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其相应护理对策进行探讨。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针对其心理问题给予相应的临床护理。
结果:本组67例患者在经过相应临床护理和心理干预后,患者情绪趋于稳定,其治疗依从率明显提高,P<0.05。
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多会出现烦躁、愤怒、怀疑、恐惧等不良心理,护理人员在给予患者常规基础护理的同时也应该针对性给予心理护理,以有效改善患者病情。
关键词:糖尿病 心理问题 临床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325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197-01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症,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也逐渐升高,同时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由于糖尿病病程较长,在长期治疗过程中,患者难免会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1],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因而在临床治疗护理中,应该加强对糖尿病患者心理问题的重视,积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文主要对我院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相应护理措施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自2012年12月至2014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共67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7例,女30例,年龄为62~78岁,平均为64.3±3.6岁,病程为1~16年,平均为6.8±2.3年,患者在入院后对其血糖进行测量,显示空腹血糖在7.0mmol/L以上,餐后2h血糖在11.1mmol/L以上 [2],均符合糖尿病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在临床上还伴有多尿、消瘦、腰痛、烦渴、视力模糊等症状。
1.2 方法。对患者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性采取相应心理护理对策,具体包括:①对于出现悲观、失望和愤怒等情绪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以和善的态度对待患者,消除患者对医护人员的紧张感和陌生感,为患者安排舒适的病房,并介绍主治医生和护理人员,使患者能够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从而改善护患关系。在关系改善后,护理人员可尝试用宣泄法来使患者心中的负面情绪得到宣泄,也可采用升华法来转移患者心理矛盾 [3],以有效缓解患者失落悲伤情绪;②对于出现焦虑、恐惧情绪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在取得患者的信任后,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交流,可尝试用暗示方法对患者不良情绪进行排解,或是采用鼓励、安慰方法,让患者能够将心中的恐惧和焦虑表达出来,护理人员要耐心听取患者的主述,并对其进行适当健康教育,改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减轻患者对糖尿病的恐惧感和焦虑感。并可通过介绍成功病例,让患者能够逐渐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有效转变患者的治疗态度;③对于出现怀疑和否认情绪的患者,医护人员首先应该取得与患者之间的信任关系,并向患者详细讲解糖尿病发病机制、特点、高血糖的危险性以及可能引发的并发症等,让患者认识到自身疾病的严重性和治疗的必要性,从而提高对糖尿病治疗的重视,消除对自身疾病的怀疑、否认情绪,提高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度;④对于出现抗拒、自卑心理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从入院开始就为其创造一个舒适的治疗环境,并可组织病友进行一些娱乐活动,让患者能够在轻松的娱乐活动中结识新的朋友,相互交流治疗经验,以便消除患者对治疗的抗拒心理。同时,护理人员还应该加强与患者家属之间的联系,争取家属的配合,对于患者的抗拒、自卑心理,家属应该正确对待,主动关心和爱护患者,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从而改善其自卑心理,增强其接受治疗的愿望。
1.3 观察项目。对患者在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前后的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价,根据患者治疗依从情况,将治疗依从性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和不依从 [4],计算和比较在护理干预前后患者治疗依从率高低,其中依从率计算方法为达到部分依从评价以上标准的患者数与患者总人数相比。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对患者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其中P<0.05说明数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在护理干预前的依从率为88.06%,在接受相应心理护理干预后,其治疗依从率为97.01%,干预后的依从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详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依从率的变化
其中*表示与干预前相比,P<0.05。
3 讨论
本文主要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心理问题和相应护理对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实施相应心理护理对策后,患者的治疗依从率明显提高,这说明针对患者不同心理,医护人员应该积极采取相应心理护理对策,消除患者不良心理,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使患者能够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老年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不良心理主要包括失望悲伤情绪、焦虑、恐惧、抵抗、自卑心理以及怀疑、否认等,对于不同的心理问题,患者出现的原因不同,医护人员应该深入分析患者出现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并针对原因采取相应心理护理对策,这样才能有效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改善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关系 [5],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展开各种治疗活动,提高治疗依从性,从而有助于改善患者病情。
综上所述,老年糖尿病患者常见心理问题有自卑心理、怀疑、否认、抵抗、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会影响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医护人员应该针对性采取相应心理护理措施进行处理,以有效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治疗依从性。
参考文献
[1] 薛桂月,李荣源,何艳玲等.量化运动处方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问题及生存质量的效果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4,34(2):106-108
[2] 房清俊.56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压力分析与干预[J].健康大视野(医学版),2014,22(3):171-172
[3] 曹芙蓉.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5):21-22
[4] 李雪.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对应护理措施[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3):116-117
[5] 姜艳玲,吴李花,吴江,姚景霞.糖尿病患者心理问题的质性研究与护理对策[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3,23(6):62-64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针对其心理问题给予相应的临床护理。
结果:本组67例患者在经过相应临床护理和心理干预后,患者情绪趋于稳定,其治疗依从率明显提高,P<0.05。
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多会出现烦躁、愤怒、怀疑、恐惧等不良心理,护理人员在给予患者常规基础护理的同时也应该针对性给予心理护理,以有效改善患者病情。
关键词:糖尿病 心理问题 临床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325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197-01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症,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也逐渐升高,同时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由于糖尿病病程较长,在长期治疗过程中,患者难免会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1],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因而在临床治疗护理中,应该加强对糖尿病患者心理问题的重视,积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文主要对我院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相应护理措施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自2012年12月至2014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共67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7例,女30例,年龄为62~78岁,平均为64.3±3.6岁,病程为1~16年,平均为6.8±2.3年,患者在入院后对其血糖进行测量,显示空腹血糖在7.0mmol/L以上,餐后2h血糖在11.1mmol/L以上 [2],均符合糖尿病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在临床上还伴有多尿、消瘦、腰痛、烦渴、视力模糊等症状。
1.2 方法。对患者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性采取相应心理护理对策,具体包括:①对于出现悲观、失望和愤怒等情绪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以和善的态度对待患者,消除患者对医护人员的紧张感和陌生感,为患者安排舒适的病房,并介绍主治医生和护理人员,使患者能够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从而改善护患关系。在关系改善后,护理人员可尝试用宣泄法来使患者心中的负面情绪得到宣泄,也可采用升华法来转移患者心理矛盾 [3],以有效缓解患者失落悲伤情绪;②对于出现焦虑、恐惧情绪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在取得患者的信任后,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交流,可尝试用暗示方法对患者不良情绪进行排解,或是采用鼓励、安慰方法,让患者能够将心中的恐惧和焦虑表达出来,护理人员要耐心听取患者的主述,并对其进行适当健康教育,改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减轻患者对糖尿病的恐惧感和焦虑感。并可通过介绍成功病例,让患者能够逐渐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有效转变患者的治疗态度;③对于出现怀疑和否认情绪的患者,医护人员首先应该取得与患者之间的信任关系,并向患者详细讲解糖尿病发病机制、特点、高血糖的危险性以及可能引发的并发症等,让患者认识到自身疾病的严重性和治疗的必要性,从而提高对糖尿病治疗的重视,消除对自身疾病的怀疑、否认情绪,提高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度;④对于出现抗拒、自卑心理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从入院开始就为其创造一个舒适的治疗环境,并可组织病友进行一些娱乐活动,让患者能够在轻松的娱乐活动中结识新的朋友,相互交流治疗经验,以便消除患者对治疗的抗拒心理。同时,护理人员还应该加强与患者家属之间的联系,争取家属的配合,对于患者的抗拒、自卑心理,家属应该正确对待,主动关心和爱护患者,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从而改善其自卑心理,增强其接受治疗的愿望。
1.3 观察项目。对患者在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前后的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价,根据患者治疗依从情况,将治疗依从性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和不依从 [4],计算和比较在护理干预前后患者治疗依从率高低,其中依从率计算方法为达到部分依从评价以上标准的患者数与患者总人数相比。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对患者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其中P<0.05说明数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在护理干预前的依从率为88.06%,在接受相应心理护理干预后,其治疗依从率为97.01%,干预后的依从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详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依从率的变化
其中*表示与干预前相比,P<0.05。
3 讨论
本文主要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心理问题和相应护理对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实施相应心理护理对策后,患者的治疗依从率明显提高,这说明针对患者不同心理,医护人员应该积极采取相应心理护理对策,消除患者不良心理,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使患者能够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老年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不良心理主要包括失望悲伤情绪、焦虑、恐惧、抵抗、自卑心理以及怀疑、否认等,对于不同的心理问题,患者出现的原因不同,医护人员应该深入分析患者出现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并针对原因采取相应心理护理对策,这样才能有效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改善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关系 [5],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展开各种治疗活动,提高治疗依从性,从而有助于改善患者病情。
综上所述,老年糖尿病患者常见心理问题有自卑心理、怀疑、否认、抵抗、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会影响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医护人员应该针对性采取相应心理护理措施进行处理,以有效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治疗依从性。
参考文献
[1] 薛桂月,李荣源,何艳玲等.量化运动处方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问题及生存质量的效果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4,34(2):106-108
[2] 房清俊.56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压力分析与干预[J].健康大视野(医学版),2014,22(3):171-172
[3] 曹芙蓉.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5):21-22
[4] 李雪.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对应护理措施[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3):116-117
[5] 姜艳玲,吴李花,吴江,姚景霞.糖尿病患者心理问题的质性研究与护理对策[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3,23(6):62-64