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爆炸之后,一个化工博士写给科研人员的心里话

来源 :意林·作文素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pag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君
  2018年12月26日,北京交通大学东校区土建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实验室的垃圾渗滤液污水处理科研实验在进行中发生爆炸,三名参与实验的研究生不幸遇难。人们震惊惋惜之余,开始思考如何加强化学实验的安全保障,如何避免此类悲剧的发生。


  又有化学实验室出事了,也让我心里很难过。
  也许是因为自己读的是化工的博吧,所以对实验室安全特别敏感。毕竟在人民群众心里,学物理的一听就是伟大的天才,但学化学的就给人一种神秘又危险的形象。
  化学实验室里有那么多有毒试剂、火源、高压钢瓶,能不危险吗?当然有危险。但在我心中,危险是绝对的,安全是相对的,把危险因素控制在我们能允许的限度范围内,就是安全的。
  我们从小就听人说“安全第一”,但安全这种事情是最容易被当成耳边风的。
  高中的时候我也很中二,别人问我为什么喜欢物理和化学,我会抬起骄傲的头颅说:“因为我喜欢做实验!”现在读了博再回过头看,当时我并不懂得做实验。我享受的是那种“高级的调皮”,以及很酷的高智商坏蛋被同学们崇拜的感觉。
  所以在这里我想对初高中的同学们说,物理、化学、生物都是很有意思的学科,它们的实验也都非常有趣,但做实验的时候要认真不要中二,要对科学心存敬畏,要在做实验的时候多想一想好玩的实验现象之上的东西。
  本科入了化工的坑,成为实验室搬砖民工的一员,在实验室犯过不少错,也看到了许多大小事故。
  大四在高物组做毕业设计。有天师兄用900摄氏度的马弗炉分解完聚酰亚胺,就把炉子关了坐在旁边上人人网,但炉子的余温还有几百摄氏度。这时我过来用马弗炉,差点就用手去碰炉子,好在当时师兄一声怒吼把我当场喝退,让我的手没变成“红烧猪蹄”。自那以后,我养成了在自己的实验旁边留字条的习惯,比如“很烫勿碰”“谁动我反应谁傻”“非常难闻别凑近”之类的。
  用乙醇提取西红柿里的番茄红素时,我一个同学放的西红柿太多,磁子搅不动,西红柿浆积热炸飞天,天花板上变成了凶杀现场。
  本科班里有个姑娘穿着拖鞋做有机,冰醋酸滴到了脚面上,痛得当场学会踢踏舞。
  几年前我系英士楼里有人打碎了一瓶甲醛溶液,当时跑得快的都溜了,跑得慢的就只能在原地哭,当然主要是被甲醛熏哭的。
  有个同学做旋蒸,忘记开冷凝水了,旋了半天发现没有旋出液體,倒是满屋子的溶剂味,旁边不知情的人还在问谁放的屁辣眼睛。
  以上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有大有小,有些似乎可以当笑话看,有些现在想起来还是很后怕。但归根到底,难道不都是因为自己操作、防护不规范造成的吗?
  最近,系里抓得越来越紧了,我们的意识也越来越强了,安全事故也越来越少了。只要你用心理解了你的化学反应,就不会受到它的伤害。实验都是人做出来的,化学从来就没有绝对的安全。安全都是靠人的知识、专注和谨慎才能达到的。不管是溶解一杯葡萄糖溶液,还是搭一个高压反应釜,你学懂了,自然就安全了。
  (心香一瓣摘自微信公众号“毕导”)
其他文献
导语:  2019年1月6日,“70万艺考生丧失报名资格”成为微博热门话题。考生在报名时发现艺考报名软件APP“艺考升”服务器持续闪退崩溃,导致无法顺利报名,“艺术升”与高校合作报名的形式也受到质疑。1月7日,“艺术升”发布官方说明,称截至1月7日凌晨2点,报名通道已完全恢复正常。  每年1月上旬,都是各大艺术高校艺考报名的时节。对于那些怀着艺术梦想,闭关苦练,期待在这场考试中“鲤跃龙门”的艺术生
期刊
【素材任意门】  2017年6月,华东理工大学本科毕业生高羽烨的发言收获了全场持续最久的掌声。高羽烨先天失聪,但她凭借坚强的意志完成了大学四年的全部学业,还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勤工助学工作奖、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优秀奖等多项荣誉。2017年8月,她赴美学习美国手语和英语书面表达,以及美国聋人教育的模式和经验。她希望自己学成归来后,能够从事与聋人相关的设计、社会工作或教育事业,更好地服务聋人群体。  当
期刊
作文君:2019年开年,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热播。该剧根据网络作家关心则乱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扬州官宦家庭盛家的故事。但眼尖的网友发现,剧中台词竟然频现史诗级翻车,不少语文老师直呼按捺不住想要批改的手,话题#知否病句赏析#更是直冲微博热搜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些病句,中高考语文题说不定就在这里了,别说作文君没有提前画重点哦!  病句类型一:语义重复  “手上的掌上明珠”  【点评】
期刊
白天属于工作  我们只有夜晚  夜,又这么短  这么暗淡  我们不能沿着那条  古怪的路  走得更远  不能绕过那些  住着齿轮和火的房屋  走向那边  走向已经安静的昨天  我们总听见  娇气的小星星和苋菜  在说:灯  多么讨厌,多么刺眼  呵,不  灯不讨厌  我们总在路灯下相见  我们已经习惯  我想:你一定是  海的女儿  你是深蓝色的  你的微笑  像大海深处  无声的波澜  我在微笑
期刊
作文君  青春时期,我们总是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敏感的心总张开着触角,别人哪怕不经意的一句话,也能像刀子一样扎在我们心上,甚至影响我们一生。其实,这些评价就一定是真实的吗?越长大,越成熟,回头再看,那些曾跨不过的坎,竟可以会心一笑。人生值得,不必较真。  一个人“风评”不太好,别人就会认为此人多多少少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小城市、小圈子,那“风评”如刀如割,是有杀伤力的。  我们那地方,棉纺厂是个大
期刊
演讲课上,我是班上唯一的中国学生。教师克莱尔是个瘦小精干的女人,长着一对鹰一样的眼睛。米黄色短发贴着脑袋一丝不苟地立着,细黑框眼镜架在坚挺的鼻梁上,永远穿着一套浅灰色西装,配宝蓝色袖扣。她是位退休律师,但派头十足。  “上我这门课保证作业多、压力大,现在退课还来得及!”她上来就抛出直截了当的开场白。原本看到一屋子美国人,想到要和他们一起上演讲课,我的手心早就开始冒汗。但听了她的话,我反倒有不得不留
期刊
编者按:生活中的很多约定俗成其实都是有渊源的,你知道为什么流行歌曲大多都是三五分钟吗?你知道雷神的锤子和孙悟空的金箍棒谁更厉害吗……这些看似很不可思议的问题,真的有人为我们解答,一起来解密吧!  为什么多数歌曲都是三五分钟的长度?  流行歌曲的长度,要从唱片——也就是最初用来记录声音的工具说起。最初,唱片是圆柱形的,随后变成了直径十英寸的圆盘。这些每分钟旋转78圈的圆盘可以记录的长度就是约三分钟长
期刊
在我大四的时候,整个宿舍都想要考研。除了我之外的三个人,全都早出晚归。我虽然留在宿舍,但也认真学习。  最开心的事有两件。  一件是每隔一周左右,就会跟室友出去,吃一頓好的。我印象很深的一次,是在学校内部新开的火锅店,我们一边吃火锅,一边聊高数中的线代部分。一口牛肉嚼在嘴里,讨论着矩阵、特征值,那种感觉,真的很棒。在大学前三年,我们也吃火锅,却不会有那样的感觉。怎么说呢?你每天玩了10个小时,吃一
期刊
冬去春来,光阴冲垮了童年的小屋,磨去了往日的痕迹。欢笑也好,哭闹也罢,都随风烟消云散。可整理这数年的温暖时刻,有一个画面牢牢定在脑海,狂风吹不散,猛浪推不去。  一老一少,桃树林碎步  点开记忆的播放键,眼前出现一片桃林。太阳在东方朦胧,含苞待放的桃花沾了露水愈加可爱,桃叶嫩绿嫩绿,无不透着新鲜美好。风很轻,云很淡,桃林那处有个小小的人儿。她呆呆地看着桃树,也不知自己的头发已被风吹乱。一只瘦弱却有
期刊
博士、硕士、学士从何而来?  “博士、硕士、学士”这些名称,古已有之,不过和现在的含意不完全相同。博士,源于战国时代,当时是一种官职。硕士这个词,最早见于五代时期,通常指那些品节高尚、博学多识的人。学士最早出现于周朝,原本是指那些在学堂读书的人,后来逐渐变成文人学者。  为何一月要作正(音“征”)月?  我们习惯把一月称为“正月”,这是因为在古代,每年以哪个月为第一个月,各朝代都不同。夏朝以一月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