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保健学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在体育教学及社会体育应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目前高校体育保健学课程教学的必要性及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新课改背景下高校体育保健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体育保健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体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01-0118-02
体育保健学是体育院校的一门极为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也是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专业的主干课程。其内容包括体质与健康、营养、卫生保健、运动保健、健康检查、医务监督、运动性疾病、运动损伤、按摩等,应用性强,是全民健身的基础。
一、体育保健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曾经有人做过调查,内地、香港两地在职体育教师均认为重要和很重要的课程占80%以上的有五门,其中体育保健学综合排名第三。这反映出香港和内地第一线中学体育教师对一个合格教师具备的合理知识结构内容重要性排序认识的一致性。从社会体育发展趋势看,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康复医生将有很大的市场,作为高校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应是这一市场的主力军。因此,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体系应适应这一市场发展的需要。根据体育保健学的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保健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并通过实验课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体育保健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指导体育锻炼,为终身从事体育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体育保健学课程教学现状
体育保健学课程教学现状是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注重自己的灌输,学生参与教改的机会较少,难以调动学习积极性,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启发学生思考的实践活动少,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教师教学方法单一、较少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部分院校仍然使用传统的演示法、讲授法,缺少多媒体、立体化教学手段。
三、体育保健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采用案例教学加强学生决策能力的训练
案例教学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诱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去独立思考;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独立自主地分析研究、讨论。
(二)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拓展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
对体育保健学课程中的理论、技术问题,可采用文章研讨、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由教师事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通过看教材、教学参考书、专业报刊等进行研讨,最后教师总结。同时要求学生拓展知识面,加大对医学保健类、医学康复类知识的了解和学习。比如在讲到医疗体育章节的时候,要求学生增加体育养生部分的学习及研究;在讲运动创伤急救章节时,要求学生学习大量的急救知识。
(三)通过实践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能基本掌握保健基本知识,但是实际的操作却很复杂,因此,实践教学部分可以采用在实验室分组练习的方法进行讲解,也可以模拟损伤现场进行急救演习。这样的课堂教学训练使学生成了主人,有新鲜感,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可以把许多诸如数据、图表、甚至理论的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通过影像、图表和文字等多种手段,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减轻老师枯燥、抽象讲解的工作强度,而且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他们的感性认识,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一些没有条件进行实验的知识的传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展现。
(五)以学科培养目标为核心,加强各门课程之间的横向沟通
各门课程的教学多为单打独斗,考虑自身的课程体系特点,忽视了整体目标,不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比如体育保健学的医务监督章节中,对人群进行健康分组,有的数据就会涉及到人体机能测试部分,与人体机能测试与评价有较深的联系。
(六)不同专业之间教学侧重点不一样
体育教育专业在学习急救章节时偏向于体育场上的运动急救,体育旅游专业更偏向于运动场外的急救(冰雪项目、攀岩露营等)。应该加大学生在紧急应变方面的知识学习及演练。
(七)增加课堂提问、讨论比例
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鼓励同学们发言及提问。
课程改革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成功与失败主取决于教师的努力程度,教师要进一步完善体育教育教学,为21世纪的新中国培养身心健全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苏静.体育保健学课程设置及教学体系改革的构思与实施[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2000.
[2]史曙生.论新课改背景下高师体育保健学课程与教学改革[J].福建体育科技,2006,(1).
[3]刘光辉.体育保健学实验课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12).
[关键词]体育保健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体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01-0118-02
体育保健学是体育院校的一门极为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也是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专业的主干课程。其内容包括体质与健康、营养、卫生保健、运动保健、健康检查、医务监督、运动性疾病、运动损伤、按摩等,应用性强,是全民健身的基础。
一、体育保健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曾经有人做过调查,内地、香港两地在职体育教师均认为重要和很重要的课程占80%以上的有五门,其中体育保健学综合排名第三。这反映出香港和内地第一线中学体育教师对一个合格教师具备的合理知识结构内容重要性排序认识的一致性。从社会体育发展趋势看,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康复医生将有很大的市场,作为高校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应是这一市场的主力军。因此,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体系应适应这一市场发展的需要。根据体育保健学的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保健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并通过实验课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体育保健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指导体育锻炼,为终身从事体育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体育保健学课程教学现状
体育保健学课程教学现状是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注重自己的灌输,学生参与教改的机会较少,难以调动学习积极性,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启发学生思考的实践活动少,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教师教学方法单一、较少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部分院校仍然使用传统的演示法、讲授法,缺少多媒体、立体化教学手段。
三、体育保健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采用案例教学加强学生决策能力的训练
案例教学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诱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去独立思考;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独立自主地分析研究、讨论。
(二)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拓展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
对体育保健学课程中的理论、技术问题,可采用文章研讨、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由教师事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通过看教材、教学参考书、专业报刊等进行研讨,最后教师总结。同时要求学生拓展知识面,加大对医学保健类、医学康复类知识的了解和学习。比如在讲到医疗体育章节的时候,要求学生增加体育养生部分的学习及研究;在讲运动创伤急救章节时,要求学生学习大量的急救知识。
(三)通过实践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能基本掌握保健基本知识,但是实际的操作却很复杂,因此,实践教学部分可以采用在实验室分组练习的方法进行讲解,也可以模拟损伤现场进行急救演习。这样的课堂教学训练使学生成了主人,有新鲜感,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可以把许多诸如数据、图表、甚至理论的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通过影像、图表和文字等多种手段,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减轻老师枯燥、抽象讲解的工作强度,而且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他们的感性认识,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一些没有条件进行实验的知识的传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展现。
(五)以学科培养目标为核心,加强各门课程之间的横向沟通
各门课程的教学多为单打独斗,考虑自身的课程体系特点,忽视了整体目标,不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比如体育保健学的医务监督章节中,对人群进行健康分组,有的数据就会涉及到人体机能测试部分,与人体机能测试与评价有较深的联系。
(六)不同专业之间教学侧重点不一样
体育教育专业在学习急救章节时偏向于体育场上的运动急救,体育旅游专业更偏向于运动场外的急救(冰雪项目、攀岩露营等)。应该加大学生在紧急应变方面的知识学习及演练。
(七)增加课堂提问、讨论比例
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鼓励同学们发言及提问。
课程改革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成功与失败主取决于教师的努力程度,教师要进一步完善体育教育教学,为21世纪的新中国培养身心健全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苏静.体育保健学课程设置及教学体系改革的构思与实施[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2000.
[2]史曙生.论新课改背景下高师体育保健学课程与教学改革[J].福建体育科技,2006,(1).
[3]刘光辉.体育保健学实验课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