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超越自我”,就是认清“个人现状”,挑战“自卑恐惧”,反思“内心冲突”,突破“自我设限”,开发“自我潜能”的一个自觉自主的,不断进取的内求过程。
彼得·圣杰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说,自我超越就是突破极限的自我实现。要实现自我超越,一是要达到并超过极限,二是要实现自我超越。
这里我讲一个故事:三只青蛙掉进了鲜奶桶中。第一只青蛙说:“这是命。”于是它蜷起后腿,一动不动地等待着死亡的降临。
第二只青蛙跳了跳说:“这桶看来太深了,凭我的跳跃能力,是不可能跳上去了。今天死定了。”于是,它沉入桶底淹死了。
第三只青蛙打量着四周说:“真是不幸!但我的太太还在家等着我呢!我的后腿还有劲,我要找到垫脚的东西,跳出这可怕的桶!”
于是,这第三只青蛙一边划一边跳。慢慢地,鲜奶在它的搅拌下变成了奶油块。在奶油块的支撑下,这只青蛙用力一跃,终于跳出了奶桶。
正是这种不屈服于命运,自我超越的精神,救了第三只青蛙的命。
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威廉·詹姆斯曾说:“生活中的成功并非取决于我们与别人相比做得如何,而是取决于我们所做的与我们所能够做到的相比如何。一个成功的人总是与他们自己竞赛,不断创造新的自我纪录,不断改善与提高。”
有一则寓言给我们以很大的启示:唐贞观年间长安的一个磨坊中有一驴一马。那马跟随玄奘到西天取经,17年后,老马重归故里,找到老驴,谈起一路精彩的见闻,老驴佩服得五体投地,说:“你的经历如此丰富,简直不可思议!”老马的回答是绝妙的:“其实,你我所走过的路程是一样的,只是你围着磨盘转,而我则一直向西行。”老马的话一针见血:驴处于“自我设限”中,而马则处于“自我超越”中。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超越自我”的关键是突破“自我设限”。
在古希腊,人们可以在6分钟内跑完1英里,在公元720年后的1000多年时间里,都没有人打破这个纪录。直到1896年举办的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总算有人可以在5分钟之内跑完1英里。但是,4分钟1英里却不行,人们想尽办法对运动员进行训练都不行,甚至有人让狮子追运动员,让运动员喝老虎血,结果都不行。于是,就有权威人士站出来为运动员作辩护,说是空气的阻力,人类的骨骼结构,人的肺活量决定了5分钟1英里是人的极限。直到1954年,有个名叫班尼斯特的人,在英国牛津打破了神话般的4分钟大关。可是,就在此后第二年就有37位运动员闯关,第三年就有300多名运动员闯关。
为什么在那么长的时间里都没有打破4分钟大关,而一旦打破4分钟大关就有大批运动员闯过4分钟大关呢?这是因为,在1954年之前,人们处于严重的“自我设限”的状态中。运动员无论是在训练还是比赛中,心灵深处已认定这个目标达不到。难怪法国大作家大仲马曾意味深长地说:人的头脑是最坏的监狱。林肯先生曾以自己童年经历为例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一个人往往在失败之前,已经在他的头脑中取消了成功。
怎样才能实现“超越自我”?不管我们认识与否,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幅心理蓝图,或说是自我图像。在心理学领域里,这幅蓝图称为“自我意象”,它指的是一个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自我观念,或其自我“图像”。
自我意象的神奇之处在于:人的行为、感情、举止,甚至才能,永远与自我意象相一致。它是左右人的个性和行为的关键。你把自己想像成什么人,你就会按照那种人行事。所以,如果你把自己想像成“失败型的人”,你就会想尽办法失败,尽管你有良好的愿望、顽强的意志力,甚至有很好的机遇。许多年来,心理学家从不同方面,一次又一次证实了一个道理:自我意象是可以改变的。改变自我意象就能改变自己的个性和行为。“自我意象”还决定一个人成就的界限。它决定你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如果你扩展了自我意象,就能扩展自己的“潜在领域”。发展适当的自我意象能使你富有新的能量和才华,并最终将失败转化为成功。所以,我们只有将自己的渴望和梦想形象化、具体化,只有坚信我们能够成功,我们才会获得成功。想要成功,我们就应该不断地去努力培养和改善自我意象,不断改善自我、超越自我。
彼得·圣杰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说,自我超越就是突破极限的自我实现。要实现自我超越,一是要达到并超过极限,二是要实现自我超越。
这里我讲一个故事:三只青蛙掉进了鲜奶桶中。第一只青蛙说:“这是命。”于是它蜷起后腿,一动不动地等待着死亡的降临。
第二只青蛙跳了跳说:“这桶看来太深了,凭我的跳跃能力,是不可能跳上去了。今天死定了。”于是,它沉入桶底淹死了。
第三只青蛙打量着四周说:“真是不幸!但我的太太还在家等着我呢!我的后腿还有劲,我要找到垫脚的东西,跳出这可怕的桶!”
于是,这第三只青蛙一边划一边跳。慢慢地,鲜奶在它的搅拌下变成了奶油块。在奶油块的支撑下,这只青蛙用力一跃,终于跳出了奶桶。
正是这种不屈服于命运,自我超越的精神,救了第三只青蛙的命。
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威廉·詹姆斯曾说:“生活中的成功并非取决于我们与别人相比做得如何,而是取决于我们所做的与我们所能够做到的相比如何。一个成功的人总是与他们自己竞赛,不断创造新的自我纪录,不断改善与提高。”
有一则寓言给我们以很大的启示:唐贞观年间长安的一个磨坊中有一驴一马。那马跟随玄奘到西天取经,17年后,老马重归故里,找到老驴,谈起一路精彩的见闻,老驴佩服得五体投地,说:“你的经历如此丰富,简直不可思议!”老马的回答是绝妙的:“其实,你我所走过的路程是一样的,只是你围着磨盘转,而我则一直向西行。”老马的话一针见血:驴处于“自我设限”中,而马则处于“自我超越”中。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超越自我”的关键是突破“自我设限”。
在古希腊,人们可以在6分钟内跑完1英里,在公元720年后的1000多年时间里,都没有人打破这个纪录。直到1896年举办的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总算有人可以在5分钟之内跑完1英里。但是,4分钟1英里却不行,人们想尽办法对运动员进行训练都不行,甚至有人让狮子追运动员,让运动员喝老虎血,结果都不行。于是,就有权威人士站出来为运动员作辩护,说是空气的阻力,人类的骨骼结构,人的肺活量决定了5分钟1英里是人的极限。直到1954年,有个名叫班尼斯特的人,在英国牛津打破了神话般的4分钟大关。可是,就在此后第二年就有37位运动员闯关,第三年就有300多名运动员闯关。
为什么在那么长的时间里都没有打破4分钟大关,而一旦打破4分钟大关就有大批运动员闯过4分钟大关呢?这是因为,在1954年之前,人们处于严重的“自我设限”的状态中。运动员无论是在训练还是比赛中,心灵深处已认定这个目标达不到。难怪法国大作家大仲马曾意味深长地说:人的头脑是最坏的监狱。林肯先生曾以自己童年经历为例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一个人往往在失败之前,已经在他的头脑中取消了成功。
怎样才能实现“超越自我”?不管我们认识与否,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幅心理蓝图,或说是自我图像。在心理学领域里,这幅蓝图称为“自我意象”,它指的是一个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自我观念,或其自我“图像”。
自我意象的神奇之处在于:人的行为、感情、举止,甚至才能,永远与自我意象相一致。它是左右人的个性和行为的关键。你把自己想像成什么人,你就会按照那种人行事。所以,如果你把自己想像成“失败型的人”,你就会想尽办法失败,尽管你有良好的愿望、顽强的意志力,甚至有很好的机遇。许多年来,心理学家从不同方面,一次又一次证实了一个道理:自我意象是可以改变的。改变自我意象就能改变自己的个性和行为。“自我意象”还决定一个人成就的界限。它决定你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如果你扩展了自我意象,就能扩展自己的“潜在领域”。发展适当的自我意象能使你富有新的能量和才华,并最终将失败转化为成功。所以,我们只有将自己的渴望和梦想形象化、具体化,只有坚信我们能够成功,我们才会获得成功。想要成功,我们就应该不断地去努力培养和改善自我意象,不断改善自我、超越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