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孔孟中庸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部分,在历代的思想界,都有学者对孔孟中庸思想做出不同的解读,以适应当时社会的发展需要。即使是在现代,儒家中庸思想也有可取之处,需要我们结合当代对其认真解读,挖掘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现代意义。
关键词:孔孟;中庸思想;现代意义
孔孟中庸思想的影响十分广泛。在近现代思想界,有学者把孔子的中庸思想称为是道德论,也有人称为方法论。究其原因,是解读侧重点不同,并无对错之分。个人观点认为,孔子的中庸思想倾向于道德论,孟子的中庸思想倾向于方法论。由于孟子对孔子思想具有继承和发展,两者的中庸思想存在有相通之处。了解孔孟中庸思想的主要内容,深入探讨其现代意义,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一、孔子中庸思想的主要内容
“中庸”概念由孔子提出,主体由政治统治者向普通民众转化,由政治思想向道德思想的转化。孔子在《论语》中讲:“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可以看出,孔子把中庸看作是民众很少具备的德。这种德,在实践中体现出来,也在实践中养成。可见孔子的中庸思想很注重实践性。在《论语》中“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孔子认为,钓鱼不能一网打尽,射鸟不能射归巢的鸟。实际上,这是在自然实践中注重保持生态平衡的体现。“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孔子在《论语》中关于为政的思想也用“和”强调要适度调剂、平衡,才能实现政治的和谐。在人生实践中,孔子和孟子一样重视人自身的品德修养。“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只有内在的质与外在的文相适应,做到不野不史,才能文质彬彬成为君子。另外,在对待人和事的“方法论”意义上说,孔子认为对“不仁”的人,也要采取“中庸”态度。一方面,如果对不仁的人过分厌恶、憎恨,就会产生矛盾,激起冲突,导致对和谐的破坏;另一方面,一旦对不仁的人产生过度的厌烦情绪,行为就会失当,会导致“质”与“文”的不协调,也就破坏了君子人格的形成。同时,孔子还要求在教育中应做到“因材施教”,即在了解受教育者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后,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这一点可以理解为,是其思想在自我认知和完善自我、提高自我修养的层面深入,推及到教育方法上的体现。
二、孟子中庸思想的内容
孟子的中庸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孟子的中庸思想主要是从个人修身养性方面和为人处世方面来说,这点来看,孟子的中庸思想与孔子类似,同时把握道德品质和实践方法。他强调修己安人,内圣外王。只有从自身做起才能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落到实处这也是儒家思想中强烈的道德感和历史使命感的体现。 孟子称人生下来就有的属性是天性,是上天赋予人的不同的精神及灵魂。他认为“中庸人格”是理性和感性的和谐一致。而这都是后天的,感性是精神和心理感情欲求,理性是在生活中把握的规律性。为人处世的“中庸”目的,就是将情感目标与理性方法、手段相结合,实现和谐。而实现为人处世的“中庸人格”,需要自我修养的提升和教育的辅助实现。因此,孟子的中庸思想也追随孔子涉及到教育层面。
三、孔孟中庸思想的现代意义
目前部分学者把孔孟中庸思想看作是折中主义。“中和”被视为中庸思想的理想境界,朱熹曰:“以性情言之,谓之中和;以礼义言之,谓之中庸,其实一也。”认为“中庸”与“中和”在精神实质上是相通的。 朱熹解释为,“无所偏移”的状态,是“中”;把“和”解释为无果无不及,符合节度,处于和谐的境地。这样看来,了解这一点,就能知道“中庸”并非简单折中。中庸思想对当代社会也有重要意义,结合当代社会解读孔孟中庸思想,发挥其现代意义很有必要。
1.从自然方面,中庸思想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现代社会强调,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我国提出“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都是中庸思想在自然方面的体现。资源短缺和有限性的现实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求我们在两者中找到“中和”的点。这是中庸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指导意义的重要体现。
2.在政治社会方面,中庸思想为国家政治提供和谐政策的思想基础
这是以对维护人民利益的角度出发的。国家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地可持续发展战略。另一方面,在政治稳定问题上,更不得不考虑人与人的关系。
在经济发展落后的偏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国家尤其重视“和谐社会的构建”。对待经济发展落后的偏远地区,不能不管不顾,也不可能迅速缩小与较发达地区的差距;对待少数民族地区,既不能只强调国家统一和政治信仰,也不能任由宗教问题的肆意妄为;因此,国家决策层需要在中庸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保证国家稳定发展的政策。
3.在人生实践上,中庸思想提倡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人生过程重要的影响因素
和谐的人际关系,需要我们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运用中庸思想来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既无不及、也无过度,使自己和别人都是保持在适度范围内,也需要自我修养的提高。
中庸思想强调的“修己安人”,也是对自身有所要求,同时能够使别人也处于安适的状态。仔细品味不难发现,把握中庸思想对待自己的人生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4.在教育方面,中庸思想一直都有着重要影响
现代社会也一直倡导“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所谓的因材施教,是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的特点和不同的情况要采取对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哲学最早由儒家教育家们提出“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即要求教育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别性特点,根据不同的情况对其进行教育。只有把握好教育过程的“度”,才能取得教育实效性的实现,才有可能培养出具备“中庸人格”的圣贤人才。
中庸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对其进行新的诠释和改造,注入符合时代潮流的新内容,才能使其获得新的生命力,为人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朱冬梅 儒家中庸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湖北社会科学 2012(9).
[2]张彦杰,刘振峰,余迎 论中庸思想的现代价值 文史哲研究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3).
[3]苏俊霞 孔子的中庸思想解读 齐鲁学刊 2014(3).
[4]杨涯人 中庸思想的历史定位及现代意义 理论探讨 1998(2).
关键词:孔孟;中庸思想;现代意义
孔孟中庸思想的影响十分广泛。在近现代思想界,有学者把孔子的中庸思想称为是道德论,也有人称为方法论。究其原因,是解读侧重点不同,并无对错之分。个人观点认为,孔子的中庸思想倾向于道德论,孟子的中庸思想倾向于方法论。由于孟子对孔子思想具有继承和发展,两者的中庸思想存在有相通之处。了解孔孟中庸思想的主要内容,深入探讨其现代意义,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一、孔子中庸思想的主要内容
“中庸”概念由孔子提出,主体由政治统治者向普通民众转化,由政治思想向道德思想的转化。孔子在《论语》中讲:“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可以看出,孔子把中庸看作是民众很少具备的德。这种德,在实践中体现出来,也在实践中养成。可见孔子的中庸思想很注重实践性。在《论语》中“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孔子认为,钓鱼不能一网打尽,射鸟不能射归巢的鸟。实际上,这是在自然实践中注重保持生态平衡的体现。“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孔子在《论语》中关于为政的思想也用“和”强调要适度调剂、平衡,才能实现政治的和谐。在人生实践中,孔子和孟子一样重视人自身的品德修养。“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只有内在的质与外在的文相适应,做到不野不史,才能文质彬彬成为君子。另外,在对待人和事的“方法论”意义上说,孔子认为对“不仁”的人,也要采取“中庸”态度。一方面,如果对不仁的人过分厌恶、憎恨,就会产生矛盾,激起冲突,导致对和谐的破坏;另一方面,一旦对不仁的人产生过度的厌烦情绪,行为就会失当,会导致“质”与“文”的不协调,也就破坏了君子人格的形成。同时,孔子还要求在教育中应做到“因材施教”,即在了解受教育者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后,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这一点可以理解为,是其思想在自我认知和完善自我、提高自我修养的层面深入,推及到教育方法上的体现。
二、孟子中庸思想的内容
孟子的中庸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孟子的中庸思想主要是从个人修身养性方面和为人处世方面来说,这点来看,孟子的中庸思想与孔子类似,同时把握道德品质和实践方法。他强调修己安人,内圣外王。只有从自身做起才能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落到实处这也是儒家思想中强烈的道德感和历史使命感的体现。 孟子称人生下来就有的属性是天性,是上天赋予人的不同的精神及灵魂。他认为“中庸人格”是理性和感性的和谐一致。而这都是后天的,感性是精神和心理感情欲求,理性是在生活中把握的规律性。为人处世的“中庸”目的,就是将情感目标与理性方法、手段相结合,实现和谐。而实现为人处世的“中庸人格”,需要自我修养的提升和教育的辅助实现。因此,孟子的中庸思想也追随孔子涉及到教育层面。
三、孔孟中庸思想的现代意义
目前部分学者把孔孟中庸思想看作是折中主义。“中和”被视为中庸思想的理想境界,朱熹曰:“以性情言之,谓之中和;以礼义言之,谓之中庸,其实一也。”认为“中庸”与“中和”在精神实质上是相通的。 朱熹解释为,“无所偏移”的状态,是“中”;把“和”解释为无果无不及,符合节度,处于和谐的境地。这样看来,了解这一点,就能知道“中庸”并非简单折中。中庸思想对当代社会也有重要意义,结合当代社会解读孔孟中庸思想,发挥其现代意义很有必要。
1.从自然方面,中庸思想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现代社会强调,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我国提出“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都是中庸思想在自然方面的体现。资源短缺和有限性的现实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求我们在两者中找到“中和”的点。这是中庸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指导意义的重要体现。
2.在政治社会方面,中庸思想为国家政治提供和谐政策的思想基础
这是以对维护人民利益的角度出发的。国家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地可持续发展战略。另一方面,在政治稳定问题上,更不得不考虑人与人的关系。
在经济发展落后的偏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国家尤其重视“和谐社会的构建”。对待经济发展落后的偏远地区,不能不管不顾,也不可能迅速缩小与较发达地区的差距;对待少数民族地区,既不能只强调国家统一和政治信仰,也不能任由宗教问题的肆意妄为;因此,国家决策层需要在中庸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保证国家稳定发展的政策。
3.在人生实践上,中庸思想提倡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人生过程重要的影响因素
和谐的人际关系,需要我们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运用中庸思想来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既无不及、也无过度,使自己和别人都是保持在适度范围内,也需要自我修养的提高。
中庸思想强调的“修己安人”,也是对自身有所要求,同时能够使别人也处于安适的状态。仔细品味不难发现,把握中庸思想对待自己的人生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4.在教育方面,中庸思想一直都有着重要影响
现代社会也一直倡导“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所谓的因材施教,是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的特点和不同的情况要采取对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哲学最早由儒家教育家们提出“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即要求教育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别性特点,根据不同的情况对其进行教育。只有把握好教育过程的“度”,才能取得教育实效性的实现,才有可能培养出具备“中庸人格”的圣贤人才。
中庸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对其进行新的诠释和改造,注入符合时代潮流的新内容,才能使其获得新的生命力,为人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朱冬梅 儒家中庸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湖北社会科学 2012(9).
[2]张彦杰,刘振峰,余迎 论中庸思想的现代价值 文史哲研究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3).
[3]苏俊霞 孔子的中庸思想解读 齐鲁学刊 2014(3).
[4]杨涯人 中庸思想的历史定位及现代意义 理论探讨 19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