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樱姝,旅行畅销书作家。旅游散文、随笔、专栏散见于国内各主流旅游杂志,曾出版有“图行世界”系列丛书、《西安旅游完全指南》等书籍。矢旅行与写作之志而不渝。
香港文化人马家辉在曼谷游记中提到电单车。说是不坐电单车就体会不到曼谷的暧昧风情。电单车风驰电掣雷厉风行,原本坐出租车要堵1小时的路程,它十分钟就能搞定。穿街越巷,本领神奇。只是苦了乘客,一路上必发出N次尖叫,心提到嗓子眼。待到车在水泥地上停稳,乘客仍是后怕多多。这让我想起,在旅途中那些各式各样的观景工具。
以前听一位坐汽车进藏的朋友说,她那长达半个月的西藏之行都是在依维柯中完成的。川藏线进,滇藏线出,雪山、草地、古寺、牛羊……歌里面唱的那些西藏诸美多是在车上看的。我对这种坐车看景的方式不敢苟同,因为旅途之美,岂是能在车上观赏尽兴呢?古人虽有“走马观花”,但骑着马本来就雅趣横生,岂是那些“铁壳子”能比的?所以,在我看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最好使用一下之前自己很少使用的交通工具来为看景做一个独特的注脚。
我对于旅行中的交通工具有这样一个原则:在一些有水的地方,无论那里是城市还是乡间,还是风光卓然的景区,别忘了去坐坐船。因为濒水之地,水一定是彼地的精髓所在,而亲水之物必然是船。比如,去马尔代夫那样的天堂海岛,少不了要坐香蕉船去出海;来到黄浦江或维多利亚港,势必要坐游轮夜游一番;看桂林山水,漓江的百里水路不容错过;如果遇到大江大河从某个城市中穿过,那就与当地居民一样挤一挤轮渡吧。在我看来,最具诗情画意的还是在水乡里泛一叶扁舟。小舟可能有些陈旧,掌船人肤色已经黝黑,但这些都不必在意。当舟行水面时,你会顿觉两腋似有清风生,一种超然物外之感袭来。想起当年王徽之雪夜驾舟访友,乘兴而来,兴尽而归,都是因了这舟水之兴吧。
一些“人力”交通工具则是这个地方极具风情的一部分。在北京后海胡同一带,我曾见过打扮得如“骆驼祥子”一样的板儿爷。坐上他们的车游京城,绝对过瘾!我有位很小资的女友,曾经坐着黄包车穿行在烟花三月的扬州城中。那是在一个平常日子里,街上是行色匆匆的人群,他们在为生活,为学业而奔波着。而我们这位朋友却可以舒舒服服地坐着黄包车,悠闲地穿梭在大街小巷中。一任春风吹起她额前的刘海,琼花花瓣与车轮相互纠缠着,远远近近的建筑物,错落有致的花木,那一刻对于她来说,完成了一场在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旅行。
就在我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城市中,偶尔乘坐一下人力三轮车,也会获得一种旅人独有的新奇感。一次去办公事为了赶时间,我坐上了人力三轮车从回坊风情街而过。那是一辆破旧的,掉了漆皮的人力三轮车,加了个用透明塑料布和铁杆子围成的车厢。而蹬车者是位穿着旗袍,理了板寸,足穿白球鞋的粗壮大嫂。她说着地道的方言,和我们一番讨价还价后,我们坐上了这辆怪人怪车。从塑料布窗中望去,平时熟悉的街景顿时在我眼前变得陌生起来,我看着那吆喝的商家,大快朵颐的食客,行走的路人等,如同在欣赏那幅北宋的《清明上河图》。我究竟是在画里,抑或是画外?
香港文化人马家辉在曼谷游记中提到电单车。说是不坐电单车就体会不到曼谷的暧昧风情。电单车风驰电掣雷厉风行,原本坐出租车要堵1小时的路程,它十分钟就能搞定。穿街越巷,本领神奇。只是苦了乘客,一路上必发出N次尖叫,心提到嗓子眼。待到车在水泥地上停稳,乘客仍是后怕多多。这让我想起,在旅途中那些各式各样的观景工具。
以前听一位坐汽车进藏的朋友说,她那长达半个月的西藏之行都是在依维柯中完成的。川藏线进,滇藏线出,雪山、草地、古寺、牛羊……歌里面唱的那些西藏诸美多是在车上看的。我对这种坐车看景的方式不敢苟同,因为旅途之美,岂是能在车上观赏尽兴呢?古人虽有“走马观花”,但骑着马本来就雅趣横生,岂是那些“铁壳子”能比的?所以,在我看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最好使用一下之前自己很少使用的交通工具来为看景做一个独特的注脚。
我对于旅行中的交通工具有这样一个原则:在一些有水的地方,无论那里是城市还是乡间,还是风光卓然的景区,别忘了去坐坐船。因为濒水之地,水一定是彼地的精髓所在,而亲水之物必然是船。比如,去马尔代夫那样的天堂海岛,少不了要坐香蕉船去出海;来到黄浦江或维多利亚港,势必要坐游轮夜游一番;看桂林山水,漓江的百里水路不容错过;如果遇到大江大河从某个城市中穿过,那就与当地居民一样挤一挤轮渡吧。在我看来,最具诗情画意的还是在水乡里泛一叶扁舟。小舟可能有些陈旧,掌船人肤色已经黝黑,但这些都不必在意。当舟行水面时,你会顿觉两腋似有清风生,一种超然物外之感袭来。想起当年王徽之雪夜驾舟访友,乘兴而来,兴尽而归,都是因了这舟水之兴吧。
一些“人力”交通工具则是这个地方极具风情的一部分。在北京后海胡同一带,我曾见过打扮得如“骆驼祥子”一样的板儿爷。坐上他们的车游京城,绝对过瘾!我有位很小资的女友,曾经坐着黄包车穿行在烟花三月的扬州城中。那是在一个平常日子里,街上是行色匆匆的人群,他们在为生活,为学业而奔波着。而我们这位朋友却可以舒舒服服地坐着黄包车,悠闲地穿梭在大街小巷中。一任春风吹起她额前的刘海,琼花花瓣与车轮相互纠缠着,远远近近的建筑物,错落有致的花木,那一刻对于她来说,完成了一场在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旅行。
就在我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城市中,偶尔乘坐一下人力三轮车,也会获得一种旅人独有的新奇感。一次去办公事为了赶时间,我坐上了人力三轮车从回坊风情街而过。那是一辆破旧的,掉了漆皮的人力三轮车,加了个用透明塑料布和铁杆子围成的车厢。而蹬车者是位穿着旗袍,理了板寸,足穿白球鞋的粗壮大嫂。她说着地道的方言,和我们一番讨价还价后,我们坐上了这辆怪人怪车。从塑料布窗中望去,平时熟悉的街景顿时在我眼前变得陌生起来,我看着那吆喝的商家,大快朵颐的食客,行走的路人等,如同在欣赏那幅北宋的《清明上河图》。我究竟是在画里,抑或是画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