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怎样摆脱职业心理枯竭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ge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案例:
  当初的热情找不到了
  小杨老师是一位中学教师,说是小杨老师,其实也30多岁的人了。
  还是在师大学习的时候,小杨老师对能够走上三尺讲台,成为一名辛勤的园丁充满了憧憬和期待,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每一个孩子培养成材。带着这份热情,小杨老师走上了三尺讲台。
  转眼,差不多10年过去了。小杨老师由新教师变成了有经验的教师,不知从哪一天开始慢慢感觉到,教师这一职业并非如他想象中那么美好。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让他失去了最初的新鲜感。他觉得无力改变每个学生的命运,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职业本身的意义,逐渐感到厌倦……
  特别是最近几个月来,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他一想到有一整天的工作要做,就感觉好像一晚上没睡似的疲乏,不只是身累,心也累。以这样的状态开始一天的工作,不论做什么都感觉不带劲,备课、上课都是有气无力的,总感觉有一种被掏空了般的疲惫感。
  本来最爱和学生们待在一起的他,无法像以前一样以饱满的热情向学生付出关心和爱了。课上课下,他总是有意无意地避免与学生们近距离接触。学生们凑在一起说话,他听见就心情烦躁,总想躲得远远的。在办公室里,原本爱说爱笑的他,也不愿主动和同事聊天了,每天就只是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希望谁都不要来打扰自己……
  他力图改善目前的状况,却始终未能如愿,不知道自己到底怎么了。
  心理把脉:
  心理枯竭的症状表现
  从心理学角度看,小杨老师的问题,主要是出现了教师职业心理枯竭。
  什么叫职业心理枯竭?
  所谓职业心理枯竭,是一种心理能量被工作耗尽的状态,主要表现为厌倦工作,经常感到疲惫,工作起来没有热情,没有力量。职业心理枯竭像慢性病毒,一点一滴地侵蚀人的身心,使人罹患身心疾病。
  職业心理枯竭又称职业心理倦怠,有人叫做“心理罢工”,形象而贴切:心理上枯竭了,倦怠了,要罢工了。德国一位叫作乌韦?沙尔施密特的心理学家,把这称作“蜡炬成灰症”。这种更形象更贴切的说法,不是出于翻译者的功夫,就是出于乌韦?沙尔施密特是个中国通。
  职业心理枯竭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种职业病,而教师正是这种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之一。案例中小杨老师的种种表现,正是职业心理枯竭的症状,非常需要心理调整了。
  为什么教师成为职业心理枯竭的高危人群?
  教师总是时刻面对几十甚至上百名学生,这需要耗费大量的情感和精力。加上过多的课时量、公开课与考试压力,逐年增加的课程难度和对学生能力提升的更高要求,使教师的工作负荷量持续增长。除了应付学生之外,学校还有一大堆事务等着教师去做,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面对来自家长、社会的诸多要求和期待。教师的工作虽然很辛苦,收入状况却一直不尽如人意。而那些在普通学校工作的教师,辛苦程度不比重点学校轻,甚至更操心,却很难看到成绩,职称等问题更难解决,在不公平感之下也更易引发心理失衡。
  心理处方:
  改变自己,找回工作的愉快
  如果教师已经为职业心理枯竭所困,想要改变现状不外乎两个出路:一是寻找一个新工作,重新再来;二是设法改变自己,重新找到应有的工作状态。前者虽是变换了工作,但是,如果不能变换心态,也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我们最好选择后面这条路。
  那么,教师如何改变自己,从而摆脱职业心理枯竭并重新找回工作的愉快呢?
  1 先要正视职业心理枯竭。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到,自己在压力之下出现的职业心理枯竭,并不是个人能力差的表现,而是人人都难免体验到的正常心理现象。教师并非神仙,而是一个有喜怒哀乐的平凡人,不要过于责备自己。而且还应看到,只要积极调适,职业心理枯竭还可能是自我超越的一个契机。
  2 调整有关的工作信念。当你开始对工作产生倦怠时,就是该重新思索自己的时候了。花点时间静下来思考一下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擅长哪个领域?性格倾向于从事哪类工作?这份工作可以发挥所长吗?是自己努力不够还是被摆错了位置?自己对工作究竟有哪些期望?想从工作中获得些什么?当然,应尽量摒除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同时把关注的重心放到工作的积极方面,不要老纠缠于工作压力等消极方面。
  3 主动寻求社会支持。当你受到压力威胁时,不妨与家人或亲友一起讨论,把心里的症结说出来,不要闷在心中。亲友会给你一些恳切的建议,在他们的帮助下,确立自己更现实的目标,以及对压力进行重新的审视。当你需要某些实际的帮助时,不妨求助于领导和同事。另外,一些消极情绪也应及时得到理性宣泄,这对舒缓压力调适心态是非常必要的。
  4 适当锻炼和放松。锻炼或许是一个老办法,正因为老办法,才是一个长期有效的办法。每天坚持进行适度的锻炼,能够换来舒畅而平稳的心情。当感到压力时,及时的短暂放松,往往比一小时睡眠的效果还好。如果短期之内没有休假的机会,一些日常的放松方法,如游泳、做操、散步、洗热水澡、听音乐等也十分有效。还可以学习一些专门的放松技术。
  5 简化自己的生活。心理学告诉我们,各种信息的狂轰滥炸是造成人心理枯竭的重要原因。所以,简化生活,是摆脱身心疲惫的很好途径。要学会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上,为自己营造一个安静的心灵港湾。为此,在条件许可的时候,我们可以关掉电视,关掉手机,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度过一段属于自己的平静时光。另外,也可以拒绝一些不必要的人际应酬,腾出时间尽情享受一下家庭生活的欢乐。
  6 求助专业心理咨询。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很多教师都知道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学生去进行心理咨询,却忘了自己的心理也会感冒发烧,也需要及时的心理求助。是的,没有谁是神人,没有谁不需要心理援助。如果自我调节不能化解职业心理枯竭了,就需要求助于心理咨询,得到专业人员的帮助。如此,你就真正懂得关爱自己,真正懂得为自己营造幸福了。
其他文献
我得精神分裂症22年,期间复发过三次。现在我在大学当代课老师,爱人是大学的副教授,我们有一个健康的女儿。我能拥有这一切,最要感谢的是我的父母。  我18岁时得了精神分裂症。在生病之前,我一直是班里的尖子生,父母的骄傲。得知我的病情后,父亲非常痛苦,他不明白,优秀的女儿为什么会得这种病。一度,父亲的精神状态也不是太好。我生病时,曾经几天不吃饭,妈妈做了一碗面条端给我。我看了看面条,对妈妈说:“妈,面
期刊
提到VR(VirtualReality,虚拟现实技术),可能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那个头戴式显示器,或者叫头盔、VR眼镜。利用头戴式显示器将人对外界的视觉、听觉封闭,可以引导用户产生一种身在虚拟环境中的感觉。针对这一特点而开发出各种让人身临其境的体感游戏。其实,VR的作用远远不只在于娱乐,最近,剑桥大学的研究者发布了VR在识别早期老年痴呆症中的新应用。  老年痴呆症,学名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起病隐匿的
期刊
格子从小到大一直有点“婴儿肥”。高中时,身高168cm的她,体重65kg,一笑两个可爱的小酒窝,十分讨人喜欢。可格子觉得自己跟同班的女生比起来简直太胖了,于是高考结束后,格子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减肥。从节食到运动,格子为自己制订了严格的减肥计划。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假期下来,格子成功地减掉了10kg,她也由可爱女孩的行列进入窈窕淑女的队伍。周围人看见格子都说这丫头越来越漂亮了,格子心里美滋滋的。  可
期刊
点评专家/汤臻  C先生,35岁,大学本科,已婚,职员  因“反复出现担心、怀疑、冲动想法伴反复检查16年”求治。  C先生读大一时被狗咬,之后担心得狂犬病,逐渐发展到看到狗就要检查自己身上有没有被咬的伤口。后又反复出现想从高楼往下跳的意向,同时发现自己与人交往时反复有想出手打人的想法和冲动。反复回想自己曾做事的细节,每日为此耗费2~3个小时,明知没有必要也不会真的去做,但就是无法控制自己。此后又
期刊
《2014年中国企业家睡眠指数白皮书》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企业家的平均睡眠时间为7小时05分,但是他们普遍缺乏黄金睡眠,也就是缺乏有助于人体恢复精力和体力的深度睡眠,而压力是导致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2017年中国青年睡眠状况白皮书》调查也支持同样的结果:影响睡眠最主要的原因是压力。压力是偷走我们“黄金睡眠”的罪魁祸首。  黄金睡眠就是深睡眠。深睡眠是优质睡眠的标志,每晚深度睡眠大约占总睡眠的1
期刊
想起几年前自己的一次经历:  在火车上,三言两语,对面的小男孩就和我熟识了,热切地和我聊天。他当时五岁多,一边和我玩游戏,一边和我聊他的生活。有意思的是,他的话题都是这样的句式:“阿姨,你猜我在哪个幼儿园?”“阿姨,你猜我家住几楼?”我在心里苦笑,我连你是谁都不知道,怎么知道你的情况啊。我装作饶有兴致地猜:“小太阳幼儿园?晨星幼儿园?三楼?五楼?”答案当然几乎都不对,孩子脸上露出得意的神情,非常骄
期刊
31岁的长沙妈妈,从26楼坠落身亡。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大的8岁,小的才1岁多。  28岁的济南妈妈,喝农药自杀,一同还带走了8个月大的女儿。  30岁的南京妈妈,抱着不足百天的孩子,从17楼坠落身亡。  近期多位影视明星在节目上谈及自己产后抑郁经历时的崩溃状态……  这些妈妈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患有产后抑郁症。  早期识别产后抑郁症  产后抑郁症和一般抑郁症在临床表现上没有本质差异,主要表现:
期刊
危机干预往往是针对危机事件,比如地震等灾害发生之后,针对受影响人群开展心理危机干预。高校的心理危机干预不同于其他的危机干预,因为高校是对固定人群做的危机干预,有其特殊性,因为人群固定,所以就在预防上更加侧重。  目前高校已经基本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危机干预体系,一般包括心理素质教育体系和危机干预系统。心理素质教育体系以心理健康指导为核心,整合其他资源并结合各年级学生特点,开设针对性较强的心理健康课程来
期刊
2019年4月17日,在上海卢浦大桥上,17岁少年当着母亲的面突然跳桥身亡,母亲捶地痛哭。这则新闻迅速引起公众的关注,也让亲子关系的话题再次跃然成为社会新闻榜首,媒体公布的整个画面令为人父母者唏嘘,也令为人子女者诧异。视频中,母亲略显焦躁的举止与少年的激越行为直接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不难想象在孩子生命的最后时刻,母子双方的激动情绪和冲动言行。这样的情绪状态也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很多人都在指责母亲简
期刊
电脑前,一个戴眼镜的小男孩小A,不停地敲击键盘,屏幕上的光线不停变换着,他已经在电脑前坐了近8个小时。桌子上布满了零食袋子和矿泉水瓶。小A的爸爸和妈妈一年前因为感情不和离婚了。小A的妈妈怕孩子跟了爸爸后受委屈,就把小A带在了身边。妈妈在医院工作,工作很忙,一个月总有几天在值班。放暑假了,别的孩子都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度假,小A只能自己在家玩游戏,从开始不会玩,到现在一玩就几个小时不离电脑。妈妈一到家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