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历史研究者,需要具备基本的历史素养,其一就是对史料的可靠性进行鉴别,史料是从事历史研究的基础,而在真实、可靠的史料基础上才能得出正确的历史结论和评判,本文以自己读史料笔记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为例,说明我们要从“辩正”史料出发进行历史研究。
关键词:“辩正”史料 史料笔记
中图分类号:K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3-0243-02
一、“辨正”史料的科学性
史料是從事历史研究的基础,我们在研究历史时,必须具有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素养,而对史料的可靠性进行“辩正”是基础,这样才能确保在真实、可靠的史料基础上得出正确的历史结论和评判。
近年来,史料笔记的运用越来越多,极大丰富了我们的历史研究。史料笔记大多都是亲见亲闻,内容丰富,生动地记录了他们的生活和所处的社会,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是除正史外,我们很好地了解过去社会的镜子。史料笔记运用好了,可以是对正史的补充,可以帮助我们多角度解读历史。但是,它们也存在不少的缺陷,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有所“辩正”后使用。在此,就以历史笔记为例,谈谈从鉴别史料出发进行历史研究的心得。
二、读“史料笔记”的几种心得
过去我非常喜欢读“三苏”的文章、笔记,如苏辙的《龙川略志·龙川别志》、苏东坡的《东坡志林》,下面就以我在读这些文章中所发现的问题为例,说说从“辨正”史料出发进行历史研究的心得。
首先,相同文章在不同的文献中可能出现不同,要进行校对。如《东坡志林》中的《真宗仁宗之信用》一文,就出现这样的情况:
真宗時,或荐梅询可用者,上曰:李沆尝言其非君子。時沆之没,盖二十余年矣。欧阳文忠公尝问苏子容曰:宰相沒二十年,能使人主追信其言,以何道?子容言:独以无心,故尔。轼因赞其语,且言:陈执中俗吏耳,特以至公尤能取信主上,况如李公之才识,而济之无心耶!①
或荐梅询可用,真宗曰:李沆尝言其非君子。时沆没,二十余年矣。欧阳文忠尝问苏子容云:宰相沒二十年,能使人主追信其言,以何道?子容言:独以无心耳。轼谓:陈执中俗吏耳!特以至公尤能取信主上,况如李公才识,而济之无心邪!②
通过对比以上的文章发现这些文章都是语气词之间的差异,如“者”“之”“盖”“故”“耶”为语气词,而语气词和同义词并不影响和改变文章的思想和内容,所以可以说这样的差异性是可以忽略的。
但有些虽然是相同文章但却出现一些“关键字”的改动,如《东坡志林》中的《塚中弃儿吸蟾气》:
富彦国在青社,河北大饥,民争归之。有夫妇襁负一子……弃之道左空塚中而去。岁定定还,过此塚……则儿尚活,肥健愈于未弃時,见父母,匍匐来就。视塚中空无有,惟有一窍滑易,如蛇鼠出入,有大蟾蜍如車轮,气咻咻然,出穴中。意儿在塚中常呼吸此气,故能不食而健。……以示小儿医张荆筐。张曰:「物之有气者能蛰,燕蛇蝦之类是也。能蛰则能不食,不食则寿,此千载蝦蟆也。法不当与药,若听其不食不娶,长必得道。」……张与余言,盖嘉祐六年也。③
就本文我在景渊阁四库全书本中查找到了不同的几种收录:
富彦国在青社,河北大饥,民争归之,有夫妇襁负一子,弃之道左空冢中而去,后归乡过此家……则儿尚活,肥健于未弃时,冢中有大蟾蜍如半轮,气咻咻。……年六七岁,肌理如玉……以示儿医张荆筐,张曰:物之能蛰燕蛇蝦蟇之类是也,能蛰则不食而寿千岁,若听其不食不娶,则得道矣。④
后归乡过此,欲取其骨,则儿尚活,肥健于未弃时,冢中有大蟾蜍如半轮,气咻咻然。⑤
通过以上几篇文章的对比,我们可以知道,它们记载的事件、思想内容是一样的,但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同之处,关于大蟾蜍的记载出现的不同,如《类说》《东坡志林》《东坡全集》的记载是“有大蟾蜍如车轮”;而《说郛》《古今说海》的记载则是“有大蟾蜍如半轮”。如果我们需要研究这些事件,那么我们就需要先进行考证了。
还有一类需要重点说明的就是,可能会出现历史史实的错误,如读苏辙的《龙川略志 龙川别志》中的一文:
章懿之崩,李淑护葬,晏殊撰志文,只言生女一人,早卒无子。仁宗憾之,及亲政,内出志文,以示宰相曰:「先后诞育朕躬,殊为侍从,安得不知。乃言生一公主,又不育,此何意也?」吕文靖曰:「殊固有罪,然宫省事秘,臣备位宰相,是时虽時略知之而不得其详,殊之不审,理容有之。然方章献临御,若明言先后实生聖躬,事得安否。」上默然良久,命出殊守金陵。明日,以为远,改守南都。如许公保全大臣,真宰相也,其有后宜哉。及殊作相,八疾革,上亲往问。王曰:「叔久不见官家,不知今谁作相?」上曰:「晏殊也。」王曰:「此人名在图谶,胡为用之。」上归阅谶,得成败之语,并记志文事,欲重黜之。宋祁为学士,当草白麻,争之。乃降二官知颍州,词曰:「广营产以殖货,多役兵而规利。」以它罪罪之,殊免深谴,祁之力也。⑥
在查找史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史料,是跟苏辙的记载有出入的。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的《旧闻证误》卷二有这样的记载:
按国史明道二年三月,章献崩,四月乙未,宰相吕夷简判澶州执政,晏殊等五人皆迁一官,罢恐非缘志文事也。是时许公例罢去,安得救解元献耶。庆历四年正月,燕王薨,九月晏公乃罢相。实用蔡君谟孙之翰章疏也殖私规利,亦章疏中语文定所记二事皆误。⑦
我们也可以找到相关史料证明——《宋史》卷十明道二年载:
帝始亲政,裁抑侥幸,中外大悦。癸丑,召还宋绶、范仲淹。丙辰,内侍江德明等并坐交通请谒黜。己未,吕夷简、张耆、夏竦、陈尧佐、范雍、赵稹、晏殊皆罢。……癸亥,上大行太后谥曰庄献明肃,追尊宸妃李氏为皇太后,谥曰庄懿。⑧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十二记载:
己未,门下侍郎、兼吏部尚书、平章事吕夷简罢为武胜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澶州;……尚书右丞、参知政事晏殊罢为礼部尚书、知江宁府,寻改亳州。⑨
这两则史料都说明吕夷简、晏殊被罢官了,不太可能存在吕夷简为晏殊说情一事。所以吕夷简不能解救晏殊,他的记载是错误的。
三、结语
通过以上几则读书“案例”,可以说是史料笔记存在一些问题的具体反映,尤其是史料笔记中出现“关键文本”的不同和史实错误的情况,这提醒我们在使用史料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史料进行“辩正”,也提醒我们在使用史料的过程中,不能使用片面史料,这样容易误入歧途。作为历史研究者,我们在日常的读书中就要注重培养我们的这些历史素养。
注释:
①苏轼.东坡志林[M].王松龄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1:52.
②朱熹,李幼武.宋名臣言行录.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前集卷二。
③苏轼.东坡志林[M].王松龄点校.北京:中华书,1981:85.
④陶宗仪.说郛[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卷一百二十五).
⑤陆揖.古今说海[M].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卷一百二十五).
⑥苏辙.龙川略志·龙川别志[M].俞宗宪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2:79.
⑦李心传.旧闻证误[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卷二).
⑧脱脱等.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2013:130.
⑨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十二)[M].北京:中华书局,2008:2612.
责任编辑:张蕊
关键词:“辩正”史料 史料笔记
中图分类号:K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3-0243-02
一、“辨正”史料的科学性
史料是從事历史研究的基础,我们在研究历史时,必须具有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素养,而对史料的可靠性进行“辩正”是基础,这样才能确保在真实、可靠的史料基础上得出正确的历史结论和评判。
近年来,史料笔记的运用越来越多,极大丰富了我们的历史研究。史料笔记大多都是亲见亲闻,内容丰富,生动地记录了他们的生活和所处的社会,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是除正史外,我们很好地了解过去社会的镜子。史料笔记运用好了,可以是对正史的补充,可以帮助我们多角度解读历史。但是,它们也存在不少的缺陷,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有所“辩正”后使用。在此,就以历史笔记为例,谈谈从鉴别史料出发进行历史研究的心得。
二、读“史料笔记”的几种心得
过去我非常喜欢读“三苏”的文章、笔记,如苏辙的《龙川略志·龙川别志》、苏东坡的《东坡志林》,下面就以我在读这些文章中所发现的问题为例,说说从“辨正”史料出发进行历史研究的心得。
首先,相同文章在不同的文献中可能出现不同,要进行校对。如《东坡志林》中的《真宗仁宗之信用》一文,就出现这样的情况:
真宗時,或荐梅询可用者,上曰:李沆尝言其非君子。時沆之没,盖二十余年矣。欧阳文忠公尝问苏子容曰:宰相沒二十年,能使人主追信其言,以何道?子容言:独以无心,故尔。轼因赞其语,且言:陈执中俗吏耳,特以至公尤能取信主上,况如李公之才识,而济之无心耶!①
或荐梅询可用,真宗曰:李沆尝言其非君子。时沆没,二十余年矣。欧阳文忠尝问苏子容云:宰相沒二十年,能使人主追信其言,以何道?子容言:独以无心耳。轼谓:陈执中俗吏耳!特以至公尤能取信主上,况如李公才识,而济之无心邪!②
通过对比以上的文章发现这些文章都是语气词之间的差异,如“者”“之”“盖”“故”“耶”为语气词,而语气词和同义词并不影响和改变文章的思想和内容,所以可以说这样的差异性是可以忽略的。
但有些虽然是相同文章但却出现一些“关键字”的改动,如《东坡志林》中的《塚中弃儿吸蟾气》:
富彦国在青社,河北大饥,民争归之。有夫妇襁负一子……弃之道左空塚中而去。岁定定还,过此塚……则儿尚活,肥健愈于未弃時,见父母,匍匐来就。视塚中空无有,惟有一窍滑易,如蛇鼠出入,有大蟾蜍如車轮,气咻咻然,出穴中。意儿在塚中常呼吸此气,故能不食而健。……以示小儿医张荆筐。张曰:「物之有气者能蛰,燕蛇蝦之类是也。能蛰则能不食,不食则寿,此千载蝦蟆也。法不当与药,若听其不食不娶,长必得道。」……张与余言,盖嘉祐六年也。③
就本文我在景渊阁四库全书本中查找到了不同的几种收录:
富彦国在青社,河北大饥,民争归之,有夫妇襁负一子,弃之道左空冢中而去,后归乡过此家……则儿尚活,肥健于未弃时,冢中有大蟾蜍如半轮,气咻咻。……年六七岁,肌理如玉……以示儿医张荆筐,张曰:物之能蛰燕蛇蝦蟇之类是也,能蛰则不食而寿千岁,若听其不食不娶,则得道矣。④
后归乡过此,欲取其骨,则儿尚活,肥健于未弃时,冢中有大蟾蜍如半轮,气咻咻然。⑤
通过以上几篇文章的对比,我们可以知道,它们记载的事件、思想内容是一样的,但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同之处,关于大蟾蜍的记载出现的不同,如《类说》《东坡志林》《东坡全集》的记载是“有大蟾蜍如车轮”;而《说郛》《古今说海》的记载则是“有大蟾蜍如半轮”。如果我们需要研究这些事件,那么我们就需要先进行考证了。
还有一类需要重点说明的就是,可能会出现历史史实的错误,如读苏辙的《龙川略志 龙川别志》中的一文:
章懿之崩,李淑护葬,晏殊撰志文,只言生女一人,早卒无子。仁宗憾之,及亲政,内出志文,以示宰相曰:「先后诞育朕躬,殊为侍从,安得不知。乃言生一公主,又不育,此何意也?」吕文靖曰:「殊固有罪,然宫省事秘,臣备位宰相,是时虽時略知之而不得其详,殊之不审,理容有之。然方章献临御,若明言先后实生聖躬,事得安否。」上默然良久,命出殊守金陵。明日,以为远,改守南都。如许公保全大臣,真宰相也,其有后宜哉。及殊作相,八疾革,上亲往问。王曰:「叔久不见官家,不知今谁作相?」上曰:「晏殊也。」王曰:「此人名在图谶,胡为用之。」上归阅谶,得成败之语,并记志文事,欲重黜之。宋祁为学士,当草白麻,争之。乃降二官知颍州,词曰:「广营产以殖货,多役兵而规利。」以它罪罪之,殊免深谴,祁之力也。⑥
在查找史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史料,是跟苏辙的记载有出入的。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的《旧闻证误》卷二有这样的记载:
按国史明道二年三月,章献崩,四月乙未,宰相吕夷简判澶州执政,晏殊等五人皆迁一官,罢恐非缘志文事也。是时许公例罢去,安得救解元献耶。庆历四年正月,燕王薨,九月晏公乃罢相。实用蔡君谟孙之翰章疏也殖私规利,亦章疏中语文定所记二事皆误。⑦
我们也可以找到相关史料证明——《宋史》卷十明道二年载:
帝始亲政,裁抑侥幸,中外大悦。癸丑,召还宋绶、范仲淹。丙辰,内侍江德明等并坐交通请谒黜。己未,吕夷简、张耆、夏竦、陈尧佐、范雍、赵稹、晏殊皆罢。……癸亥,上大行太后谥曰庄献明肃,追尊宸妃李氏为皇太后,谥曰庄懿。⑧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十二记载:
己未,门下侍郎、兼吏部尚书、平章事吕夷简罢为武胜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澶州;……尚书右丞、参知政事晏殊罢为礼部尚书、知江宁府,寻改亳州。⑨
这两则史料都说明吕夷简、晏殊被罢官了,不太可能存在吕夷简为晏殊说情一事。所以吕夷简不能解救晏殊,他的记载是错误的。
三、结语
通过以上几则读书“案例”,可以说是史料笔记存在一些问题的具体反映,尤其是史料笔记中出现“关键文本”的不同和史实错误的情况,这提醒我们在使用史料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史料进行“辩正”,也提醒我们在使用史料的过程中,不能使用片面史料,这样容易误入歧途。作为历史研究者,我们在日常的读书中就要注重培养我们的这些历史素养。
注释:
①苏轼.东坡志林[M].王松龄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1:52.
②朱熹,李幼武.宋名臣言行录.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前集卷二。
③苏轼.东坡志林[M].王松龄点校.北京:中华书,1981:85.
④陶宗仪.说郛[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卷一百二十五).
⑤陆揖.古今说海[M].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卷一百二十五).
⑥苏辙.龙川略志·龙川别志[M].俞宗宪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2:79.
⑦李心传.旧闻证误[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卷二).
⑧脱脱等.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2013:130.
⑨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十二)[M].北京:中华书局,2008:2612.
责任编辑:张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