的不伦不类,不让人难受吗?
4.给平庸材料嫁接感受,使人茫然
平庸材料能够写出佳作来,是因为作者的感受并不平庸。于是有些同学产生了这样的误解:只要写出不平庸的感受就行,至于不平庸的感受是怎么来的,可以不管。这样,就出现了在选定的平庸材料嫁接上别人的或者是自己曾经受别的事物的触动而产生的感受。例如有一个同学写斗蛐蛐,一只蛐蛐被另一只咬死了,这个同学写道:
我猛然醒悟:它也是一条生命啊!让它们互相残杀,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我自责,但为时已晚,瓶中倒下了一只,它死掉了。我感到心中沉重。我看到获胜的那只站在死去的蛐蛐旁边,仿佛也在埋怨我的过错。我将死去的蛐蛐埋掉,把活着的一只放了,让它自由自在地生活,永远不在重演今天的悲剧。
由于自己的缘故,死了小动物,从而引起内疚和自责,这倒可能。表现这样感受的文章也并不鲜见,可是如果内疚和自责没有来由,缺乏基础,成了“引进”后嫁接上去的,那么本来是美的感受也会变的不美。这样的感受使人茫然。
二.摆脱尴尬的基本途径
出现上述种种尴尬怎么办呢?如何摆脱运用平庸材料作文的尴尬,让情感升华袒露真实的灵魂色彩,创作出有滋味的精美文章呢?“再发现”和“再品味”是帮助同学摆脱尴尬的有效途径:
1.再发现
我们知道,文章若不是写自己独特的感受,是不可能产生佳作的。然而,感受又是带有倾向性的,而且感受的倾向是可以变化的。感受的倾向不同,会直接导致文章韵味的变化,关系到文章的成败。
有一个同学为使自己早晨上学不迟到,睡觉前把表拨快了一个小时,可是因为路上扎了车胎,结果还是迟到了,挨了老师的批评。这个同学就此写了一篇作文。她的结尾处写道:
倒霉,真倒霉,今天我怎么这么倒霉!星期一,星期一,这倒霉的“幸运日”,我要记住这一天。这位同学的感受倾向,很明显是“倒霉”。这样的感受倾向还可不可以变化呢?当然可以。例如:
(1)希望老师能够多理解学生。
(2)老师理解了是一种幸福,不理解是一种锻炼。
(3)应该感到高兴:一次小小的挫折使自己更深刻地认识了“人生不会一帆风顺”这个道理。
(4)应该醒悟:空喊“倒霉”的同时,时间又悄然逝去,这样只能加重损失的程度。
(还可以有其他的感受倾向。)
平庸材料正由于其平庸,所以比起大事、要事、趣事、秘事来,作文时更需要挑选。“选材”当然是一次重要的“发现”,但是,由于这发现往往靠的是直觉,所以如果止于这一次发现,势必由于材料本身的平庸,要么觉得用处不大而弃之不用,要么虽然用了而暴露出感受的肤浅。“尴尬”的出现,其主要的原因是:有的不甘肤浅而又无奈,有的自甘暴露肤浅,还有的想人为的掩盖肤浅。
因此,平庸材料作文不仅仅需要“取材”的发现,还需要“取向”,就是选定可以提高作文成功率的感受倾向。
2.再品味
对事物有了感受,一定会经过一个用心灵品味的过程。仅靠这一次的品味作文吗?不行,作文时还需要“再品味”。品味过的感受怎样付诸文字?有些同学是交待自己品味的结果,是对第一次的品味做冷处理。而有些同学作为第二次品味时心动的轨迹。是对第一次品味进行热处理,是让品味过的感受在“再品味”中得到细腻的展示。冷处理的“交待”,其面孔也是冷的;热处理的“展示”,其面孔是亲热的。第一次品味是吞食桑叶,是感受的积蓄;“再品味”是吐丝,是让感受在灵动中物化,演变成片片精彩文字。
“再发现”也好,“再品味”也罢,都是为了把自己最深刻的思想和最真挚的情感袒露出来,在人类美的思想情感世界里添上一笔属于自己的也属于美的世界的美的色彩。作家赵丽宏说过这样的话:“如果读者和作者之间有一堵墙或者一层帘子隔着,那责任应该在作者。你无法在自己的文字中袒露真实的灵魂色彩,那么,那墙和帘子是不会离开你的。”运用平庸材料作文出现种种令人令己的尴尬,这也是因为“你无法在自己的文字中袒露真实的灵魂色彩”吧。我罗嗦了这么多,若能使师生们在作文教学训练中得到一点如何袒露“真实的灵魂色彩”的启示,则幸甚至哉。
(作者通联:562300贵州省兴仁县李关乡李关中学)
面对作文“没啥可写”之困和材料“平庸”的尴尬,如何写出成功感人之作文,这是从教的语文教师共同经历的困惑。
一.常见的种种尴尬的境地
只要打开平庸材料之门,不仅可以开阔作文选材的视野,而且可以燃起同学们更高的作文热情,但是许多同学在作文实践中,又经常陷入以下种种尴尬的境地。
1.守着“平庸”挨饿,心中别扭
尽管眼前平庸材料一大堆,可拿起这件摇摇头,捡起那件叹口气,最后竟然找不到一件可用的。在这些同学的眼里,平庸材料成了看得见却抓不着的雾,每逢作文就仰天长叹:“平庸啊,你在哪里?”因为大事、要事、趣事和秘事这些“精品”库里货架空空而苦恼,“平庸”店打开了,货架上满满的,却仍然苦闷。“守着干粮挨饿”,这当然是别扭的。
2.为“平庸”而平庸,让人苦笑
“不是说平庸材料可以登作文大雅吗?那好,咱也‘平庸’一把。” “平庸”店一旦打开,那些因作文材料之泉枯竭干渴的同学会顿然生出跃跃欲试的喜悦。于是,有些人在把“平庸”作为手段的同时,也把平庸当了目的。读者(评委)读文章读的是滋味,也能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如果你的文章连一点点的滋味也不给读者,平庸材料几乎原封不动,或者作一下简单的处理之后就拿来,这能不让人苦笑吗?
3.给“平庸”插上孔雀尾巴,让人难受
有的同学倒不是原封不动地端出平庸,他们想给平庸打扮一下。为了让平庸“美丽”起来,在文末“揭示”出平庸“深刻”的含义。但是,这“深刻的含义”不是从平庸里“长”出来的,而是硬插上去的,就像给平庸的麻雀插上孔雀尾巴。孔雀尾巴是美丽的,但如果硬插在麻雀身上,弄的不伦不类,不让人难受吗?
4.给平庸材料嫁接感受,使人茫然
平庸材料能够写出佳作来,是因为作者的感受并不平庸。于是有些同学产生了这样的误解:只要写出不平庸的感受就行,至于不平庸的感受是怎么来的,可以不管。这样,就出现了在选定的平庸材料嫁接上别人的或者是自己曾经受别的事物的触动而产生的感受。例如有一个同学写斗蛐蛐,一只蛐蛐被另一只咬死了,这个同学写道:
我猛然醒悟:它也是一条生命啊!让它们互相残杀,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我自责,但为时已晚,瓶中倒下了一只,它死掉了。我感到心中沉重。我看到获胜的那只站在死去的蛐蛐旁边,仿佛也在埋怨我的过错。我将死去的蛐蛐埋掉,把活着的一只放了,让它自由自在地生活,永远不在重演今天的悲剧。
由于自己的缘故,死了小动物,从而引起内疚和自责,这倒可能。表现这样感受的文章也并不鲜见,可是如果内疚和自责没有来由,缺乏基础,成了“引进”后嫁接上去的,那么本来是美的感受也会变的不美。这样的感受使人茫然。
二.摆脱尴尬的基本途径
出现上述种种尴尬怎么办呢?如何摆脱运用平庸材料作文的尴尬,让情感升华袒露真实的灵魂色彩,创作出有滋味的精美文章呢?“再发现”和“再品味”是帮助同学摆脱尴尬的有效途径:
1.再发现
我们知道,文章若不是写自己独特的感受,是不可能产生佳作的。然而,感受又是带有倾向性的,而且感受的倾向是可以变化的。感受的倾向不同,会直接导致文章韵味的变化,关系到文章的成败。
有一个同学为使自己早晨上学不迟到,睡觉前把表拨快了一个小时,可是因为路上扎了车胎,结果还是迟到了,挨了老师的批评。这个同学就此写了一篇作文。她的结尾处写道:
倒霉,真倒霉,今天我怎么这么倒霉!星期一,星期一,这倒霉的“幸运日”,我要记住这一天。这位同学的感受倾向,很明显是“倒霉”。这样的感受倾向还可不可以变化呢?当然可以。例如:
(1)希望老师能够多理解学生。
(2)老师理解了是一种幸福,不理解是一种锻炼。
(3)应该感到高兴:一次小小的挫折使自己更深刻地认识了“人生不会一帆风顺”这个道理。
(4)应该醒悟:空喊“倒霉”的同时,时间又悄然逝去,这样只能加重损失的程度。
(还可以有其他的感受倾向。)
平庸材料正由于其平庸,所以比起大事、要事、趣事、秘事来,作文时更需要挑选。“选材”当然是一次重要的“发现”,但是,由于这发现往往靠的是直觉,所以如果止于这一次发现,势必由于材料本身的平庸,要么觉得用处不大而弃之不用,要么虽然用了而暴露出感受的肤浅。“尴尬”的出现,其主要的原因是:有的不甘肤浅而又无奈,有的自甘暴露肤浅,还有的想人为的掩盖肤浅。
因此,平庸材料作文不仅仅需要“取材”的发现,还需要“取向”,就是选定可以提高作文成功率的感受倾向。
2.再品味
对事物有了感受,一定会经过一个用心灵品味的过程。仅靠这一次的品味作文吗?不行,作文时还需要“再品味”。品味过的感受怎样付诸文字?有些同学是交待自己品味的结果,是对第一次的品味做冷处理。而有些同学作为第二次品味时心动的轨迹。是对第一次品味进行热处理,是让品味过的感受在“再品味”中得到细腻的展示。冷处理的“交待”,其面孔也是冷的;热处理的“展示”,其面孔是亲热的。第一次品味是吞食桑叶,是感受的积蓄;“再品味”是吐丝,是让感受在灵动中物化,演变成片片精彩文字。
“再发现”也好,“再品味”也罢,都是为了把自己最深刻的思想和最真挚的情感袒露出来,在人类美的思想情感世界里添上一笔属于自己的也属于美的世界的美的色彩。作家赵丽宏说过这样的话:“如果读者和作者之间有一堵墙或者一层帘子隔着,那责任应该在作者。你无法在自己的文字中袒露真实的灵魂色彩,那么,那墙和帘子是不会离开你的。”运用平庸材料作文出现种种令人令己的尴尬,这也是因为“你无法在自己的文字中袒露真实的灵魂色彩”吧。我罗嗦了这么多,若能使师生们在作文教学训练中得到一点如何袒露“真实的灵魂色彩”的启示,则幸甚至哉。
(作者通联:562300贵州省兴仁县李关乡李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