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在各类版本的英语教材中都居于显要位置,阅读教学的效果也直接关系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在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在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和能力方面也遇到了一些瓶颈。而在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渗透图式理论的三种形式,可以促进学生阅读理解兴趣和能力的提高。本文以图式理论为理论支撑,基于一节阅读公开课实施后的教学反思,分析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的有效运用,探究基于图式理论的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的可行性。
关键词:图式理论;阅读课;教学设计
引言
近年来,“阅读教学”这一形式在全国各中小学开展,它是文本、生活与人们心灵之间的一道桥梁,在教学中,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与学生对文本的感悟都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感知、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的提升(王蔷,2017)。阅读教学在各类版本的英语教材中都居于显要位置,阅读教学的效果也直接关系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但是目前,有些阅读课对文本的教学设计并不能称为真正的阅读教学设计,因为这些阅读课的教学设计仍局限于语言、词汇和语法知识等内容,教师忽视引导学生学习词汇背后的文化概念、理解文本背后的意义以及更好地把握社会文化、语言学习和文体结构三者之间关系的能力,学生无法深层次理解阅读材料的含义或者作者的意图。本文以图式理论为理论支撑,基于一节初中英语阅读公开课的教学设计分析与实施后的教学反思,分析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的有效运用,探究基于图式理论的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的可行性。
一、图式理论概述
1. 图式理论的含义
图式理论的提出最早源于哲学家康德(Kant 1781),他认为人们在接受新知识、新信息时,只有将这些信息和自身原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才会形成接受的意义,而将新的信息和已有信息联系起来的这个系统就是图式。20世纪80年代,美国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代表人物鲁梅尔哈特(Rumelhart)指出,圖式理论是一种关于人的知识的理论,该理论强调人们已有的知识以及知识结构在当前的认知活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程晓堂、郑敏(2013)则认为,图式是一种基于个人原有经验或经历,不断变化发展的结构。这些研究均表明,图式理论适用于阅读理解教学,背景知识有助于学生深层次的阅读理解,阅读理解过程是一个新信息输入和学生头脑中已存在知识之间的动态交互作用的过程。这也为基于图式理论的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
2. 图式理论的分类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图式一般涉及形式图式、内容图式和语言图式。形式图式为阅读材料的体裁和篇章结构方面的实施;内容图式是对阅读材料主题和内容范畴的了解程度,涉及阅读材料的历史、宗教、文化和社会等多方面的知识背景;语言图式是对构成阅读材料的语言的掌握程度,包括语音、词汇、词法和习惯用法方面的知识(陈秋萍,2017)。
3.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中的作用
图式理论是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的重要支撑理论,对阅读课教学设计具有有效的指导作用。首先,运用内容图式可以引导教师在“导入”环节设计有针对性的活动形式,活动设计更加紧密联系主题,更加关注激活学生理解文章所必须具备的外部背景知识。其次,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运用语言图式激活学生原有掌握的语言知识、巩固拓宽相关的语言知识。再次,运用图式理论,教师可以通过针对性的任务设计帮助学生判断文章的主题和主旨,可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从篇章角度理解文章的深层内涵和作者的真实意图。
二、图式理论视角下阅读课教学设计的有效运用
本文以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八年级﹒上册)》(上教版)Unit4 Reading(Great inventions)这一节校内公开课为例,探讨教师在进行这节阅读课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中,如何运用图式理论有效指导初中英语的阅读教学设计,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进而提高初中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和能力。
1. 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话题是“Inventions”,这节阅读课也是围绕着单元话题选取的阅读材料。文章体裁为说明文,题材是改变世界的伟大发明。内容涉及的三项发明为车轮、电话和电灯,以及它们的发明者、发明时间、作用、影响等,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生非常熟悉。文章结构脉络清晰,每一项发明的介绍围绕着“what, when, who, how”开展。文章时态以一般过去时为主,介绍发明物的有用表达主要有:…is the greatest invention in history./After its invention, …/Before the invention of …/Somebody can do …/ Without something , somebody would …/ With something, somebody can do …/ Something became + adjective/as many things as somebody can 等。
2. 学情分析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提出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并提出了五级的目标要求,“读”的五级要求: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能读懂相应水平的常见体裁的读物。……。然而,传统的阅读课教学设计导致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阅读习惯和“标准”的要求差距悬殊,具体表现为:(1)教学设计和教学对象过分重视词汇、语法理解、中文翻译等基础知识的学习,而且缺乏相应的学习策略,以死记硬背为主。(2)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不高,尤其是语篇较长,复合句较多,生词偏多的文章,学生自信心不够。(3)教学设计不注重对文章主题的深入理解,使用Yes.或者No.回答的问题居多。因此,激活图式,即激发学生对阅读材料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加深对主题内容和篇章结构的分析是这一节课教学设计的侧重点和重难点。 三、图式理论下的教学实施
1. 导入
活动1. 图片+问题导入
活动过程:教师提问,学生回顾所学,引出话题Great inventions。教师引导小结:These inventions change the world and help people live a better life. 然后,教师提出几个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并回答:What’s the greatest invention to you? What do you use it for? Can you live without it? 学生发言,教师板书关键内容。最后,教师提问:What else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ese inventions? 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
设计意图:本环节使用图片+问题导入,旨在回顾已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回顾和思考,初步意识到重要发明对生活的巨大影响。同时教师通过板书,初步复习已学内容,思考并收集写作素材。激活内容图式,为学生进入阅读夯实多方面的知识背景。
2. 讀中环节
(1)略读
活动2. 主题理解
活动过程:学生读文章标题、介绍和副标题,观察三幅图片,回答两个问题:1. What three inventions will the article talk about? 2. Which invention do you think is the greatest invention? Why? 在学生开始阅读任务之前,教师先对略读这一阅读策略进行解读。
设计意图:略读是学生在英语阅读中必须掌握的一种阅读策略。通过略读,学生基本了解文章的主题内容,运用自己具备的已有知识对文本所传递的信息不断地进行加工、联想和预测,确定文章的三大主题:车轮、电话和电灯。这一过程在学生的头脑中构建了新的图式,为深入理解文章奠定了基础。
(2)精读
活动3. 绘制思维导图
活动过程:教师引导学生依据文章主题,阅读文段,共同完成“Great inventions”的思维导图,搭好关键词汇的脚手架,帮助学生打开发散思维,归纳出文段的内部结构(见下图),为阅读的有效输出做好铺垫。接着,引导学生依据结构用不同颜色划出介绍发明的有用表达句式。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段的说明顺序(time order)和使用的说明方法(compare and examplaes)。
设计意图:学生阅读从总体上文段理解文章结构,绘制思维导图,形成学生新的内容图式。理清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等特征,构建学生的形式图式。这些都为接下来的复述,即阅读的输出收集语言素材。
3. 读后复述
活动4. 复述
活动过程:利用思维导图搭好的关键词汇的脚手架,引导学生根据思维导图提供的信息,使用这些关键词汇,在小组内复述三项发明,组长做好分工,每人复述一项发明。小组推荐一位同学复述其中一项发明。
设计意图:复述是阅读理解的一种有效输出形式。在复述过程中,学生将大脑中已存在的背景知识与文章中新出现的信息积极地融合、动态地交互作用,得到对文章细节的深层次理解。这一阅读输出也正是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设计中有效运用的具体体现。
4. 复述后评价
活动5. 自评+同伴互评
活动过程:小组复述完成后,依据日常教学评价表,进行自评和小组互评。小组互评后,小组长根据组员互评情况,做好口头的小结,指出每位同学的突出优点和不足。组长的评价结束后,教师做好整体的点评。
活动意图:复述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语言表达,掌握语言知识,把握文章描述三项发明的结构特点和方式。通过评价表自查、思考、分享,认识自己,发现别人的优点。通过小组内的评价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反思和总结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分享与合作能力。教师的点评又成为学生进一步努力的方向标。评价为图式理论运用于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提供了源动力保障。
四、教师评价和调整
这一节公开课结束后,学科组老师基于各自的课堂观察和体会,对这一教学设计的具体实施效果进行了点评。在结合同行的评价和自我反思评价的基础上,笔者对这一教学设计做出了部分调整和修改。
1. 同行评价
教学过程完整清晰,教学设计的各项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由易到难;这一节阅读课,不仅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技能,而且通过复述环节锻炼了学生开口说英语的能力;基于图式理论指导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果,有特点;个人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有机结合,在评价中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但是也有欠缺不足的地方。第一,学生新的语言图式构建显得薄弱,如:faster and more comfortable, as many things in the evenings as they can in the daytime等。第二,对课堂时间的把握不够准确,复述后评价仓促结束。
2. 自我评价与反思
对时间的把控不够准确,部分活动开展超过预定的时间,显得整节课前松后紧;课堂用语不够简洁,个别指令用语使用了偏冷用词,造成部分学生不理解指令,影响了部分学生全面激活图式,也拖延了时间。
3. 调整
基于上述评价和反思,笔者对这一教学设计做了一些微调。首先,加入文章中的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语言点,关联学生已有的语言图式----比较级。其次,提升课堂时间观念,调整课堂节奏,简洁课堂用语。
结束语
“外语阅读主要是通过解码文本中的语言符号、从文本中提取信息、运用认知和各种加工策略,同时调动自身的背景知识或认知图式来理解文本的过程”(王蔷、陈则航,2016)这一过程是学生与阅读材料之间的相互交流,是学生运用自己的背景知识、语言知识及阅读技巧对阅读信息进行加工、预测、推断、证实并达到有效理解的过程。在阅读课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渗透图式理论的三种形式,可以促进学生阅读理解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当然,科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方式还有待进一步创新和完善,这需要我们积极地学习,不断地总结,主动地反思。
参考文献:
[1]王蔷. 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阅读教学:问题、原则、目标与路径[J].英语学习,2017.
[2]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从理论到实践[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3]陈秋萍.例谈基于图式理论的英语概要写作教学[J].教学月刊.2017.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王蔷,陈则航主编. 中国中小学生英语分级阅读标准(实验稿)[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6.
【作者简介】陈长林(1979- ),男,广州市白云区金沙中学教师,(广州 510168)。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州市白云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15年度项目“摘要式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研究”(项目批准号:2015GHKT29)的研究成果之一。
关键词:图式理论;阅读课;教学设计
引言
近年来,“阅读教学”这一形式在全国各中小学开展,它是文本、生活与人们心灵之间的一道桥梁,在教学中,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与学生对文本的感悟都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感知、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的提升(王蔷,2017)。阅读教学在各类版本的英语教材中都居于显要位置,阅读教学的效果也直接关系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但是目前,有些阅读课对文本的教学设计并不能称为真正的阅读教学设计,因为这些阅读课的教学设计仍局限于语言、词汇和语法知识等内容,教师忽视引导学生学习词汇背后的文化概念、理解文本背后的意义以及更好地把握社会文化、语言学习和文体结构三者之间关系的能力,学生无法深层次理解阅读材料的含义或者作者的意图。本文以图式理论为理论支撑,基于一节初中英语阅读公开课的教学设计分析与实施后的教学反思,分析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的有效运用,探究基于图式理论的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的可行性。
一、图式理论概述
1. 图式理论的含义
图式理论的提出最早源于哲学家康德(Kant 1781),他认为人们在接受新知识、新信息时,只有将这些信息和自身原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才会形成接受的意义,而将新的信息和已有信息联系起来的这个系统就是图式。20世纪80年代,美国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代表人物鲁梅尔哈特(Rumelhart)指出,圖式理论是一种关于人的知识的理论,该理论强调人们已有的知识以及知识结构在当前的认知活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程晓堂、郑敏(2013)则认为,图式是一种基于个人原有经验或经历,不断变化发展的结构。这些研究均表明,图式理论适用于阅读理解教学,背景知识有助于学生深层次的阅读理解,阅读理解过程是一个新信息输入和学生头脑中已存在知识之间的动态交互作用的过程。这也为基于图式理论的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
2. 图式理论的分类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图式一般涉及形式图式、内容图式和语言图式。形式图式为阅读材料的体裁和篇章结构方面的实施;内容图式是对阅读材料主题和内容范畴的了解程度,涉及阅读材料的历史、宗教、文化和社会等多方面的知识背景;语言图式是对构成阅读材料的语言的掌握程度,包括语音、词汇、词法和习惯用法方面的知识(陈秋萍,2017)。
3.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中的作用
图式理论是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的重要支撑理论,对阅读课教学设计具有有效的指导作用。首先,运用内容图式可以引导教师在“导入”环节设计有针对性的活动形式,活动设计更加紧密联系主题,更加关注激活学生理解文章所必须具备的外部背景知识。其次,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运用语言图式激活学生原有掌握的语言知识、巩固拓宽相关的语言知识。再次,运用图式理论,教师可以通过针对性的任务设计帮助学生判断文章的主题和主旨,可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从篇章角度理解文章的深层内涵和作者的真实意图。
二、图式理论视角下阅读课教学设计的有效运用
本文以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八年级﹒上册)》(上教版)Unit4 Reading(Great inventions)这一节校内公开课为例,探讨教师在进行这节阅读课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中,如何运用图式理论有效指导初中英语的阅读教学设计,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进而提高初中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和能力。
1. 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话题是“Inventions”,这节阅读课也是围绕着单元话题选取的阅读材料。文章体裁为说明文,题材是改变世界的伟大发明。内容涉及的三项发明为车轮、电话和电灯,以及它们的发明者、发明时间、作用、影响等,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生非常熟悉。文章结构脉络清晰,每一项发明的介绍围绕着“what, when, who, how”开展。文章时态以一般过去时为主,介绍发明物的有用表达主要有:…is the greatest invention in history./After its invention, …/Before the invention of …/Somebody can do …/ Without something , somebody would …/ With something, somebody can do …/ Something became + adjective/as many things as somebody can 等。
2. 学情分析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提出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并提出了五级的目标要求,“读”的五级要求: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能读懂相应水平的常见体裁的读物。……。然而,传统的阅读课教学设计导致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阅读习惯和“标准”的要求差距悬殊,具体表现为:(1)教学设计和教学对象过分重视词汇、语法理解、中文翻译等基础知识的学习,而且缺乏相应的学习策略,以死记硬背为主。(2)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不高,尤其是语篇较长,复合句较多,生词偏多的文章,学生自信心不够。(3)教学设计不注重对文章主题的深入理解,使用Yes.或者No.回答的问题居多。因此,激活图式,即激发学生对阅读材料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加深对主题内容和篇章结构的分析是这一节课教学设计的侧重点和重难点。 三、图式理论下的教学实施
1. 导入
活动1. 图片+问题导入
活动过程:教师提问,学生回顾所学,引出话题Great inventions。教师引导小结:These inventions change the world and help people live a better life. 然后,教师提出几个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并回答:What’s the greatest invention to you? What do you use it for? Can you live without it? 学生发言,教师板书关键内容。最后,教师提问:What else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ese inventions? 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
设计意图:本环节使用图片+问题导入,旨在回顾已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回顾和思考,初步意识到重要发明对生活的巨大影响。同时教师通过板书,初步复习已学内容,思考并收集写作素材。激活内容图式,为学生进入阅读夯实多方面的知识背景。
2. 讀中环节
(1)略读
活动2. 主题理解
活动过程:学生读文章标题、介绍和副标题,观察三幅图片,回答两个问题:1. What three inventions will the article talk about? 2. Which invention do you think is the greatest invention? Why? 在学生开始阅读任务之前,教师先对略读这一阅读策略进行解读。
设计意图:略读是学生在英语阅读中必须掌握的一种阅读策略。通过略读,学生基本了解文章的主题内容,运用自己具备的已有知识对文本所传递的信息不断地进行加工、联想和预测,确定文章的三大主题:车轮、电话和电灯。这一过程在学生的头脑中构建了新的图式,为深入理解文章奠定了基础。
(2)精读
活动3. 绘制思维导图
活动过程:教师引导学生依据文章主题,阅读文段,共同完成“Great inventions”的思维导图,搭好关键词汇的脚手架,帮助学生打开发散思维,归纳出文段的内部结构(见下图),为阅读的有效输出做好铺垫。接着,引导学生依据结构用不同颜色划出介绍发明的有用表达句式。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段的说明顺序(time order)和使用的说明方法(compare and examplaes)。
设计意图:学生阅读从总体上文段理解文章结构,绘制思维导图,形成学生新的内容图式。理清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等特征,构建学生的形式图式。这些都为接下来的复述,即阅读的输出收集语言素材。
3. 读后复述
活动4. 复述
活动过程:利用思维导图搭好的关键词汇的脚手架,引导学生根据思维导图提供的信息,使用这些关键词汇,在小组内复述三项发明,组长做好分工,每人复述一项发明。小组推荐一位同学复述其中一项发明。
设计意图:复述是阅读理解的一种有效输出形式。在复述过程中,学生将大脑中已存在的背景知识与文章中新出现的信息积极地融合、动态地交互作用,得到对文章细节的深层次理解。这一阅读输出也正是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设计中有效运用的具体体现。
4. 复述后评价
活动5. 自评+同伴互评
活动过程:小组复述完成后,依据日常教学评价表,进行自评和小组互评。小组互评后,小组长根据组员互评情况,做好口头的小结,指出每位同学的突出优点和不足。组长的评价结束后,教师做好整体的点评。
活动意图:复述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语言表达,掌握语言知识,把握文章描述三项发明的结构特点和方式。通过评价表自查、思考、分享,认识自己,发现别人的优点。通过小组内的评价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反思和总结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分享与合作能力。教师的点评又成为学生进一步努力的方向标。评价为图式理论运用于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提供了源动力保障。
四、教师评价和调整
这一节公开课结束后,学科组老师基于各自的课堂观察和体会,对这一教学设计的具体实施效果进行了点评。在结合同行的评价和自我反思评价的基础上,笔者对这一教学设计做出了部分调整和修改。
1. 同行评价
教学过程完整清晰,教学设计的各项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由易到难;这一节阅读课,不仅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技能,而且通过复述环节锻炼了学生开口说英语的能力;基于图式理论指导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果,有特点;个人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有机结合,在评价中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但是也有欠缺不足的地方。第一,学生新的语言图式构建显得薄弱,如:faster and more comfortable, as many things in the evenings as they can in the daytime等。第二,对课堂时间的把握不够准确,复述后评价仓促结束。
2. 自我评价与反思
对时间的把控不够准确,部分活动开展超过预定的时间,显得整节课前松后紧;课堂用语不够简洁,个别指令用语使用了偏冷用词,造成部分学生不理解指令,影响了部分学生全面激活图式,也拖延了时间。
3. 调整
基于上述评价和反思,笔者对这一教学设计做了一些微调。首先,加入文章中的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语言点,关联学生已有的语言图式----比较级。其次,提升课堂时间观念,调整课堂节奏,简洁课堂用语。
结束语
“外语阅读主要是通过解码文本中的语言符号、从文本中提取信息、运用认知和各种加工策略,同时调动自身的背景知识或认知图式来理解文本的过程”(王蔷、陈则航,2016)这一过程是学生与阅读材料之间的相互交流,是学生运用自己的背景知识、语言知识及阅读技巧对阅读信息进行加工、预测、推断、证实并达到有效理解的过程。在阅读课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渗透图式理论的三种形式,可以促进学生阅读理解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当然,科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方式还有待进一步创新和完善,这需要我们积极地学习,不断地总结,主动地反思。
参考文献:
[1]王蔷. 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阅读教学:问题、原则、目标与路径[J].英语学习,2017.
[2]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从理论到实践[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3]陈秋萍.例谈基于图式理论的英语概要写作教学[J].教学月刊.2017.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王蔷,陈则航主编. 中国中小学生英语分级阅读标准(实验稿)[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6.
【作者简介】陈长林(1979- ),男,广州市白云区金沙中学教师,(广州 510168)。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州市白云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15年度项目“摘要式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研究”(项目批准号:2015GHKT29)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