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脲和羟基葫芦[6]脲气相色谱固定相的制备及其色谱分离性能比较研究

来源 :化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453334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脲是羟基葫芦[6]脲(HOCB6)的前体,本文设计了一种在酸性条件下均匀涂渍固定液的新方法,首次将甘脲和羟基葫芦[6]脲用作气相色谱固定相 。将甘脲和HOCB6填装成气相色谱填充柱后,以烷烃、卤代烃、芳香烃、醇、酮、酯、酸、胺等物质为探针,用复杂样品花露水对它们的色谱分离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甘脲和HOCB6都是良好的气相色谱固定相,热稳定性高,柱性能稳定 。两种固定相对以上溶质探针都有较好的分离能力,HOCB6固定相(PSP)与甘脲固定相(GSP)相比较,总体上具有更好的分离选择性,对难分离
其他文献
在130℃,以水和乙二醇混合体系为溶剂,无水硫酸铜和硫脲反应,制备了不同物相结构和形貌的铜的硫化物.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电子衍射(SAED)及X射线衍射(XRD)等技术,对所得产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在B3LYP/6-31G(d)水平上对吡啶二硫代酯与丁二烯的杂Diels-Alder反应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理论计算研究,并且也考虑了催化效应、溶剂化效应及取代基效应对反应
利用荧光和圆二色光谱研究了长春新碱(VCR)与人血清白蛋白(HSA)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荧光猝灭测得在288,298和308K时,VCR与HSA的结合常数K分别为2 .14×104,1 .73×104和1
从敦煌文书中看古代西部移民杨伟一移民现象的产生西北地区,据考古发现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已有了人类活动的遗迹,①至新石器时代,东起西北东部的泾渭河域,北达内蒙古阿拉善附近,西抵
应用衰减全反射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法分别研究了O.1m01.LHCl0。中对硝基苯甲酸(PNBA)和0.1mol·L^-1 KClO4中吡啶(Py)在铂电极上的吸脱附.结果表明在较高电位下(O.3~0.7V vs.SCE)PN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